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沿邊地區是我國擴大對外開放、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樞紐,沿邊自貿試驗區在我國開放型經濟體系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近年來,我國沿邊自貿試驗區把金融創新擺在突出位置,金融創新的政策框架體系不斷完善,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水平持續提升,推動跨境開放合作能力不斷增強,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取得新成效。但金融創新在賦能沿邊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中也表現出一些突出問題:金融創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存在障礙,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動能有待提升,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功能尚需強化,對綠色發展帶動能力不足。新形勢下,為了更好地以金融創新賦能沿邊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要優化資源配置、增強金融創新對實體經濟服務能力,強化科技金融賦能、助力新質生產力培育,推動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生態文明建設。
[關鍵詞]金融創新;沿邊地區;自貿試驗區;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F832;F7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461(2025)01-0082-07
中國陸地共有廣西、云南、西藏、新疆、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九個沿邊省(自治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沿邊地區的發展和治理問題,提出了“治國必治邊”[1]的戰略思想。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發揮沿邊優勢,“優化區域開放功能分工”[2]。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邊疆地區建設,推進興邊富民、穩邊固邊。”[3]習近平總書記在沿邊地區考察時也曾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努力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更大作為”[4]。進入新時代,隨著“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加快推進,沿邊地區已經由改革開放的末梢變為前沿。《決定》提出:“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鼓勵首創性、集成式探索。”[2]自貿試驗區作為我國以擴大對外開放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綜合試驗平臺,對推動沿邊地區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截至目前,我國已分批次在遼寧、廣西、云南、黑龍江、新疆五個沿邊省(自治區)設立了自貿試驗區,極大推動了沿邊地區開放型經濟發展進程①。
《決定》提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2]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動金融創新,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持續推進我國金融事業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奮力開拓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5]。金融創新作為金融業發展的重要動能、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對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近年來,沿邊自貿試驗區建設、金融創新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成為了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的熱點議題。關于沿邊自貿試驗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設意義、任務和策略等方面。如:楊春庭(2023)[6]從為國家試制度、為改革闖新路、為廣西謀發展三個層面論述了廣西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大意義,并提出通過加快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積極落地實施國家層面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推動開放平臺協調發展等來推動廣西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郭樹華(2021)[7]認為目前我國自貿試驗區布局正在向中西部傾斜,這對擴大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以開放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朱婧(2023)[8]認為云南作為我國首次在沿邊地區布局的自貿試驗區之一,建設任務是探索建立沿邊、跨境的開放新路徑、新模式和新機制;李光輝(2023)[9]提出需要把沿邊自貿試驗區的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以制度型開放推動新時期高水平對外開放。“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必須“始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內在統一來把握發展、衡量發展、推動發展”[10]。目前關于金融創新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影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質生產力培育、產業升級、數字化轉型、綠色發展等方面。如:余鑫鑫、趙延杰等(2024)[11]采用超效率SBM法研究得出:數字金融創新能夠提升企業新質生產力;劉會政等(2024)[12]構建了產業轉型升級的測度框架,實證研究發現數字金融創新能夠顯著促進中國產業轉型升級;何涌、凌紀"(2024)[13]采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分析了金融科技創新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作用,并提出通過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金融監管體系等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王杰、王軍(2024)[14]構建空間杜賓模型研究發現,綠色金融創新能夠顯著提升本地能源利用效率。
