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進一步降本提質增效,是當前推動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雖然我國物流行業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就,但現代物流產業基礎設施體系不完善、政策環境不完備、與關聯產業融合協同發展不夠、新技術新模式轉型不足等問題并未完全解決。基于目前國內物流產業發展的形勢,聚焦物流產業生態鏈構建,本文提出推進產業生態鏈視角下物流產業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現代物流" " "物流產業生態鏈" " "高質量發展
一、物流產業發展現狀與形勢
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提出要完善流通體制,加快發展物聯網,健全一體銜接的流通規則和標準,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在當今經濟全球化與數字化深度交織的時代背景下,物流產業作為連接生產、流通與消費的關鍵紐帶,貫穿經濟活動的每一處細微脈絡,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現存的物流運作模式日益暴露的弊端,難以適應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與市場多樣化需求的雙重挑戰,迫切需要構建物流產業生態鏈。
產業生態鏈是一種將產業鏈與生態系統理念相結合,又稱產業集群生態鏈,它描繪了產業內各參與主體以及與外部環境相互流通、相互作用的關系,形成一個類似生態系統的有機整體。物流產業生態鏈是指在物流活動過程中,由物流服務提供商、物流需求方、物流設施設備供應商、物流信息技術開發商以及政府監管部門等多個主體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個復雜的網絡系統。它以物流資源的流動和轉化為核心,通過各主體協同合作和價值共創,實現物流服務的高效提供和整個產業鏈的價值增值,注重與外部環境的和諧共生,以適應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要求。
二、物流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物流產業基礎設施體系不完善
從國際看,一體化物流體系設施建設水平還有待提高,國際物流樞紐中心和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建設需要加強。我國利用現有渠道資源和整合利用全球物流資源能力仍較為缺乏,對跨境電商多樣化、分散化、及時性的需求無法滿足。從國內看,東西部物流產業發展不平衡、城鄉物流產業結合不充分的問題依舊突出。西部高鐵物流、航空物流發展不足,農村客、貨、郵等物流方式與城市物流分割,交通運輸方式銜接不暢,運輸地點精確度有限。
(二)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環境不完備
跨部門政策協同性不足,缺乏從宏觀上對物流產業的統籌與協調。部分政府部門的物流管理職能還不適應新階段高質量發展的需要,物流行業標準化、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水平提升政策需要完善。對于新興的電商物流、冷鏈物流等細分領域,政策法規也未能及時跟進完善,無法為其發展提供有效保障。政策措施對于現代物流企業發展的新技術變革和新模式改革的引導也不夠,阻礙了現代物流業的進步。
(三)物流產業和關聯產業協同發展不夠
與物流產業關聯比較密切的主要有物流上下游產業、制造業、電子商務等產業,但目前物流產業存在嵌入關聯產業的深度廣度不足的問題。物流上下游產業之間供需信息不平衡,造成資源浪費。物流業與制造業信息系統不兼容,數據標準不一致,導致信息傳遞障礙,雙方供應鏈管理不協同,物流服務也存在定制化不足的問題。物流業與電子商務的設施設備以及人力資源等無法有效共享,線上線下物流整合困難。在貨物倉儲、運輸、配送等環節也缺乏協同規劃與優化,產業集群效應無法有效發揮。
(四)物流產業新技術新模式轉型不足
現代物流產業新技術新模式轉型不足已成為當下制約物流行業升級發展的一塊關鍵短板。從技術維度上看,自動化立體倉庫、共享物流、集中配送、分時配送等先進物流技術普及不足,一些物流企業數字化自動化水平不高、人工智能技術也挖掘不深,物聯網、區塊鏈技術更是融入緩慢。從商業模式維度上看,共享物流模式推廣受阻,共享倉儲和共享運力等技術落實困難。物流企業分布較散,同質化競爭激烈,造成資源浪費,無法發揮成本優勢。
三、構建物流產業生態鏈
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下,構建物流產業生態鏈的關鍵是完善現代物流產業基礎設施,以大型物流樞紐中心為核心,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實現物流活動的優化和可持續發展。制造業是物流需求的重要來源之一,電商行業的蓬勃發展為物流業帶來了海量的訂單和配送需求,嘗試以物流業與制造業、電商行業融合發展為例,構建物流業與關聯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鏈,如下圖所示。
物流設備供應商是物流業的上游企業,為物流企業提供必要的節能減排硬件設施,降低物流運營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程度。物流企業聯盟是由若干物流企業組成,這有助于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建立差異化優勢,避免同質化競爭。物流業與制造業、電商行業通過構建共享信息平臺和智能倉儲,依托綜合交通樞紐,形成大型物流樞紐中心。物聯網的應用與高效運輸緊密相關,通過對運輸貨物的實時定位和狀態監測,可以實現運輸路線的優化、運輸效率的提升,使貨物安全到達物流終點。
共享信息平臺是構建大型物流樞紐中心的核心,整合了物流系統中各個環節的信息,實現了信息的互聯互通和共享共用。智能倉儲利用信息技術和自動化設備,實現了倉儲管理的智能化。智能倉儲通過與共享信息平臺的對接,能夠實時更新庫存信息,為物流企業聯盟的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因此,物流產業生態鏈可以根據實時信息優化倉儲和運輸安排,進一步系統推進現代物流提質增效降本。
物聯網技術通過傳感器、射頻識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等技術手段,實現了對物流過程中貨物定位、運輸設備、運輸路線等要素的實時感知和監控。物流樞紐中心通過射頻識別技術可以實現對貨物的快速識別和盤點,提高倉儲管理的效率。利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實時跟蹤運輸設備的位置和速度,根據實時狀況及時調整運輸路線,避免擁堵,確保貨物按時送達。物聯網與區塊鏈的結合可以確保運輸貨物數據的不可篡改性和安全性。因此,制造業和電商行業能為客戶提供精準的物流信息查詢服務,提升客戶滿意度。
