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教師構建以問題導向為基礎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旨在將問題導學方法與多種課堂教學方法進行巧妙融合,以此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好奇心,使其在問題分析、質疑問難、問題解答過程中,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自主探知和問題解決的能力。本文分析了構建小學數學問題導向課堂的教學要點與意義,從教學優化視角出發,闡述創建分層問答、生活探知、合作解答、質疑問難等活動,提高教學質量的策略,旨在為教師構建高效的問題導向數學課堂提供思路。
【關鍵詞】問題導向;小學;數學課堂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教師應注重啟發式教學,要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引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同時,鼓勵學生對知識進行質疑問難,使其能夠在各種情境中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運用分析、猜測、推理、計算等方法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更扎實地掌握數學知識與學科技能,提升課程學習質量。
一、問題導向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要點
(一)關注班級學情
教師基于問題導向建構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時,需要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化成長特征,根據實際學情,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探知問題,開展層次化問題導向教學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學困生學習數學知識、自主解決數學問題的壓力,還能利用逐層遞進式問題,激發學生自我挑戰的動力,使其能夠積極嘗試解答稍有難度的問題,從而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綜合學習能力。
(二)密切關聯生活
在問題導向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在設計數學問題時,應重視問題內容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聯性,可以圍繞某個知識點,結合生活案例、生活場景、生活現象等,設計探知問題或應用問題,讓學生通過分析問題、解答問題,形成知識關聯生活的意識,同時,提高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三)注重自主探究
在以問題為導向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合理運用問題導學方法,借助各種問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通過問題引領,使學生有意識地進行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同時,通過解析問題、解決問題,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深度理解,進而提升自主學習的效果。
二、構建問題導向的小學數學課堂的意義
教師構建基于問題導向的數學課堂教學,能夠改變傳統的知識灌輸教學模式,為學生創建更獨立自主、靈活開放的學習環境,為其提供更多自主探知、交流學習的機會,讓學生擁有更大的學習自主權。同時,使其在問題思考與探究過程中,實現對數學理論、概念、公式等知識的透徹理解,進而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另外,教師以問題為核心,開展數學教學活動,能夠快速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求知欲,使其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問題探究,從而提升解決問題的效率,同時,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小學數學基于問題導向構建教學課堂的措施
(一)根據實際學情,開展分層問答活動
由于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因此,教師在構建問題導向數學課堂時,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化、個性化成長特征,根據班級實際學習情況,科學設計探知問題,開展合理的層次化問答教學活動。對此,教師若想設計出符合不同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習需求的問題,需要先對其進行深入的了解,了解每個人的數學基礎、思維水平、認知能力等,然后再結合教學內容,根據各個層級特點,設計難度不同、逐層遞進的數學問題,從而讓各層級學生真正掌握數學知識。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完成所在層級的學習任務之后,嘗試思考和探究更高一級的數學問題,以此激發學生的潛能,使其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以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為例。此單元圍繞用“替換”策略解決問題展開,要求學生學會用“替換”策略將復雜問題簡化,分析數量關系。對此,在分層問答課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各層級學生特點,設計難度不同的“替換”類問題。例如,基礎層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弱,但具象思維較強。對此,教師可以結合圖片或圖形,設計數量關系問題。如圖1,已知有1個大盒,5個大小相同的小盒,共裝80個球,大盒比每個小盒多裝8個球,分析圖1中每個盒子所裝小球的數量關系,求出大盒與小盒分別裝多少個球。
進階層級學生具有一定抽象思維能力,有較強的分析能力,對此,教師設計如下問題,有2個大筐,4個小筐,一共裝90千克蘋果,每個大筐蘋果的千克數是每個小筐的3倍,問每個大筐和小筐分別裝多少千克蘋果?此類問題不僅涉及簡單的加減問題,還涉及倍數問題,學生需要先用“替換”策略簡化問題,再計算出結果。另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一道拓展應用問題,以便能力較強的學生挑戰自我,向更高層次發展。教師設計分層問題,能夠讓學生在探究與自身能力相符的問題中,快速掌握數學知識,同時,激發其挑戰自我的興趣,使分層教學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二)構建多元情境,開展問題探究活動
教師若想構建更高效、更靈活的問題導向數學課堂,可以創設多元化問題探知情境,引導學生結合生活思考數學知識,讓學生合作解決數學問題,鼓勵其自主提出問題、自主解答問題,進而更好地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1.創設生活探知情境
