
摘 要: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等職業院校在專業課程中積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章以“5G全網建設技術”這一通信類專業核心課程為例,通過深入挖掘課程中的思政教育資源,重構課程內容,明確課程思政目標,并探索和實踐課程思政的具體內容和途徑。本研究旨在為高職通信類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教育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課程思政;課程設計;通信類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2.0 " " " " " "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1-0142(2025)01-0009-04
2020年5月,教育部正式頒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不僅為高等教育領域指明了新方向,也標志著課程思政理念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全面深化與系統化推進。該綱要的出臺,是基于對當前社會發展需求與學生全面成長規律的深刻洞察,旨在通過課程這一核心環節,將價值觀的引導自然而然地融入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之中,從而構建起一個既注重專業技能訓練又強調思想道德素養提升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5G全網建設技術”作為通信技術類專業的一門核心“應用”型課程,不僅是傳授5G移動通信前沿知識與技能的課程,更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與職業道德的重要平臺。課程通過系統講解5G移動通信的基本原理、關鍵技術、網絡規劃、建設、維護及5G+應用場景等核心內容,為學生構建了一個全面而深入的5G知識體系。課程設計以我國通信行業的發展現狀、熱點、應用為背景,以通信應用為切入點,以通信理論為載體,以信息傳輸方法為引領,以該學科中的名人逸事、時政要聞、科技創新等作為思政主題[1]。起到專業技術與思政融合育人的良好效果,能激發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以及探索未知的熱情。通過在“5G全網建設技術”教學過程中的課程思政建設和實踐,對于探索課程思政在專業教學基本載體上的實際運用以及促進專業高質量發展有著良好的示范作用。
1 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
1.1 課程思政背景下的教學目標
課程思政背景下的專業課程首先需要緊密結合本專業人才培養規劃設置教學目標,然后根據課程的特點和教學要求,精準定位并融入適宜的思政教育內容,涵蓋政治素養的培育、法律法規意識的增強,以及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激發等多個方面的內容[2]。細致審視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明確各知識點、技能點中蘊含著的豐富的思想政治要素,分析其對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影響[3]。再結合專業課程的實際情況和既定教學目標,制定出既促進專業知識與技能提升又強化思想政治素養培育的綜合性課程目標。這些目標應相輔相成,形成有機整體,確保學生在掌握專業本領的同時,也能在思想境界上實現質的飛躍。“5G全網建設技術”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如下。
(1)樹立正確的政治信念和愛國情懷。本課程深度融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秉持“術道并重”的教育理念。通過生動剖析移動通信技術的輝煌發展歷程,特別是國內通信行業領軍人物的奮斗歷程與成功案例,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同時,強化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認知與認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信仰,堅定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及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心,培養其成為具有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時代新人。
(2)增強法治觀念和安全意識。面對日益嚴峻的網絡安全形勢,強化學生的法治觀念與安全意識。課程內容有機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等法律法規,使學生深刻理解安全要求,內化法律精神。通過分析安全案例、模擬法庭等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培養其自覺遵守法律、尊重法治的良好習慣,為維護網絡安全貢獻力量。通過警示教育,案例展示等手段,讓學生了解利用專業技能從事危害國家利益和公眾利益活動的嚴重后果,包括但不限于網絡泄密、間諜活動、散布虛假信息及破壞通信設施等行為,強調學生作為未來國家網絡安全守護者的責任與使命。鼓勵學生將所學專業知識與技能積極應用于社會科學普及和5G應用推廣等正面領域,為促進社會進步和技術發展貢獻力量。
(3)培養創新能力和科學發展意識。作為未來的移動通信行業的從業者,應具備創新意識,以科學發展觀念看待事物。面對移動通信技術日新月異的快速發展,“5G全網建設技術”課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無線通信技術基礎,更強調培養其敏銳的思辨能力[4]。通過介紹先進事跡、分析實際案例、探討開放式問題等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深入剖析技術背后的邏輯與原理,學會從不同角度審視問題,提升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創新實驗等活動,激發他們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欲,培養其勇于探究、敢于突破常規的勇氣,引導學生將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融入日常學習與實踐,鼓勵他們運用所學知識改造舊技術、研發新設備,為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4)鑄就團隊協作和工匠精神。5G全網建設作為一項高度復雜的系統工程,離不開團隊的緊密協作與個體的卓越貢獻,需要加強學生溝通能力與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通過實例分析、團隊任務,強化學生之間的溝通與合作能力,讓他們在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相互支持、協同進步。同時,面對5G網絡建設中的種種挑戰,如高溫、高空等艱苦作業環境,以及每一道工序、每一項參數的精確要求,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具備務實嚴謹的工作態度,不畏艱難、勇于擔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待每一個細節都要力求完美。通過案例分析、實地參觀等方式,讓學生深刻體會工匠精神的價值與魅力,引導他們將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1.2 課程思政背景下的教學設計
(1)設計理念。在“5G全網建設技術”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融合,傳授5G技術知識的同時,注重價值觀念的引導,使學生理解技術背后的社會意義和價值;將思政元素與專業技能訓練融合,使學生在提升技術能力的同時提升思政素養;將人文關懷與情感交流相融合,通過情感交流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和責任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設計思路。通過梳理5G技術的發展歷程,技術變革,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講述中國5G在全球競爭中的崛起,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介紹5G技術背后的科學原理和創新故事,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家們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組織實踐教學活動,如參觀5G基站建設現場、參與5G應用項目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技術魅力的同時加深對思政元素的理解。技能訓練環節,要求學生掌握優化技術,強調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鼓勵他們在實踐中不斷追求卓越,提升自我。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期望能夠全面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培養出既具備扎實專業技能,又擁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新時代通信技術人才。具體教學設計如表1所示。