設備、包裝回收處理環節是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依托,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降低物流成本,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除了物流設備供應商提供的節能減排設備,物流企業還可以從多個方面采取節能減排和環保措施。例如,優化運輸路線,增加無人運輸設備和新能源車輛應用比例。采用綠色包裝材料,減少包裝費用。加強倉庫的能源管理。這些措施不僅有助于減少物流活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還大幅提高了綜合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四、產業生態鏈視角下物流產業發展對策
(一)優化國內與國際物流設施布局,夯實物流產業生態鏈基礎
加大對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減少區域間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差距。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協調,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建設具備鐵路裝卸線、港口碼頭和公路貨運站場的綜合物流樞紐,實現貨物在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高效轉換。完善城市內部的交通網絡,提高城市配送的效率。開發農村、偏遠地區特定物流路線,提高農村物流運輸效率與運輸精確度,解決配送“最后一千米”問題。
加快推動我國物流產業生態鏈的國際化,完善國際物流樞紐中心,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物流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開展跨境物流業務合作,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評估各國基礎設施和監管法規,為跨境電商平臺及品牌定制解決方案,逐步建立自有跨境物流運營網絡,推動物流行業與跨境電商的可持續發展。
(二)完善政府職能,筑牢物流產業生態鏈政策保障
建立跨部門協同管理機制。物流產業涉及多個部門的管理職能,需要建立跨部門的協同管理機制,加強交通運輸、商務、工信、生態環境等部門溝通,形成工作合力。建立物流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解決物流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協調各部門政策措施的落實,避免政策沖突和管理空白。
政府和行業協會應統一技術標準與規范,加強對物流信息技術標準的制定和推廣,促進物流信息的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加快完善綠色物流政策法規,明確物流企業在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責任,建立健全綠色物流標準體系和監管機制。如制定物流企業碳排放核算標準和減排目標,對超標排放的企業進行處罰。對新建的綠色物流園區給予土地優惠政策,對采用新技術和設備的物流企業給予稅收減免和財政補貼。
(三)促進物流與其他產業協同發展,煥發物流產業生態鏈創新活力
全力推動現代物流產業與制造業高效融合,建立區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整合制造業企業和物流企業的信息資源,實現信息共享。制造業企業與物流企業共同制定產業鏈計劃,根據市場需求預測,合理安排原材料采購、生產排期和產品配送,提高產業鏈的響應速度和靈活性。采用聯合庫存管理模式,實現制造業企業和物流企業在庫存管理上的協同,合理控制庫存水平,減少庫存成本和積壓風險。
大力推動物流業與電子商務協同發展,物流企業根據電子商務的業務布局和市場需求,對物流園區、配送中心、倉儲設施等進行科學規劃。在電商集聚的地區,集中建設大型物流樞紐中心,便于貨物的集中存儲和分撥。制定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信息交互的統一標準,推動雙方企業系統對接,實現訂單自動處理、庫存實時同步、物流狀態實時反饋,提高協同運作效率。推動物流業與電子商務協同共進,提升競爭力。
(四)加快新興技術研發與模式轉型,引領物流產業生態鏈發展方向
鼓勵物流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加大對物流技術研發的投入。重點攻克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難題。融合大數據技術精準預測市場需求和優化物流服務;應用智能倉儲機器人、全自動分揀設備等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物流全過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利用區塊鏈、物聯網技術構建物流供應鏈的全網絡平臺,提供物流線上線下整體服務的安全性和透明度。
推進物流企業通過股權合作、戰略聯盟等方式組建大型物流企業聯盟。聯盟內部企業可以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共同開展物流業務,提高市場競爭力。小型倉儲企業可以與大型運輸企業合作,由運輸企業負責貨物的運輸,倉儲企業提供倉儲服務,通過協同合作提高物流服務水平,降低運營成本。
參考文獻:
[1]鄧想,曾紹倫.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村鎮產業生態鏈構建研究[J].生態經濟,2019,35(4):111-117.
[2]封竹一.全面構筑一體化現代物流體系問題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24(20):95-97.
[3]姚晉蘭.雙循環發展格局下現代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問題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2(22):119-121.
[4]馮文靜.現代物流企業戰略發展問題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21(21):107-109.
[5]黎仕增.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鏈發展對策研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0(2):175-178.
[6]汪旭暉,段怡杰.新質生產力驅動全社會物流成本降低的機制與路徑[J].中國流通經濟,2024,38(7):15-24.
[7]顧潤德,李春發,孫雷霆,等.全產業鏈模式下制造業產業生態鏈構建機制研究——基于扎根理論的多案例探索[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3,40(14):40-50.
[8]馬浩, 涂靜. 批發零售業水平對物流業競爭力的空間影響[J]. 財經理論研究, 2024, (01): 97-112.
[9]翟玲.基于人工智能的物流系統優化[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4,46(S2):77-79.
(作者單位: 1.河北經貿大學經濟研究所;2.河北經貿大學京津冀協同發展河北省協同創新中心)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