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醫物證學”是法醫學專業的主干核心課程,該課程不僅具備多學科融合性、知識點抽象性的理論學科屬性,還兼有實操性多、實務性廣的實踐學科特點。在教學實踐中,其理論學習內容繁雜、實踐操作困難,如何兼顧理論與實踐教學、提高教學成效一直是法醫學教學探索的重點和難點。本文以近兩學年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法醫物證學”課程改革中的探索與應用成果,在課程理實一體化的教改目標、整體原則、教學流程、實施成效等方面進行了重點闡述,以期為“法醫物證學”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提供全新思路與探索方向。
關鍵詞:法醫物證學;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
法醫學作為實踐性醫學類專業,要求本科教育必須理論教學密切聯系司法實踐,注重身份鑒識、人身傷亡等司法實務的專業技能培育。“法醫物證學”是法醫學專業主干課程,整合醫學遺傳、分子生物以及數理統計等多學科理論與技術,將之運用于法庭鑒識科學領域的個體識別與親緣鑒定。近年來,分子遺傳學、生物信息學等學科的長足進展,推動了法醫物證學的理論迭代與技術更新。同時,當下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所引領的信息化教學浪潮風起云涌,慕課、線上線下融合、虛擬仿真等新教學手段大量涌現,促進了法醫物證學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與提升。法醫物證理論內容繁雜、實踐操作困難,兼顧理論與實踐教學、提高教學成效一直是教學探索的重點和難點。在新時代背景下,法醫物證學教學應體現大學生主體性原則,遵循“三全育人、五育并舉”高等教育理念,汲取CBL(Cased"Based"Learning)、TBL(Team"Based"Learning)與PBL(Project"Based"Learning)教學精髓,拓寬學生法庭鑒識科學的知識領域,著重培養親子鑒定、個人識別等司法實踐技能。運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打造新時代高素質法醫物證人才。
1"“法醫物證學”的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國內外高校法醫學專業均開設“法醫物證學”,并將之設置為核心課程。該課程不僅具備理論體系的多學科融合性、理論抽象性、知識前瞻性等理論學科屬性,兼有實踐性強、實操性多、實務性廣的實踐學科特點。在法醫學專業課程體系中,法醫物證學尤為注重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和諧統一,二者為密不可分的教學重點。當前科技進步與法醫物證司法要求大學生既要熟練掌握物證學基礎理論,又要熟悉相關領域知識進展,還要將所掌握理論體系與實操技能靈活運用到刑案勘驗、民事案件分析等各種司法實踐場景。因此,在“法醫物證學”教學中,理論是實踐的基礎與強化、實踐是理論的佐證與提升,在注重培養物證專業理論基礎的同時,應強化司法實踐技能的培育,方能有效構建大學生法醫物證學知識體系。
然而,相較于較為先進的課程模塊化教學體系,部分高校“法醫物證學”教學依然延續著“先理論、后實踐”傳統模式。在實際教學中,“法醫物證學”多是“重理論、輕實踐”,理論課時比重過大,理論與實踐脫節較為嚴重。在課堂教學中過分強調理論的重要性,著力于分子遺傳原理等理論知識的講解,忽視實踐活動對掌握理論的促進作用。沒有體悟到信息化教學生態進化,無法很好利用案件基因分型等實踐教學環節。此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致使學生在DNA多態性等理論結束時,未能系統與靈活地掌握遺傳標記檢測技術,導致學生很難將理論知識,有效地轉化成相應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上述現象與“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教學理念相背離,不符合當前醫學高教改革原則。
隨著信息化教學逐步深入,AI輔助教學等科技手段得以廣泛運用,加速演進高校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變革。新時代的大學生善于利用互聯網教學平臺,樂于接受虛擬仿真實踐教學等。當前,法醫物證學教學多固守成規,教學場景多禁錮于講臺,教學內容多拘泥于書本,教學效果急需提升。面對生于新世紀的大學生,法醫物證學教學必須回歸學生視角,科學審視傳統教育模式;結合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特征與學習特點,應積極擁抱5G+時代,投入信息化教改浪潮,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整合,不斷探索與之相適應的法醫物證學教育教學新模式。因此,法醫物證學理論與實踐分割式的傳統模式不適應新時代人才培育要求,理實一體化已成為教學探索的新方向。
2"“法醫物證學”理實一體化教改目標與整體原則
2.1"教學模式的改革目標
