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國產動畫電影不斷給大眾帶來優秀的作品,如《大圣歸來》《大魚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長安三萬里》《白蛇·浮生》等。其中《長安三萬里》帶來的文化影響更是有目共睹,其上映35天便位列我國影史動畫電影票房榜第二位,同時被稱為全媒體時代下“新文化系列開篇之作”。本文對《長安三萬里》進行研究,分析國產動畫電影如何巧妙地在“人物傳記片”的外殼下呈現極具本土文化的藝術特色、影片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在此基礎上總結這部影片對于國產動畫的啟示,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國產動畫電影在故事性和商業性上都取得優秀的成績。
【關鍵詞】《長安三萬里》;國產動畫電影;傳統文化;文化自信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8264(2025)09-0078-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5.09.023
植根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沃土,國產動畫電影以穩扎穩打的腳步走出一條彰顯中國精神的道路。從民間故事到神話家族,再到今天的“唐詩動畫”,中國動畫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對民族美學的深入發掘。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教授馬華說:“傳統文化是中國動畫電影創作的瑰麗寶庫,中國動畫學派的內核就是民族化,用民族化來展現我們自己的文學藝術形象,并創造出新的傳統文化的表現方式,抒寫中華文化基因?!闭覝蔬m合中國動畫的立足點,不再以技術的突破作為主要營銷賣點,也不再打“悲情牌”讓觀眾“欠”國產動畫一張票,而是從文化的角度讓觀眾與“想象”的世界產生聯動,把握好中國動畫的原動力——東方詩意的精神內核,才能更好地讓中國動畫得到受眾的認可。本文以《長安三萬里》為例,從國產動畫電影的角度出發,分析全媒體時代國產動畫的藝術特色和文化影響。
一、藝術特色
(一)紀實與想象交融的唐風畫卷
在人們的固有認知里,國產動畫的畫面內容主要是以古代的建筑環境、衣著、發飾等視覺呈現為主,一些神話故事則是在“法術”交流時的特效上做得很精美,類似《大圣歸來》《姜子牙》等。這些電影中的畫面呈現固然是精美絕倫的,但始終無法做到與觀眾深度共鳴,沒有從動畫的角度與觀眾“想象”的世界產生聯動?!堕L安三萬里》的畫面構建則是從“隨類賦彩”和“濃淡神逸”兩處立足,從大唐幾百年來帶給后世的感受中出發,將大唐的氣韻和詩意融合起來具體化,才真正接近觀眾心中“大唐”的樣子。《長安三萬里》在畫面設計上可謂絢麗多彩,李白眼中的黃鶴樓,是從少年的意氣風發到中年的人生抉擇再到暮年時崩塌殆盡構成的。少年時期鏡頭上移,李白、高適二人第一次黃鶴樓上憑欄遙望,身處繁華鼎盛的黃鶴樓成了遙望遠方錦繡前程的觀景臺,在時間、空間和光影的知覺的作用下,天上皎潔的明月和地上暖意融融的屋舍透出一種虛實相生的理想之美。第二次登黃鶴樓則是在人生抉擇時,畫面中聲音先行,在人群縱情享樂的現實笑聲中,借酒澆愁的李白寫下“孤帆遠影碧空盡”,后看到高適的“否”字,慢鏡頭中穿插了抉擇不定人生飄零的傷感。第三次登黃鶴樓則是在腳鐐束縛下,一人一窗遠望,沉重的棕綠色是李白人生現實失意的寫照,而眼中被戰火損害的黃鶴樓使得他心中追求的理想世界徹底崩塌。除此之外,在李白入道、高適投軍、李白與岑夫子、丹丘生等人飲酒而作《將進酒》的具象化一幕中,琴棋書畫詩酒茶等文化的交融,極盡東方詩意的灑脫不羈,將唐詩與動畫獨有的浪漫揮灑、碰撞、交融起來。當黃鶴樓成了詩,當李白、高適都成了詩,所謂幾行字,一首詩,讀下來感慨萬千,才是中國人獨有的東方詩意。
(二)詩文與科技鑄就的理想之國
《長安三萬里》是對于大唐的具象化呈現,全篇用48首唐詩來呈現獨屬于中國人自己的浪漫,且在制作過程中用獨具匠心的視覺效果展現了“中國技術的創新”。《長安三萬里》是追光動畫11年來的第八部作品,一直以來,追光動畫都秉承著完美的技術渲染、宏大的特效場面、精細的畫面細節的宗旨。首先,是“云”上的海量計算,從理想開始的黃鶴樓到大道連斜的長安,從曼舞笙歌的揚州到黃沙白云的西塞……靜態與動態的3D效果都是通過云計算來完成。而通過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動作捕捉技術的加持更是將博物館中的典藏珍品搬進了大銀幕之中,其中,洛陽博物館的鎏金銀飾、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嵌珍珠寶石金項鏈、陜西歷史博物館的鑲金白玉臂環等原本承載歷史與文化的物件,被用在動畫中角色的身上,讓文物復活起來,讓百年前的璀璨更加具象。除此之外,影片中場景的設計也很精巧,黃鶴樓觥籌交錯談理想,長安繁華市井追名利,揚州漫天飛花迷人眼,梁園田園風光釀志向,邊塞凌厲寒風守家國。《長安三萬里》在濃郁的中國傳統繪畫風格基礎之上,融入了現代技術的加持,呈現出精致大氣的視覺效果。影片中的場景變幻莫測,宛如一幅幅流動的山水畫卷,勾勒出大唐的美麗風貌,使觀眾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歷史之美。同時,影片構圖精妙,充分表現了中國山水畫中“遠近有致,重復對稱”的特點,使得影片更具藝術美感。