2 課程思政教學實踐
在泰州職業技術學院現代移動通信技術專業中,“5G全網建設技術”課程作為課程思政實踐的前沿陣地,在堅守專業知識與技能傳授的基礎上,創新性地將思政元素深度融入教學活動,取得了一定成效。
(1)校企協同構建沉浸式學習生態。通過與中興通訊校企共建ICT行業創新基地,構建集理論教學、崗位技能實訓與工匠精神培育于一體的綜合學習環境,將理論教學和崗位技能訓練緊密結合,將工匠精神有機融入課程學習情境。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濃厚的企業氛圍,還能在解決真實工程問題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到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師的言傳身教,加之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就感,可以激發學生的勞動熱情、動手實踐能力,內化價值觀念,使工匠精神成為他們未來職業生涯的堅實基石。
(2)技能實踐與思政育人深度融合。在“5G全網建設技術”課程中,將技能實踐與思政教育緊密結合,形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教育模式。首先,精心設計實踐項目,確保每個項目都蘊含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例如,在“5G網絡切片部署”實踐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切片配置的技術細節,還引導學生思考切片技術在智慧城市、遠程醫療等社會領域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對技術創新服務于社會進步的思考。其次,注重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通過構建真實的工作場景,如網絡故障排查、系統優化等,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作為通信工程師的責任重大。同時通過教師言傳身教,強調在技能實踐中遵守職業道德規范,不得利用技術從事違法或不道德的行為,培養學生的法治觀念和自律意識。再次,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勇于創新、敢于挑戰。通過設立創新實驗、開放課題等形式,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和創造力,培養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
(3)專業知識講解中的思政滲透。教師在專業知識講解的過程中,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知識”,做到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例如在講授我國移動通信發展史時,融入“永不消失的電波”“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通信”“全國勞動模范、無線網絡優化專家——劉通”等紅色故事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學習熱情;在講授“無線網絡架構的演進知識”時融入我國無線通信事業從無到有,從學習到超越西方發達國家的艱辛歷程,激發學生自立自強,不畏艱難,勇于創新的精神;在將“EPC核心網架構”與“5G核心網架構”對比分析中,提升學生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
(4)在線課程資源的思政化升級。對現有的在線課程資源進行全面升級,增加與思政相關的微視頻、紀錄片片段等拓展學習資料,如選取“大國工匠”等紀錄片中與信息通信技術相關的故事和片段作為拓展視頻學習資料。拓展資源不僅能豐富課程內容,還能通過鮮活的人物故事和中國智慧的發展實例,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思政教育,增強了對國家信息通信技術發展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同時,通過在線測試和思政相關試題的設置,有效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效。
(5)課后拓展任務中的思政強化。課后鞏固任務設計時融入思政元素,例如在基站勘察設計課后任務需要學生利用Mapinfo工具制作校園內基站分布圖,包括宏站、微站、室分多達20個基站,地點包括男生宿舍、女生宿舍等,勘察經緯度時,要多次測量,任務重且難度大,需要學生認真細致,并且要以團隊的方式完成。不僅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還讓學生深刻體會到通信工程建設的不易與重要性。這樣的任務設計,既是對課堂知識的鞏固,也是對思政素養的進一步強化。
經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課程思政教學實施探索,“5G全網建設技術”課程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不僅深化了專業知識的傳授,更在提升學生思政素養、綜合素質及學習動力方面展現了強大潛力,有效推動了專業課程教學與課程思政建設緊密結合、同向同行,形成了高水平課程思政育人目標,確保課程思政建設高效、持續推進。
3 評價體系優化與完善
為全面而精準地評估學生是否達到“5G全網建設技術”課程設定的思政教學目標,構建基于多方主體的過程性綜合評價體系,確保評價的全面性和深入性。多元化評價包括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輔導員評價等,過程性評價主要為每次課程任務結束后及時完成評價,教師通過評價結果對學生思政目標掌握情況進行分析,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針對評價中表現未達標的學生,制定個性化的輔導計劃,包括額外的學習資源推薦、一對一輔導等,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5G全網建設技術”課程中實現專業知識與思政素養的同步提升。
4 總結與展望
在移動通信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下,立足“5G全網建設技術”課程的紅色文化底蘊與鮮明的行業特色,課題組深入探索了課程思政建設的創新路徑。通過精心挖掘專業課程中蘊含的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對教學設計思路進行了系統性優化,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專業知識傳授與技能培養的全過程,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的有機融合。這一實踐不僅有效完成了課程思政的教學任務,更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樹立了堅定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激發了他們投身國家信息化建設、服務社會發展的熱情與動力。
展望未來,高職院校應繼續秉承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深化課程思政建設的內涵與外延,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努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課程思政育人體系,為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肖華,劉洺辛,李燦蘋,等.多維度課程思政元素挖掘方法研究——以“光纖通信”課程為例[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24(3):20-23,49.
[2]宋華斌,熊亞蒙,吳明珠.雙線融合模式下計算機網絡與通訊技術課程思政改革實踐[J].現代商貿工業,2024(8):1672-319.
[3]宋毅,楊裕翠,王暉.課程思政背景下“通信原理”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探索[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24(3):71-74,79.
[4]袁軍偉,郭艷美,都永坤,等.新工科背景下課程思政建設機制及創新舉措——以礦山搶險與救援課程為例[J].高教學刊,2024,10(12):62-65.
(責任編輯 劉 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