總的來看,近些年學界對沿邊自貿試驗區建設、金融創新影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研究不斷增多,但關于金融創新賦能沿邊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的研究卻較為欠缺。另外,沿邊地區地理區位條件特殊,經濟發展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現有研究大多缺乏針對性。金融創新是沿邊自貿試驗區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2019)把“深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作為廣西自貿試驗區建設的7項主要任務和措施之一,提出“打造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2019)提出“擴大金融領域對外開放”,“推動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發展”;《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2023)把“深化金融服務和開放創新”作為新疆自貿試驗區建設的8項主要任務之一,提出“增強金融服務功能”,“提升對自貿試驗區內科創企業的金融服務水平”等。當前,我國沿邊地區進入了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發展質量最好、開放水平最高的時期,金融創新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國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沿邊地區經濟發展實際,按照“現狀—存在的問題—策略建議”的思路,旨在深入分析金融創新賦能沿邊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相應的策略建議,以期對推動我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構建、加快沿邊地區經濟發展具有指導意義。
一、金融創新賦能沿邊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的現狀
(一)政策框架體系不斷完善
對照自貿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沿邊地區出臺了多部支持和引導自貿試驗區金融創新的相關文件,持續推動金融創新環境的優化和金融創新效能的提升,頂層設計不斷完善。云南出臺了《云南省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創新實施方案》,提出創新賬戶體系管理,開展知識產權證券化試點,加強金融創新對云南自貿試驗區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黑龍江出臺了《關于金融支持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通知》,提出以金融創新改革為支點,大力推動黑龍江自貿試驗區產業升級、貿易投資便利化、深化與東北亞開放合作;廣西出臺了《加快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若干措施》,提出集聚優質金融要素,推動跨境金融服務創新,實施區域重大金融改革,加快廣西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遼寧出臺了《遼寧省“十四五”金融業發展規劃》,提出推動自貿試驗區內實施資本項目外匯收入便利化改革,探索資本自由流入流出和自由兌換,推動建設符合遼寧自貿試驗區發展特點的金融監管機制;新疆出臺了《金融支持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喀什片區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提出創新支持企業實際需求的信用類融資產品,拓寬企業抵質押物范圍,推動經常項目外匯管理制度改革和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等。這些文件、方案的出臺,以國家戰略為導向,突出了沿邊地區實際與發展特色,提出了金融創新支持沿邊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領域,有效激發了金融發展動能,明確了金融創新賦能沿邊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和方向。
(二)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水平持續提升
金融創新能夠帶動社會資本參與構建服務產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撐體系,促進資金鏈服務產業鏈,是推動沿邊自貿試驗區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沿邊各自貿試驗區積極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領域金融創新,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取得卓越成效。廣西自貿試驗區以科技金融賦能產業升級,引導金融機構圍繞重點領域、重點產業加強金融產品創新和服務模式創新,針對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展“一鏈一策一批”行動,新興產業鏈產值不斷提升。2024年2月,廣西出臺了《促進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提出加快中國-東盟金融城建設,加強金融創新對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東盟特色產品加工、石化化工、新材料等5條跨境產業鏈的支持力度。