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背景下,“一校一品”理念作為高校品牌化建設的關鍵模式,在中醫藥院校的體育課程中已初步顯現成效。中醫藥院校體育課程通過融入中醫藥文化元素,促進了課程的文化傳承與實踐創新,為學生提供了身心并重的教育體驗。該文基于“一校一品”理念,深入探討了中醫藥院校體育課程學生學習效果的動態評價策略。希望通過構建科學的動態評價指標體系,有效提升課程的實施質量,促進學生多維能力的全面發展,為“一校一品”課程品牌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關鍵詞】 “一校一品”" 中醫藥院校" 體育課程" 動態評價
【中圖分類號】 G8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813(2025)02-0044-04
Dynamic Evalua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ies Under \"One School, One Brand\"
WANG Haojuan1" WANG Jing2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xi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nzhong, Shanxi Province, 030619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the \"One School, One Brand\" concept, as a key model for university branding construction, has shown initial success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universities.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of TCM universities integrate TCM culture elements to promote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practical innovation,providing students with an educational experience that emphasizes both physical and mental well-being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One School, One Brand\", this article explores in depth the dynamic evaluation strategies for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TCM universities. It's hoped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dynami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ultidimensional abilities, and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course branding construction of \"One School, One Brand\" .
[Keywords] \"One School, One Brand\"; TCM universities;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Dynamic evaluation
在體育教育領域,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體育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在2024年全國教育大會上,他明確指出,要著眼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中醫藥院校作為國家中醫藥文化傳播的重要陣地,其體育課程承載著傳承文化與培育人才的雙重職責。在此背景下,國內中醫藥院校紛紛結合自身辦學特色,積極探索“一校一品”的品牌化發展路徑。學校通過深度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的體育課程,如太極拳、五禽戲等,不僅賦予了體育課程文化傳承的新使命,也凸顯了學校辦學理念的獨特性,成為推動新時代中醫藥院校發展的重要力量。
1" 中醫藥院校“一校一品”體育課程的品牌價值
“一校一品”作為高等教育品牌化建設的創新理念,強調通過構建獨具特色的課程體系來增強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在中醫藥院校中,體育課程的品牌化價值不僅體現在課程自身的教學成果上,更在于對學校整體教育使命的深刻服務。
首先,“一校一品”體育課程可成為“文化符號”的重要載體。中醫藥院校通過融入中醫藥文化內涵的體育項目,如太極拳、五禽戲等,賦予體育課程文化傳承與傳播的新使命。這些課程不僅塑造了學校的獨特形象,還彰顯了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為學生提供了身心并重、內外兼修的學習體驗[2]。其次,體育課程的品牌化有助于提升學校的社會聲譽。通過創新與實踐的結合,“一校一品”體育課程能夠將中醫藥院校的傳統文化轉化為具體的課程成果,吸引更多社會資源的關注與支持,鞏固學校在教育領域的影響力,推動傳統中醫藥文化在更廣泛人群中的傳播,形成社會公認的特色品牌。最后,品牌化的體育課程還能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提供助力[3]。鑒于中醫藥院校的學生未來多從事健康相關行業,“一校一品”體育課程能夠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和健康管理理念的深刻理解,為職業生涯增添附加值。
