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名著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構成,對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影響。教師應該重視講授名著,引導學生從名著中獲取知識、汲取營養,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诖?,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要組織學生從名著中獲取寫作素材、拓展寫作練習、落實寫作分析,助力學生提高寫作水平。文章以名著閱讀為基礎,從設置名著導讀環節、合理選擇名著作品、立足摘取名著片段、重視解讀名著內容、注重課后名著閱讀五個方面入手,優化初中語文寫作教學實施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名著閱讀;寫作教學
寫作是學生學習并運用語文知識的重要載體,教師要保證寫作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實現寫作素養的提升。以名著閱讀為基礎開展寫作教學,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對此,文章以名著閱讀為基礎,對語文寫作教學展開探究,并提出幾點寫作教學策略,以期為教師提供有益參考。
一、名著閱讀對學生寫作能力提高的作用
1. 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通過分析名著內容的方式開展寫作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一方面,名著有著精彩的故事情節、生動的文字表達,在閱讀名著作品時,學生對這些內容更感興趣,使寫作練習與名著閱讀有了較好的契合點。另一方面,對于經典的名著作品,學生可以反復進行閱讀,不斷挖掘、思考名著在結構、語言、修辭運用等方面的特點,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以此將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這樣,學生既能培養寫作興趣,又能獲得寫作知識。
2. 鍛煉學生的寫作思維
一些名著作品人物眾多、情節復雜,學生需要在閱讀中厘清人物關系、情節關聯,進而理解作品的內容和意義。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會得到鍛煉,構建自己的寫作思維模式。這樣,在進行寫作練習時,學生能夠潛移默化地將從名著閱讀中習得的寫作知識應用于實際,從而實現寫作質量的提高。此外,當學生內化了不同名著的寫作模式時,就能夠拓寬視野、開闊思路,形成更敏捷的寫作思維,真正實現寫作水平的進步。
3. 培養學生的寫作習慣
良好的寫作習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初中階段是學生養成習慣的重要時期,對學生未來的成長與發展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名著的過程中感受并體會優美的文字,及時地批注與記錄,這樣學生在閱讀名著時產生的想法便會被具象化呈現出來,也是對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鍛煉。通過長時間的堅持,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及時記錄自己遇到的事情、生活中的想法、學習上的困難等,從而實現寫作能力的提高。
4. 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
寫作是有技巧的,如語言的組織、修辭的運用、結構的組成等,作者會根據表述目的作出一定的調整。因此,學生要重視名著閱讀,深入分析名著中運用的寫作技巧。在此過程中,學生要對寫作技巧進行整體分析,找到作者使用素材之間的關聯,以此發現作者是如何將寫作技巧內化于文章段落中,進而在自己的寫作中進行模仿、應用,實現自身寫作技巧的提升。
二、名著閱讀下初中語文寫作教學實施策略
1. 設置名著導讀環節,激發寫作興趣
在以名著閱讀為主開展寫作教學時,教師要重視設置名著導讀環節,這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重要環節,對學生從名著中獲得寫作知識、充分理解寫作內容有重要作用。在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時,教師可以從標題、作者生平、創作背景等方面出發,讓學生整體了解名著,對名著中蘊含的寫作知識產生興趣。教師也可以選擇名著中的精彩片段,組織學生從寫作的角度進行欣賞,以此實現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名著導讀《海底兩萬里》時,教師可以按照“引入名著標題—提出思考問題—分析名著內容”的順序設置寫作教學導入環節,以此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首先,教師從“海底”二字入手,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視頻,呈現海底的場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學生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視頻上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表達自己對海底世界的想法,為后續組織學生閱讀名著奠定基礎。