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傳統初中數學課程“教—學—評”一體化教學中存在教學、學習、評價目標不一致的問題,且評價過于傾向“標準化”,導致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不佳.教學目標、學習目標和評價目標的不一致,使得教與學之間變成簡單的線性關系,教師難以準確地通過評價檢測學生的學習是否達成教學目標,無法有效判斷教學是否科學有效.此外,教師過于追求分數、升學率,使得教學活動傾向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削弱了教學、學習、評價三者自身的價值,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全面發展.為了探索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提出初中數學課程“教—學—評”一體化教學實踐與效果評價研究.“教—學—評”一體化的核心在于融合教學、學習與評價,形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教育生態系統,有助于增強教學效果,推動學生全方位成長.因此,實施“教—學—評”一體化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明確教學目標,確保教學活動有的放矢;創新教學途徑,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提升學生學習動力;構建全面的評價系統,全面反映學生學習成效.最終,通過實施“教—學—評”一體化教學實踐效果評價,科學評估其對學生學習成果、教師教學能力以及整個教育生態系統改善的實際效果.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評”一體化;教學實踐
1引言
在當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初中數學課程教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傳統的以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已難以滿足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需求.由于當前教學、學習、評價目標不一致,加劇了教學模式與新時代需求之間的不匹配.因此,尋求一種更加先進的教學策略,推動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成為當前初中數學教育的重要課題[1].
“教—學—評”一體化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理念,構建一個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教學與評價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生態系統.初中數學課程“教—學—評”一體化的實踐,不僅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次深刻反思與革新,更是對新時代教育目標的積極響應.在這一過程中,評價不再僅僅是教學流程的尾聲,而是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因此,本研究將深入探討初中數學課程“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實踐與效果評價,以揭示“教—學—評”一體化在初中數學課程中的具體應用策略及其對學生學習成效、教師教學效果的影響.
2“教—學—評”一體化內涵與重要性
“教—學—評”一體化作為一種革新性的教育理念,其核心在于打破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學、學習與評價三者之間的割裂狀態,將它們有機地聯結成協調統一的系統.引入此模式,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教學活動的內涵,還為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開辟了全新的路徑.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學—評”價孤立且形式單一,缺乏即時互動,難觸核心素養.而“教—學—評”一體化強調即時性與動態性,成為教學進步的杠桿.此理念下,教師教學行為與目標導向內容緊密相連,與學生學習深度融合.學生主動學習,與教師互動交流,探索發現,應用知識于實踐[2].學習評價則滲透在教學的每個環節,著眼于學生的最終學習成效.“教—學—評”一體化三者關系如圖1所示.
“教—學—評”一體化的核心理念在于,通過評價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構建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動態環境.這一模式首先強調的是評價的即時性,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即時反饋,這種反饋不僅關注答案的正確性,更重視提升學生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教—學—評”一體化在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的實施,不僅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深刻變革,還打破了評價與教學之間的隔閡,讓評價成為推動教學進步和學生發展的強大動力.
3初中數學課程“教—學—評”一體化教學實踐策略
3.1明確教學目標
在初中數學課程“教—學—評”一體化教學實踐中,明確教學目標是實施一體化教學策略的首要環節.這一步驟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了明確的方向.
在教學準備階段,教師需要透徹研究課程標準,并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深入分析,以便精確制定教學目標.
例如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中的第十一章“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為教學內容,具體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夠熟練運用三角形的三邊關系來判斷圖形是否為三角形,同時深刻理解并熟練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線以及角平分線的概念,能夠在任意三角形中準確無誤地繪制出這些線段[3].讓學生理解三角形穩定性這一原理及其在現實生活中的多方面體現,并具備利用三角形相關知識解決實際生活難題的能力.
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對學生的不均衡發展進行客觀分析,以確保教學目標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教師不僅需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還應著重于提升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這些教學目標的設定,不僅體現了教師對教材的深入理解和靈活運用,也展現了其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視.