據估計,2024年廣西自貿試驗區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等5條產業鏈的產值將突破2000億元[15];云南自貿試驗區積極推動開展本外幣合一銀行賬戶體系試點,創新支持融資租賃發展政策,大力引進融資租賃企業,支持民間資本和第三方服務機構設立融資租賃公司,在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域開展融資租賃,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融資難題得到了有效緩解;黑龍江自貿試驗區依托黑龍江省產業投資引導基金,重點服務自貿試驗區內航空航天、高端裝備與機器人、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推廣實施“紫丁香”計劃,鼓勵科創企業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科技創新票據、科技創新公司債券等,直接解決了科創企業的資金發展難題,科技與金融融合賦能自貿試驗區產業發展的水平不斷提升。這些措施的實施有效提升了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與質效,為沿邊自貿試驗區內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了融資保障,加快推動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三)推動跨境開放合作能力不斷增強
沿邊地區地處“雙循環”重要節點位置,擁有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邊境旅游試驗區、跨境旅游合作區、自貿試驗區、沿邊口岸等多類國家級對外開放合作平臺,目前已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近年來,沿邊各自貿試驗區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平臺優勢,不斷提升跨境金融業務創新水平,以跨境金融推動對外開放的能力不斷增強。如:廣西自貿試驗區聚焦跨境資金自由便利,加快推動本外幣合一銀行賬戶體系試點,探索與越南、泰國等東盟國家開展雙邊本幣結算,鼓勵自貿試驗區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發展大宗商品貿易融資、供應鏈貿易融資、外保內貸等跨境融資業務,促進人民幣國際化水平持續提升,為廣西加快打造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深度融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提供了強大動力;黑龍江自貿試驗區依托對俄地緣優勢,大力發展對俄特色金融,推動中俄本幣交易,創新對俄現鈔跨境調運模式,在盧布匯率避險、對俄同業銀團貸款、盧布做市交易、跨境貿易融資等領域提供了豐富的金融產品,便利了黑龍江與俄羅斯之間的貿易投資往來。據統計,2023年黑龍江對俄羅斯進出口貿易總額達2"103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5%,占黑龍江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已高達7062%[16];云南自貿試驗區廣泛推廣“跨境E證通”業務,通過跨境人民幣電子單證功能實現匯款業務全流程線上化,推行跨境人民幣結算場景特色服務,進一步提高了自貿試驗區內企業與境外合作方的交易效率,擴大了貿易規模。據統計,2024年1至6月,云南跨境人民幣實際收付48637億元,同比增長3181%,人民幣在云南全省本外幣跨境收支中占比高達4365%[17]。人民幣跨境結算等跨境金融模式的創新滿足了沿邊自貿試驗區內貿易、投資等新業態的發展需求,金融創新對沿邊自貿試驗區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不斷增強,實現了在更高層次上助力沿邊地區對外開放。
(四)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取得新成效
中小微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活力源泉,是穩定就業、保障民生的重要載體。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優化資金供給結構,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5]黨中央和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中小微企業發展,先后出臺了《關于開展“一鏈一策一批”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行動的通知》《關于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量的通知》《統籌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建設"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便利水平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著力打造集政策引導、信息共享、渠道對接、服務適配、激勵約束于一體的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與支撐體系,普惠金融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強。在這一背景下,沿邊各自貿試驗區持續優化普惠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的體制和機制,著力構建高質量的普惠金融體系,創新出臺了一系列產品和服務。如:廣西自貿試驗區圍繞“惠企、利民、興農”目標,引導銀行和保險機構持續加大普惠金融投入;2023年,廣西“桂惠貸”常規產品投向中小微市場主體金額占比達9725%,同比提升了518%,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503719億元,同比增長1889%,貸款平均利率下降至443%,實現了連續6年下調[18]。云南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積極用好“昆易貸”等普惠金融政策,支持金融機構加大對片區內企業信貸投放力度;2023年,云南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共計撥付貼息資金171萬元,兌付金融機構獎補資金260萬元,通過“昆易貸”支持區內210家小微企業獲得貸款36億元[19]。黑龍江自貿試驗區推出系列減費讓利惠企措施,積極用好黑龍江省級中小企業穩企穩崗基金擔保貸款風險補償政策,引導金融資本向中小微企業傾斜;截至2024年4月末,黑龍江全省新一輪省級中小企業穩企穩崗基金擔保貸款投放金額達10308億元,投放企業共5"337戶[20]。普惠金融政策的創新有效激發了沿邊自貿試驗區中小微企業活力和內生發展動力,與沿邊實體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中小微企業金融創新服務體系正在加快形成。