其次,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你身處海底,你會想記錄哪些事情呢?”這一問題,由此激發學生對名著的閱讀興趣。最后,教師適時引入名著《海底兩萬里》中的片段,組織學生閱讀,從中獲得寫作知識,如作者對船長的刻畫、對海底景色的介紹等,能夠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知識。這時,學生會對名著內容產生閱讀興趣,而教師也應該把握時機,組織學生深入閱讀名著,幫助學生做到一邊閱讀名著內容,一邊學習寫作知識,以此促進學生通過閱讀名著掌握寫作知識。為了讓學生將習得的寫作知識真正做到內化,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習得的寫作知識,并分析名著是如何體現這些知識的,這樣的方式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名著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有效完成對名著的閱讀,獲取寫作知識。同時,通過組織名著導讀與學生分享,能夠讓學生建立從名著中學習寫作知識的意識,這對學生形成以興趣為主導的寫作內驅力有積極作用。
2. 合理選擇名著作品,積累寫作素材
學生缺乏閱讀名著的積極性的原因之一是教師給出的選擇較少,導致學生無法從給定的名著中找到自己喜歡的內容。對此,在通過名著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時,教師要合理選擇名著作品,為學生的閱讀提供多樣的選擇,這樣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名著作品,從而積累寫作素材。
基于此,為了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名著進行閱讀,有效積累寫作素材,教師可以依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關于課內外讀物的建議”這部分內容,有效整合初中階段學生需要閱讀的名著??晒W生選擇的名著作品包括:詩歌散文作品,如《朝花夕拾》《繁星·春水》等;長篇名著作品,如《西游記》《水滸傳》《格列佛游記》等;科普科幻作品,如《十萬個為什么》《海底兩萬里》等。以《朝花夕拾》為例,學生可以積累魯迅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其中,《阿長與〈山海經〉》一文能夠讓學生積累刻畫人物形象的語句,如描寫長媽媽善良的語句、展現長媽媽性格樸實的語句等。另外,《西游記》中對不同修辭手法的運用,也可以讓學生積累相關內容,如第五回描述四大天王領兵報功的語句,“有拿住虎豹的,有拿住獅象的,有拿住狼蟲狐狢的,更不曾捉著一個猴精”一句便是運用了排比修辭。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為學生后續寫作提供了基礎保障。因此,在開展寫作教學時,教師要重視利用名著作品,引導學生從名著中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
3. 立足摘取名著片段,拓展寫作練習
在圍繞名著閱讀開展寫作教學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名著、積累名著素材,還要組織學生以名著片段為主,拓展寫作練習。一方面,若學生一味閱讀名著,卻沒有掌握名著中的語言運用,就無法將其內化為自己的寫作能力;另一方面,寫作是一項以實踐為主的學習活動,需要學生在持續地練習中獲得成長。因此,教師可以摘取名著片段,組織學生圍繞片段內容進行寫作練習。
例如,在教學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名著導讀《駱駝祥子》時,在圍繞作品進行片段分析時,教師可以先確定一個分析方向,是分析人物、分析語言還是分析環境。當確定了分析方向后,教師選擇具體的名著片段,組織學生先分析,再練習寫作。以分析人物外貌為例,作品中對“虎妞”這一角色是這樣描寫的:“她的臉紅起來,黑紅,加上半殘的粉,與青亮的燈光,好像一塊煮老了的豬肝,顏色復雜而難看”“鼻子縱起有紋縷,眉棱棱著,樣貌丑,像個黑塔”。從這些描寫中,可以看出虎妞的樣貌并不出眾,通過對虎妞臉、鼻子、眉毛等的描寫,學生的腦海中會呈現出一個粗鄙、充滿市儈氣息的形象。在描寫“祥子”時,作者是這樣刻畫的:“他沒有什么模樣,使他可愛的是臉上的精神。頭不很大,圓眼,肉鼻子,兩條眉很短很粗,頭上永遠剃得發亮。腮上沒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幾乎與頭一邊粗;臉上永遠紅撲撲的,特別亮的是顴骨與右耳之間一塊不小的疤——小時候在樹下睡覺,被驢啃了一口”,一個憨厚老實、吃苦耐勞的形象便躍然而出。作者詳細描寫了祥子的臉、頭、眼睛、鼻子、眉毛、腮、脖子等部位。在完成對上述名著片段的分析后,學生對如何刻畫人物外貌有了一定的思路。對此,教師可以設定具體的人物,并向學生展示該人物所處的場景,讓學生圍繞該人物進行寫作練習。教師可以設定“在田間查看水稻生長情況的袁隆平”“實驗室中探索青蒿素的屠呦呦”等寫作內容。這樣,學生便可以將所學的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知識應用到實際中,以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
