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智慧林業作為林業工程領域的新興模式,正在逐步改變傳統林業的管理和運營模式。智慧林業通過融合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實現對森林資源的精準監測、科學管理和高效利用,為林業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該文通過分析智慧林業的當前發展狀況,揭示其在林業工程發展中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又剖析智慧林業應用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難題,并提出針對性的優化策略,以期為實現林業現代化轉型提供科學依據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智慧林業;林業工程;作用;可持續發展;優化路徑
中圖分類號:F307.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5)07-0001-04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mart forestry, as an emerging model in the field of forestry engineering, is gradually changing th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odel of traditional forestry. By integrating advanced technologies such as the Internet of Things, 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mart forestry has achieved accurate monitoring,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providing strong suppor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projec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smart forestry and reveals its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projects. On this basis, the main problems fac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smart forestry are analyzed, and targete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realizing forestry modern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林業工程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承擔著提供木材資源的重要任務,還承擔著生態保護、氣候調節等多重功能。然而,傳統林業管理模式存在資源監測不準確、管理效率低下等問題,難以滿足現代林業發展的需求。智慧林業的提出,通過集成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不僅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而且也可實現對林業資源的精準管理、高效監測與科學決策,進而推動林業工程的可持續發展[1]。因此,本文針對智慧林業在林業工程發展中的作用及應用進行研究,對林業工程實現智能化、現代化發展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1" 智慧林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智慧林業作為林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在全球范圍內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進步和廣泛應用,各國政府及林業部門深刻認識到智慧林業在促進森林資源可持續利用、生態保護與修復以及林業產業升級中的關鍵作用,因此紛紛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積極推動林業信息化、智能化建設進程。在這一背景下,智慧林業的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從傳統的森林資源監測擴展到更為廣泛和深入的層面。通過集成衛星遙感、地理信息系統(GIS)、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智慧林業實現了對森林覆蓋變化、林木生長狀況、生物多樣性等多維度信息的實時、高精度監測[2]。這不僅有助于及時掌握森林資源動態,還為科學制定林業發展規劃、合理調整林種結構提供了堅實的數據支撐。在病蟲害預警方面,智慧林業利用智能傳感設備和數據分析算法,能夠提前識別病蟲害發生的風險區域和程度,為及時采取防治措施、防止疫情擴散贏得了寶貴時間。同時,對于野生動植物保護而言,智慧林業技術的應用如紅外相機監測、聲音識別系統等,極大地提高了監測效率和保護成效,為保護生物多樣性貢獻了科技力量。此外,智慧林業還深入到林產品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通過建立林產品追溯體系,確保林產品的來源合法、質量可追溯,增強了消費者的信任,促進了林業市場的健康發展。在林業生產過程中,智能灌溉、精準施肥等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水肥利用率,減少了資源浪費,還有效促進了林木的健康生長,提升了林業生產的整體效益。
2" 智慧林業在林業工程發展中的作用
2.1" 提高生產效率
