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圍繞初中學生在數學解題過程中的審題能力展開了探討.結合了當前的相關文獻、調查研究以及教學實際等,匯總了初中學生在審題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歸納為學生因素和教師因素兩大類進行了分析.最后,綜合當前諸多文獻的觀點,結合實際學情和自身理解,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幾點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的建議,以期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審題能力,進而增強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審題能力;能力提升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審題能力會直接影響到解題的結果.但從教學實際來看,當前許多學生在審題時都存在各類問題,而且其審題能力遲遲難以提升.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解題的準確性.雖然教學過程中教師比較注重題型講解和解題技巧,但對審題的引導仍顯不足,學生的審題能力普遍較弱.因此,提升學生的審題能力是數學教學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1"數學審題與審題能力
1.1"審題能力概述
在任何學科中,審題能力都是解題的關鍵,審題涉及理解題意、提取信息、選擇解題策略等多個方面.綜合當前各類文獻中的描述,可將審題能力分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兩大類.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審題習慣和審題態度,這會直接影響學生是否能夠細致、準確地把握題目中的關鍵信息.而智力因素則與理解能力、聯想能力、語言轉化能力和檢測反思能力有關,這些也是審題能力的核心要素[1].
理解能力是審題能力的核心.其宗旨是學生是否能夠準確理解題目中的已知與未知條件,識別題目類型,并抓住關鍵信息;聯想能力則是在審題過程中,學生能夠聯想到與該問題相關的知識點、解題方法或類似題型,從而為解題提供線索;語言轉化能力是指學生是否能夠將題目中的文字信息轉化為符號或圖形語言,這也與數學中的數形結合的思想有關;最后,監測反思能力是指在解題過程中,學生是否能夠及時反思和審查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是否正確,能否確保解題思路的正確與合理性.
1.2"數學審題的重要性
相較于其他學科來講,在數學解題過程中,審題能力對于解題結果的影響更大,其他相關的理科學科也如此.可能文科審題一般只需要理解題目表面意思,抓住核心即可.但理科不一樣,理科大多數題目還需要更深入的挖掘已知條件與未知目標之間的內在聯系.在數學審題過程中,學生是否能夠明確題目提供的已知信息,發現隱藏的數學關系,并以數學語言和邏輯思維清晰表達問題的本質,是能否順利解題的基礎.
數學審題能力的強弱會直接影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2].這樣表述的原因是,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牢固與否,與審題能力無關.即某個題目涉及的知識點,學生可能掌握得比較透徹,但若是審題過程出了問題,則不一定能靈活運用該知識點.所以,如果審題不夠準確,學生可能誤解題意或忽略關鍵條件,導致解題方向錯誤.而準確審題能夠幫助學生分辨題型,選擇適當的方法和工具解決問題,以此體現數學學習的邏輯性和條理性.同時,培養審題能力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觀察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都有一定的提升作用,這對整體學習而言都是極其有利的.
2"影響學生審題能力的因素分析
從當前的相關文獻研究來看,針對學生審題能力的調查方式多種多樣,所分析的因素也各不相同,但綜合這些調查研究以及教學實際中暴露的問題來看,其所有的因素可以概括成兩大點.本文對相關研究和調查進行了整理,并結合實際經驗,針對當前被普遍提及,且對學生審題能力有著較大影響的問題進行了匯總,并歸納為學生自身因素和教師因素兩大點,具體分析如下.
2.1"學生自身因素
(1)對審題重要性的認知不足:當前有針對初中生的調查研究表明[3],學生普遍沒有認識到數學審題在解題過程中的核心作用.許多學生在面對題目時,未能明確審題的重點,通常選擇草率地閱讀題干,忽略了題目中蘊含的重要信息.此類不重視審題的態度直接導致了審題過程比較倉促馬虎,都未能充分理解題目的含義和要求,進而影響解題的準確性.例如,部分學生只進行表面閱讀,對題目中的隱含條件缺乏深刻挖掘,導致在實際解題過程中漏掉了關鍵條件,難以有效地將已知條件與未知目標結合起來,進而導致解題錯誤顯著增加,造成不必要的丟分.
(2)審題積極性不足:許多學生在面對長篇題干時,會產生畏難情緒,缺乏足夠的耐心去仔細閱讀和分析題目.在幾項針對6所初中,涵蓋1200多名初中生的調查中顯示[4],約41%的學生在遇到長題干時僅作表面閱讀,27%的學生則直接放棄審題,嘗試從解題開始.這表明學生在審題時的積極性較低,特別是對于那些較長或者較為復雜的題目,學生更傾向于跳過審題環節,直接進入解題階段.由于沒有積極審題,他們往往也無法明確題干中的關鍵條件與解題路徑,導致解題過程是盲目的,錯誤率較高.而這種逃避態度可能與學生對自己數學基礎的信心不足,或者是缺乏有效的長期審題訓練,未能培養起在解題前審題的習慣.
(3)基礎知識掌握不牢:數學審題需要學生能通過已知條件推導出潛在的信息和關系,但如果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學生就難以從題干中提取出有用的條件.有針對市重點初中的調查發現,許多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仍然比較薄弱.例如,某些學生雖然學過相關的數學知識,但在實際應用中缺乏足夠的靈活性,不能準確地從題干中推導出隱含的數學關系.基礎知識不扎實使得這些學生在審題時無法篩選出有效的關鍵信息,進而影響了整個解題過程.