(三)回憶穿插的敘事變換
《長安三萬里》以承載了中國人無盡精神寄托的唐代為背景,以有志之士對于理想國度長安的追求為目標,而三萬里則是抵達理想的距離。影片開篇通過高適的敘事視角來展開,以晚年高適的片段式回憶為主,通過高適與李白的友情回溯了李白的一生,也闡述了大唐盛衰的歷史。而影片乍一看很像“人物傳記”片,為了避免人物傳記片的枯燥,和講述人情感過于主觀或者過于客觀,影片運用了小說式的寫法,用“不可靠敘事”埋下全片的線索,也成為打開全片的另一把鑰匙?!安豢煽繑⑹隆笔侵鸽娪爸幸缘谝蝗朔Q講故事的高適,是一個不可靠的講述者,他的講述是在主觀情感與客觀事實、個體與歷史的影響下進行的,可能存在隱瞞或者記憶誤差。這樣小說式寫法應用到影視化作品中讓高適的講述在回憶與現實之間跳轉,用高適的口吻來講述他和李白的故事,而要求聽這段故事的人又是程公公,稍有隱瞞高適就會被斬立決,為了給故事再加一層緊迫感,敵軍還有三個時辰到戰場以及談話桌子上的徐徐燃燒的蠟燭都是為了規避以往“人物傳記片”的缺點,防止口述加解說變成流水賬。而且對于誤會和偏差的設置在動畫里到處都是,高適記憶中,李白說高適“是我最好的朋友”,但高適幾次去赴約,李白卻都遺忘了約定。李白嘴里的永王、安祿山、李林甫和高適嘴里的永王、安祿山、李林甫,都是不一樣的。這都是導演從敘事上提醒觀眾,這不是一部流水賬般的人物傳記片,而是假借高適自己的關注和表達,在詩和長安的呈現中選取了高適本身所說的話和高適個人的限定視角。更有甚之,導演在敘事上的安排像極了一個愛寫對仗詩句的文人,高適的苦讀與一日看盡長安花的狀元郎、李白的才情難尋伯樂與崔顥的少年成名、高適戰場拼殺無果與張守硅的奢靡享樂等等,這是同向的對比,也從個人歷史上升到國家歷史。
二、文化影響分析
(一)動畫銀幕綻放,傳統文化新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睕]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文化層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在于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民族風格作為中國動畫電影的獨特標識,不僅是國產動畫界的共同追求,更為其打上了深刻的文化烙印?!堕L安三萬里》大膽從優秀傳統文化中取材,聚焦于歷史人物,以其獨特的藝術特色引發了更多人對燦爛中華文化的無限向往。作為中華文明的巔峰之作,唐代猶如一顆璀璨明珠,通過唐詩這一藝術形式,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得以生動再現?!堕L安三萬里》這部作品,進一步強化了文學經典間的內在聯系,將《燕歌行》《將進酒》等48首流傳千古的佳作進行串聯,在揮毫潑墨間勾勒出一幅盛世大唐的宏偉畫卷,引領觀眾穿時空之隧道,觀大唐之風采,感中華之盛世。讓海內外觀眾跨越時間、地點的阻隔,無視年齡、背景的差異歡聚一堂,同呼吸共命運,一同沉浸于唐詩帶給我們的文化洗禮中。歷經千載,唐詩依舊鮮活如初,熾熱不減,深深觸動人心,使廣大觀眾在欣賞與品味唐詩的旅途中,得以窺見天地之廣闊、眾生之百態、自我之真諦。
(二)經典文化創新轉化 構建當代文化自信
《長安三萬里》憑借其別具一格的藝術韻味與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彰顯中國文化自信方面走出了一條新的道路。該影片深深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在漫長的歷史文化長河之中,不斷發掘經典文學素材,更加著眼于經典歷史人物形象,影片不僅尊重歷史史實,同時還巧妙地對電影內容進行了藝術渲染,不僅對歷史細節進行了想象性的補充,還賦予了影片本身獨特的時代特色,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進行了自己的獨特詮釋。影片通過對唐詩的深刻解讀和演繹,繪制出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在描繪盛唐生活、講述盛唐故事的同時,中華民族獨有的美學追求與價值觀念也隨之深入人心。《長安三萬里》不單在歷史素材與現代藝術創作技法之間靈活轉換,還打造出“詩繪大唐”的獨到視角。三百年璀璨的盛唐時代,三萬里路的古都長安,千百年時光流轉,文化之美不斷更迭變換,但文化自信與中華民族血脈相連、歷久彌新、世代相傳。中華文明作為流淌于民族精神血脈中的不竭動力,它既非無本之木更非無根之水,因其離不開中華民族亙古不變的世代相守?!堕L安三萬里》這部國產動畫電影,不僅完美重現了盛唐之下的壯麗山河,還飽含著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更塑造出的中國文明的全新風貌。