3.2優化教學方法
為深化初中數學課程“教—學—評”一體化實踐,教師應當主動尋求并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圍繞“學習”這一中心,目標是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實現教學與學習的緊密互動與融合.
情境教學法通過構建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習場景,為數學教學注入活力.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學中,教師可設計學校郊游車輛安排的情境,讓學生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來運用不等式,這樣不僅深化了他們對不等式概念的認識,還加強了數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聯[4].
又如,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函數及其圖象”時,教師可創設復印服務選擇的實際情境,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費用與復印頁數之間的函數關系,并通過多媒體工具繪制函數圖象,直觀展示結論.
再如,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軸對稱”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安排一系列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自主繪制軸對稱圖形、操作圖形平移與旋轉,回顧并深化對圖形變換特征的理解.同時,鼓勵學生探索圖形變換規律,構建全等圖形,并通過小組合作設計創意圖案,進行展示與互評,以此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激發他們創新思維和團隊合作精神.
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優化,有助于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3.3完善評價體系
為全面反映學生能力,初中數學評價體系需創新.核心在于實施綜合性評價,涵蓋成績、課堂參與度、討論貢獻度等.通過主題討論,評估學生活躍度、理解和表達能力.評價內容應注重思考性和應用性,鼓勵結合熱點新聞進行批判性分析和創造性應用.此外,還應建立自評和互評機制,促進自我反思和團隊協作,完善評價體系.
創新評價體系強調多維度、個性化和動態化的評估手段,側重于衡量學生的理解力、分析力及問題解決能力,而非單純檢驗記憶力和應試技巧.這一轉變有助于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例如在講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質”時,教師可通過項目式學習、小組討論等形式,考查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表現以及創新意識的發揮,以此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5].
綜上所述,完善評價體系通過綜合性評價機制、注重思考性和應用性的評價內容、建立自評和互評機制以及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和創新評價體系,能夠更全面地反映學生學習狀況和能力發展.
4實施“教—學—評”一體化教學實踐效果評價
在“教—學—評”一體化教學實踐效果評價的具體實施中,本文依據多維度、全方位的評價原則,制定了詳細且具體的評價標準,以全面、客觀地衡量學生在多方面的進步與成就.這些評價標準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更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與進步,促進教學的持續改進和優化.表1展示了具體的評價標準:
“教—學—評”一體化還著重于評價方式的多樣化體現,涵蓋評價工具與方法的豐富性以及評價參與者的廣泛性.在評價工具上,除了沿用傳統的書面考試形式,還融入了數學軟件及應用.實時追蹤學生的學習數據,為教學策略的動態調整提供科學依據.在評價參與者方面,倡導學生開展自我反思與同伴評價,以期全面且公正地映射學生的成長態勢.
同時,“教—學—評”一體化要求評價的及時性和融合性.評價結果能夠迅速反饋給教師和學生,以便及時調整教學和學習行為,教師可以更有效地指導學生的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最終,實施“教—學—評”一體化教學實踐效果評價后,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自我驅動力得到了顯著增強,在課堂上表現出更高的活躍度.
5結語
本文探討初中數學“教—學—評”一體化的實踐與評價,明確其內涵與重要性,提出實踐策略并全面評價效果.實施“教—學—評”一體化豐富了教學活動,培養了學生思維與綜合素質.未來,將深化研究并關注教育技術進展,探索創新應用,為初中數學教學改革注入新活力.
參考文獻:
[1]李武裝,司樂凡.數學“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分析——以分式方程為例[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24,26(5):154-156.
[2]郭勇能.淺析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教—學—評”一體化模式的策略[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4(8):31-33.
[3]吳育文.中小學數學一體化教學與教研模式探析——評《再論中小學數學一體化教學》[J].中國教育學刊,2024(8):118.
[4]孫軍波.“教—學—評”一體化的實踐困境及優化策略——以初中數學學科為例[J].數學通報,2024,63(2):30-34+55.
[5]王素芬.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J].亞太教育,2023(24):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