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教育領域開啟新的階段,在深化綜合改革、創新教學途徑的過程中,致力于打造高質量和高效率的學科教學課堂,旨在落實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推動學生綜合發展。新課標提出“學習任務群”的模式,指導教師制訂可行的教學方案,開展相應的教學實踐。這一模式能幫助學生拓展語文學習思維,有效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因此,以小學階段語文學科為核心,闡述學習任務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并深入探究學習任務群應用的具體策略。通過充分發揮學習任務群的育人價值,助力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培養,進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關鍵詞:學習任務群;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作者簡介:盛玉梅(1979—),女,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高壩鎮建設九年制學校。
學習任務群,是指教師依據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發展需求,構建一系列相關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以任務為導向,理解和掌握學科知識,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提高深度思考能力,為學生綜合發展提供基礎保障的教學模式[1]。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存在一些不足,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對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應用學習任務群的模式,優化語文教學的流程,豐富語文教學內容,從而有效解決傳統教學中的問題,讓學生從中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這將促使學生主動探究語文知識,進而為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打下堅實基礎。
一、學習任務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模式較為單一,缺乏趣味性的教學要素,導致教學氛圍較為枯燥,難以吸引學生注意力,進而降低語文教學效率。而學習任務群的開展有助于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該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授課形式,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的方式主動探究語文知識,感受語文學習的趣味性,獲得語文學習的成就感,從而端正語文學習態度,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
(二)有利于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中,要求教師注重培養學生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四個維度的學科核心素養,引導學生從語文實踐中積累、運用語文知識,強化自身的綜合能力[2]。基于此,教師圍繞新課標,結合課程內容,設置相關的學習任務,能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逐步完善自身的語言能力,形成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合作探究能力
在學科學習中,團隊合作能幫助學生突破自身思維模式的束縛,拓展思考問題的角度。它不僅能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還能讓學生在其他成員的幫助下完善自己的思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運用學習任務群,為學生搭建小組合作的平臺,讓學生在合理的分工合作中,完成各自的任務,達成團隊學習目標,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
二、學習任務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具體策略
(一)根據語文基礎知識,設計基礎型學習任務群
新課標提出,學習任務群的第一層為“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基礎型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以漢字作為學習載體,掌握語言文字運用規范,深入感受漢字的文化內涵,形成良好的語感,奠定語文學習的基礎[3]。因此,在小學階段語文學習任務群應用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基礎型學習任務群,助力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鞏固語文基礎知識,提高識字、寫字能力,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為學生未來的語文學習做好鋪墊。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春夏秋冬》為例。本課教學內容以“看圖識字”為核心,借助生動的圖片,輔助學生記憶關于“四季”的漢字,體會漢字的使用方式和形態之美,并讓學生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了解大自然中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觀,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基于對教材的分析,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基礎型學習任務群。
任務一:認識漢字。組織學生用拼音拼出“春風、夏雨、秋霜、冬雪”等詞語,初步了解對應的漢字,并運用課件隨機展示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的內容說出對應的漢字。
任務二:書寫漢字。借助電子白板,為學生講解本課涉及的漢字書寫規范,讓學生從中體會漢字偏旁部首的意義,激發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興趣。之后,讓學生在信息化設備指導下自行嘗試書寫漢字,訓練學生相關漢字筆畫的書寫技能。隨后,開展“漢字大王”的游戲,通過展示圖片,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根據正確的書寫順序寫出對應的漢字,看誰寫得又快又好,并給予表現突出的學生一定的獎勵。
任務三:感知漢字。結合具體的視頻,為學生講述漢字的內涵,并向學生適當延伸相關的成語、諺語等,使學生深入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如針對“春風”一詞,先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兒歌《柳樹姑娘》,讓學生在歡快的旋律中掌握字詞大意,再為學生補充唐朝賀知章所寫的《詠柳》,通過“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詩句,體會春風的特點,拓展學習思維。
(二)根據語文閱讀文本,設計發展型學習任務群
在新課標中,第二層學習任務群主要包括“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3個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其目標是讓學生建立語文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學會清楚、得體地表達,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深入感受文學作品的獨特魅力,剖析文學作品的特點,學會鑒賞文學作品,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理性思維和理性精神[4]。為此,教師應以語文閱讀文本為載體,設計發展型學習任務群,促進學生語文綜合思維和能力的發展,推動學生語文整體水平的提升。