在上述摘取的名著片段中,教師選擇了關于人物外貌描寫的典型片段,學生需要從中掌握刻畫人物外貌的寫作方法,以及如何借助對人物外貌的刻畫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這也是學生在寫作練習中需要深入思考的內容。
4. 重視解讀名著內容,落實寫作分析
在組織學生進行寫作分析時,教師可以從設置思考問題入手,讓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有效解讀名著內容,進而實現對寫作知識的扎實掌握。在設置問題時,教師可以以問題鏈的形式把握分析過程,確保學生思維的系統性、連貫性。
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名著導讀《紅星照耀中國》時,教師可以設置具體、連貫的思考問題,組織學生分析名著,讓學生有效理解和掌握寫作知識。教師可以設置“名著主要講述了哪些內容?主人公是誰?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是什么?”等問題,這幾個問題既可以讓學生初步了解名著,又可以讓學生對紀實作品構成要素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圍繞名著內容設置思考問題,進一步促進學生對紀實作品創作要點的思考。教師可以提出“名著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展開寫作的?”這一問題。根據作品的目錄可知,作者是以時間順序串聯文章內容的。隨后,教師繼續提出問題:“為什么作者在作品開篇先寫自己探尋紅色中國的路程,而不是直接介紹與領袖人物見面、交談的過程?這樣的寫法有什么好處?如果應用在自己的寫作中,你會怎樣運用該方法?結合具體案例介紹?!痹谕瓿蓪ι鲜鰡栴}的思考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深入閱讀名著內容,并思考更多深刻的問題,如“作者是如何寫‘一個共產黨的由來’這部分內容的?你從中獲得了哪些啟發?”在分析時,學生會知曉領袖人物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并聯系寫作中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對記敘事件整體的作用,加強對紀實作品創作要點的學習。
學生應該認識到如何通過分析問題掌握名著中的寫作知識,以及如何進一步思考具體的寫作內容,認識到名著對寫作的重要性,從而不斷提高自己分析名著內容的能力,強化寫作能力。
5. 注重課后名著閱讀,內化寫作知識
在組織學生學習與運用寫作知識時,教師不僅要在課內利用好名著作品,還要注重在課后讓學生借助名著作品內化寫作知識。
在寫作課程中,學生需要掌握有關細節描寫的寫作知識。在此基礎上,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細節描寫的相關知識,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讓學生在閱讀時找出有關細節描寫的語句段落。例如,作品中“海浪在他腳下拍打著凌亂的石堆,從遙遠的土耳其刮來的干燥海風吹拂著他的臉……伸展到很遠的地方”這一段落內容對“石堆”“海風”“防波堤”等進行了細節描寫,能夠讓學生感知到每一個具體的事物。又如,作品中對“暴風雪突然襲來”這一情形的描寫也是值得學生反復揣摩的細節片段:“灰色的陰云低低地壓在地面上,移動著,布滿了天空。大雪紛紛飄落下來。晚上,刮起了大風,煙筒發出嗚嗚的怒吼。風追逐著在樹林中飛速盤旋、左躲右閃的雪花……”除此之外,作品中還有許多有關細節描寫的片段,學生應該在閱讀中思考,深入體會名著作者運用的寫作手法。
在引導學生內化寫作知識時,教師應該讓學生從名著中學習寫作手法,并體會作品中是如何運用寫作手法的,以此深化學生對寫作手法的理解與認知,進而做到內化知識。
綜上所述,在初中階段的語文寫作課堂中,教師應該認識到名著閱讀的重要性,了解名著閱讀對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深遠影響。對此,在開展以名著閱讀為基礎的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參考以上提出的五點教學策略,這五點策略分別對應寫作興趣、寫作素材、寫作練習、寫作分析、寫作知識,能夠讓學生在閱讀名著時完成對寫作內容的學習,真正內化寫作知識,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房偉利. 名著閱讀背景下初中語文寫作關聯路徑[J]. 天津教育,2023(24):134-136.
[2]沈建新. 名著閱讀視野下的初中語文寫作教學[J]. 好作文,2023(4):57-58.
[3]呂海瑛. 名著閱讀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 智力,2022(10):70-72.
[4]戚嫻雅.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名著作品的滲透[J]. 名師在線,2021(35):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