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討了核心素養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方法,先界定了核心素養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內涵,其次分析了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基于核心素養的要求,提出了改進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方法。這些方法包括情境教學法、合作學習法、批判性閱讀法等,旨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本文最后強調了核心素養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并對未來研究提出了展望。
【關鍵詞】核心素養;情境教學法;初中英語;合作學習法;批判性閱讀法
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發展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教育領域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所謂核心素養,就是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夠滿足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所必需的品格與關鍵能力。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最重要的途徑就是閱讀教學。但是目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著教學方式簡單、深度閱讀欠缺等問題,使學生很難形成綜合英語語言能力。為此,本文旨在探究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以促進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質量與成效的提升。
一、核心素養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之間的關系
核心素養主要由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構成,教師要重視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上述核心素養的發展。語言能力就是學生用語言去理解、表達,包括聽、說、讀、寫;文化意識就是學生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進行跨文化交流。思維品質涉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包括了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等方面。所謂學習能力就是學生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的本領,包括學習策略、學習動力。
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問題
以核心素養為指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以發展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為目標,然而從實際情況看,閱讀教學中還存在許多挑戰與問題,既影響閱讀教學效果,又限制學生核心素養整體發展。
傳統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通常只注重詞匯、語法等方面的解釋與記憶,忽略了對學生閱讀策略方面的訓練。在這一模式中,學生常常是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思考與分析,很難處理越來越繁雜的閱讀材料。如何將閱讀策略的訓練融入閱讀教學中,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發展是急需解決的課題之一。
初中英語閱讀材料選擇與更新滯后。在社會飛速發展、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英語閱讀材料要跟上時代步伐,要反映出最新社會現象與技術進步。但是,目前很多初中英語閱讀材料還停留于傳統題材與體裁,時代性與新穎性不足。這樣既難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又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越來越高的要求。再者就是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對學生文化意識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缺失,語言作為一種文化載體,閱讀能了解到各國各地區文化習俗、價值觀念等。但目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通常只重視語言知識的教學,忽略文化背景的解釋與對比。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很難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與能力,在跨文化交流中易產生誤解與矛盾。
三、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方法
(一)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設置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逼真或模擬的場景,讓學生在其中進行感知體驗和學習。核心素養框架內情境教學法能有效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與促進問題的解決,通過情境教學法可以使學生對語言知識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并且將其運用于實際生活當中,進而提升閱讀理解深度及廣度。同時,情境教學法也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想象力與創造力,為其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教授“How do you get to school?”的過程中,教師可利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刻的理解,在課堂教學中可根據課文內容設計出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場景,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交通方式上學。教師可借助地圖和交通線路圖,讓學生將學校地理位置及周邊各類交通站點標注在地圖上,再讓學生探討和分享入學時選擇的交通方式和理由。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關注課文里的核心詞匯和句子結構,例如“walk to school”“ride a bike”和“take the bus”等,并鼓勵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運用這些語言概念進行表達。同時教師也可設計與情境有關的作業,例如要求學生擬訂詳細上學路線計劃或要求學生模擬出一個實際上學過程,并用英語進行溝通,這些任務有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鞏固和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另外,教師也可邀請部分家長或社區成員到教室交流自己的交通方式與體驗,使學生對各種交通方式的特征與利弊有更深層次的認識。這種互動式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感、歸屬感。通過運用情境教學法,學生在現實或仿真的場景下感知、體驗并學習到語言知識,進而提升閱讀理解深度與廣度。同時,學生也可以發展想象力與創造力,從而為今后的學習與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合作學習法