二、金融創新賦能沿邊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金融創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仍存在障礙
實體經濟是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而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近年來,我國金融業改革和金融體系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金融市場更加完善,金融要素價格市場化水平不斷提高,融資結構不斷改善,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但金融創新支持沿邊自貿試驗區實體經濟發展仍然存在一定障礙,這主要表現在沿邊自貿試驗區所在地區金融資源結構性錯配問題突出,金融創新對實體經濟薄弱地區、薄弱部門支持力度不足,支持機制不完善。一方面,金融機構在配置金融資源時一般傾向于發達地區,與中東部發達地區相比,沿邊自貿試驗區經濟發展落后,產業基礎較為薄弱,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相對較低;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在配置金融資源時更傾向于國有企業和大型企業,而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作為支持沿邊自貿試驗區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所得到的金融資源與其產出規模、就業吸引規模相比呈現出不匹配的情況。近年來,由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流通渠道不夠暢通等問題,大量的低成本資金流入了房地產市場、股票市場等,科技創新等實體經濟部門融資成本不斷被推高,給沿邊自貿試驗區實體經濟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
(二)金融創新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動能有待提升
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最活躍的因素,新質生產力作為一種先進生產力質態,突出創新的主導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特征。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金融創新能夠提升資金配置效率,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全方位的資金支持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緩解科技創新融資約束,暢通經濟大循環,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影響因素之一。科技金融是以金融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抓手,目前,沿邊自貿試驗區科技金融發展取得重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這主要表現在:一是科技金融對沿邊自貿試驗區重大科技創新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科技成果產業化等方面支持力度不足,所出臺的科技金融產品呈現碎片化特征,難以覆蓋全產業鏈條和全產業生命周期;二是科技創新領域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有待提高,政策性金融工具也不夠豐富,僅依靠市場力量,難以推動一些重大、前沿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三是對科技型企業的信用評級標準有待完善,許多科技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呈現出重研發投入而輕資產的特點,難以符合金融機構的信用評級標準,而一些沿邊地區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發展也不夠成熟,降低了中小型科技企業金融資源的可獲得性。
(三)金融創新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功能尚需強化
以金融創新推動沿邊自貿試驗區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提升我國沿邊地區金融改革開放水平和金融開放競爭力,打造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國設立了一批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大力發展跨境人民幣業務,出臺了跨境金融綜合服務方案,推動沿邊地區金融機構“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在金融創新的輻射、引領下,沿邊自貿試驗區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其中的問題表現在:一是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沿邊自貿試驗區在推進人民幣貿易投資領域跨境使用上規模較小,自貿試驗區內企業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大宗商品、投資、進出口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的數額有待提高。同時,沿邊自貿試驗區跨境人民幣雙向融資業務拓展范圍不夠寬廣,沿邊自貿試驗區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從境外借入人民幣資金、融入境外低成本資金的力度不足,銀行機構向境內機構的境外項目發放人民幣境外貸款的規模較小。二是沿邊自貿試驗區內開放型金融機構數量不足。目前,外資銀行在沿邊自貿試驗區內設立的分行、子行和專營機構較少,且外資銀行、外資保險經紀公司業務范圍單一,沿邊自貿試驗區內外資控股的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期貨公司、外資保險集團等也同樣較為缺乏,限制了沿邊地區金融開放水平的提升。
