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實踐學習是推進紅色資源育人的重要路徑,具有拓寬育人時空、豐富育人方式的優勢。實踐學習推進過程中育人目標不明確、活動線性化、學習過程碎片化會導致紅色資源育人效果不佳。用好綜合實踐活動這一載體,重視方案規劃,明晰價值為先的實踐學習目標;凸顯問題解決,落實主體參與的實踐學習機制;提供學習支持,優化促進價值內化的學習策略,有助于提升紅色資源實踐育人的實效。
【關鍵詞】紅色資源 實踐學習 綜合實踐活動 價值內化
紅色資源指“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在革命、建設、改革開放過程中所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質載體,以及為展示這些精神文化和物質載體所建立的紀念碑、紀念館等紀念設施或空間”[1]。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用好紅色資源,使之成為學生的精神滋養和前進力量。如何讓紅色資源真正融入青少年教育?從傳統課堂走向實踐場景,通過實踐探究提升紅色文化的價值認同,為紅色資源育人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面向學生完整生活世界的跨學科實踐課程。黨團隊教育活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等與紅色資源密切相關的主題都被列入課程實施范疇,紅色育人資源被轉換為學生感興趣的主題活動。作為一門社會大課堂與校內小課堂鏈接的實踐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支持學生通過考察、探究、服務等各種實踐學習的方式觸摸紅色資源,研究分析具象的紅色資源載體背后的歷史沉淀與精神內核。發揮綜合實踐活動在紅色資源利用中的學習設計、組織和指導優勢,有助于提高學生在真實問題解決中的思考、分析、理解和應用紅色資源的能力,也有助于發揮實踐學習在提升學生紅色文化認知、內化紅色文化價值方面的優勢。
一、重視方案規劃,明晰價值為先的實踐學習目標
“紅色資源深刻體現和詮釋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流文化方向,凝結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追求。”[2]實踐學習讓紅色文物、紅色人物、紅色故事這些久遠的紅色歷史痕跡可以觸摸,可以感知;革命博物館、黨史館、故居舊址、烈士陵園、遺址公園等讓學生在鮮活而具象的環境中擁有更多沉浸式體驗,調動學生參與的情感,引發學生的共情和共鳴。
學生參加了實踐活動,并不意味著上述目標就可以實現了。在對浙江省近百份紅色實踐活動案例的分析中我們發現,一些活動方案盡管有清晰的活動目的地、活動流程、活動組織方法等,但目標設計得過于抽象籠統,有的甚至缺少紅色資源實踐中的價值認同、責任擔當等目標。目標設計不足導致按照活動方案組織的實踐活動僅停留在聽聽、看看的層面,缺少對情感、態度、信念、責任、行為等的關注,一些活動甚至會陷入無質量的“泛娛樂化”誤區。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意物化四個目標覆蓋了紅色實踐學習的“知情意行”目標,規劃活動方案時將這四個目標作為整個主題活動的“導航”,能讓實踐活動更具學習意義。
1. 紅色資源感知中的價值體認
紅色資源感知中的價值體認指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能理解、認同紅色文化,學習優良的革命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革命精神,擁護黨的領導,熱愛人民軍隊,增強文化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比如,在“長征精神”實踐活動中,可以讓學生收集、分析長征相關資料和文獻,在整理紅色資源的基礎上體認紅色精神和紅色文化。價值體認目標引導學生從歷史的碎片中體悟革命先輩們迎難而上、斗爭到底的偉大精神,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禮[3]。
2. 紅色實踐活動中的責任擔當
紅色實踐活動中的責任擔當指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能有團隊意識、規則意識和互助態度,敢于擔當、樂于奉獻,主動梳理紅色資源,有社會責任感和報效祖國的意識,有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的愿望。責任擔當目標關注學生“以行證知”,引導學生不僅感知紅色精神,更能踐行紅色精神,履行保護紅色資源、傳承紅色文化的社會責任。