合作學習法就是以小組或團隊的方式組織學生學習。在核心素養框架內,合作學習法可以發展學生團隊協作、溝通及解決問題等能力。合作學習法可以使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啟發,以共同促進閱讀理解準確高效。與此同時,合作學習法也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創新精神,對學生全面發展起到支撐作用。
當教師教授“Colors”這篇課文時,可以使用合作學習法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可將學生按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等劃分為幾個組,分別布置與色彩有關的主題任務,如“形容自己所喜愛的色彩”“介紹自己喜愛的色彩在日常生活當中的使用方法”等。之后,教師就可圍繞主題任務指導學生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時,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要主動參與討論,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思想,并且要和其他小組成員互動。與此同時,教師也要鼓勵學生用英語表達與溝通,從而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合作學習之后,教師可要求各團隊展示自己的收獲,同時請其他團隊給予評估與反饋。學生在展示與評價環節中能對顏色方面的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增強自身表達能力與自信心。另外,教師也可設計與合作學習有關的游戲,例如,顏色搭配游戲、顏色識別比賽等,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度。這些活動能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鞏固已學過的內容,提高閱讀理解準確性與效率。
運用合作學習法可以使學生在一個小組或者一個團隊內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啟發,以達到提高閱讀理解精度與效率的目的。
(三)批判性閱讀法
批判性閱讀法,即強調深入分析、評價、批評閱讀材料的教學方法。在核心素養框架內批判性閱讀法可以發展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通過批判性閱讀可以使學生對閱讀材料的背景、主題及邏輯結構有更深刻的認識,并由此產生獨立的看法與判斷。與此同時,批判性閱讀也能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與探索精神,對學生全面發展起到支撐作用。
在教授“What time is it?”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教師可利用批判性閱讀法指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度的理解,可讓學生先對文本進行快速瀏覽,厘清文本大意及重點內容;之后,教師就可根據課文的部分觀點或材料,提出若干問題或設想,指導學生深入地分析、探討。例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在你看來,課文里提及的‘時間管理’在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扮演了怎樣的關鍵角色?”接著,教師可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看法與思考。討論時,教師需引導學生注意文本中有關信息與細節,引導學生用批判性思維去分析與評估。同時,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與課文相關的任務或活動,如讓學生制訂一份時間管理計劃,讓學生分享自己在使用時間管理技巧方面的經驗和體會等。這些作業或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觀點與信息,提高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批判性閱讀法可以使學生對閱讀材料的視角,信息及邏輯結構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形成獨立的看法與判斷。同時,學生也能發展自身獨立思考能力與批判性思維能力,對今后的學習與生活起到有力的支撐作用。
(四)主題探究法
主題探究法就是以學生為主線,針對具體話題進行深入研究與探索的教學方法。核心素養框架內主題探究法有助于學生建構知識體系,發展跨學科整合能力,同時增強自主學習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通過主題探究的方式,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能對文本內容有深刻的了解,并形成個人看法與認知,進而實現深度學習與有效閱讀。主題探究法下,教師需認真挑選話題,保證話題貼近學生生活,能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同時,教師也要向學生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源與探究工具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教師在開展探究活動時,需重視學生的探究活動,并及時提供引導與幫助,以保證探究活動能夠順利開展。
當教師教授“This is my family”這篇文章時,可以使用主題探究的方法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內容,并同時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和問題解決的能力。首先,教師可以以“家庭”為主題,設計一系列與家庭相關的子話題,如“家庭成員的專業與興趣愛好”“家庭生活中點點滴滴”等,那么教師就可圍繞這些子話題指導學生的探究和學習。在進行探究學習時,教師首先可允許學生獨立閱讀文本,理解文本的基本內容與結構。其次,教師可指導學生就每一個子話題展開小組討論并交流家庭故事與經驗,討論時,教師需鼓勵學生主動發言、發表意見與主張。最后,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注意課文的重點信息及語言點等,有助于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四、結束語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開展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是促進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運用情境教學法、合作學習法、批判性閱讀法等教學方法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及學習能力的發展。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進一步探索如何結合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質量及成效。
【參考文獻】
[1]余麗敏.以微知著" 以課促學:基于微課的初中英語閱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析[J].英語教師,2022(22):126-128,132.
[2]游江桑.“微寫作”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教師,2022(30):54-56.
[3]段亞芳.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J].讀寫算,2024(3):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