2" 動態評價策略在中醫藥院校體育課程中的必要性
2.1" 促進學生多維度能力發展
2021年,國務院發布的《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明確提出,要全面促進國民體質健康,推動青少年多維度發展。對于中醫藥院校的體育課程而言,這一目標要求課程不僅要關注身體素質的提升,還需在認知能力、心理素質和文化傳承等多方面協同推進。
動態評價策略的核心價值在于其能夠對學生多維能力進行動態跟蹤與綜合評估,有助于充分發掘學生的個體潛能,實現體育課程與個人成長的深度融合[4]。一方面,動態評價能夠實時監測學生的身體適應狀態與能力提升情況,從而更科學地指導體育教學內容的調整,確保學生在體能、運動技能等方面均衡發展。另一方面,該策略注重評估學生在心理調節、團隊協作與文化認知等軟實力上的表現,特別是在“一校一品”框架下,通過中醫藥特色體育課程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動態評價能夠深刻揭示學生對文化內涵的理解和內化過程,引導學生實現身心與文化認知的有機統一。這種多維度的能力發展路徑不僅契合了“一校一品”的教育理念,也為學生在未來職業中實現德技兼備奠定了堅實基礎。
2.2" 提升體育課程實施質量
在中醫藥院校的“一校一品”體育課程體系中,2024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的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對課程實施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動態評價策略的引入,能夠有效彌補傳統課程實施中評價環節的不足,為課程質量的全面提升提供重要支撐。通過動態評價,體育課程的實施不再僅依賴教師的主觀經驗判斷,而是會借助客觀數據和過程性評估手段,深入分析學生學習的成效和潛在問題,確保課程內容與教學目標的一致性。此外,動態評價還能夠為教學環節的優化提供依據,尤其是在“一校一品”背景下,課程需兼顧中醫藥特色與現代體育教學規范,動態評價具有科學化、精細化的特性,能夠在課程設計、課堂互動及教學成果評估等方面形成全方位的質量控制閉環。
2.3" 滿足課程品牌化發展需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深化課程改革,推動中國文化在教育體系中的全面融入,這為中醫藥院校“一校一品”體育課程的品牌化發展指明了方向[5]。動態評價策略在推動課程品牌化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衡量課程品牌特色、檢驗品牌效果及優化品牌路徑方面。在“一校一品”框架下,體育課程品牌化需以學生學習效果為核心,兼顧品牌內涵的彰顯與社會影響力的拓展。動態評價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持續監測,能夠清晰展現品牌課程在文化傳承、專業特色與社會認可度等方面的表現,為課程品牌內涵的深化提供依據。同時,這種評價方式還能夠動態捕捉課程品牌發展的優勢與短板,確保“一校一品”品牌建設的路徑更加清晰可控,從而進一步提升品牌的吸引力與核心競爭力。
3" 中醫藥院校體育課程學生學習效果動態評價體系的設計
3.1" 動態評價的核心原則
動態評價的核心原則在于構建科學、全面且具備發展導向的評價體系,旨在為中醫藥院校體育課程學生的學習效果提供有效的指導與監測。以“一校一品”為核心特色的中醫藥院校體育課程,其動態評價必須以促進學生的全方位成長為目標,確保課程與學生的發展需求深度契合。
科學性原則要求動態評價體系的設計與實施必須嚴格基于教育目標和課程實際,運用邏輯清晰、結構合理的指標體系與量化工具,以確保評價數據的客觀性與準確性[6]。此外,科學性還體現在評價方法的設計上,需通過多樣化手段全面收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數據,以避免單一數據可能帶來的局限性,進而保證評價的可信度。
公平性原則貫穿于動態評價體系的設計與實施全過程,是保障學生權益、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鑒于中醫藥院校體育課程涉及具有不同文化背景、體能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學生,動態評價需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評價標準、實施方法和結果解讀等方面體現公平性,以避免評價對特定群體造成不利影響。公平性原則要求評價體系不以單一維度來評判學生的學習成效,而是通過綜合性指標和過程性數據來體現學生個性化成長的多元價值。
發展性原則強調評價的最終目的不僅在于考核學生的現狀表現,更在于激發學生的潛能并促進其持續進步。以傳承傳統文化與培養綜合素質為目標的中醫藥院校體育課程,其動態評價需將學生的身體素質、技能發展和文化認知有機結合,構建一個能夠全面促進學生成長的評價體系。同時,發展性原則還體現在評價結果的運用上,即評價不僅是終點,也是調整學習路徑的重要工具,通過結果反饋幫助學生明確改進方向。
