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基于江漢平原372份農戶的調研數據,采用Logit模型,考證了政府支持行為對于農戶糧食綠色生產的作用。結果表明:第一,總體上,糧食綠色生產效果較好,農戶糧食綠色生產技術采納率為60.75%,其中,農戶秸稈還田、深松耕地、測土配方施肥、綠色防控、化肥減量采納率較高,農藥減量、農膜回收采納率較低;第二,政府支持行為顯著提高了農戶糧食綠色生產技術的認知水平、采納意愿、采納行為,有效促進了糧食綠色生產轉型;第三,政府支持行為主要通過降低農戶種糧成本、提高農戶種糧收入、提升農戶糧食生產保障能力3個渠道來促進糧食綠色生產。據此,提出通過降低農戶糧食綠色生產技術成本、促進農戶適度經營規模、加大政府監管力度、增加農戶綠色生產收益等方式來促進糧食綠色生產。
關鍵詞 政府支持行為;糧食綠色生產;農戶;糧食安全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5)06-0213-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6.048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Support Behavior on Farmers’Green Food Production—Based on Survey Data in Jianghan Plain
ZHENG He-yuan ZENG Zhi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Hubei 434023;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372 farmers in Jianghan Plain, and uses the Logit model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support behavior on green food production among farme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rstly, overall, the green production of grain is effective, with a adoption rate of 60.75% for farmers in green production technology.Among them, the adoption rates of straw returning, deep loosening of farmland, soil testing and formula fertilization,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fertilizer reduction are relatively high, while the adoption rates of pesticide reduction and agricultural film recovery are relatively low.Secondly, government support significantly enhances the awareness, willingness, and behavior of farmers towards green food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effectively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green food production.Thirdly, government support mainly promotes green food production through three channels:reducing the cost of grain cultivation for farmers,increasing the income of farmers from grain cultivation and enhancing their ability to guarantee food production.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proposes to promote green grain production by reducing the cost of green grain production technology for farmers, promoting moderate business scale for farmers, increasing government supervision, and increasing green production income for farmers.