智慧林業通過集成現代信息技術,如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實現了對林業生產全過程的智能化管理。通過精準分析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智慧林業能夠優化種植結構,確保林木在最適宜的環境中生長[3]。同時,智能化手段還能夠實現精準施肥和灌溉,避免了傳統林業中因過量施肥和灌溉導致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這些措施不僅顯著提高了林木的生長速度,還大大提升了林木的質量,為林業生產帶來了更高的經濟效益。
2.2" 促進資源可持續利用
智慧林業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林業資源的分布、數量、質量等進行全面、準確的監測和評估。通過深入挖掘數據背后的規律,智慧林業能夠預測林業資源的變化趨勢,為林業管理者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在此基礎上,林業管理者可以合理規劃采伐與更新,確保林業資源的開采量不超過其再生能力,從而保障林業資源的長期可持續利用。這不僅有助于維護生態平衡,還能夠為林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3" 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
智慧林業通過遙感監測和AI識別技術,能夠實現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實時、全面監測。這些技術能夠及時發現生態破壞行為,如非法采伐、濫挖濫采等,為林業管理者提供及時的預警信息。同時,智慧林業還能夠為生態修復提供科學依據,通過精準分析生態破壞的程度和原因,制定出針對性的修復措施。這不僅有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還能夠促進生態系統的恢復和穩定[4]。
2.4" 提升災害預警與應對能力
智慧林業利用物聯網技術,能夠在森林中布設大量的傳感器和監測設備,實時監測森林火災、病蟲害等災害的發生和發展情況。通過數據分析和模型預測,智慧林業能夠提前發出災害預警,為林業管理者提供充足的應對時間。在災害發生時,智慧林業還能夠提供精準的災害定位和信息,幫助救援人員快速、準確地到達災害現場,從而有效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這不僅有助于保護林業資源,還能夠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3" 智慧林業在林業工程中應用面臨的難題
3.1" 系統化程度不高
當前,智慧林業在系統建設上面臨的挑戰尤為顯著,其核心問題在于系統化程度不高。這一現狀不僅體現在各系統間的集成度與協同性較低,更深層次地反映了智慧林業在建設初期對于整體架構規劃的不足。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范,不同系統之間的數據格式、接口協議往往存在差異,使得數據在傳輸、處理過程中容易出現兼容性問題,進而加劇了數據孤島現象[5]。這種信息壁壘不僅阻礙了林業資源的高效配置,還使得全面、動態的監控成為空談,難以實現對林業生態的精準管理和科學決策。此外,系統設計的局限性也是制約智慧林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部分系統功能設計過于簡單或過于專門化,未能充分考慮林業管理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導致在實際應用中難以滿足多樣化的管理需求。例如,某些監測系統可能僅關注于森林病蟲害的監測,而忽視了對氣候變化、土壤質量等關鍵生態因子的綜合評估,從而影響了智慧林業在生態保護、資源管理等方面的整體效能。
3.2" 建設缺乏復合型人才
智慧林業作為林業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其建設與運營對人才的要求極高。然而,當前林業行業的人才結構呈現出明顯的單一化特征,大多數從業人員要么精通林業專業知識,要么擅長信息技術,而同時具備這兩方面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則寥寥無幾。這種人才短缺現象,在智慧林業項目的規劃階段就埋下了隱患,因為缺乏跨學科視角的審視,項目方案往往難以兼顧林業特色與信息技術優勢,導致后續實施與運維過程中問題頻出[6]。更為嚴重的是,復合型人才的缺乏還直接影響了智慧林業的技術支撐與智力保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一旦遇到技術難題或需要優化升級系統時,往往難以找到既懂林業又懂技術的專業人員來提供及時有效的解決方案。這不僅延長了項目周期,增加了成本,還可能因技術處理不當而損害智慧林業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進而制約了智慧林業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的發展邁進。因此,加強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已成為推動智慧林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當務之急。
3.3" 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足
智慧林業作為現代林業發展的新方向,其成功實施與高效運行高度依賴于堅實的基礎設施支撐。這不僅僅局限于通信網絡、物聯網設備及數據中心的建設,還涵蓋了智能監控系統、遠程感知設備以及數據分析平臺的搭建。遺憾的是,在我國一些偏遠或經濟條件相對落后的林業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明顯滯后。這些地區的通信網絡覆蓋不全,物聯網設備部署稀疏,數據中心處理能力有限,嚴重制約了智慧林業系統的全面部署與高效運行。具體而言,基礎設施的不足直接限制了林業資源的實時監測、精準管理與科學決策能力。例如,缺乏穩定的通信網絡,使得林間監測數據無法及時回傳,影響了災害預警的時效性和準確性;物聯網設備的缺失,則讓林木生長環境的精細調控成為空談,難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而數據中心處理能力的薄弱,更是讓海量林業數據的深度挖掘與價值轉化成為奢望,無法充分發揮智慧林業在提升林業資源管理效率、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巨大潛力。
