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趨勢和要求,應遵循鑄牢馬克思主義科學立場、明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愛國主義核心地位、堅定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和厘清軍事課課程思政價值等原則。高校要通過強化制度機制、挖掘思政元素、創新教育方法、拓展平臺渠道、完善評價機制來實現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
【關鍵詞】軍事課;課程思政;原則;路徑
【引用格式】昝金生,李瑾.高校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原則、目標與路徑[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5,79(4):73-75.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25)04-0073-03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時強調,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1]。軍事課是普通高等學校開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程,是高校學生接受國防教育最重要的形式之一。高校應加強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充分挖掘軍事課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把軍事課課程教學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相融合,推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二、高校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的原則
(一)鑄牢馬克思主義科學立場
高校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要用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來指導,鑄牢馬克思主義科學立場。加強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的學習與運用,把無產階級的戰爭觀與方法論、人與武器的關系的論述等貫穿到軍事課理論教學之中。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創造出來的,在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逐步形成了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胡錦濤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以及習近平強軍思想。習近平強軍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因此,高校要深入學習把握習近平強軍思想的根本立場與科學方法,用以指導高校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
(二)明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也是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的指導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376。“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2]378。課堂是高校教書育人的主渠道,課程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的主要途徑。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必須遵循明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原則,通過挖掘軍事課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以課堂為教學主渠道,把思想政治教育與軍事課課程教學相融合,充分發揮軍事課課程隱性的思政育人功能。
(三)堅持愛國主義核心地位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加強高校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必須堅持愛國主義核心地位不動搖。愛國主義思想是高校學生必須具備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規范,是培育高校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加強對高校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是軍事課最根本的任務與最核心的意義。軍事課課程中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和元素,充分挖掘軍事課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對于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培育具有價值導向作用。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有利于培養學生對愛國主義的認知,提升愛國主義思想,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四)堅定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堅定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就是堅定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對中國革命文化的自信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軍事課是國防教育類課程,教學內容中有以孫子兵學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3]、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長征精神為代表的中國革命文化、以國防建設與軍隊建設成就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學生學習和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加強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充分挖掘軍事課課程中的文化元素,可以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幫助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五)厘清軍事課課程思政價值
抓好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要厘清并處理好軍事課和思政課的價值問題。軍事課不是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軍事課是普通高校的公共必修課程。軍事課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有其自身的教學規律和教學特點,有自己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規范。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的首要前提是課程要立足于軍事課本身的教育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規范等特點不動搖,有意識地挖掘軍事課課程內容與課程知識點中的思政元素,在講授國防軍事知識和培養運用軍事技能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引領。
三、高校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
(一)高校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的根本目標
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要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在全國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促使課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廣泛共識,廣大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全面提升,協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體制機制基本健全,高校立德樹人成效進一步提高”[4]。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與其他課程的課程思政根本目標是一致的,都是要全力協助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教學相互融合,發揮專業課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現對學生的全過程全方面育人目標。
(二)高校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的具體目標
①價值塑造目標。軍事課課程思政旨在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家國情懷,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在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高校應深入挖掘軍事課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入到中國國防、國家安全、軍事法規、軍事條例條令等內容的學習中,提升學生的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增強文化自信自覺自強,使其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②知識傳授目標。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國防基礎知識、掌握軍事思想發展的基本規律,認清國家安全的現狀與發展趨勢。高校軍事課理論教學主要向學生普及國防和軍事常識、全面了解世界格局與國家安全、系統學習軍事思想知識、正確認識和評判現代戰爭、了解現代軍事技術的發展運用。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借助地方有特色的軍事國防文化知識與案例的廣泛融入,進一步提升軍事課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
