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耦合的目標和內容,厘清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耦合的內在機理。同時,發現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耦合存在信息、資源與機制等方面的制約因素,提出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耦合要完善頂層設計、優化職業教育體系、加強職業教育與產業合作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 職業教育;鄉村振興;耦合
中圖分類號 G71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5)06-026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6.060
Exploration on the Coupling Mechanism and Path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PENG Ya-ting OU Wei-xing2
(1.Changsha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Changsha,Hunan 410600;2.Hunan Academy of Education Sciences, Changsha, Hunan 4100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upling goals and content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article clarified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coupl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At the same time,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constraints in the coupl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erm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mechanisms.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coupl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hould improve the top-level design,optimize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ndustry.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Rural revitalization;Coupling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解決好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提升鄉村人力資源效能,是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的關鍵。2022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致賀信,指出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對促進就業創業、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義。職業教育積極利用自身優勢及類型特點,充分發揮在促進農村產業發展、改善農村居民生活、推動農村生態環境改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現代農業作出了重要貢獻[1]。然而,職業院校由于專業設置培養質量等還有待完善和提升,服務鄉村振興缺乏主動性,往往被動參與實踐,缺乏深度服務內容。職業教育供需融合不足,農村人口老齡化、空心化嚴重。職業教育肩負著鄉村振興的重任,面臨諸多挑戰,需要針對性地提高職業院校的服務能力[2]。在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的大背景下,明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與鄉村振興耦合的邏輯和紐帶,對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在研究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與鄉村振興戰略內在邏輯的基礎上,探索高職院校服務鄉村振興的制約因素與實現路徑,以期為職業院校在更高水平上全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一定的理論與實踐依據。
1 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耦合的內在機理
1.1 目標耦合
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重要的人才培養方式,其目標是為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我國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對此進行了準確定位,并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核心任務。職業教育的目標可從以下方面進行闡述。首先,職業教育要注重職業道德的培養,使受教育者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明確職業責任,遵守職業規范,具有良好的職業行為和習慣。其次,職業教育要注重科學文化知識與專業知識的傳授,使受教育者掌握必需的科學文化知識,了解社會發展的趨勢和需求,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專業知識,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專業理論素養。最后,職業教育要注重技術技能的培養。通過實踐活動,使受教育者熟練掌握一定的技術技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他們將來順利從事各種職業工作奠定基礎[3]。
為了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需要培養一大批有理想、有能力、有擔當的人才。鄉村產業發展需要農業科技創新人才、鄉村企業家、農村電商人才,鄉村治理需要村務管理人才、鄉村規劃人才、法律援助人才,文化傳承需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才、鄉村教育人才、鄉村文化工作者,生態環境需要生態環境保護人才、綠色農業人才、鄉村景觀設計人才??偠灾l村振興需要各類人才共同努力。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能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保障[4]。
職業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形式,可為社會培養具有一定技能和知識的人才。鄉村振興是為了提升鄉村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水平,使其與城市發展保持一致。因此,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提升鄉村的整體發展水平。
1.2 內容耦合
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的內容耦合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產業耦合。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產業興旺,而產業發展需要大量具備專業技能的勞動力。職業教育通過開設與鄉村產業相關的專業和課程,培養出一批批符合鄉村產業發展需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人力保障[5]。二是人才耦合。職業教育是鄉村振興的人才培養基地,為鄉村輸送了大量的優秀人才。2022年教育部發布的《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白皮書》顯示,職業學校70%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6]。這些學生畢業后,一部分回農村從事農業工作,成為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另一部分在鄉村企業或機構工作,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持。三是技術耦合。職業教育通過傳授先進技術,提升農民的科技素養,推動鄉村產業發展。職業教育機構與農業科研院所、企業等合作,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術引入教學,使農民了解和掌握先進的種植、養殖、加工等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同時,職業教育還培養了一大批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人才,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文化耦合。職業教育在傳承和弘揚鄉村文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職業教育機構通過開設鄉村文化、傳統手工藝等課程,培養農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激發他們對鄉村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這有助于豐富鄉村振興的精神內涵,提升鄉村文化的軟實力。五是生態耦合。職業教育注重培養農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和技能,推動鄉村生態環境的改善。職業教育機構通過開設生態環境保護、循環農業等課程,使農民了解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掌握生態農業技術和綠色生產方式,為實現鄉村振興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提供支持。
綜上所述,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在產業、人才、技術、文化和生態等方面存在緊密的耦合關系,能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的優勢,推動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的要素耦合,為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支撐。
2 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耦合的現實困境
