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雞傳染性鼻炎是由副雞嗜血桿菌所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的傳染性疾病,該病呈現出病死率低和發病率高的特點。本文將重點從雞傳染性鼻炎的發病原因、臨床癥狀以及實驗室診斷方法對雞傳染性鼻炎疾病做出精確診斷,并采用科學有效的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措施對雞傳染性鼻炎進行治療。同時,根據養殖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合理的預防措施,從而有效降低雞傳染性鼻炎的發病率,以此提高養殖場內雞群的存活率,并推動我國家禽養殖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關鍵詞:雞傳染性鼻炎;病因;治療
雞傳染性鼻炎主要導致病雞鼻腔和鼻竇內出現炎癥[1]。本文以患傳染性鼻炎的病雞為研究對象,在開展雞傳染性鼻炎的診斷與綜合防治工作時,將重點根據患病雞群所表現的臨床癥狀以及剖檢的病變結果做病因分析得出精準診斷。同時,養殖戶應做到加強飼養管理,制定疫苗免疫接種計劃,加強疾病監測工作,并減少雞只出現應激反應,從而確保雞群能夠健康生長。以此有效降低養殖場內雞的死亡率,從而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1 發病原因
第一,雞傳染性鼻炎的發生與養殖戶的飼養工作密切相關,如雞舍通風不良、氨氣濃度過高,消毒工作不到位、寄生蟲嚴重感染,上述因素均可促使雞傳染性鼻炎的發生。
第二,疫苗免疫接種不當,疫苗毒株選擇不正確以及疫苗的免疫程序不當,使得接種的疫苗難以在雞只體內產生保護力,從而導致本病的發生。當雞群接種禽痘疫苗時所引起的全身反應也可作為本病的誘因[2]。
第三,發病初期,患傳染性鼻炎的雞只表現的臨床癥狀輕微,不易被養殖戶所察覺,未能及時對患病雞只進行隔離和治療,隨著疾病的發展,該病可在短時間內大面積傳染和蔓延,由此增加雞群內的感染率。
第四,當外界環境發生較大變化,如氣候發生突變、雞舍寒冷潮濕、飼養密度過大、突然變更飼料、長途運輸時可使得患雞發生應激反應,雞群的機體免疫力降低,由此導致雞傳染性鼻炎的發生。
2 臨床癥狀
雞傳染性鼻炎的潛伏期較短,該病的易感雞群用病雞的鼻竇或鼻腔的分泌物接種后24~48 h內雞只即可發病,在自然條件下接觸感染,雞只常在1~3 d內出現典型的臨床癥狀[3]。患有雞傳染性鼻炎的病雞,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鼻腔和鼻竇內的炎癥,鼻腔內流出大量稀薄的鼻液,隨后鼻液的狀態由稀薄轉為黏液性的分泌物,病雞開始頻繁打噴嚏,且病雞的面部出現明顯變化,其特征為眼周及眼瞼部位出現水腫,眼結膜潮紅。此階段的病雞精神沉郁,羽毛蓬亂,嚴重腹瀉。此外,公雞的肉髯也會變得腫大,母雞的產卵量大幅度減少。最終病雞的死亡率也隨之增高。病情發展到后期,患雞體內的炎癥會逐漸蔓延至呼吸道部位,造成病雞呼吸困難等癥狀,該階段的患雞表現為張口呼吸,且呼吸時出現啰音,呼吸道內出現大量痰液,患雞頻繁搖頭欲將黏液排出,最終患雞因呼吸困難窒息而亡。
3 實驗室診斷
3.1 診斷方法
一是病原分離鑒定。
對患有雞傳染性鼻炎的患雞進行病原分離鑒定時,可在無菌條件下用消毒棉拭子,取早期發病患雞的鼻腔、鼻竇、氣囊以及氣管內的分泌物作為病料,將采集的病料直接劃線接種于血瓊脂平板上,留出部分區域將葡萄球菌接種于血瓊脂平板,劃好線的平板置于37 ℃、5%~10%CO2環境下進行培養,待其靜置24~48 h后可見葡萄糖菌落的邊緣長出細小的衛星菌落,此現象可作為雞傳染性鼻炎判斷的標準[4]。
二是血清學診斷。
平板凝集試驗和試管凝集試驗常用于雞血清抗體的流行病學調查或疫苗的效力檢驗,此外,血凝抑制試驗和瓊脂擴散試驗也可用于診斷本病。
三是涂片鏡檢。
在載玻片的中央加入1滴蒸餾水,選擇出病原分離的可疑菌落,將其與水充分混合均勻,靜置5~10 min,待其完全干燥后,隨即將抹片的涂抹面朝上,采用酒精燈外焰在其背面來回擺動后加熱固定,最后進行革蘭氏染色,放置于油鏡下進行鏡檢,可見副雞嗜血桿菌為革蘭氏陰性菌,其形狀為兩極濃染的球桿菌,該菌無鞭毛、莢膜和芽孢,且無法自由運動。
4 防控措施
4.1 加強飼養管理
在日常飼養過程中,養殖戶應當注重養殖場的生物安全,遵循全進全出的原則。對于進出養殖場的車輛、人員和物資進行嚴格的消毒,養殖戶在進入雞舍前也須經過嚴格消毒,避免病原的引入和加劇傳播風險。加強衛生消毒工作,定期對雞舍內的地面、圍欄、水槽及墻壁等進行嚴格的藥物殺菌消毒,確保從源頭預防病原的侵入。
4.2 疫苗免疫接種
