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核心素養教育的背景下,小學乒乓球訓練需實現從技能傳授向素質培養的轉型,旨在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課程設計應著重于動作精準度、擊球速度與旋轉軌跡的感知訓練,通過多樣化的專項練習及實戰模擬,增強學生的身體協調性、運動敏銳度。同時,教學應以實戰為導向,強調基礎動作在對抗中的實際應用,以提升學生的運動意識與團隊合作能力。教師需因材施教,根據小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特點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將技能訓練與價值觀塑造相結合,幫助學生樹立健康心態與競爭意識。在更加有效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的支持下,乒乓球課程能夠多維度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為未來體育活動打下堅實基礎,進而推動小學體育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核心素養" 小學體育教育" 乒乓球" 體能訓練
【中圖分類號】 G8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813(2025)02-0029-03
Research on Physical Training Strategies for Primary School Table Tennis Based on Core Literacy
LIU Ying1" GUO Xiping2
1.Dong Tan Schoo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Experimental School, Shanghai, 202162 China;2.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Province, 710048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core literacy education, primary school table tennis training needs to transform from skill imparting to quality cultivation, with the goal of enhanc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Curriculum design should focus on training in motion accuracy, hitting speed, and perception of rotation trajectory, and improve students' physical coordination and agility through diversified specialized exercises and practical simulations. At the same time, teaching should be guided by practical experience, emphasizing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basic movements in confrontation, in order to enhance students' awareness of sports and teamwork abilities. Teachers need to teach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flexibly adjust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ombine skill training with value shaping, and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a healthy mentality and competitive awareness. With the support of more effectiv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Table Tennis courses can achieve multidimensional promotion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ture sports activities,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Keywords] Core literacy;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able Tennis; Physical training
隨著教育體系的不斷改革,體育教育的重點逐漸從單一的技能訓練轉向更為全面的學生發展,尤其強調核心素養的培養。這一轉變在小學階段尤為重要,因為該階段是兒童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基礎體能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對其長期發展至關重要。乒乓球作為一項廣受小學生喜愛的運動,在培養學生身體素質、反應能力、協調性以及團隊協作精神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然而,目前小學乒乓球教學往往缺乏系統的訓練。研究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乒乓球體能訓練策略,不僅能夠填補現有教學方法的空白,提供科學、系統的訓練方案,還能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和實施素養教育,使學生在享受乒乓球運動樂趣的同時,全面提升身心素質。因此,開展相關研究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能夠推動小學體育教育向更深層次、更廣范圍的方向發展。