(三)經典文化傳承,主流價值重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主流價值文化,始終潛藏于國人的基因深處與記憶之中。我們自小便沐浴在這一文化的熏陶之下,加之義務教育階段對唐詩等經典的學習,這種經典的文化精髓已悄然無聲地深植于每個人的心靈深處。然而,在當今社會,這些主流價值文化面臨著商業化、功利化等潮流的沖擊,已經有所淹沒。但主流文化的復興,乃是歷史進程中的必然走向,它不僅是人們基因與記憶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推動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堕L安三萬里》的播出引發持續的“詩詞熱和背詩熱潮”,實質上就是主流價值文化回歸的表現?!堕L安三萬里》的監制于洲在采訪中說:“朋友一位92歲的舅舅,去影院看完《長安三萬里》后寫了一首七言律詩”“在路演現場,一位保潔阿姨站在過道里,看完了整場電影”“很多孩子看完電影后,齊聲背誦唐詩”……唐詩如玉杵叩扉,喚醒了中國人沉睡在心中的神思,這便是文化的影響。
三、對國產動畫電影的啟示
(一)根植于文化,創新才出彩
不可否認,《長安三萬里》根植于我國傳統文化,類似的影片還有《大魚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浮生》等等。這些電影雖然在主題和內容上不一樣,但都來自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長安三萬里》值得肯定的是,它的內容創造是以中華文明帶來的東方詩意為立足點,聯結了現代人的情感,塑造了一個大家所理解的“想象的世界”。長安的大道連斜,揚州的曼舞笙歌,高適與李白的友情都是符合現代人對于幾百年前時空的想象??梢姡娪皠撟鲬斣趥鞒袃炐阄幕幕A上前進,利用精巧的敘事方式和先進的科技呈現一個個完美的作品,在提高文化軟實力的同時,扎根于文化的沃土,將具有中國氣韻和東方詩意的精神傳遞出去,這也是對動畫創作人員的一大要求。
(二)內容為王
雖然《長安三萬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它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只有在不斷的嘗試和改正中,國產動畫才能不斷進步。這部影片在宣傳初期以唐詩文化為主要宣傳,投放的物料也主要以詩文的吟誦視頻為主。錯位的營銷造成了大多數家長以為它是一部全齡兒童都能觀看的動畫片,結果觀影后,很多觀眾反映“孩子看不懂”“有門檻”。可見錯位的宣發雖然贏得了部分兒童的票房,但是并沒有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反而可能造成口碑下滑。因此,電影內容蘊藏的東方詩意與共情能力才是電影口碑票房雙保障的關鍵,希望國產動畫可以朝著故事和票房雙優的目標前進,深耕傳統文化,爭取創作更加優秀的作品,在東方詩意的精神下打開觀眾與電影共鳴的大門。
四、結語
雖然面臨著許多困難,但中國動畫的春天已在慢慢到來。中國動畫應當在遵循時代發展規律的同時,深耕傳統優秀文化,創新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播,從而創造出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中國動畫電影的從業者們更要緊握時代脈搏、彰顯家國情懷,打造出思想性與藝術性俱佳的優秀動畫。
參考文獻:
[1]周雪軻,胡江偉.智媒時代議程設置理論的變化探究[J].記者搖籃,2023,(05):60-62.
[2]吳美玲.國產動畫電影的內容生產與營銷策略分析——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23):149-151.
[3]陳圓圓.國產動畫如何雕琢精品[N].人民日報,2023-08-14(008).
[4]趙然.中國3D動畫電影技術美學研究[D].吉林大學,2023
[5]王溫懿.新媒體技術視域下的當代中國動畫:以追光動畫的神話宇宙為例[J].當代動畫,2023,(03):98-103.
[6]李敏,張順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策略創新探析——以電影《長安三萬里》為例[J].新聞傳播,2024,(08):40-42.
[7]王寧,郭弘.《長安三萬里》:中國傳統文化的范式表達[J].喜劇世界,2024,(10):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