3.4" 對智慧林業信息安全的重視程度有待提升
隨著智慧林業系統的廣泛應用,林業數據的收集、存儲、處理與共享日益頻繁,信息安全問題也成為不容忽視的挑戰。然而,當前部分林業部門對信息安全的認識尚顯不足,既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也未采取有效的技術防護措施,這使得林業數據面臨著泄露、篡改、非法訪問等多重風險。數據泄露不僅可能導致林業資源的分布、生長狀況等敏感信息外泄,給林業管理帶來被動,還可能引發更嚴重的生態安全問題。數據篡改則可能誤導林業決策,影響資源保護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而非法訪問則可能破壞系統的正常運行,造成服務中斷,給林業管理帶來不便和損失。
3.5" 政策法規的建立與修訂相對滯后
智慧林業涉及信息技術應用、數據管理、生態保護和森林資源利用等多個復雜領域,這些領域的交叉融合要求政策法規必須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和包容性。然而,現有政策法規在覆蓋面上存在明顯不足,部分新興領域和關鍵技術應用尚處于法律監管的灰色地帶,缺乏明確的法律指導和規范。這不僅增加了智慧林業項目的法律風險,也限制了其創新潛力的釋放。此外,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在智慧林業中的廣泛應用,傳統的林業管理方式和法規框架已難以適應新的發展模式。例如,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智能設備的標準化與互操作性、遠程監控與決策支持系統的合法性等問題,都需要在政策法規層面給予明確回應。否則,智慧林業項目的合法性與合規性將持續受到社會各界的質疑,進而影響其推廣速度和應用效果。
4" 智慧林業在林業工程中的優化應用路徑
智慧林業作為林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其優化應用對于推動林業工程的高效、可持續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從不同方面探討智慧林業在林業工程中的優化應用路徑。
4.1" 加快智慧林業數智化系統標準化建設
智慧林業數智化系統的標準化建設,不僅是推動林業現代化的重要基石,更是實現林業信息共享、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與決策科學性的關鍵所在。為此,我們必須加速推進智慧林業相關領域的數據標準、接口標準、服務標準以及安全標準等的制定與完善工作。這些標準的統一,將有效打破信息孤島,確保不同系統間能夠無縫對接,實現數據的準確、及時、安全傳遞與共享,為林業管理提供全面、精準的信息支持。在此基礎上,應積極推動智慧林業平臺與現有林業信息系統的深度融合與整合,通過技術創新和系統集成,構建起一個覆蓋全面、功能完備、運行高效的林業信息管理體系。這一體系不僅能夠實現林業資源的動態監測、智能預警、精準管理,還能為林業工程的規劃、實施、評估等各個環節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支持,助力林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4.2" 加強林業數智化人才培養和引進
人才是智慧林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為了適應智慧林業對高素質、專業化人才的需求,我們必須建立健全林業數智化人才培養體系,通過校企合作、在職培訓、遠程教育等多種方式,提升林業從業人員的數智化素養和專業技能,使他們能夠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在林業領域的應用,成為智慧林業建設的生力軍。同時,要積極拓寬人才引進渠道,通過提供優厚的待遇條件、搭建廣闊的發展平臺、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等措施,吸引國內外優秀的數智化人才加盟林業事業,為智慧林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創新思維。此外,還應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和評價體系,通過績效考核、職稱評定、項目資助等手段,充分激發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確保他們能夠長期、穩定地為智慧林業的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為智慧林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4.3" 提高林區數智設施建設水平
林區數智設施作為智慧林業的基石,其建設水平直接關系到智慧林業的整體效能與未來發展潛力。因此,必須大幅度增加對林區數智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這不僅涵蓋智能監測設備的廣泛部署,如高清攝像頭、環境傳感器、無人機巡檢系統等,還應包括構建高速、穩定的數據傳輸網絡,以確保海量林業數據能夠實時、準確地回傳至數據中心。數據中心作為信息處理的核心,需采用先進的云計算技術,實現數據的快速處理、存儲與分析,為智慧林業的各項應用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持。此外,設施的維護與升級同樣重要,應建立一套完善的運維機制,定期對智能設備進行檢修,及時排除故障,確保設施處于最佳工作狀態。同時,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應適時對設施進行升級換代,引入更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持續提升林區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通過這一系列措施,為智慧林業的深入應用奠定堅實的物理基礎,推動林業管理向更高層次邁進。