Key words Government support behavior;Green food production;Peasant household;Food safety
促進糧食生產綠色發展,提高糧食綠色產能,是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和糧食安全的關鍵。近年來,糧食單產多數年份保持增長趨勢,但是增速呈現下降趨勢,增長乏力,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以往以增產為導向的政策支持導致化學投入品不斷增加,耕地生態系統持續退化,耕地地力下降。盡管近年來化學投入品減量行動取得一定成效,但地力恢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仍然有較大潛力。為此,黨中央把糧食綠色生產放在了突出的位置,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過“推進農業綠色發展”,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過“堅持綠色興農”。盡管政府一直致力于通過監管、宣傳、引導和激勵等方式來促進農戶糧食綠色生產,但其實際效果還是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因此,需要深入探究政府支持行為對農戶糧食綠色生產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從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促進糧食綠色產值提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關于糧食綠色生產問題,國內外學者已開展了大量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農戶糧食綠色生產行為的影響因素方面。大部分學者圍繞化肥施用、綠色防護、深松耕土、秸稈還田以及測土配方施肥采納等綠色生產方式,研究了農戶糧食綠色生產技術采取意愿和采取行為及其影響因素[1-3]。也有文獻指出,農戶個體及家庭特征、農戶糧食綠色生產認知、外部環境、社會組織、社會資本、農業生態補償以及農業補貼政策是影響農戶糧食綠色生產的重要因素。少部分學者研究了政府支持對糧食綠色生產的影響,朱曉燕[4]分析了糧食生產過程中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農戶之間的博弈與利益訴求;曾明[5]從財政轉移支付激勵視角分析了地方政府為什么要支持糧食生產;袁其謙[6]研究發現政府支農投入對糧食生產有正向作用;李光泗等[7]研究發現隨著政府調控能力的不斷增強,我國糧食生產能力也逐漸提高,但是糧食增長潛力受到制約。
現有文獻為該研究奠定了較好的基礎,且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但是,第一,現有文獻多聚焦于政府對農戶糧食綠色生產的政策激勵,而在政府引導、規范和約束等方面研究不足;第二,現有文獻在研究政府對農戶糧食綠色生產行為影響時,多從整體上考察政府行為,未對政府支持行為進行細分,而不同政府支持行為其影響可能不同;第三,現有文獻較少從“認知-意愿-行為”的邏輯全面考察政府支持行為對農戶糧食綠色生產的影響機制及其異質性。鑒于此,筆者以糧食主產區湖北省農戶為研究對象,在理論分析基礎上,利用Logit模型,量化考察政府的不同支持行為對農戶不同類型糧食綠色生產行為的影響以及異質性,以期為地方政府采取適當的支持行為促進糧食綠色生產提供決策參考。
1 理論分析
政府支持行為主要通過激發農戶糧食生產動力、規范生產行為來推動農戶采納綠色生產方式。作為理性經濟人,在既定目標和約束下,農戶會基于生產成本、種植規模、種糧收益、生產風險的結果,選擇能實現收益最大化的糧食綠色生產方式。
1.1 政府支持行為對農戶糧食綠色生產認知、意愿和行為的影響 新制度經濟學認為,一切經濟活動都是在制度的約束下實現效用最大化的理性活動。政府支持行為作為典型的制度因素在農戶糧食綠色生產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一方面,政府支持行為可以改變農戶的認知與意愿,政府通過互聯網平臺、現場專家技術示范以及典型示范戶等方法,宣傳推廣糧食綠色生產政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增加農戶糧食綠色生產知識,使農戶們認識到糧食綠色生產技術能帶來環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8],進一步使得農戶進行綠色生產的意愿更高,提高農戶采納糧食生產技術行為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政府支持行為通過經濟、行政、社會等手段實施相關制度,發揮其激勵、約束的職能,進而引導、規范農戶糧食綠色生產行為,實現糧食生產綠色轉型[9]。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說H1。