3. 紅色實踐活動中的問題解決
紅色實踐活動中的問題解決指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主動收集信息,加強合作溝通,主動運用多種學習方式和學科知識感悟、內化革命傳統精神,并解決問題。比如,初中學生在走訪紅色基地、尋訪戰斗英雄、重走長征路等活動中,研究選題、課題完成情況都可以體現這一目標。問題解決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紅色教育實踐,主動探究、主動發現,提升問題思辨和價值判斷能力。
4. 紅色實踐活動中的創意物化
紅色實踐活動中的創意物化指學生能自主設計紅色研學路線,共同創作紅色創意作品。比如,繪制紅色研學地圖、創作革命繪本、創編革命劇目、寫作革命遺址保護倡議書[4]等,產生個人成果、集體成果,傳遞革命正能量,提升創意物化能力。又如,在“重走長征路”活動中,學生自主設計紅色研學路線,與同伴一起創作長征文創作品,傳遞革命正能量,以制作紅軍長征路線立體模型地圖、創編長征故事、表演情景劇等形式,表現自己的研究發現,形成個人或集體成果。創意物化目標引導學生在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積極且合理地用作品來表達對紅色文化的理解與認同。
二、凸顯問題解決,落實主體參與的實踐學習機制
利用紅色資源育人的關鍵在于用“活”紅色資源,即通過學生的主體參與、實踐探究,把生動且富有感染力的紅色資源素材轉化為學生理解并認同的紅色文化學習資源。現實中,一些學校為了便于組織管理,會委托外部機構直接規劃紅色線路,或者根據便利程度選幾個固定的基地、場館組織開展活動。這些活動多為組織整個年級甚至整所學校學生的既定線路的大規模集體活動,具有固化的活動主題、規范的活動程序、整齊劃一的參觀考察線路等特征,不能為學生提供主動策劃與參與的機會。學生僅僅是集體活動的被動參與者,他們會以好不好玩、好不好看來評價紅色實踐之旅,很少主動思考紅色資源背后的價值意蘊,很少想到紅色資源和課本中提及的革命事件之間的關聯,更不會調動多學科知識更深層次地理解與表達紅色文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引導學生將真實的紅色資源問題轉化為實踐學習的紐帶,組織學生在“動手做”“探究”“設計”“創作”“反思”的過程中進行“體驗”“體悟”“體認”[5]。問題解決式學習有助于學生深度感知紅色資源,理解和傳承紅色文化。課題研究、活動策劃、服務學習是三種常見的實踐學習方式。
1. 利用紅色資源開展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指學生在參與紅色實踐活動時將感興趣的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帶著研究課題開展對紅色資源的分析,形成關于紅色文化的觀點和研究成果。研究報告和研究作品驅動學生走上紅色資源深層價值的探究之路。
(1)以完成研究報告為成果依托的研究課題
學生需要經歷“確立研究課題—開展實踐研究—梳理研究資料—形成課題報告”的學習過程。比如,組織學生開展“尋訪革命火種”的實踐活動,不同地區的學生可以結合本地資源開展研究課題,并結合課題對本地革命活動進行尋訪探究。嘉興的學生找到了嘉興南湖上的那條紅船—作為中共一大的會議地,那里是“紅色精神”的萌發地;義烏的學生走進了陳望道故居,在那里陳望道把《共產黨宣言》翻譯成中文;衢州的學生走進千里崗革命游擊區舊址;寧波的學生走進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麗水的學生走進浙西南革命根據地紀念館,這些地方都能找到共產黨人在革命年代堅守的痕跡。學生們帶著課題實地尋訪相關人員,查找資料,對資料做系統梳理并完成研究報告。
(2)以完成研究作品為成果依托的研究課題
學生需要經歷“確立研究作品—開展實踐研究并設計制作研究作品—迭代完善—形成項目作品”的學習過程。比如,在“重走長征路”的主題活動中,一些學生基于對“長征路途曲折艱辛、地勢惡劣、氣候多變,是什么支持著紅軍戰士走完了長征之路”這一問題的思考,提出制作一份能展示紅軍長征路途艱辛的立體模型圖的研究課題。為了傳遞長征精神,學生重點分析紅軍長征經過區域的地形地貌、途中主要事件的地理位置,以便準確標注河流、山地、草原等地形名稱;為了讓制作的地圖模型更有說服力,學生多次走進長征主題博物館,觀察和分析博物館里的地圖模型,通過計算面積和海拔、塑造地形、撒草粉、注造水劑、涂丙烯顏料、插小紅旗等實踐優化模型。