基于“法醫物證學”的課程特點,兼顧學科融合的理論屬性、實操強化的實踐特征,針對新時代大學生特質,探索該課程的教學創新,采用以物證檢驗過程為導向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中,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中有實、實中有理,把教、學、做融為一體。新教學模式打破傳統框架下的師與生、教與學的教學范式窠臼,施以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傳授方式,讓學生從具象的檢驗實踐中理解掌握抽象的物證理論,同時將內化的醫學理論運用到外在的司法實操,從而靈活掌握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新教學模式打破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窘境,使用過程性的綜合評價模式,提升教學效果,利于學生構建物證學知識體系,培養物證專業素質。
2.2"理實一體化教改原則
依照理實一體化教改思想,以培育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法醫學人才為終極目的,“法醫物證學”教學新模式應遵循以下整體原則。
課程篇章結構:契合法醫物證學的學科特點謀篇布局。采用以物證檢驗實踐過程為導向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以生物物證的司法檢驗為索引,安排課程篇章布局,調整原有課程組織結構,修正理實分離,構成理中有實、實中有理,實現課程結構上的“理實合一”。
課程教學內容: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相互融合。強化物證學理論部分,增加司法鑒定案例內容,從單純理論講授轉變到CBL導入式教學;依托理實一體化模式,將檢驗技術知識點分解在實踐教學流程中,活化理論教學。擴充實踐教學部分,制定物證檢驗PBL任務模塊化的教學方案,依據PBL任務模塊與理論教學相銜接,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解決實踐相對滯后的矛盾,前置實踐環節,實現理與實的內容合一。
課程組織方式:實現師生端雙向互動一體化。依托“雨課堂”等信息化教學新場域,改變傳統年級大班上課方式,重新劃分學生群組。依據任務模塊將年級分解為TBL團隊模式小組,實施理實一體化TBL小組教學。教師從傳統負責部分章節的講授,轉變為參與全課程的一體化教學。教師全程融入翻轉課堂TBL任務小組,強化理與實的教學無縫對接,實現理與實一體、師與生一體、教與學一體的“三個一體化”。
3"法醫物證學理實一體化教學流程與實施成效
3.1"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流程設計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試行兩學年,教師與學生兩端雙向互動,理與實、教與學相融合,教改成效初步顯現。師生兩端雙向互動的具體理實一體化教學流程如下。
3.1.1"教師端流程
(1)課程籌劃——結合教學目標,圍繞親緣鑒定與個體識別的法醫物證學理論與實踐,按照實踐環節前置、理論環節活化等原則,籌劃模塊化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案,修訂理實一體化教學大綱。
(2)教案籌備——按照調整后的模塊化教學章節,采集理論相關的CBL法醫物證案例,設計實踐對應的PBL模塊任務,擬訂理實一體化任務模塊教案。
(3)課前準備——組織教師集體備課,全流程梳理教學環節,具體到CBL案例導入、PBL任務實施,以及現場學生反饋的捕捉與調控等,形成理實一體化教學腳本。
(4)課中實施——課堂教學中,CBL案例導入理論知識點,代替孤立講授抽象理論。PBL任務模塊實踐環節中,分組引導TBL翻轉課堂,穿插進行理實教學,實施現場理實一體化過程性考核。
(5)課后辨析——課后收集教師自身反饋與學生反饋,通過隨堂多樣化考核結果,檢定教學環節中關鍵知識與實踐技能掌握度,驗證理實一體化教學效果。
(6)課程總結——課程完成后,依據課程綜合考核結果,比對分析理實一體化與傳統模式的差異,總結與凝練教改成果,為后續改進積累經驗。
3.1.2"學生端流程
(1)課程引入——雨課堂發布課程理論與實踐要點,全體學生分為任務模塊TBL小組,學生自主引入課程專題,激發學生主動性。
(2)知識預備——預習PBL模塊內容,下載教師發布相關參考文獻,熟悉任務模塊理論架構與內容線索,研習課前所發布的理論基礎與操作流程。
(3)實踐預演——提前進入學習場景,開展PBL任務的前期技能操演,了解實踐任務所運用的具體理論,自主完成TBL任務人員分工。
(4)課堂研討——接受課堂知識傳授,憑借前期知識積累,積極參與CBL司法案件的理論研討,進行PBL模塊任務實操驗證。
(5)課堂實踐——按前期預演,TBL小組進行PBL模塊實操,回答教師穿插的理論問題;TBL分工合作完成實驗內容,掌握相應的實踐技能,內化CBL案例所含理論。
(6)課程考核——調整傳統筆試考核,實施過程性學業評價,參加課堂理論研討、問卷答題環節,組織實踐操作、實驗結果判定等技能考核,參與多維度的綜合性考核。
3.2"理實一體化教學實施的效果評價