H1:政府的監管、技術推廣、宣傳和激勵等支持行為對農戶糧食綠色生產認知、意愿和行為有正向影響。
1.2 政府支持行為影響農戶糧食綠色生產的作用機制 農戶從認知到意愿再到最終采取綠色生產行為,是基于農戶關于種糧成本、種糧收入、種植規模以及種植風險的權衡,因為政府的作用必定是通過對農戶的種植成本、種糧收入、農戶種植規模、風險承擔能力施加影響才得以發揮。首先,對于種糧成本來說,政府通過對農戶提供物質激勵或經濟獎勵,能夠降低農戶采取糧食綠色生產技術的邊際成本,進而提高農戶采納糧食綠色生產技術的主動性,積極促進農戶糧食綠色生產。第二,對于種糧收入來說,政府支持行為通過對農戶采取糧食綠色生產技術加以補貼,不僅可以直接提高農戶糧食種植收入,而且還能夠促進農戶采取糧食綠色生產技術進行生產,提高糧食的產量和品質,間接能夠提高農戶種糧收入[10]。第三,對于種植規模來說,政府引導和激勵農戶采用糧食綠色生產技術,實現農業機械化生產,而農業機械化生產對種糧規模有一定的要求,種植規模越大越便于開展農業機械化生產,實現規模經濟,農戶為了提高規模效益,增加生產收益,會擴大糧食種植規模[11]。第四,對于風險承擔能力來說,自古以來小農戶糧食生產有著風險大、收益低的特點,加上小農戶抗風險能力極低,導致農戶種糧積極性不高[12]。而政府支持行為通過宣傳農作物保險益處,發放農作物保險補貼,引導農戶購買農作物保險,可以有效降低農戶采用糧食綠色生產技術過程中遇到的風險,增強農戶糧食綠色生產保障能力,減少因自然災害導致糧食產量和品質降低的風險,穩定增加糧食產量,進而提高農戶糧食生產積極性[13]。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說H2。
H2:政府支持行為通過增加種糧收入、降低種植成本、擴大農戶種植規模、提高風險承擔能力促進農戶糧食綠色生產。
2 研究地區和數據來源
2.1 數據來源
2022年7—8月,課題組采取了分層抽樣以及隨機抽樣相互結合的辦法確定樣本農戶,對江漢平原8各縣(市、區)進行調研,在每個縣(市、區)根據水稻生產、生產托管以及經濟的發展情況各選擇 2個鄉鎮,而后在每個鄉鎮里隨機選取2~3個村落,最后在每個村里隨機選取10戶左右的水稻種植農戶。共計分別發放出調查問卷 410份,剔除掉一些數據缺少嚴重的問卷和信息前后矛盾的問卷后,整理得到有效問卷372份,問卷的有效率為90.73%。
2.2 模型構建
為檢驗政府支持行為對農戶糧食綠色生產的影響,借鑒現有文獻,構建如下Logit模型:
GPOi=α+α1GRi+α2GTi+α3GPi+α4GSi+zkXi+εi(1)
式中:GPOi分別表示農戶糧食綠色生產認知、農戶糧食綠色生產意愿、糧食綠色生產行為,為被解釋變量;GRi為政府監管,GTi為政府技術推廣,GPi為政府宣傳,GSi為政府激勵,均為是核心解釋變量;Xi表示其他的控制變量,主要有年齡、性別、勞動力數量、教育水平、是否為干部、是否加入合作社等;εi表示隨機擾動項。
為了檢驗政府支持行為對農戶糧食綠色生產影響的作用機制,構建如下模型:
CVi=α+α1GRi+α2GTi+α3GPi+α4GSi+zkXi+εi(2)
式中:CVi為農戶的種植成本、種植規模、種糧收入、風險承擔能力,是被解釋變量;其余的核心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含義與式(1)相同。
2.3 變量設置
2.3.1 被解釋變量。該研究中被解釋變量是農戶糧食綠色生產,用農戶糧食綠色生產認知、農戶糧食綠色生產意愿、糧食綠色生產行為來衡量。農戶糧食綠色生產認知,該研究用農戶對糧食綠色生產技術的了解程度衡量。農戶糧食綠色生產意愿,反映了農戶是否愿意從事糧食生產工作,關系到農戶的種糧決策,該研究用農戶是否愿意采納糧食綠色生產技術來表示。農戶糧食綠色生產行為,該研究主要選取農戶是否采納農藥減量、化肥減量、綠色防護、深松耕土、秸稈還田、測土配方施肥、農膜回收這7種糧食綠色生產技術表示。此外,該研究考慮到農戶有可能同時采取過多項糧食綠色生產技術,數據顯示,100%的農戶采用了秸稈還田技術,該研究還設置了“您是否采取過除了秸稈還田技術以外的任意1個及以上的糧食綠色生產技術”來衡量農戶的總體糧食綠色生產技術情況。具體衡量方法見表1。
2.3.2 核心解釋變量。該研究核心解釋變為政府支持行為,從政府監管、政府技術推廣、政府宣傳、政府激勵4個方面來衡量。大量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大多是通過農業政策宣傳、農業技術推廣、農業補貼實施、法律法規監督執行4個方面來影響糧食綠色生產。其可以較好地全面地反映地方政府在農戶糧食綠色生產過程中發揮的全部作用。具體衡量方法見表1。
2.3.3 機制變量。為了討論政府支持行為影響農戶糧食綠色生產的作用機理,選取了農戶種糧收入、農戶種植成本、農戶種植規模、風險承擔能力4個機制變量。具體衡量方法見表1。
2.3.4 控制變量。考慮到一些有可能影響到糧食綠色行為以及政府支持行為的變量,在借鑒已有研究的基礎上。該研究選取了農戶的年齡、性別、勞動力數量、教育水平、健康狀態、是否為干部、是否加入合作社等因素為控制變量。具體衡量方法見表1。
3 實證結果與分析