(四)金融創新對綠色發展帶動能力不足
我國沿邊地區資源型產業占比較大,近年來沿邊地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發展理念,圍繞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大力推動綠色發展。基于此,沿邊自貿試驗區金融機構不斷創新綠色金融產品與金融服務,構建了包括綠色信貸、綠色租賃等在內的多元化綠色金融服務體系,新能源汽車、清潔電力等綠色產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鋁、機械、冶金等傳統產業向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加快,自貿試驗區產業結構綠色化轉型步伐加快。但在現實實踐中,金融創新帶動沿邊自貿試驗區綠色發展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這表現在:一是綠色金融產品較為單一,創新能力偏低。目前,沿邊自貿試驗區金融機構推出的綠色金融產品以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為主,綠色產業投資基金、綠色證券投資基金等綠色基金,環境污染風險保障保險、農業風險保障產品等綠色保險,碳中和債券、碳資產質押融資等碳金融產品發展水平較為落后。一些地區綠色金融產品設計權限不足,創新能力偏低,所推出的綠色金融產品與沿邊自貿試驗區實際發展需求存在許多不匹配的地方。二是綠色金融人才的缺乏。目前,沿邊地區專業化綠色金融人才隊伍建設還不夠完善,具備金融知識和綠色環保知識的復合型專業化人才較為欠缺,一線員工對綠色信貸、綠色項目認定、碳達峰碳中和政策的掌握力度不足,給沿邊自貿試驗區內綠色金融產品的推廣應用、企業綠色信貸融資的開展帶來了負面影響。三是綠色金融資源分配不均勻。受到市場的影響,存在許多金融機構對熱門綠色產業“一窩蜂”投資的現象,這導致綠色金融資源分配集中,再加上金融機構現下對綠色低碳項目界定劃分較為嚴苛,許多綠色項目認定標準模糊、信息披露不夠透明,給綠色信貸的認定口徑和產品設計帶來了影響,導致部分產業綠色金融資源獲取較為困難。
三、金融創新賦能沿邊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的策略建議
(一)持續優化資源配置,增強金融創新對實體經濟服務能力
《決定》提出:“健全服務實體經濟的激勵約束機制。”[2]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和宗旨,提升金融創新對沿邊自貿試驗區實體經濟服務能力。第一,要大力增強金融創新對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對于民營企業,一方面,要持續加大信貸資源投入,深化債券市場體系建設,擴大民營企業債券融資規模,探索發展高收益債券市場。另一方面,要鼓勵民營企業加快上市融資與并購重組,提升區域性股權市場對民營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股權投資基金的支持作用,擴大民營企業股權融資規模。對于中小微企業,要針對其風險高、成本高、收益低的特點,打造適合沿邊自貿試驗區中小微企業發展特點的金融產品服務體系,創新直接融資模式,持續開展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直貸業務,支持金融機構拓展針對中小微企業的抵質押品種類范疇,健全動產與權利融資分類管理制度,增強信貸產品創新力度,完善中小微企業融資增信機制。第二,要優化資源配置,把金融資源更多地應用于制造業等實體經濟產業,加大商業銀行信貸供給,加快實體經濟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鼓勵銀行參與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試點,推廣建設中小微企業融資信用信息平臺,引導金融機構通過提供股權和債券相結合的融資方式滿足企業融資需求。
(二)強化科技金融賦能,助力沿邊新質生產力培育
《決定》提出:“積極發展科技金融”,“發展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的生產力”[2]。強化科技金融對沿邊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的賦能,是打造沿邊地區經濟發展新動能、培育沿邊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戰略選擇。為此,第一,要聚焦新型工業化和建設制造強國等,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金融資源向新能源汽車、5G通信、高端工業母機、人工智能、海洋科技、航空航天等行業的傾斜,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同時,創新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不斷提升和完善沿邊自貿試驗區科技金融服務體系,依據科技型產業發展特點和科技型企業成長特點,推出覆蓋全產業生命周期和全產業鏈條的科技金融產品。第二,要增強政策性金融對沿邊自貿試驗區科技型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持續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機制,放寬財政資金對科技型企業的補貼范圍,加大補貼力度,豐富政策性金融工具,用好政策性信用擔保,優化產業引導基金,健全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專業性中介機構等不同主體間的風險分擔機制,打造擔保與保險有機結合的信用保險體系,實現風險的合理共擔。第三,加快完善科技型企業信用評級標準,通過大數據與模型結合,提升企業量化風險評估能力,積極在沿邊自貿試驗區內推廣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助力中小型科技企業發展。