2.2"教師教學因素
(1)教師忽視審題教學的重要性:盡管有部分一線教師意識到了審題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教學中,卻未能有效引導學生進行審題訓練.許多教師過于側重講解題型和解題技巧,常通過“題海戰術”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忽視了審題的培養.相關調查顯示[5],部分教師認為數學題目較為簡單,學生只需要多做題就能提高成績,所以常常忽略了審題這個環節.但這會導致學生在面對復雜題目時缺乏系統的審題方法,難以正確識別題目的關鍵信息.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未能充分引導學生進行審題思考,也未能傳授有效的審題技巧,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影響也較大.
(2)教師過度主導學生解題過程:在教學實踐中,大多數的教師往往過于主導學生的學習過程,也過多地參與學生的審題和解題過程.調查表明,大多數教師在課堂上傾向于直接帶領學生分析題干中的隱含信息,而很少給學生留出獨立思考的時間.這種做法使得學生形成了依賴習慣,缺乏獨立審題的意識和能力.當學生總是依賴教師提示和引導時,很難形成自己的審題思維方式,導致審題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3)教師對學生審題錯誤的了解不足:另外,教師對學生在審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缺乏足夠的了解,未能針對性地進行糾正與輔導.調查中發現[6],一些教師對于學生在審題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并未著重關注,更為細致地分析導致學生審題錯誤的原因.將近84%的教師通常都將精力集中在學生的解題方法和過程上,忽視了學生審題環節中可能出現的錯誤和漏洞.由于缺乏有針對性的審題錯誤原因分析,教師也未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學生改正審題中的問題,從而導致學生的審題能力遲遲難以提高.
3"提升初中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建議
針對初中學生數學審題能力存在的幾點問題,本文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以下幾點具體的解決建議.所有方法都是立足于實際教學需求之上,結合對教學目標和題型的理解以及對學生引導方面所提出的,旨在提升初中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具體如下.
3.1"針對學生自身因素的建議
(1)加強學生對審題重要性的認識: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典型的錯誤解答,引導學生分析這些錯誤是如何由不重視審題而導致的.通過與學生共同探討錯題的審題過程,以此讓學生認識到審題是解題的一部分,更是確保解答正確的關鍵.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或模擬審題比賽,讓學生親身體驗正確審題對解題效果的直接影響,以此來逐步加強學生對審題的重視.
(2)增強審題的積極性:學生在面對長篇題干時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逐步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養成審題的習慣.對于初一的學生,可以先從簡短題目開始,讓學生逐步掌握審題技巧,建立起信心.教師也可以在課后給學生布置一些簡短的審題練習,讓學生逐步適應不同長度的題目.隨著年級的提升,教師則可以布置一些長篇題干,可以引導學生先閱讀問題的關鍵信息,再仔細解讀題目的背景,逐步培養學生將長篇題干拆解成小段的能力,避免因為題目過長而產生的抗拒情緒.
(3)加強基礎知識的掌握:由于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學生在審題過程中常常無法從題干中提取出有用的條件.因此,教師應通過定期的基礎知識復習,確保學生對常見的數學概念、定理和公式有深入的理解.這可以通過定期的小測試和知識點回顧,來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避免知識點遺忘.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將學過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構建知識網絡,以幫助學生在審題時能迅速聯想到相關的解題方法.
3.2"針對教師教學因素的建議
(1)重視審題教學,培養學生的審題技巧:盡管部分教師認識到了審題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教學中缺乏對審題能力的培養.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教師應將審題教學納入日常教學計劃.在每次解題前,教師可以專門留出時間,引導學生仔細審題,幫助學生明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未知目標以及題目要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用“先審題,后解題”的方式,逐步培養學生的審題習慣,確保學生能夠在實際解題中運用這些技巧.
(2)減少教師主導,增加學生自主審題的機會:目前許多教師過于主導學生的審題過程,導致學生依賴性較強,缺乏自主審題的能力.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審題時間.比如在講解新題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獨立閱讀題干,自己進行初步分析,之后再進行集體討論.教師需要讓學生在審題時習慣獨立思考,避免過多的干預和指導,以此讓學生逐漸形成獨立審題的習慣.在實際教學時,可在課堂上設置一些小組合作任務,讓學生互相討論審題思路,分享各自的分析結果,激發學生的審題積極性.
(3)歸納總結學生的審題錯誤原因,進行個性化輔導:為了幫助學生提高審題能力,教師需要密切關注學生在審題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并進行個性化輔導.可以在批改作業和分析錯題的過程中,找出學生在審題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對于此類問題可以進行課堂講解來避免,而對于少見的因素,則可采用個別輔導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進行針對性訓練.比如,教師可以定期組織錯題分析課,帶領學生分析常見的審題錯誤,探討如何避免出現這些錯誤.然后通過有針對性的輔導,幫助學生理解審題中出現的困難和誤區,從而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4"結語
綜合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初中學生數學審題能力對于解題而言是極為重要的,本文將其匯總成學生自身因素和教師教學因素兩大類進行了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如提高學生審題重視度、加強基礎知識訓練和教師引導策略的改進等.期望通過這些措施,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識別關鍵信息,進而提升解題準確性.此外,也希望這些建議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其綜合思維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杜愛云.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審題習慣與能力的意義與對策[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4(12):116-118.
[2]呂建祥.基于思維發展的數學審題能力培養探究——以初中數學教學為例[J].華夏教師,2023(7):78-79.
[3]高恩秋.如何培養初中學生數學解決問題的審題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31):56.
[4]楊明.初中生數學審題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創新時代,2017(9):54-55.
[5]王金東.試探初中生數學問題審題能力的有效培養[J].讀與寫(上旬),2022(1):86-87.
[6]俞艷.初中數學讀題審題能力教學案例研究[J].新課程,2016(3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