為了全面、深入分析政府支持行為對農戶糧食綠色生產的影響,根據計劃行為理論,該研究主要沿政府支持行為影響農戶糧食綠色生產技術“認知→意愿→行為”的路徑,來分析政府支持行為影響農戶糧食綠色生產的內在邏輯。
3.1 政府支持行為對農戶糧食綠色生產的影響
表2報告了政府支持行為對農戶糧食綠色生產技術認知、采納意愿、采納行為的估計結果。結果顯示,列(1)中政府監管、政府技術推廣、政府宣傳、政府激勵的系數均在0.05或0.01水平顯著為正,說明政府支持顯著提高了農戶糧食綠色生產技術的認知水平。列(2)中政府監管、政府技術推廣、政府宣傳、政府激勵的系數均在0.01水平顯著為正,說明政府支持行為顯著促進了農戶糧食綠色生產技術采納意愿。列(3)中政府監管系數不顯著,政府技術推廣、政府宣傳、政府激勵的系數均在0.01水平顯著為正,說明政府支持行為基本上也促進了農戶糧食綠色生產技術采納行為。假說H1得到驗證。
由此可見,政府支持行為顯著提高了農戶糧食綠色生產技術的認知、采取意愿、采納行為,即政府支持行為促進了農戶糧食綠色生產。通過對比系數發現,政府支持行為對于促進農戶糧食綠色生產技術采取行為的作用最大,對于促進農戶糧食綠色生產技術采取意愿的作用緊隨其后,對于促進農戶糧食綠色生產技術認知的作用最小。這說明,只要政府支持行為對于農戶綠色生產認知有著正向的促進作用,就會對農戶進行綠色生產意愿產生較大的影響,而農戶綠色生產意愿越強就會真正落實到綠色生產行為。主要原因是,一旦政府促使農戶認識到采用糧食綠色生產技術能夠帶來較高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農戶就有很強的采納意愿,進而會大大提高其采納糧食綠色生產技術的概率。
3.2 地方政府不同支持行為對農戶不同糧食綠色生產方式的影響
前文分析了政府支持行為對農戶糧食綠色生產技術行為的總體影響,然而,地方政府不同行為對不同類型糧食綠色生產技術行為的影響也存在很大差異。因此,下面進一步分析地方政府不同行為對不同類型糧食綠色生產技術行為的影響。
表3第1行考察了政府監管對不同類型農戶糧食綠色生產技術行為的影響,結果顯示,政府監管的系數基本上都不顯著,說明政府監管對農戶糧食綠色生產技術行為的影響不明顯。表3第2行考察了政府技術的推廣對于不同類型的農戶進行糧食綠色生產技術行為的影響,結果顯示,列(2)~(6)中政府技術推廣系數均顯著為正,表明政府技術推廣基本上促進了農戶糧食綠色生產技術行為。表3第3行考察了政府宣傳對不同類型農戶進行糧食綠色生產的影響,結果顯示,列(1)~(6)中政府宣傳系數均顯著為正,表明政府宣傳促進了農戶糧食綠色生產技術行為。表3第4行考察了政府激勵對不同農戶糧食綠色生產技術行為的影響,結果顯示,列(1)~(6)中政府激勵系數均顯著為正,表明政府激勵促進了農戶糧食綠色生產技術行為。
由此可見,在地方政府的不同行為影響中,政府技術推廣、政府宣傳、政府激勵促進了農戶糧食綠色生產技術行為,而政府監管的作用不明顯。這表明,地方政府在對農戶進行糧食綠色生產技術行為監管存在很大不足,導致其沒有促進農戶糧食綠色生產技術行為。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農村地廣人稀,在政府工作的基層工作人員有限,但是需要處理的事情較多,監管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在基層工作中,上下級之間信息失真,執行注重形式主義,缺乏有效的監管考核機制。
3.3 政府支持行為影響農戶糧食綠色生產的作用機制
表4報告了政府支持行為影響農戶糧食綠色生產的作用機制的估計結果。列(1)報告了政府支持行為對農戶種糧成本的估計結果,政府技術推廣、政府宣傳、政府激勵的系數顯著為負,表明政府支持行為顯著降低了農戶糧食種植成本。列(2)報告了政府支持行為對農戶種糧收入的估計結果,政府監管、政府技術推廣、政府宣傳、政府激勵的系數均顯著為正,表明政府支持行為顯著增加了農戶種糧收入。列(3)報告了政府支持行為對農戶種植規模的估計結果,政府監管、政府技術推廣、政府宣傳、政府激勵的系數均不顯著,表明政府支持行為對農戶種糧規模的影響不明顯。列(4)報告了政府支持行為對農戶糧食生產風險承擔能力的估計結果,政府監管、政府技術推廣、政府宣傳、政府激勵的系數均顯著為正,表明了政府支持行為顯著促進農戶糧食生產風險的承擔能力。
機制分析結果表明:政府支持行為對降低農戶種糧成本、提高農戶種糧收入、增加農戶糧食生產保障能力3個作用機制的影響較為顯著,而對于通過農戶糧食種植規模這一機制來促進農戶綠色生產,雖然不顯著,但影響因子均為正向,假說H2得到驗證。
4 結論與政策建議
4.1 研究結論
基于2022年江漢平原地區的372份農戶調研數據,利用Logit模型,考察了政府支持行為對農戶糧食綠色生產的影響以及其作用機制,最后出相關政策建議。研究發現:
(1)農戶對秸稈還田、深松耕地、測土配方施肥、綠色防控、化肥減量等綠色生產技術采納率較高,對農藥減量、農膜回收采納率較低。總的來說,江漢平原地區糧食綠色生產效果較好。
(2)總的來說,政府支持行為顯著提高了農戶糧食綠色生產技術的認知水平、采納意愿、采納行為。其中,政府農技推廣、政府宣傳、政府激勵促進了農藥減量、化肥減量、測土配方施肥、綠色防控、秸稈還田、深松耕地、農膜回收,但政府監管的作用不明顯。