2. 利用紅色資源開展活動策劃
活動策劃指學生完成一個科學合理、具體可行、操作性強的活動方案,按照方案組織活動。比如,策劃組織一次在紅色教育基地入團、入隊的儀式活動,策劃組織一次紅色文化宣傳活動等。
策劃組織一次有意義的紅色活動,學生需要經歷“確立活動項目—設計活動方案—論證改進方案—組織開展活動”的學習過程,從被動的活動參與者轉變為主動的策劃組織者。比如,學校團委組織初一年級學生在五四青年節進入烈士陵園開展瞻仰活動,學生認真研究學校黨團活動的規定、章程,結合入團儀式要求,小組討論根據時間節點加入靜穆瞻仰、重溫入團誓詞等環節,優化瞻仰烈士紀念碑的活動流程。學生將活動命名為“無悔的青春”,準備同主題的演說詞、主持稿等,策劃了一次別具一格的瞻仰烈士紀念碑活動。為了策劃好本次活動,學生反復思考“是什么支持著革命先輩義無反顧、奮不顧身”,主動尋找親歷者,多維度思考、分析烈士陵園內的相關資源,探究“革命精神”“時代精神”,進而研制出一份目的、意義、內容、方式和活動流程都非常清晰的活動方案。親歷活動策劃使學生更好地領會紅色資源背后蘊藏的紅色文化精神。
3. 利用紅色資源開展服務學習
服務學習指學生以志愿者、服務者的身份,參加各類與紅色資源宣傳、保護有關的服務活動,在向他人傳播紅色文化、參與紅色資源保護的活動中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并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實現紅色文化理解和實踐行動的統一。服務學習期間,學生需要明確服務對象與需要、制訂服務活動計劃、開展服務行動、反思服務經歷和分享活動經驗。利用紅色資源開展服務學習,包括做紅色基地的講解員、紅色文化宣傳大使等。學生利用所學所能,在服務他人的同時,也促進自己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認同。以紅色基地的講解員為例,學生事先對教育基地可講解場館的布局、物件做了深入的分析,他們查閱場館中與紅色事件相關的資料,了解紅色事件中提到的場所,對相關人員進行訪談,深入挖掘場館中每一件文物、每一幅圖片、每一尊雕塑的由來和歷史價值,使每一個紅色物件背后的故事都能了然于胸。為了提高講解質量,他們需要認真觀察講解員的站位,自己繪制講解點位和線路圖,自己撰寫講解稿,反復演練,并在開展講解服務時主動邀請專業講解員進行現場指導。講解服務后,學生需要認真傾聽聽眾與基地講解員的反饋意見,及時反思梳理,更新講解稿,優化講解服務。學生經歷“調查—分析—準備—服務—記錄—反思”等多次循環,增進了服務意識,也提升了梳理、分析和傳播紅色文化的綜合能力。
組織服務活動時,可以鼓勵學生用講述紅色故事、設計英雄名片、創編革命劇目、創作紅色詩歌、發出紅色資源保護倡議書等多種形式表達對紅色精神的理解與認同,引導學生將繼承、傳播紅色文化的責任意識用具體的行動表達出來。
三、提供學習支持,優化促進價值內化的學習策略
紅色文化作為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而形成的獨特文化形態,是內隱在紅色資源背后的精神支撐,也是新時代學生的精神滋養和前進力量。把紅色資源的文化內核內化為學生的理想信念、人生價值觀是實踐學習的關鍵。對實踐學習的指導不到位,容易出現把實踐學習等同于組織參觀、參與體驗等碎片化的活動,不關注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的價值認同和實踐應用,不關注實踐場景中學生有目的的自主探究和發現,不關注學生的反思和應用等問題。實踐學習成了放任自流的碎片化體驗,無法將紅色教育背后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國家和政治認同教育落實到位。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通過課內外指導使學生的實踐學習成為一種有指導、有支持的學習活動。在組織實踐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發揮“導而弗牽”的作用,通過提供跟蹤學習指導,支持學生關聯學科知識理解紅色資源;提供問題導引,支持學生的情境分析和探究;提供合理的反思性評價工具,支持學生更好地培養理想信念、積極人格、擔當使命,實現紅色文化價值意義的自我建構。
1. 支持學生運用多學科關聯開展資源分析