(三)推動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沿邊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決定》提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2]。沿邊地區是我國連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是全面擴大對外開放、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的重要一環。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21]以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沿邊自貿試驗區建設。第一,要加大沿邊金融制度型開放力度,推動沿邊自貿試驗區在金融創新中加快對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等高標準國際經貿協議中的金融領域規則,精簡在外資準入條件、金融產品和服務范圍等方面的限制性措施。對符合條件的國際金融機構放寬準入限制條件,吸引更多的國際金融機構設置分部或入駐自貿試驗區,增強自貿試驗區金融開放政策的透明度與穩定性。同時,密切關注國際金融市場變化,定期對自貿試驗區金融管理條例、措施進行優化、更新,提高對國際金融市場的適應性。第二,要大力發展跨境人民幣業務,在對外經貿往來中擴大人民幣使用范圍,鼓勵銀行按規定開展境外人民幣貸款發放業務,促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拓寬沿邊自貿試驗區內企業資本項下外幣資金結匯用途,鼓勵企業境外母公司依據相應規定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支持在跨境電子商務活動中以人民幣開展計價結算,擴大區塊鏈、數字貨幣等金融技術應用范圍,為自貿試驗區內企業提供融資咨詢、風險管理等幫助,推動加快融入全球金融創新體系。
(四)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支持沿邊生態文明建設
《決定》提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積極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2]。沿邊地區承擔著我國生態安全屏障的功能,以發展綠色金融支持沿邊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沿邊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圍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沿邊自貿試驗區需要充分發揮金融開放創新“試驗田”優勢,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第一,要進一步加強對綠色融資的支持力度,大力推動金融機構以綠色信貸、綠色債券、轉型金融等方式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設立綠色信貸研發、審批、推廣專項通道,簡化信貸審批程序,通過支持綠色融資推動高耗能、高污染項目綠色化改造,鼓勵部分企業探索發行碳中和債券,著力破解自貿試驗區內綠色企業融資難題。第二,要加快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圍繞本地區主導產業,用好綠色金融工具,大力發展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碳金融產品,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力度、拓寬投放范圍。鼓勵沿邊自貿試驗區內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快推出新型綠色信貸產品,放寬環保型企業、項目抵質押品種類限制,積極開發ESG產品,探索開展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在綠色信貸服務方面落實差異化信貸政策,開發針對化工、建材、鋼鐵等重點行業的綠色化改造金融產品,引導金融資源配置向生態環保領域傾斜。第三,要加強專業化綠色金融人才引進與培育,完善沿邊自貿試驗區金融人才吸引政策,建立金融人才激勵機制,完善專業化金融人才居住、醫療、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務。同時加強與高校聯絡,建立企業、金融機構與高校之間的聯絡機制,加強綠色金融創新理論與案例教學的對接,打造沿邊地區綠色金融人才培養新模式。
[注"釋]
①
遼寧自貿試驗區于2017年3月批準設立,廣西、云南、黑龍江自貿試驗區于2019年8月批準設立,新疆自貿試驗區于2023年10月批準設立。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N].人民日報,2020-08-30(1).
[2]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N].人民日報,2024-07-22(1).
[3]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求是,2022(21):4-35.
[4]習近平在廣西考察時強調"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向海圖強開放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N].人民日報,2023-12-16(1).
[5]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N].人民日報,2023-11-01(1).
[6]楊春庭.廣西自貿區:制度型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J].瞭望,2023(42):60-61.
[7]郭樹華.《中國(云南)自貿試驗區的發展之路》專家解讀[EB/OL].(2021-02-01)[2024-08-24].https://wwwyngovcn/zwgk/zcjd/zjjd/gsh/.
[8]朱婧.圍繞“沿邊”“跨境”大力創新[N].人民日報,2023-08-29(5).
[9]李光輝.以制度型開放推動廣西高質量發展[N].廣西日報,2023-09-15(9).
[10]王錦濤,殷爍,姜潔.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N].人民日報,2023-03-13(5).
[11]余鑫鑫,趙延杰,鄭毅,等.數字金融提升了企業新質生產力嗎?——基于超效率SBM法的實證分析[J/OL].財會通訊,1-6[2024-09-22].https://doiorg/1016144/jcnkiissn1002-807220240704005.
[12]劉會政,苗馨月,李軍林.數字金融對產業高質量轉型升級的影響研究[J].社會科學戰線,2024(6):106-117.
[13]何涌,凌紀.金融科技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多重效應與異質性特征[J/OL].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19[2024-09-2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23c202407011052002html.
[14]王杰,王軍.綠色金融發展與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理論與中國經驗[J].金融論壇,2024,29(5):70-80.