(3)政府支持行為主要是通過提高農戶種糧收入、增加農戶糧食生產保障能力渠道來促進糧食綠色生產。沒有證據表明政府支持行為通過農戶種糧成本、農戶擴大種植規模來促進農戶糧食綠色生產。
4.2 政策建議
基于上述研究結論以及政府支持行為對農戶糧食綠色生產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1)建立補貼標準與農資價格掛鉤機制,進一步降低綠色生產成本。在財力允許的范圍內,優化農業補貼結構,加大對農戶糧食綠色生產技術采用的補貼力度,建立補貼標準與農資價格掛鉤機制,使農戶得到的補貼能夠彌補采用糧食綠色生產技術增加的成本,切實保障農民利益。
(2)加快土地集中連片,促進農戶適度種植規模。需要通過加快土地集中連片,為農業生產托管創造條件,進而促進農地適度經營規模。政府積極引導,推廣可復制的經驗,由點及面逐步鋪開,鼓勵和支持農戶通過土地流轉和土地互換等形式,在整村、整鄉甚至更大范圍集中連片,積極探索“土地整治+集中連片組織+生產托管” 等服務模式,推進大面積土地集中連片托管。
(3)加大地方政府監管力度,建立獎懲結合的糧食綠色生產機制。政府應健全糧食綠色生產監管制度,從農資供應商到農業生產托管組織再到農戶,嚴格實施糧食綠色生產資料采購登記制度,并以此為憑證,對農戶采用糧食綠色生產技術進行獎勵。此外,應該加強對政府執行過程中的監督以及考察力度,確保政府的監管能夠精確、高效地促進農戶進行糧食綠色生產,推進綠色高效現代化農業生產。
參考文獻
[1] CASTILLO G M L,ENGLER A,WOLLNI M.Planned behavior and social capital:Understanding farmers’ behavior toward pressurized irrigation technologies[J/OL].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21,243[2024-03-17].https://doi.org/10.1016/j.agwat.2020.106524.
[2] 王翠翠,夏春萍,童慶蒙,等.電商參與促進農戶綠色生產嗎?——基于3省4縣812戶果農的實證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2,32(5):132-143.
[3] 林珊,于法穩.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戶綠色生產行為的影響因素:基于全國10省(區)2448個農戶家庭的調查證據[J].改革,2023(1):128-143.
[4] 朱曉燕.糧食安全背景下政府與農戶間關于糧食生產激勵監督機制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62(2):34-40,153.
[5] 曾明.財政轉移支付的激勵效應:地方政府為什么支持糧食生產?——基于糧食主產區JS縣的調研[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5(3):60-68,123.
[6] 袁其謙.政府支農投入對糧食生產的效應分析[J].財政研究,2011(7):31-33.
[7] 李光泗,朱麗莉,孫文華.基于政府調控能力視角的中國糧食安全測度與評價[J].軟科學,2011,25(3):74-78.
[8] 陳轉青.政策導向、市場導向對農戶綠色生產的影響:基于河南865個農戶的實證分析[J].管理學刊,2021,34(5):109-125.
[9] 羅嵐,劉楊誠,李樺,等.第三域:非正式制度與正式制度如何促進綠色生產?[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21,35(6):8-14.
[10] 楊鈺蓉,何玉成,閆桂權.不同激勵方式對農戶綠色生產行為的影響:以生物農藥施用為例[J].世界農業,2021(4):53-64.
[11] 何澤軍,張銳,姬一帆,等.規模戶與小農戶差異視角的糧食生產生物農藥采用研究:基于河南省688個糧農轉換成本的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2,43(8):22-30.
[12] 尹麗,趙振洋,張永旺.風險不確定性感知會影響農業綠色生產行為嗎?——來自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的證據[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22,36(9):26-32.
[13] 江生忠,朱文沖.農業保險有助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嗎?[J].保險研究,2021(10):3-17.
作者簡介 鄭賀元(2000—),女,吉林長春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業經濟。*通信作者,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
收稿日期 202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