預防雞傳染性鼻炎疾病主要以疫苗接種為主,養殖場應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接種原則,避免因雞傳染性鼻炎造成養殖場的經濟效益下降。為取得較好的免疫效果,養殖場需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出科學的接種方案。目前我國使用的雞傳染性鼻炎三價滅活疫苗可有效地預防本病的發生,接種時注意選擇皮下注射的方式,蛋雞和種雞建議在開產前接種兩次,首免可選45~50日齡、注射劑量為每只雞0.3 mL,二免可選105~110日齡,注射劑量為每只雞0.5 mL。完成疫苗接種的雞只,疫苗對其保護的時間可達9個月左右。
4.3 加強疾病監測
養殖戶還需對雞群做好監測工作,定期對雞的飲食和飲水以及精神狀況進行監測,監測雞群時,應重點關注雞只的鼻腔和眼睛等部位有無異常分泌物或癥狀。定期收集雞群的血清樣本或鼻腔分泌物樣本進行檢測。養殖場內發現病例后,應當立即對其隔離,避免病原在短時間內大面積擴散,減少雞群內的感染率,還應對養殖場進行充分的消毒,隔離期間應定期對雞只的健康進行檢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以此為雞只的健康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4.4 減少應激反應
應激反應是引起雞傳染性鼻炎的重要因素。當外界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時,如飼養密度過大、突然變更飼料、雞舍內的溫差較大以及長途運輸,上述因素均可導致雞傳染性鼻炎的發生。為降低應激所引起的不良反應,養殖戶可在雞的飼料和飲水中添加黃芪多糖、復合型維生素和微生態制劑等抗應激藥物,以此提高雞群的機體免疫力,確保雞只的健康生長。
5 治療方法
5.1 西醫治療
對患有雞傳染性鼻炎的病雞采用西醫治療時,可選用復方泰樂菌素2 g,將其與1 L飲用水混合均勻后服用(250羽的劑量),1 次/d,連續用藥5 d。氟苯尼考溶液100 mg,將其與1 L飲用水混合均勻后服用(250羽的劑量),1次 /d,連續飲用3~5 d,羅紅霉素10~20 mg,將其與1 L飲用水混合均勻后服用(250羽的劑量),1 次/d,連續服用3~5 d,治療效果極佳。小蘇打500 g、磺胺甲基異惡唑250 g、三甲氧芐氨嘧啶100 g,將上述藥物與500 g飼料混合均勻后服用(10羽的劑量),1 次/d,連續飼喂5 d即可。此外,還可選用磺胺二甲氧嘧啶,按照0.2%的配比加入飼料中攪拌均勻,連續服用3~5 d。
5.2 中醫治療
對患有雞傳染性鼻炎的病雞采用中醫治療時,可遵循“清泄肺熱、疏理肝氣”的原則。取益母草100 g、生姜80 g、防風100 g、葶藶子80 g、訶子100 g、甘草80 g、烏梅100 g、桔梗80 g、白芷100 g、半夏80 g、辛夷80 g、豬苓100 g、黃芩80 g,將上述藥物混合均勻,且進行充分研磨后,將其加入1 000 g飼料混合均勻,按照15羽的劑量喂發病雞只,
1次/d,連續服用3~5 d,治療效果顯著。此外,還可取酒黃柏9 g、白芷7 g、酒知母9 g、甘草6 g、北沙參9 g、薄荷
7 g、木香6 g、郁金9 g、明礬6 g、蒼耳子7 g、辛夷9 g,將上述藥物煎煮30 min,將所得藥液加入1 L飲用水中(250羽的劑量),1 d/次,連續服用3 d。
結語
綜上所述,在雞傳染性鼻炎的防治工作中,應注重雞群的飼養管理工作,避免病原微生物從源頭入侵。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對雞群進行疫苗免疫接種。飼養過程中減少雞群的應激反應,盡可能降低應激反應所引起的不良癥狀。還需加大對雞傳染性鼻炎的監測力度,定期收集雞群的血清樣本或鼻腔分泌物樣本進行檢測,一旦出現陽性病例,應立即將患雞進行隔離飼養,采用科學有效的中西醫治療方法來提高養殖場內雞群的存活率,以此實現養殖者的利益最大化,最終推動我國家禽養殖業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支巖,梅晨,劉珍邑,等.副雞禽桿菌毒力因子研究進展[J].畜牧獸醫學報,2023,54(12):4934-4942.
[2] 盧軍霞,胡曉悅,韓昱,等.規模化蛋雞場雞傳染性鼻炎的診治與綜合防控[J].中國動物保健,2024,26(9):39-40.
[3] 宋桂芹.雞傳染性鼻炎的鑒別診斷和綜合防控措施[J].今日畜牧獸醫,2024,40(4):41-43.
[4] 侯長娟,邵君.雞傳染性鼻炎的診斷與防控[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4,27(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