3.2" 動態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首先,動態評價指標體系需涵蓋身體素質、技能掌握和文化認知3個主要維度,以形成全面覆蓋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框架。身體素質維度主要關注學生的基本體能、運動能力和健康水平的動態變化,具體評價指標包括心肺耐力、肌肉力量、柔韌性及靈活性等。技能掌握維度則重點評價學生對體育技術動作的學習進展及實際應用能力,指標設置需根據中醫藥特色體育項目的特點(如太極拳、五禽戲等)來反映學生在技巧熟練度、動作規范性和協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現。文化認知維度作為“一校一品”課程的特色體現,其指標體系應評估學生對中醫藥文化內涵的理解、認同和實踐能力,以展現課程在傳承傳統文化方面的獨特價值。
其次,動態評價指標體系需注重過程性與結果性相結合,既要監測學生在課程中的學習動態,又要全面總結其學習成果。過程性評價側重于記錄學生的學習行為、參與度和表現變化,具體評價方法包括觀察記錄和教師評分等。結果性評價則通過具體數據和階段性成果來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效,采用定量測試與技能考核相結合的方式,以確保評價結果的精準性和可操作性。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學習效果評估體系。
最后,動態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還需充分體現“一校一品”課程的個性化需求,通過靈活調整權重和指標設置來反映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價值。例如,對于體育技能較強的學生,可適當加重技能指標的權重。而對于文化認知能力較強的學生,則可突出其在文化理解方面的表現。這種靈活性確保了評價結果既具有整體性,又能充分反映學生的個性發展。
3.3" 動態評價方法的運用
在中醫藥院校體育課程學生學習效果的動態評價過程中,需結合定量與定性手段,形成數據分析與質量診斷的雙向互補。定量手段包括體能測試、運動技能評分和健康數據監測等,通過量化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的表現變化來明確課程對學生身體素質提升的實際效果。這些方法能夠精確反映學生的力量、速度、耐力和靈活性等關鍵指標,為教師調整教學內容提供科學依據。而定性手段則聚焦于學生學習態度、文化認知和心理素質等軟指標的評估,通過觀察記錄、教師評估和學生自評等方式來揭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觀體驗與認知水平。定性與定量手段相結合能夠形成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全景式分析,有效避免單一評價方法可能導致的結果偏差。
動態評價方法的實施應貫穿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并突出階段性監測與連續性評價的結合。在課程初期,方法的運用應聚焦于學生基礎能力與初步適應性的檢測,從而為學生制訂個性化學習目標提供數據支持。在課程中期,動態評價需通過階段性測評來捕捉學生的學習進展和瓶頸問題,指導教師優化教學方案并幫助學生明確改進方向。在課程末期,動態評價則需通過綜合性考核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以確認課程目標的全面達成。
在實施動態評價方法的過程中,還需注重提高學生參與度以及教師評價能力,以確保評價結果的可信性。學生既是評價對象也是評價的主體之一,因此在方法設計中需增強其學習的主動性與反饋意識,使評價成為學生自我提升的重要工具。教師則需通過科學運用評價方法準確捕捉學生學習的多維表現,并將評價結果轉化為教學改進的具體策略。
3.4" 評價結果的反饋與應用
評價結果的反饋與應用是動態評價體系中的關鍵環節,其目的在于將評價數據轉化為教育教學改進的具體措施,進而推動“一校一品”課程目標的實現。在中醫藥院校體育課程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體系中,評價結果的反饋需覆蓋多個主體,以全面、準確地反映課程實施的效果。
在學生層面,評價結果的反饋應以個性化為核心,旨在幫助學生明確自身在課程學習中的優勢與短板。通過評價報告的形式,清晰、直觀地呈現學生在身體素質、技能掌握、文化認知等方面的具體表現,結合可視化數據及具體建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改進動力。個性化反饋不僅有助于學生自我認知,還能引導其優化學習策略,實現學習效果的持續提升。在“一校一品”課程框架下,反饋中應特別強調學生對中醫藥文化元素的吸收與理解情況,從而強化課程的文化傳承功能。
在教師層面,評價結果的反饋應注重教學的針對性調整。動態評價數據能夠揭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普遍問題與個性需求,為教師優化課程設計提供有力依據。例如,通過階段性數據的對比分析,教師能夠準確識別教學環節中的薄弱點,并據此調整教學方法與內容安排,確保課程目標的有效達成。同時,評價結果還能為教師提供針對學生個體特點的指導方向,促進精準教學的實施,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
在學校層面,評價結果需服務于課程質量監控與“一校一品”品牌化發展。中醫藥院校需通過綜合分析評價結果數據,全面評估體育課程在學生全面發展中的具體作用,并以此為依據調整課程實施策略。此外,評價結果還能為中醫藥院校在課程品牌建設中提供量化支撐,通過展示學生學習效果的數據成果,增強課程的社會認可度與品牌影響力。在中醫藥院校的特色教育中,體育課程不僅是身體素質培養的載體,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平臺。因此,評價結果需突出“一校一品”課程在實現品牌化目標中的實際成效。
4" 中醫藥院校體育課程學生學習效果動態評價體系的實施策略
4.1" 明確評價主體職責分工,構建協作共進評價機制