4.4" 完善智慧林業管理體系
智慧林業的高效運行,離不開一個健全、科學的管理體系作為支撐。首先,需構建一套全面的智慧林業管理制度,涵蓋數據管理、系統運維、安全保障等多個方面,確保智慧林業平臺的日常運營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在數據管理上,應強化數據的質量控制,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同時,合理規劃數據的存儲與備份策略,保障數據的安全與可用性。
其次,系統運維方面,應建立專業的運維團隊,負責日常監控、故障排查、系統優化等工作,確保智慧林業平臺的穩定運行。同時,加強與安全機構的合作,引入先進的安全防護技術,如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數據加密等,構建全方位的安全防護體系,保障平臺免受外部威脅,確保林業數據的安全可靠。此外,智慧林業項目的規劃、實施與評估也是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環節。項目規劃階段應充分調研、科學論證,確保項目目標與實際需求相匹配;實施過程中,應嚴格遵循項目管理規范,確保項目按時、按質完成;項目完成后,應進行全面的評估,總結經驗教訓,為后續項目的開展提供參考。通過這一系列舉措,不斷完善智慧林業管理體系,全面提升林業工程的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推動智慧林業持續健康發展。
4.5" 加強技術應用,全面強化智慧林業信息安全建設體系
信息安全作為智慧林業蓬勃發展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構筑堅不可摧的信息安全防線,必須采取多維度、深層次的策略。首先,應著力加強智慧林業信息安全的管理機制,這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嚴格的數據訪問控制政策、實施定期的安全審計以及建立快速響應的安全事件處理流程。同時,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詳盡可行的應急預案,確保在面對各類信息安全威脅時,能夠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動,保護智慧林業平臺及其中存儲的大量珍貴數據免受侵害。此外,技術層面的加固同樣不可或缺。應引入先進的加密技術、防火墻系統以及入侵檢測系統,形成多重防護網,有效抵御外部攻擊和內部泄露風險。利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對異常行為進行實時監控和預警,提升信息安全防御的智能化水平。
為了持續提升整個林業系統的信息安全能力,還需加強對林業從業人員的系統性信息安全培訓。這不僅包括基礎的信息安全知識普及,如密碼管理、防病毒措施等,還應涵蓋更高級別的安全策略制定與執行、應急響應演練等內容,全面提升從業人員的信息安全意識和實戰技能,使他們成為智慧林業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線。
4.6" 順應智慧林業發展趨勢,持續優化與完善政策法規體系
政策法規作為引導和規范智慧林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其完善程度直接影響到智慧林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必須緊跟智慧林業的最新發展動態,不斷調整和優化相關政策法規,確保其在數據共享、信息安全、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具體而言,應制定或修訂相關法律法規,明確智慧林業中數據收集、處理、傳輸和使用的合法邊界,保護個人隱私和企業商業秘密,鼓勵數據資源的合理流動與有效利用,促進智慧林業的創新發展。同時,加強對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通過舉辦專題講座、發布解讀文件、開展在線培訓等多種形式,提高林業從業人員對政策法規的理解深度和遵守自覺性。這不僅有助于減少因法律法規不了解而引發的違規行為,還能激發行業內外對智慧林業政策環境的積極評價和支持,為智慧林業的健康發展營造一個穩定、透明、法治化的良好環境。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智慧林業作為林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對于提升林業工程的發展質量、促進林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面對應用過程中的挑戰,需通過政策引導、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和數據安全保障等多措并舉,不斷優化智慧林業的應用路徑,推動林業工程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可持續化的方向發展。未來,智慧林業將成為引領林業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參考文獻:
[1] 尹鑫,孫志同,王峰巍.智慧林業在基層林業管理中的應用策略[J].南方農業,2024,18(8):152-155.
[2] 楊曉麗,翁迪君.數字化背景下智慧林業的發展路徑研究[J].農業與技術,2024,44(11):52-54.
[3] 王珊.“智慧林業”在森林資源管護中的應用探究[J].山西林業,2024(S1):18-19.
[4] 車宗菊.智慧林業在林業發展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農機,2024(6):46,49.
[5] 李獻群.智慧林業在基層林業管理中的應用探究[J].智慧農業導刊,2024,4(17):6-9.
[6] 杜琳.智慧林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山西農經,2024(19):167-170.
作者簡介:朱志誠(1980-),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林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