③能力培養目標。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能使學生具備對當前的國防軍事問題、軍事思想與現代戰爭等的洞察力與判斷力,能在全面理性分析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認識,從而使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通過對軍事思想、現代戰爭等內容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科學分析軍事理論、現代戰爭的理論與方法,辨析現代戰爭的性質,提升對具體問題的歸納、分析與評價能力。高校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可以進一步錘煉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樹立責任意識與擔當意識,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四、高校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
(一)強化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制度機制
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要以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作為其指導思想。習近平強軍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加強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一是必須以習近平強軍思想為根本指導,二是必須加強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的領導力度,提升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的頂層設計。高校應全面學習掌握習近平強軍思想和習近平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在思想上對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重視起來,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制定頒布實施軍事課課程思政的政策文件,保障職務職稱評聘,抓好教師隊伍建設,規范軍事課課程思政的考核評估機制,保證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的有序開展。
(二)挖掘軍事課課程思政元素
軍事課是高校國防教育類公共必修課程,課程教學與軍事訓練中包含大量的思政元素。挖掘出思政元素,只能說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步,如何實現有效融入則更為重要,需要專業課教師潛心鉆研[5]。軍事課要深入挖掘自身擁有的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元素,在教學與訓練時進行有效銜接,于潛移默化中發揮軍事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升高校立德樹人成效。例如,在軍事技能訓練中,教師可以把部隊的“十大英模”作為思政融入點,結合對軍人軍規軍紀的嚴明要求、刻苦訓練的精神品質、勇于擔當的責任意識的講解,培養提升高校學生的紀律意識、規范意識和責任擔當意識。在講授國防歷史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古代國防的成就中增強民族自豪感,從近代中國人民的抗爭史和探索史中激發愛國主義情懷,從現代國防的偉大復興中深刻領會黨的正確領導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在講授軍事思想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學生學習孫子兵法的主要觀點,增強文化自信;把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論述與習近平強軍思想緊密融合,從軍事視角增強高校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
(三)創新軍事課課程思政教學形式
課堂教學是軍事課課程思政最為重要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采用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外,還可以采用多樣化的、以學生廣泛參與為主的教育方式。例如,教師可以將課堂研討、分組討論、錄制微視頻并進行展示等應用于軍事課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這種創新的教學形式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對軍事課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有利于軍事課課程思政的推廣普及,實現軍事課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在課堂教學之外,軍事課課程思政要拓展課外教學活動,重視實踐教學,將課程育人與實踐育人有機結合。高校應將軍事課課程思政滲透到學校各項活動和學生社團活動之中。例如,高校可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博物館等,結合全民國防教育日、革命傳統節日、重大紀念日及征兵宣傳教育活動等開展軍事課課程思政實踐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把軍事課課程思政的實踐環節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對學生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
(四)拓展軍事課課程思政平臺渠道
高校軍事課課程教學應積極回應信息時代的要求,緊跟信息時代發展的步伐,注重在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技術,創新軍事課課程思政平臺渠道。例如,高校可開發軍事課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利用信息化設備,建立線上軍事課課程思政資源庫,把軍事課課程思政相關的教學資料、視頻資料、教學案例收集匯總,教師共同參考使用,以實現軍事課課程思政資源庫效果的最優化,提升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成效。
充分利用信息化多媒體傳播媒介,拓展軍事課課程思政平臺渠道建設。例如,高校可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和其快速接受信息的習慣,開發軍事課課程思政APP、微信公眾號,錄制軍事課課程思政微視頻,在B站或抖音等媒介上發布,弘揚新風氣、傳播正能量;依托智慧樹、超星等線上教學平臺,利用軍事課國家級示范課程、國家級“金課”資源,根據軍事課教學大綱規定要求,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把傳統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相結合,把軍事課課程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五)完善軍事課課程思政評價機制
完善軍事課課程思政考核方式,建立科學合理的軍事課課程思政評價機制是加強高校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保證。軍事課作為高校學生的公共必修課程,在考核軍事課課程思政成效時,要把考核的重點放在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上。軍事課考核要改變單一的試卷考試的方式,實行過程化考核,重視學生課堂教學的參與程度,把課堂教學與課堂提問、日常作業、課堂研討、實踐活動等表現納入考核范圍,重視學生平時上課時在思想道德、愛國情懷、責任意識等方面的自然流露與表現,在成績評定時重點關注、適當加分。高校應按照國家有關政策文件精神,建立健全軍事課課程思政評價機制,成立軍事課課程思政考核小組,制定軍事課課程思政考核相關措施,確保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制度化、規范化;在教師年終個人考核時,將開展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情況納入評價考核內容,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不斷推進高校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水平的完善提升。
五、結束語
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應在遵循基本原則的前提下,深入挖掘軍事課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廣泛運用信息化技術,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擴大課程思政教育載體,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軍事課課程教學全過程,推進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1.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3]李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軍事課課程思政建設舉隅:以孫子文化為例[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4,78(9):82.
[4]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高〔2020〕3號[A/OL].(2020-06-01)[2024-05-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eqid=97bb09e300111a29000000056426eb6f.
[5]王占忠.課程思政的內在邏輯本質、建設機制與實踐思考[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4,78(3):55.
■編輯∕丁俊玲
【收稿日期】2024-05-15【修回日期】2024-06-20
【作者簡介】昝金生,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國防教育;李瑾,女,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國防教育。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體衛藝專項重點課題“普通高校軍事課課程思政研究”(T-b/2021/40);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思政專項“紅色文化融入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機制研究”(2022SJZDSZ022);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思政專項“江蘇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聯動機制研究”(2021SJB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