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該文通過文獻資料、實地調查和訪談等方法,對天津體育學院健身指導類專業術科專項課程建設的思路、做法和經驗進行了總結,并運用建構主義教育理論對其進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在專項課發展和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專項教師需要采用新的教育方法,以突破傳統模式的限制,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此外,思政教育和社會資源的引入已成為影響專項學生能力適配社會需求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健身指導""術科專項課""建構主義""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813(2025)10-0035-04
Practical Research 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Technical Courses for Major in Fitness Instruction Under Constructivism Theory
MA Jie
School of Social Sports, 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 Tianjin, 301617 China
[Abstract] Through methods including literature searches,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interview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cepts,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s of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ical courses for the Major in fitness instruction in 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 By applying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it analyzes and concludes that teachers of technical courses need to employ new educational methods to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paradigms and to promot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Furthermore,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ocial resources has become a crucial influence factor in the adapt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to social demands.
[Keywords] Fitness instruction; Technical courses; Constructivism; Curriculum development
術科專項課是高校體育類專業的必設課程類別。術科專項作為專業學生的標志性技能,既是學生在校內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和提升運動技能的載體,也是專業辦學方向和特色的體現,與學生未來的就業或繼續深造緊密相關。因此,術科專項課的設置一直是體育類專業培養方案中的核心環節。相應地,術科專項課程建設也是專業人才培養探索和變革過程中資源配置最集中、教學質量評價關注度最高,且能有效聯結學校、專業、學生、教師和社會用人單位價值實現的重要環節。
本研究基于天津體育學院相關專業辦學的實際情況,調研了健身指導類專業術科專項課程(以下簡稱“專項課程”)的建設思路與特點,并運用建構主義教育理論進行了深入分析,整理出了符合健身市場需求的指導型人才培育路徑與經驗,旨在為新階段專項課程的發展提供可借鑒的思路。
1 "專項課程開展現狀
經過多年發展,專業自設的專項課程已由最初的健美操、游泳和山地戶外3門擴展到器械健身、健身操舞、高爾夫、山地戶外、水上項目、臺球、普拉提、馬術、輪滑等9門課程,構建起覆蓋當前健身休閑市場主流需求且兼具時尚性與群眾基礎的專項課程體系。專業學生從第二學期開始,共需進行5個學期、24學分(總計384學時)的術科專項學習和訓練,這一環節在培養計劃總學分和總學時數中的占比均超過15%。
1.1 "課程目標與建設思路
1.1.1 "課程目標
專項課程目標將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為首要內容。學校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切實將立德樹人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辦學定位為引領,明確了專項課程要夯實理論基礎、注重實踐能力、拓寬專業技能,以培養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服務意識的專業指導型人才為基本要求。
各專項課根據項目特點和對應的社會需求,分別納入了訓練計劃編排、項目競賽組織、裁判法、表演活動策劃、安全與救護等個性化專業能力要求的子目標,逐步形成了內核統一、思政引領、特色鮮明、突出實踐的目標定位。
1.1.2 "課程建設思路
一流專業建設需要一流的課程支撐,而一流的課程首先要能夠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并在人才產出過程中體現課程的創新性、適用性和挑戰性。近年來,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良好,這增強了專業課程建設和改革的決心。專項課程建設方面,首先重視思政建設,全體專任教師統一思想,突出價值引領,在教學過程中堅持結合思政內容,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和思想道德素養。其次,專項課程建設力圖準確把握學生心智發展特征,遵循術科技能教學規律,不斷優化專項課教學內容和學時比例的設計,使各學期專項教學呈現循序漸進、多層次立體結構。再次,在注重常規教學的同時,融入以賽促學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理念,組織學生積極參與高等級專項競賽,并結合引入優質學術能力培養資源和校企合作實踐培訓資源,為提升專項課程教學質量提供有力支撐。最后,在教育發展新趨勢的要求下,推進數字化學習平臺和特色教材資源庫建設,以及深入改革教學評價體系,充分發揮反饋機制的效能,是未來專項課程建設的兩個重要方向。