在中醫藥院校體育課程學生學習效果動態評價的實施過程中,構建協作共進評價機制需以清晰的職責分工為前提,將管理層、教師、學生等主體納入統一框架。具體而言,管理層需承擔評價體系頂層設計的職責,通過制訂覆蓋全校的動態評價規范和操作手冊,為各主體的協同工作提供統一標準。同時,管理層還需成立專門的評價工作小組,協調各部門資源,如提供基于中醫藥特色的體育評價工具,并搭建以數據收集、分析、反饋為核心的技術支持平臺。教師作為實施的核心力量,應全面負責學生學習過程的動態數據收集與解讀,包括設計符合課程目標的評價活動,如觀察學生在太極拳動作中剛柔相濟的表現或五禽戲中的形神合一。教師需定期記錄學生的動態進步,并將數據輸入評價平臺,為后續教學調整提供科學依據。學生則需積極參與評價過程,通過自評與互評的形式,完成對學習過程的反思并觀察他人表現,提升對體育課程中中醫藥文化精神的內化能力。通過明確的分工與協作,各主體在動態評價中能夠高效配合,確保評價的全面性與精準性。
4.2" 建立教學與評價聯動機制,實現“教—學—評”閉環
在中醫藥院校的“一校一品”體育課程體系中,構建教學與評價聯動機制的核心在于形成“教—學—評”一體化閉環。該機制旨在通過將評價嵌入課程實施的各個環節,實現對教學和學習全流程的動態優化。具體而言,需制訂基于中醫藥體育課程目標的評價與教學銜接方案。在課程初期,教師應依據初步評價結果,明確每位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和中醫文化理解水平,并據此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在課程進行中,動態評價應以階段性測評的形式,持續追蹤學生的學習進展,涵蓋運動技能規范性、中醫理論認知深度等多維度指標的實時記錄。在每一教學階段,教師需根據評價結果靈活調整教學內容,例如,針對在五禽戲課程中動作節奏掌握較弱的學生,增加動靜結合的訓練內容以強化其感知能力。在學習反饋環節,通過深度分析評價數據,識別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并據此制訂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教學改進策略,如增加課堂針對性講解和技能分組訓練。通過教學與評價的緊密聯動,課程體系得以形成貫穿始終的閉環,從而同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課程的教學質量。
4.3" 動態評價結合課程目標,凸顯“體育+中醫”特色優勢
在中醫藥院校“一校一品”體育課程體系中,學生學習效果的動態評價需緊密結合課程目標,以彰顯“體育+中醫”的特色優勢。評價體系的構建應既能科學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又能凸顯課程的文化價值。在操作中,需清晰界定課程目標與評價指標之間的匹配邏輯,確保動態評價能夠貫穿課程目標達成的全過程。中醫藥院校的體育課程目標不僅著眼于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要求學生能夠在運動中理解并應用中醫藥理論。因此,評價設計需緊密圍繞這些目標,體現從身體到認知的全方位融合。在評價設計中,應將課程的核心理念,如形意相合、動靜結合等納入評價范疇,以凸顯中醫藥文化內涵在體育技能中的深度滲透。實施過程中,教師應通過觀察與記錄,捕捉學生在學習傳統體育項目時對中醫理念的掌握程度,如在太極拳課程中評價學生對以柔克剛動作特質的理解與表現。通過動態評價與課程目標的深度融合,中醫藥院校體育課程不僅能夠充分展現“一校一品”的品牌優勢,還能在教學與評價過程中持續彰顯其獨特的文化價值。
5" 結語
綜上所述,“一校一品”理念在中醫藥院校體育課程中的應用,不僅體現了教育品牌化的發展趨勢,也彰顯了中醫藥文化與現代教育的深度融合。動態評價策略的引入,為體育課程學生學習效果的科學評估提供了有力支撐。其過程性與結果性相結合的評價方法,有助于全面監測學生多維能力的提升,并指導教學環節的持續優化。通過將學生個體成長與課程品牌化發展緊密結合,動態評價為“一校一品”課程的品牌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展望未來,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中醫藥院校需進一步探索文化認知與體育技能融合的有效路徑,以確保課程在滿足人才培養需求的同時,更好地服務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朝著建成教育強國戰略目標扎實邁進[J].今日教育,2024(10):2.
[2] 劉洋.核心素養視角下高職體育課程評價的挑戰與機遇[J].當代體育科技,2024,14(15):71-74.
[3] 劉麗娜,朱偉秋.基于師范專業認證的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評價的問題診斷與實施策略[J].體育科技,2023,44(3):119-122.
[4] 吳越.中醫經典課程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22.
[5] 張磊.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機制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23(3):37-39.
[6] 劉慧琪.體育學力視角下體育院校大眾藝術體操課程學習評價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20.
基金項目:山西省教育廳教學改革創新項目(J20230903)。
作者簡介:王浩娟(1972—),女,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與運動訓練。
王晶(1988—),女,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高校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