[15]廣西舉行解讀《促進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新聞發布會[EB/OL].(2024-03-01)[2024-08-24].http://wwwsciogovcn/xwfb/dfxwfb/gssfbh/gx_13845/202403/t20240311_837101_mhtml.
[16]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黑龍江省委員會.黑龍江省2023年對俄羅斯進出口總值2"1039億元"同比增長135%[EB/OL].(2024-01-29)[2024-08-24].https://ccpithljorgcn/newsphp?id=6766.
[17]云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2024上半年云南跨境人民幣實際收付48637億元"同比增長3181%[EB/OL].(2024-07-26)[2024-08-24].http://dfjrjgjyngovcn/html/2024/jr_zx_df_0726/18890html.
[18]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2023年廣西金融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EB/OL].(2024-01-31)[2024-08-24].http://wwwgxzfgovcn/zt/xwfb/wssthjbh0728_206686/.
[19]昆明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昆明經開區推動普惠金融服務增量擴面貼息171萬元撬動36億元貸款進入小微企業[EB/OL].(2024-03-08)[2024-08-24].https://jrbkmgovcn/c/2024-03-08/4837128shtml.
[20]黑龍江省財政廳.省級中小企業穩企穩崗基金擔保貸款投放金額突破100億元[EB/OL].(2024-05-14)[2024-08-24].https://wwwhljgovcn/hlj/c107857/202405/c00_31734842shtml.
[21]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N].人民日報,2024-01-17(1).
Enabling"Highquality"Development"of"Pilot"Free"Trade"Zones"in"Border"Areas"
through"Financial"Innovation:"Current"Status,"Issues,"and"Strategies
Li"Guanghui1,2,Cheng"Shijie1
(1School"of"Economics,"Guangxi"University,"Nanning"530004,"China;
2Institute"of"China’s"FTA"Policies,"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ss"and"Economics,"Beijing"100105,"China)"
Abstract:""The"border"areas"are"the"key"to"China’s"opening"up"to"the"outside"world"and"the"domestic"and"international"dual"circulation."The"pilot"free"trade"zones"in"border"areas"have"important"strategic"significance"in"the"construction"of"China’s"open"economic"system."In"recent"years,"China’s"pilot"free"trade"zones"in"border"areas"have"placed"financial"innovation"in"a"prominent"position."The"policy"framework"system"of"financial"innovation"in"border"pilot"free"trade"zones"is"constantly"improving."Its"level"of"serving"the"construction"of"the"modern"industrial"system"continues"to"improve."Its"ability"to"promote"crossborder"openness"and"cooperation"continues"to"strengthen."Financial"innovation"has"achieved"new"results"in"supporting"the"development"of"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in"border"areas."However,"financial"innovation"has"also"shown"some"distinct"problems"in"empowering"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pilot"free"trade"zones"in"border"areas."Firstly,"there"are"obstacles"for"financial"innovation"to"support"the"development"of"the"real"economy."Secondly,"the"momentum"of"financial"innovation"supporting"the"development"of"new"quality"productive"forces"needs"to"be"improved."Thirdly,"the"function"of"promoting"highlevel"openingup"through"financial"innovation"still"needs"to"be"strengthened."Lastly,"the"driving"ability"of"financial"innovation"for"green"development"is"insufficient."In"the"new"situation,"in"order"to"better"empower"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pilot"free"trade"zones"in"border"areas"with"financial"innovation."Firstly,"we"need"to"optimize"resource"allocation"and"enhance"the"ability"of"financial"innovation"to"serve"the"real"economy."Secondly,"we"need"to"strengthen"the"empowerment"of"technological"finance"to"help"cultivate"new"quality"productive"forces."Thirdly,"we"need"to"promote"highlevel"financial"openingup"and"accelerate"the"construction"of"the"new"open"economic"system."At"last,"we"must"vigorously"develop"green"finance"and"support"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civilization.
Key"words:financial"innovation;"border"areas;"pilot"free"trade"zones;"new"quality"productive"forces;"highquality"development
(責任編輯:蔡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