紅色教育相關知識在各個學科中均有涉及。如果每次紅色實踐活動都能先設計并提供一份匹配紅色資源和主題的學科關聯單及可拓展的資源單,將有助于學生有準備地參與實踐學習,引導學生在實踐學習過程中對接已經儲備的知識,并知曉從哪里獲取相匹配的知識以促進理解。比如,初中歷史“新民主主義革命”部分論及“革命火種”,學生走訪本地的抗戰遺址可以關聯那部分歷史;語文課本中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涉及長征路線,學生可以把它與長征博物館的路線圖相匹配。學生將在紅色基地觸摸到的有形的紅色物件放到已知的紅色歷史年表中去理解,這種具象的紅色資源和抽象的書本知識對接后的成功體驗,不僅能激發學生實踐學習的興趣,也能增強他們學科學習的動力。
2. 支持學生在情境中提出問題促進持續探究
紅色資源承載著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厚重歷史記憶,凝聚著先輩們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各類導引問題有助于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分析具象的資源載體背后的精神凝聚和文化內核。導引問題需要貫穿學生實踐學習的全過程。比如,在“重走長征路”這一活動中,“長征途中有許多驚心動魄的戰役,重要戰役是怎么對長征產生影響的?”引導學生確立研究課題;“是什么支持著紅軍戰士義無反顧、不畏艱險?”引導學生從歷史線索中探究長征精神的內涵;“用什么樣的形式展示我們的研究成果?”引導學生聚焦作品和成果表達;“成果如何更為獨特地表達紅軍長征精神?”引導學生洞察紅色精神和內涵并將之融入成果之中。導引問題引發學生對紅色資源背后的紅色精神和內涵的不斷詢問。學生結合紅色資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積極走進各個紅色基地,在與紅色主題知情人的對話交流中,更為深入地探究問題,深度思考“過去我們為什么能成功”“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進而完成一次有意義的紅色教育專題的實踐學習。
3. 支持學生運用反思性評價工具引導學習進程
綜合實踐活動是學評一體化的學習活動,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自我反思評估即為嵌入實踐學習過程的評價形式。這種嵌入式的反思性評價能夠發揮促進學習的功能。組織紅色實踐學習時,需要師生協調參與研制一個圍繞紅色主題的參照性評價指標。反思性評價指標可以圍繞評價目標中的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意物化四個維度研制,具體如表1。使用時,學生可以將其作為實踐學習是否有效開展的參照性標準,教師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支持并指導學生科學運用評價標準,隨時反思并優化實踐學習進程,進而提高紅色實踐學習的效度。
綜合實踐活動突破了傳統的思政學科課堂開展紅色教育的局限,將紅色資源育人空間延伸到校外的真實世界,促使學生在全身心參與紅色資源探究實踐中體認、體悟、理解、反思,增強學生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認同和時代擔當。新時代大思政教育的背景下,用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這一創新載體,是厚植學生紅色根脈,促進學生“知行思合一”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馮雅,吳寒,李剛.論習近平紅色資源觀[J].圖書館論壇,2022,42(1):1-12.
[2] 王艷超.紅色資源與課程思政相結合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J].北京教育(高教),2024(5):61-63.
[3] 王娜,趙根漩.新時代用好紅色資源的理論內涵與實現路徑[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24,24(3):43-49.
[4] 方凌雁.論紅色研學中的革命傳統教育[J].中國德育,2021(8):32-36.
[5] 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17-09-27)[2024-10-24].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710/t20171017_316616.html.
(作者系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研員、研訓部主任)
責任編輯:趙繼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