1"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乒乓球訓練新要求
1.1" 關注乒乓球訓練實戰技能融合的發展需求
提升小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是小學體育教育的核心目標之一。然而,當前我國小學體育教育常被視為主課程教育的“附屬品”,存在整體技術水平不高、課程內容枯燥、缺乏實戰應用能力等問題,導致學生的乒乓球實戰能力難以提升。例如,在乒乓球訓練中,學生需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以確保每次動作的精準度,對球的旋轉軌跡和力度形成敏銳的感知,這是提高擊球準確性的關鍵基礎。在體育教學中,增加乒乓球擊球速度、準確性等專項技能的訓練,不僅能夠豐富課程內容,還有助于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1]。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將學到的基本動作應用于實戰中,以充分發揮其學習成果。在未來的體育教學中,乒乓球教學需為學生未來參與各類體育活動奠定堅實基礎。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方法,以有效提升教學效果,進而推動小學體育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1.2" 乒乓球訓練中的心理塑造與競爭意識引導
長期以來,我國乒乓球隊在國際賽事上展現出卓越的實力,乒乓球也逐漸成為我國國家實力的象征。作為一項技巧性極強的運動,乒乓球比賽的成敗不僅取決于運動員的技術能力,還取決于其心理狀態。國家運動員在賽場上取得的出色表現,是通過無數次的練習以及對乒乓球技戰術的不斷鉆研所獲得的,而這些技術也都建立在強大的心理素質基礎之上[2]。即便在取得勝利后,優秀運動員仍能保持謙遜和冷靜,認真對待每一場比賽。除此之外,我國乒乓球選手之所以能在世界賽場上屢獲佳績,除了技術層面的不斷進取外,更在于競爭意識的不斷提升。競爭是推動乒乓球運動發展的基石,良性競爭能夠提升團隊士氣,激發個人的競技激情。對于小學階段的乒乓球教育而言,教師應教會孩子們如何樹立健康的心態,區分良性競爭與惡性競爭,幫助其樹立真正的體育精神。通過乒乓球團體賽、個人賽中的競爭與合作,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質[3]。
2" 小學乒乓球體能訓練的基本方法
2.1" 力量訓練
相較于其他球類運動,盡管乒乓球運動對選手的力量要求相對較低,但力量仍是球員適應比賽節奏、靈活變換打法的關鍵支撐因素。強大的力量素養能幫助選手更快地調節身體平衡,從而減少技術性失誤。在乒乓球訓練中,力量訓練可在穩固的支撐面上進行。這類方法簡單易行,適用于硬質塑膠場地或較軟地面。由于地面穩定,訓練強度易于控制,能有效減少受傷風險,特別適合體質相對薄弱的小學生。具體訓練項目包括平板支撐、仰臥拱橋等,這些核心練習能夠逐步增強學生的體能,為學生的動作提供基礎力量支撐。
2.2" 靈敏度訓練
在進行靈敏度訓練時,需確保學生始終保持最佳體能狀態。教師可運用多種方法提升學生的反應速度,如通過觀察手勢信號、進行原地快速步伐更換、側向快速移動等練習,強化學生的反應能力。同時,多角度發球練習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動作敏感度,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應對不同來球角度。此外,使用不規則速度的擺球練習和拋球轉體捕捉活動也是增強學生神經反射的有效手段。這些訓練方法不僅能提升學生神經系統的反應速度,還能培養他們對運動變化的快速適應能力,建立對身體動作的精細控制,從而在運動中靈活應對各種突發情況[4]。
2.3" 耐力訓練
在乒乓球體能訓練中,應根據學生年齡段選擇科學合理的耐力訓練方法。對于年紀較小的學生,可采用趣味性游戲,如“單足跳躍”游戲:學生將一個裝有乒乓球的杯子放在腳上,單腿跳躍穿越約 5 m的賽道,在終點將乒乓球倒入盒子中,再跳回起點。該游戲不僅增加了訓練的趣味性,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身體協調性與平衡能力。
在提升訓練強度方面,可引入 1 000 m、1 500 m和 3 000 m長跑項目,以增強學生的有氧耐力。為加強無氧耐力,可采用間歇性訓練,如沖刺跑、短間歇或多方向變速的障礙跑,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
3"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乒乓球體能訓練的基本原則
3.1" 全面性原則
體能素養是小學生身體發育的重要基礎,與成人訓練方法存在顯著區別。作為小學體育教學的關鍵組成部分,體能訓練不僅是必要的體能培養活動,也是一種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游戲化訓練方式。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乒乓球教學中的體能訓練應與運動項目的特點和小學生的身體承受能力相結合,圍繞耐力、柔韌性、力量和速度等方面展開[5-6]。訓練內容需注重全面性,并依據學生的身體條件和乒乓球技術水平進行個性化設計。在這種更為科學、合理的訓練框架下,學生能夠感受乒乓球運動的趣味性,從而在量身定制的指導下逐步提升身體素質,使耐力、靈活性等多項能力得到均衡發展,有效發揮體能訓練的作用,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3.2" 漸進性原則
