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正處于一個充滿矛盾的時期,其思想內容復雜且易變化。若缺少恰當的指導,他們極易形成不當的思想觀念。因此,教師在進行引導時,應當基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為他們搭建一個平臺,以便他們能夠進行探索、自我反省和自我覺醒,進而提升道德品質。
關鍵詞:初中語文;立德樹人;群文閱讀
德育,是教育之本。初中語文教育更不能脫離德育。孔子曾說:“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何為“道”?其實“道”便是一種更高的精神品質。當前語文教育中,“立德樹人”也成為教育總目標。德育,它不僅僅關系個人的成長,更是一個國家發展的精神保障。在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將“立德樹人”滲透到教學的各環節中,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充分感受語文學習的精神價值。
初中語文教材編排以單元主題的形式呈現,它的拓展性很強,主題性也很強。教師可以以單元主題為德育陣地,讓學生的認知更加多元化。教師要將主題的解讀權交給學生自己,將德育滲透于無形之中,使他們在主題中尋找到現代化的教育意義,從而提升自我的思想道德品質。為了使學生的認知更加豐富,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拓展其他閱讀篇目,使這些閃光的主題深深影響學生的品德發展[1]。
進行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主題閱讀時,《春》《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三篇課文,向學生展示了美好的四季景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主題閱讀和主題感悟:“春有百花齊放,夏有蟬唱蛙鳴,秋有百果生香,冬有瑞雪飄飛,一年四季,總是以不同的姿容,觸動我們的心弦。從古至今,多情的文人墨客用筆描繪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發了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懷。我們身邊,美景如是,可你是否曾駐足回望?美好就在眼前,生活就是這么多彩。”教師還可以為學生進行拓展閱讀,將有關美好景色和生活的文章推薦給學生。
本單元的核心主題旨在賦予學生面對生活挑戰的勇氣,確保他們在遭遇困難時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并對生活充滿熱愛。此外,本單元還致力于深化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幫助他們樹立起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體裁,只是文章不同的表現形式。在挑選群文閱讀材料時,教師應超越文體界限,發掘其中共有的教育價值。在多樣化的文體中,學生能夠以多元化的視角理解世界,通過掌握多種閱讀技巧,促進思想的提升。初中生對社會、自然和生活的認識,能夠通過詩歌、小說、戲劇等多種文體的閱讀得到豐富。
在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在不同體裁的文本中尋找相同的教育內容。《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再塑生命的人》《〈論語〉十二章》中,既有現代文,也有文言文,跨越了古今界限,有散文,也有記敘文,還有說理性的議論文,雖然文體不同,但是都向學生傳遞了情感。比如,童真、童趣、成長和愛以及為人處世的道理。每個人都會在不斷地前行中獲得成長的動力。初中階段正是學生思想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要積極從文本中提取相關內容教育學生。比如,《再塑生命的人》中海倫·凱勒面對困境時的勇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不僅有童年的歡樂,更展現了成長就是在任何時刻都要保持樂觀的精神;《〈論語〉十二章》講述了很多學生受用的道理。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感受文章中對于生活的啟示。
在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眾多具有人格魅力的人物躍然紙上。這些人物所展現的人格光輝,能夠照亮學生的心靈,促進其良好品德的塑造與發展,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深入探究這些人物。這些人物亦是德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教師可將涉及這些人物的文章進行整合,開展群文閱讀教學,使這些人物的精神品質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讓學生的文化素養在文本綜合學習中得到提升。不僅現代及當代人物值得研究,古代人物同樣具有不可忽視的研究價值。
比如在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學習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來分析人物形象。在這個單元的文本中,有救死扶傷的白求恩、植樹的牧羊人,還有戰勝困難的“我”,除此之外,還有諄諄教誨自己孩子的諸葛亮。為了使學生能夠感受人物精神,教師可以設計相關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任務設計如下:在群文閱讀的過程當中,哪個人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覺得他的哪些品質吸引了你?在生活當中,你能夠做到像他這樣嗎?學生在這樣的問題引導下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人物精神品質,不僅樹立了社會責任意識,而且還能夠提升自我的內在素養。
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德育的全面滲透亦可得以實現。教師應借助群文的特性,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宗旨,幫助學生獲得更為深刻的情感記憶,確保學生在群文閱讀中真正有所收獲。那么,如何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呢?教師可以采用讀寫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將閱讀體會以書面形式表達出來,或者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討論,從而為德育的成效提供檢驗的平臺。
比如,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閱讀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群文交流活動。在閱讀之后,學生都會有自己的個性化的體驗。有的學生雖然看到了動物世界的美妙,卻未能將動物的世界與人類的世界建立起聯系。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開展有關生命的思考,有關人與動物和平共處的美好場景也是教師可以引導的內容。正所謂:善待生命就是帶著對動物的尊重和熱愛,建立起人與動物平等共處的和諧關系,善待生命、敬畏自然是人類正確的生存態度。教師可以讓學生與同學交流一下閱讀心得,然后形成文字與大家分享。這樣教師就能夠了解學生的思想成長情況,并適時開展德育。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就像一只別致的蘭花,清香宜人,能夠為語文教育帶來芳香。群文閱讀背景之下,教師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引導學生感受主題閱讀帶來的精神成長。
參考文獻:
[1]魏琦.初中語文課堂中群文閱讀教學的開展策略探討[J].學周刊,2024(03):104-106.
作者簡介: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實驗初級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