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其形成較強的“知識運用于生活”意識,提高學生的知識實踐能力。對此,教師在設計數學問題時,需要融入生活元素,要關聯真實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問題分析和問題解答,以此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設計的生活化問題,應更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這樣才能喚醒學生的生活記憶,使其能夠結合以往的生活經驗,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與研究,從而提出更合理的問題解決方案。
以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確定位置”教學為例。學生需要通過課程學習,掌握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夠用此方法根據平面圖描述簡單的行走路線。對此,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情境設計問題,開展實踐探知活動。例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輪船航海情境,在圖中標注南、北方向,用線段關聯輪船與燈塔。接著教師提出如下問題:如何確燈塔與輪船之間的位置關系?對此,教師首先讓學生測量燈塔與輪船之間的距離,然后引導學生將輪船作為原點,根據畫面內容,繪制橫縱坐標,制作輪船與燈塔的平面圖。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用量角器測量燈塔與縱坐標的角度。最后,教師再讓學生結合方向、距離、角度,描述燈塔的位置,如燈塔在輪船的北偏東30°方向的30千米處。而后,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家附近的街道平面圖,標注建筑的距離、角度數據等,圍繞建筑提出位置問題,然后讓學生用上述方法,判斷某兩個建筑之間的關系,用數學語言描述它們的具體位置和行走路線。學生探究生活問題,既可以掌握知識運用的方法,又能提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2.創設合作解答情境
教師為了提高學生問題解答的效率,使其更快速地掌握數學知識,可以構建合作學習情境,開展問題討論探知活動。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按照同組異質原則,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再圍繞課程知識點提出相關問題。然后,教師需要引導各組學生探討數學問題,鼓勵每個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針對問題進行辨析交流,以此激活學生學習靈感,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法。最后,教師再讓各小組以協作方式解決問題,使他們在深化知識理解、掌握知識運用方法的同時,提高合作學習的能力,提升知識合作探究的效果。
以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針對長方體表面積知識提出問題,開展合作解答活動。首先,教師將班級學生分組,再提出探知問題,如長方體是一個立體圖形,結合長方形面積公式,分析如何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針對此問題,教師先讓各組學生用卡紙合作制作一個長方體模型,再觀察此模型的展開圖,討論長方體的特征。比如,有的小組通過討論,總結出長方體分別由兩兩相同的6個四邊形組成;有的小組表示長方體至少有4個面是長方形;還有的小組發現長方體相對的棱長相等。然后,教師讓各小組根據長方體特征和長方形面積計算原理,探討計算長方體表面積的方法。例如,有的小組討論結果是先求出每個面的面積,再將6個面結果相加;有的小組根據長方體相對面相等的特點,總結先求3個長方形面積,相加后再乘2。最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立體模型,結合各組提出的方案,總結出“(長×寬+長×高+寬×高)×2”長方體表面積公式。
3.創設質疑問難情境
教師除了利用已設計的問題構建問題導向課堂,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提問,借助數學探知情境,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其提出合理的質疑問題。同時,指導其自行解決問題,讓他們加深對數學知識的感悟,從而提高數學學習的質量。另外,教師可以借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思辨能力和質疑精神,使其真正明白思考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同時,讓學生切身體會自主提問和解決問題的樂趣,進而形成良好的質疑問難學習意識。
以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扇形統計圖”教學為例。教師先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扇形統計圖的概念、特點與制作方法。然后,教師再出示一個案例,讓學生閱讀案例,自行提出問題。例如,案例是學生課外閱讀興趣與習慣的統計數據,包括閱讀書籍扇形統計圖(圖2)、閱讀量折線統計圖、閱讀時長條形統計圖,案例描述是從條形統計圖可知學生的閱讀興趣;從扇形統計圖可知閱讀習慣,從折線統計圖可知閱讀量的變化趨勢。
對此,有的學生質疑:條形統計圖表示本班學生平均每個星期的閱讀時長,如何從中看出閱讀興趣?還有的學生提出:扇形統計圖表示的是不同類型書籍的閱讀人數比,如何看出閱讀習慣?對于上述質疑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結合3種統計圖特點進行交流,讓學生分析每種統計圖數據所表示的含義,而后對案例信息進行正確的描述,如從扇形統計圖中可看出學生對書籍類型的偏好。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質疑問難,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構建以問題為導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利用分層問題、生活問題等,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同時,鼓勵學生自主發現數學問題,使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進而提高自主學習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孟娟.基于問題導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智力,2023(35):60-63.
[2]姚國華.基于問題導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分析[J].考試周刊,2023(47):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