1.“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為例。本課教學內容圍繞“探究祖國河山”展開。課文結合生動優美的語言和清晰的“總—分—總”結構,介紹小興安嶺四季的美景和富饒的物產,表達作者對小興安嶺的贊美之情以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在欣賞小興安嶺美景的同時,分析并學會運用作者的觀察手法,進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首先,教師可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關于小興安嶺的宣傳片,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直觀感受小興安嶺的獨特風光,激發學生內心深處對祖國河山的熱愛。隨后,教師可根據閱讀文本,為學生設計“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的學習任務群。
任務一:實用性閱讀。要求學生查閱資料,收集有關小興安嶺的旅游雜志,并結合課文內容,以表格的方式梳理信息。
任務二:探究閱讀文本。要求學生自主思考課文的寫作結構,明確作者觀察小興安嶺的角度,體會作者筆下小興安嶺的美景。
任務三:實踐應用。帶領學生在校園里進行觀察實踐,要求學生選擇一處自己喜歡的風景,結合所學內容,通過寫日記、觀察手記等形式,呈現自己的觀察成果。
2.“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海的女兒》為例。本課選自安徒生的童話作品,主要描述美麗而神奇的海底世界和六位海公主自由自在的生活,重點突出其中最小的公主善于思考、對人類世界充滿好奇的特點。課文旨在讓學生感受小人魚公主豐富的情感和復雜的心理變化,學會剖析人物形象,深度思考童話的主題內涵,同時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啟發學生的想象力。首先,教師可運用課件,展示與《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等安徒生童話作品有關的圖片,讓學生猜測圖片對應的童話名稱和故事情節,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接著,教師可根據閱讀文本和新課程標準,為學生設計如下的“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
任務一:作品分析。要求學生自行閱讀《海的女兒》這篇課文,梳理故事的主要內容和人物形象,明確故事的主題。
任務二:情感表達。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課文編寫成劇本,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體會其中人物的情感變化,并融入自己的想法,展示對角色的理解。
任務三:續寫創作。要求學生以課文為基礎,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根據相關的提示,如“最大的人魚公主浮到水面后,發生了哪些事?”“小人魚公主有沒有成功浮到水面?如果成功,她看到了怎樣的景象?如果沒有成功,她會采取其他的方法浮到水面嗎?”續寫故事,以此促進學生寫作表達能力的提升。
3.“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
以小學語文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為例。本課聚焦“科學技術”,旨在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納米技術概念,使學生了解納米技術相關知識,感受納米技術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激發學生對納米技術的探究興趣,培養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和探索精神,增強學生的科學意識。首先,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設備,以動畫的形式向學生介紹納米技術的相關應用,如納米材料在醫療、家電等領域的應用,讓學生初步建立對納米技術的認知。接著,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為學生設置“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
任務一:了解納米技術。要求學生細致閱讀課文,找出文中涉及納米技術概念和應用的關鍵句子,繪制相關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整理閱讀思路。
任務二:探究納米技術。引導學生查閱相關的科學資料,探究納米技術的研究過程,用自己的話進行概括,體會科學家的創新精神。
任務三:觀點交流討論。組織學生聯系實際生活,討論“納米技術對生活的影響”,使學生能夠辯證看待科學發展,培養批判性思維。
(三)根據語文教學資源,設計拓展型學習任務群
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是語文學科的第三層學習任務群,主要包括“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兩個板塊,旨在幫助學生拓寬語文學習視野,提高語文整體認知水平,強化文字運用能力[5]。就此,教師應整合語文教學資源,設計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助力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以小學語文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快樂讀書吧”為例。這部分內容圍繞中國古典名著《西游記》整本書閱讀任務,引導學生感知名著的獨特魅力,深入剖析相關人物的形象,學習作者對人物的塑造手法,為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基于此,教師為學生設置學習任務群如下。
任務一:整本書閱讀。組織學生閱讀《西游記》整本書,并要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采用“批注”的方法,積累好詞好句,或寫下自己的閱讀感想。
任務二:文本細節剖析。要求學生細致探究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結合具體的語句和情節,分析相關人物的性格,整理一份“人物清單”。
任務三:主題思考討論。要求學生思考整本書的主題,同學之間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加深對《西游記》的感悟。
任務四:美術活動。要求學生結合文本的內容,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故事情節,繪制圖畫,并與小組其他成員圍繞“探究西游之旅”的主題,制作手抄報、泥塑等美術作品。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學習任務群的設計與應用不僅能夠幫助教師創新語文教學模式,提高語文教學成效,讓教師高效完成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教育任務,而且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語文基礎知識,提高文學鑒賞能力和創造力,同時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語文知識,強化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拓寬學生的語文學習視野,為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許毅超.借助學習任務群,優化小學語文教學[J].試題與研究,2024(30):79-81.
劉開燕.學習任務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價值及應用[J].課堂內外(高中版),2024(35):80-81.
單少娟.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J].家長,2024(27):91-93.
周麗君.芻議學習任務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試題與研究,2024(18):135-137.
劉文濤.“學習任務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策略研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4(5):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