在體能訓練中,小學生能夠逐步發展空間探索與認知能力,激發思維意識,掌握動作姿勢的轉換,并提升身體運動控制與目標定位等基本技能。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成長階段和運動能力,循序漸進地調整訓練內容,確保學生在愉悅的環境和適量的體能訓練下不斷成長。在具體訓練中,遵循分階段、漸進式的原則尤為重要,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輕松愉快的訓練氛圍,并設計合適的體能負荷,以促進新陳代謝,加速其身心發育,推動健康成長。
3.3" 趣味性原則
乒乓球作為一項高度智力化的運動,能夠在長期鍛煉中有效提升小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谶@一理念,學生的體能訓練應以趣味性和挑戰性為核心,激發其學習熱情和參與度。教師可以設計富有創造性的訓練活動,組織小型教學比賽,設定特定的練習任務,要求學生提高擊球成功率,或通過不同練習組的對比分析,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與團隊合作精神。同時,在日常訓練中,教師應始終以學生為中心,秉持以學定教、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確保每位學生在鍛煉中都能感受到體育的樂趣。在此基礎上,體能訓練不僅能夠強身健體、完善人格,還能磨煉學生的意志。
4"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乒乓球體能訓練策略
4.1" 立足真實競技,培植體育精神
在乒乓球技能訓練中,競賽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心。在實踐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水平組織小型乒乓球比賽,以此了解學生的技能水平,并讓學生在競技氛圍中鍛煉自我。分組對抗賽有助于學生認清自身實力,促使他們在比拼中感受競爭的樂趣和挑戰。此外,針對不同年級和學校的特點,可以舉辦不同規模的乒乓球比賽,讓學生作為班級或學校的代表參賽。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增強學生的競技意識,還能賦予他們榮譽感和歸屬感。通過這一過程,學生能夠逐漸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和積極的學習態度,樹立終身鍛煉的理念,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與身體素養。競賽教學法不僅能使學生掌握乒乓球技能,還能在團隊協作、積極進取等方面促進其全面發展,為其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4.2" 更新訓練方法,提升實踐能力
小學體育教師應更新觀念,改革體育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基于學生的求知欲和天性,設計更具吸引力的課堂教學方法。在乒乓球教學中,僅靠講解遠遠不夠,還需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引入符合其認知的體育活動。例如,對于一年級學生,他們活潑好動,對規則理解較淺,教師可通過游戲激發學生對乒乓球的興趣。
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分組并結合競賽規則,讓學生在“鉆山洞”等趣味游戲中練習步法,在娛樂中自然掌握正確的腳步和姿勢。在顛球練習中,小球易落地,頻繁撿球會使學生感到疲勞,影響教學效果。教師可啟發學生思考如何減少小球落地次數,如在球上系橡皮帶以避免掉落,這既不影響練習,又能提升教學效率。在課程尾聲,安排跳遠、拔河等團體活動,加強師生互動,激發學生對體育的熱情,為他們養成終身鍛煉習慣打下堅實基礎。
5" 結語
適當且系統的體能訓練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將這些訓練與乒乓球技能教學結合,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隨著教育領域對學生綜合能力要求的不斷提高,將體育訓練與核心素養教育相結合的教學策略顯得尤為重要。未來的教學實踐中,教育者應持續探索,確保教學方法的創新能夠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幫助他們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成長,培養出能夠在未來社會中全面發展的個體。
參考文獻
[1] 劉書麗.都勻市第三小學乒乓球運動開展個案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23.
[2] 劉建鑫.SPARK課程理念對小學乒乓球體育教學效果的影響研究[D].濟南:山東體育學院,2023.
[3] 楊凱.“學練賽”理念下小學乒乓球課內外一體化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D].聊城:聊城大學,2023.
[4] 孫彤彤.體教融合背景下鄭州市小學乒乓球傳統項目學校發展的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23.
[5] 楊艷華.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乒乓球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體育畫報,2023(7):248-250.
[6] 許可.錦州市小學乒乓球與俱樂部教學資源共享路徑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22.
基金項目:陜西省體育局2023年常規課題(項目名稱:關于社區開展體育運動的研究——在陜西省智慧社區中構建幼兒體育服務體系的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23054)。
作者簡介:劉影(1988—),女,碩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
郭西平(1970—),女,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