1.2 "專項課程教學成效
1.2.1 "學生專項指導與競技能力得到提升
通過專項課程的系統訓練,學生從零基礎起步,最終具備社會健身指導職業標準要求的實操能力,并達到可參與高規格單項賽事的技術水平。專項教師帶領學生參與競技健美、街舞、高爾夫、臺球、攀巖等比賽項目,均取得了優異成績。
1.2.2 "學生分析實踐問題的能力顯著提高
對于運動生理學等專業必修理論知識,專項課程教學注重聯系實踐場景,采用案例教學啟發學生的應用思維。例如,在器械健身的技術動作訓練中緊密結合運動解剖學知識,在臺球戰術教學環節融入運動心理學原理等,這些做法有效地強化了學生對前期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提升了他們結合理論分析實踐問題的意識。
1.2.3 "學生思想政治素養顯著提高
目前,專項課程已實現課程思政優質課建設全覆蓋。各術科任課教師在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內容更加多元化、熟練(如高爾夫專項課中的誠信教育、器械健身專項課中的尊師教育、水上項目專項課中的集體精神教育、普拉提專項課中的審美教育等),能夠實現項目知識技能和思政學習的良好結合,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也在專項課中得到了顯著提升。通過課程思政的教育引導,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學習風氣更加濃厚,參與學校活動的積極性更高,同時也展現出主動奉獻社會、學校和他人的良好精神風貌。
1.2.4 "學生實踐能力得到認可
隨著專項課程對學生培養目標要求的提高,其所連接的校外企業資源的質量要求也在不斷提升,校企雙方的合作關系因此更加緊密。學生通過專項課的實踐培養,其能力水平和特點更加符合用人單位的需求,不少學生在專業實習期間就得到了企業的重用,甚至步入相關管理崗位。
1.2.5 "學生對學校、對專業產生強烈歸屬感和自豪感
專項課程學時數的增加,為師生共同努力研習專項理論和技能創造了條件。專項教師的責任心和示范作用,有力塑造了學生的專項能力和品格,使他們形成了專業自信,并擁有了更積極、寬廣的價值觀念。師生之間關系深厚,學生尊重、信任教師,在專項教學和專項活動中表現出顯著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在專業實習、論文指導和就業促進等重要環節中,學生與專項教師聯系緊密,共同推動工作目標的實現,展現出了對學校、對專業強烈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2 "建構主義理論下術科專項課程建設的經驗
國內教學實踐研究側重于從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學習觀和教學觀等角度展開[1]。建構主義認為,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2]。它提出了同化和順應這兩種學習者認知結構發生變化的途徑。同化是指在現有認知能力范圍內不斷擴展對事物的理解范圍,屬于認知結構的量變;順應則是認知結構的質變過程,當認知水平不足以解釋問題時,需要重新構建自身能力以接近目標意義。“同化—順應”的過程循環往復,帶來了個人與環境間“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動態交替,從而推動認知水平的發展。建構主義的教學觀倡導情境創建和合作學習,強調教師應設計并創建合適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和充分參與。教學不應無視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經驗,而應將其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習者從原有知識經驗中主動建構新的知識經驗[3]。
在專項課程的開展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大學生作為思維活躍且已具備一定生活經驗的個體,在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和組織、教學評價等方面采取真正適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模式。
2.1 "行業業態發展要求逐步順應培養方案
專業新版培養計劃中提出,要向全民健身領域輸送具備市場和服務經驗、能熟練運用知識技能、具有合作意識與溝通能力,且發現和處理問題能力突出的潛在行業引領型從業者。培養目標的重點包括學生的思政品質、專業通識技能與倫理意識、勝任健身指導崗位要求,以及服務京津冀一體化策略等。同時,明確了相關政治素養、知識技能、實操能力、科研能力、有效服務、合作能力、心理素質等各項畢業要求,這些要求均與培養目標形成了一一對應的強聯結。其中,專項課程的設計在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水平、專業素養以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兩方面形成了強支撐,對工作交流、創新能力和身心素質也形成了較強支撐。
培養目標的變化實質上反映了社會對專業人才要求的變化。專業術科課程的建設在多年的探索和討論中始終關注這一內在規律,并據此作出了一系列調整。例如,支持專項教師參加各類能力提升培訓、賽事組織和執裁、兼職社會健身服務任務等,以緊跟健身行業的發展變化;各專項課內容設置強調基礎與實踐并行,讓學生以行業標準衡量自身實力;同時,通過將思政教育融入學生的專業學習過程,引導學生追求卓越,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和體育事業大有可為的自信。
2.2 "突破傳統教學模式,采用先進教育方法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近年來,專業教師積極學習并應用國際流行的先進教學理念和方法,如OBE教育理念、翻轉課堂、支架理論、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等。這些理念在實施中的顯著特點在于,它們強調教學關系中“學”的主體地位,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思考和主動塑造的學習個性為核心任務。這些理念以結果為導向,以教師引導為支持,通過模擬現實社會人際合作互動關系的場景等方式,有效鍛煉學生的項目思維、發散思維,以適應實踐問題的多維復雜性。