在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農村實用人才、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使命。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在耦合過程中面臨著一些現實困境。為了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需要分析這些困境,并提出相應的優化路徑。
2.1 信息約束
信息不對稱、滯后和缺乏成為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耦合的主要瓶頸。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職業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對于推動鄉村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在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的耦合過程中,存在信息制約問題。第一,鄉村地區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網絡覆蓋面不足,導致職業教育資源難以充分共享;第二,鄉村地區教育觀念相對落后,家長和學生在職業教育選擇上存在誤區,導致職業教育與鄉村需求的匹配度不高;第三,農村地區職業教育與產業界的聯系不緊密。職業教育應緊密結合產業發展需求,為學生提供實用技能培訓。然而,當前農村地區的職業教育與產業界溝通不暢,導致人才培養和產業需求之間存在脫節。這不僅影響了農村學生的就業前景,而且制約了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7]。
2.2 資源約束
職業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投入不足等問題制約了鄉村振興的發展。第一,職業教育與農村產業發展需求不匹配。由于地域差異和產業發展不均衡,農村地區對人才的需求各不相同。然而,現有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往往無法滿足這些多元化的需求。以農產品加工與儲運、農產品網絡推廣技術、農產品及文創產品開發等課程為例,這些課程設置在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上與農村實際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導致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難以滿足農村產業發展的需要[8]。第二,職業教育資源在農村地區的分布不均衡。農村地區的職業教育資源相對匱乏,比如優質師資、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等。這種資源短缺使得農村學生接受高質量職業教育的機會受限,影響了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提升。第三,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短缺,專業素質不高,同時也缺乏相關的職業技能培訓,難以滿足鄉村振興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2.3 機制約束
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耦合機制不完善,導致職業教育體系與農村產業發展不匹配,使得人才培養無法滿足鄉村振興的需求。此外,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機制不健全,導致農村人才流失。具體原因在于:一方面,職業教育體系不完善。當前高等職業教育和終身職業教育發展相對滯后,這使得職業教育在服務鄉村振興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職業教育政策支持力度不夠。雖然國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政策支持力度仍有待加強。相關政策對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的耦合缺乏明確指導和實質性支持,導致二者融合程度不高。例如,農村地區職業教育教師的待遇、職業教育經費的保障等都需要進一步的政策支持。
3 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耦合的路徑優化
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耦合的問題需要加以關注和改進。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加強產業融合、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加強政策支持等措施,可以更好地發揮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支持。
3.1 完善頂層設計
政府應加強對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耦合工作的重視,完善頂層設計,制定相關政策。一是加強政策引導與支持。國家應制定針對鄉村振興的職業教育政策,明確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大對農村職業教育投入,優化資源配置,確保職業教育質量和農村人才培養質量。落實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職業教育,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發展格局。二是加強人才培養與選拔。完善農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注重培養適應農村經濟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勞動者。強化農村職業教育與產業融合,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就業率[9]。建立農村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與職業認證的有效銜接,為農村人才提供成長空間。三是加強鄉村信息化建設,提高職業教育資源共享程度。政府應加大對鄉村信息化建設的投入,提升網絡覆蓋率,促進職業教育資源在鄉村地區的共享。
3.2 優化職業教育體系
構建適應鄉村振興需求的職業教育體系,注重培養農村實用人才。一是優化職業教育課程設置,提高畢業生在鄉村就業的適應性。職業教育院校應根據鄉村產業發展需求,調整課程設置,培養符合鄉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二是優化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根據農村地區的產業發展需求,調整課程設置,增加農產品加工、儲運、網絡推廣等方面的實用課程,提高職業教育的針對性。三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鼓勵城市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輻射,推進城鄉職業教育師資交流與合作。完善教師培訓制度,確保教師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四是加大職業教育資源投入。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地區職業教育資源的扶持力度,優化師資配置,改善教學設施,成立實踐基地,確保農村學生能夠接受高質量的教育。
3.3 加強職業教育與產業界的合作
要加強職業教育與產業界的合作。推動職業教育與當地產業界的緊密合作,開展產學研一體化教育,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和實習就業的機會,提高職業教育的實效性。深入推進產教融合,引導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課程開發、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加強校企合作,實現校企共贏,為企業輸送符合需求的人才。鼓勵企業為農村職業教育提供資金、技術支持,促進職業教育質量的提升[10]。同時,要完善農村職業教育與產業合作的評價體系,注重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對職業教育產業合作質量高、貢獻大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4 小結
要突破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耦合的現實困境,必須從完善頂層設計、優化職業教育體系、加強職業教育與產業界的合作等方面入手,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在新時代背景下,要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的優勢,助力鄉村振興,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
參考文獻
[1] 朱德全.鄉村“五大振興”與職業教育融合發展[J].民族教育研究,2020,31(3):10.
[2] 涂三廣,王浙.我國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模式及特征:基于職業院校233個鄉村振興案例的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10):19-25.
[3] 徐國慶.確立職業教育的類型屬性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根本需要[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38(1):1-11.
[4] 吳一鳴.鄉村振興中職業教育的“角色”擔當[J].現代教育管理,2019(11):106-110.
[5] 徐小容,李炯光,茍淋.產業振興:職業教育與鄉村產業的融合機理及旨歸[J].民族教育研究,2020,31(3):11-15.
[6] 張渺.鄉村振興,職業教育如何作為[N].中國青年報,2023-03-27(06).
[7] 林克松,袁德梽.人才振興:職業教育“1 + N”融合行動模式探索[J].民族教育研究,2020,31(3):16-20.
[8] 劉金玉.高等教育二元結構與高等職業教育類型特征[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15):69-75.
[9] 賀書霞,冀濤.基于共享發展理念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共同體建構[J].職業技術教育,2021,42(4):35-41.
[10] 江穎,夏海鷹.新時代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政策表征和價值路向[J].教育與職業,2020(23):5-13.
基金項目 2023年湖南省教育廳資助科研項目優秀青年項目(23B1138);湖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重點資助課題(XJK23AJD001)。
作者簡介 彭雅婷(1990—),女,湖南長沙人,講師,博士,從事職業教育工作。*通信作者,副教授,從事教育與經濟發展研究。
收稿日期 2024-04-08;修回日期 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