自2022學年,開始實施“法醫物證學”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授課對象為法醫學2019級、2020級兩屆本科生,共計216人。雨課堂隨堂測試的兩屆學生測試成績分布:90~100分137人(63.4%);80~89分71人(32.9%);70~79分8人(3.7%);平均成績分別為95.2分、95.6分,顯著高于傳統教學模式2018級平均分(82.3分)。在問卷星平臺,分別對上述年級進行問卷調查,內容包括CBL導入對理論學習有無幫助、TBL實踐對掌握技能有無幫助、PBL任務能否激發實踐興趣、是否滿意理論一體化模式,以及對教學改革的建議等。在206份有效調查問卷中,198人(961%)認為案例導入有助于理解知識點,192人(93.2%)認為模塊化任務利于激發學習興趣,189人(91.7%)認為小組實踐便于掌握技能,196人(95.1%)接受理論一體化教學模式,高達95%學生希望在“法醫物證學”課程中推廣此新模式。
3.3"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成效分析
3.3.1"教師端的教改成效
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改變了“法醫物證學”傳統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分離現象,取得較好成效。理實一體化教學的課前準備任務艱巨、課中教學時長加大、課后衍生任務繁多,對教師提出更高要求。教師們從課程設計到現場教學,融會貫通全課程知識要點,同時教師全程主導任務小組的教與學,真正地實現教學相長。從內容到形式上,提高教師對學科實踐性的認知水平,加深對理實一體化教學的體悟,自覺提升理論與實踐結合度,促進教師教學水準的升級,為打造高素質理實一體化師資隊伍奠定基礎。
3.3.2"學生端的教改成效
按照法醫物證學的理論深度、知識廣度、實操準確度、實務適應度等四個維度,綜合評價新模式下的大學生理論與實踐水平。過程性綜合評價顯示,學生們在各個維度較傳統教學范式均有提高。在“研究案例、發現問題、提出方案、解決難題”的理實一體化驅動下,激發了大學生內在學習動能,學習能力大幅度提升,加速知識“內化”過程,有助于學生掌握專業理論,更利于培育實踐能力。學生反饋信息顯示,其獲得扎實的物證理論基礎,有效地提升了職業認同感;檢案與實踐結論的準確性,切實提升了學習成就感,理實一體化為鍛造高素質法醫學人才夯實了基礎。
結語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契合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法醫學特點,適應信息化時代的大學生特質,是法醫學教學改革的新方向。構建物證檢驗過程為導向的理實一體化教學范式,重組法醫物證學的理論與實踐內容,提煉典型的法醫物證司法案例,設計物證檢測實踐的任務模塊,組建師生一體的任務小組,整合CBL、PBL與TBL等教學優勢,構建教學新模式。理實一體化無縫對接物證學的理論與實踐教學,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師與學生、傳授與學習“三個一體化”,提升法醫物證教學水平,鍛煉法醫學師資隊伍,提高法醫學專業培養質量。“法醫物證學”理實一體化教學新模式,借助線上線下教學平臺,以網絡教學新場域突破傳統教學的環境制約,以司法案例拓展傳統教學的知識邊界,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組織教學活動,強化大學生主體性原則,更新理論知識體系,革新實踐教學方法,創新課程考核方式,實現理論與實際融合統一,有效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大學生專業綜合素養,有益于培育出與新時代相契合的高素質法醫物證專業人才,是法醫學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有益探索。
參考文獻:
[1]嚴江偉,孫俊紅,王紅星,等.法醫學“一聯合、兩突出、三結合、四位一體”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和實踐[J].法醫學雜志,2023,39(02):193199.
[2]高俊薇,鹿陽,李彥軍,等.法醫學虛擬解剖實驗室建設狀況及實驗室認可適用性調查[J].法醫學雜志,2023,39(02):186192.
[3]賈富全.MDT模式下CBL聯合TBL教學法在法醫臨床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3,15(13):8488.
[4]陳銳,賴小平,趙文勇,等.SPOC模式在法醫學專業課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2,30(06):710714.
[5]王宇聰,李暢,魏宣,等.人工智能在法醫學領域應用研究的知識圖譜[J].中國法醫學雜志,2023,38(06):648653+663.
基金項目:皖南醫學院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WYR"CQD2022029);安徽高校自然重點科學研究項目(KJ2018"A0270);安徽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S20211036"8001)
作者簡介:張越(1992—"),男,漢族,安徽靈璧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法醫遺傳教學與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