學生在運用知識和應用能力方面需實現同步發展,這要求呈現同化—順應的交替過程,并在不斷前行中形成動態平衡。在專項課教學中,教師們嘗試營造符合這一動態過程實現的情境,主要包括:第一,學習目標的討論和確立。在教師提出課程目標的基礎上,了解并討論學生個人學習目標[4]。即使某些學生的學習目標不能即時確定,也應引導他們持續關注這一問題,并進行深入思考。第二,案例教學。如器械健身專項中的復合類訓練動作指導模擬、臺球專項中的特定球形執裁模擬等。各專項教師普遍認可案例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的效果,并在實踐中逐漸豐富和靈活運用。第三,參與專項活動與競賽。通過完成客觀活動任務或競賽目標,創造真實合作解決問題的環境。第四,引入企業資源。將校企合作模式應用于課程建設的具體過程中,如實地觀摩學習、校外企業專家講座等,這些活動受到學生的歡迎,對其學習啟發效果顯著,非常符合體驗式教學(亦可理解為深度教學)的要素構成,包括知識、整合、信息、問題、反思、解決、參與、理解等[5]。
專項課程的這些嘗試也促使相關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何從實踐層面衡量課程效果是否滿足社會用人需求,在新的教學思維和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是否變得主動,其努力是否創造了雙重推動的條件,以及是否讓學生有機會并實際進行了專業能力意義的構建。
2.3 "培養學生思政精神是實踐需求
在黨中央提出的健康中國、體育強國、高質量發展等重要目標和理念指引下,專項課程要具備專業性、適應性和自我更新屬性,就必須明確并強調關鍵要素,其中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顯。所有術科課程均經過課程思政改革的專門建設過程。在教學中,教師主要引導學生增強為大眾健康服務的主動性和奉獻意識,將實踐目標置于社會發展全局中審視,以凸顯愛國主義的重要內涵。
在專業教學上,教師通過案例講解,促進學生思考,建立較高的職業道德標準和工作質量標準。這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社會的需求不僅限于技術能力,更需要踏實勤勉、主動服務意識強、樂于持續學習、以人民健康為己任的高素質從業者。
畢業生就業時具備較高的思政素養,能夠有效提升其個人、企業以及消費者對行業的信心。調查中,企業負責人表示,學生在工作中展現出了優秀的思想品質和職業道德素養,負責人有信心帶領他們把企業做大做強,實現長遠發展。
通過專項課程與實踐體驗、課程思政的結合,學生對專項課的理解呈現出時空維度和意義范圍的立體化。其意義構建包含了愛國主義、利他主義、扎根專業、職業自信、誠信待人以及奮斗精神等多種元素。
2.4 "校企合作培養已成為術科課程建設的必要手段
建構主義所要求的情境包括:有利于學生形成綜合性的知識體系,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場景條件發揮作用需能夠與學生個體經驗相結合;培養過程需包含對學生情感、興趣、探究欲望和創造力等個人特性的考量;該情境需給予學生犯錯的可能空間并實質容許其犯錯[6]。傳統術科課程授課組織過程中,難以充分滿足以上要求。以課程建設的五要素:理念、結構、內容、實施、評價為參照,可以看出術科課程的設計和組織全過程需要進行變革,吸收新的元素以促進課程產生質變,成為“新質生產力”。在訪談中,學生表示,通過到企業基地培訓學習,發現即便在學校學習成績很好,也不一定能在工作中與客戶順暢交流。這一情況在與企業負責人的交流中也得到了類似的反饋。學生在面對實踐問題時,雖然在理論理解上能夠同化(停滯于既有經驗),但在身體素質、實操技能以及適配社會崗位需求方面卻難以同化[7]。
那么,術科專項課程應如何創造認知上順應的機會?將優質的健身企業資源引入專項課程培養,便成為了課程建設的一個亮點。特別是經過多年打造發展起來的器械健身、健身操舞、高爾夫等主力專項課程,形成了課堂內知識傳授與案例學習、校企合作實踐培訓以及企業崗位服務融入體驗層級遞進的動態培養結構。雖然學生尚處于在校期間,但其在實踐情境中與健身需求人群的接觸至關重要,這些未來的客戶將對學生畢業后的發展路徑產生主要影響。在新的發展階段,課程目標必須作出相應的考量。校企合作的環節中,學習要素和干擾因素均顯著增多,這能有效促進學生面對更多抉擇和判斷。通過交流和討論的形式,能夠幫助學生將實戰經驗凝結成自己的意義構建,并提升綜合能力,例如,更熟練地使用5W1H分析法等。
3 "結語
專項課程建設需要各參與單位形成動態聯動機制,打造大專項課程的教育氛圍,其中包括教學決策引領、教學管理規劃以及教輔協調輔助。學生能夠獲得經驗,并不斷對自身專業能力構建新的認知,是最主要的教學成果體現,他們也必然是教學評價多元化的主體之一。以上各方參與者也都將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來。課程目標的實現應抓住兩個重點:一是必須以培養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為首要任務;二是必須聯合優秀的企業共同參與,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持,在現實場景下通過合作和交流積累經驗,有效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樊改霞.建構主義教育理論在中國的發展及其影響[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59(3):87-95.
[2] 林華康.建構主義視域下體驗式教學模式應用于乒乓球普修課的創新研究[D].廣州:廣州體育學院,2023.
[3] 黃丹妮.建構主義視域下合作教學法在高職院校網球選修課中的應用研究[D].廣州:廣州體育學院,2024.
[4] 陶婷,張云云.基于OBE理念的大學語文互動課堂實踐探索[J].科教文匯,2023(20):65-68.
[5] 彭博.普通高校體育專業學生術科課深度學習結構研究[D].成都:成都體育學院,2024.
[6] 宋華,潘璇.新時代案例教學的理論基礎及應用——基于本體論和建構主義視角[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23,16(5):658-667.
[7] 王若光,羅園浩,史科.通過身體的思政——體育專項課程中“價值觀樹立”的認同、實踐與再生產[J].上海體育大學學報,2024,48(11):43-52.
基金項目:2023年天津體育學院教育教學研究課題(項目名稱:建構主義理論下健身指導專業術科專項課程建設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230011)。
作者簡介:馬潔(1979—),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大眾健身指導、運動訓練過程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