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提升,教育內容和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德育更是得到廣泛重視,成為小學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內容。在具體的工作中,班主任需要考慮學生的年齡、學校的德育水平、現階段的德育資源等因素,創新德育工作方法。管育并重是目前應用廣泛且效果很好的一種教學模式。在該模式下,班主任創設合適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感知德育,并使其在良好的氛圍中受到德育的感染,逐漸提升學生德育素養,進而提升德育工作水平。
一、簡述管育并重教學模式
小學是學生成長中非常關鍵的一個階段,不僅需要班主任做好日常工作,還需要在管理中采取管育并重教學模式,為提升管理水平、順利開展德育工作創造條件,并且保證管理和德育工作同時進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作出明確規定,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要求學生遵守班級制度和學校的管理制度,在這個基礎上便于對學生實施科學且高效的教育。可見,管理和教育之間關系密切。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班主任在落實德育時要注意其與管理工作之間的關聯性,為學生營造多樣化的成長環境和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健康成長和學習,并且能激發學生創造力和活力。這種管理和教育并重的教學模式,可以使班級受到制度的約束,有良好的秩序,避免出現混亂,且能改善學生的逆反心理等問題。由此可見,管理和教育融合的模式,與學生的心理需求、成長需求相符,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
在小學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重視管理和教育的融合,打破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使管理和教育方式更符合新時期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長需求,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創造條件。加上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觀念形成的重要時期,班主任需要重視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因此,班主任需要在工作中合理應用管育并重的教學模式。
二、管育并重教學模式在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結合管育并重教學模式在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實際應用情況,從不同角度分析該模式的作用:第一,有利于培養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人才。學生是國家發展建設的接班人,是社會進步需要的人才。在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升的背景下,促進精神世界的成長成為教育的重點內容。在現代化社會中,學生每天都能接收到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良莠不齊,會對學生產生不同影響。班主任需要結合這一情況開展德育活動,將管理和教育相融合,既可以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又能幫助學生剔除不良信息,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從而提升德育工作水平。第二,有利于優化班主任管理模式。在德育工作中采取管育并重教學模式,促使班主任創新班級管理制度,將管理和教育充分地融合起來,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具體的管理中,班主任參考學生的年齡、性格、知識儲備以及德育水平等因素,設計合適的管理制度,且管理制度的制定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其中。這樣既能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與學生之間的平等地位,又能使學生積極接受管理制度的約束,從而優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果。第三,有利于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成效。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工作內容,也是小學階段學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內容。為了提升德育水平,無論是學校還是班主任,都在具體的工作中嘗試了很多方法,管育并重就是經過長期實踐且效果很好的一種模式。班主任在實施該模式時,實施的管理方法和教育方法都應從學生身心特點和成長需求出發,這樣設計出的德育活動更有吸引力,不僅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活動,還能讓學生受到德育熏陶,從而提升學生德育水平,提升了班主任德育工作成效,發揮管育并重教學模式的價值。
三、管育并重教學模式在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運用
(一)師生之間保持平等對話
在德育工作中,小學班主任需要立足于國家的要求和標準,明確教育目的,在這個基礎上設計符合學生的教育活動,并確保教育活動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并且將知識和意識融合為一體,提升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效果。班主任采取管育并重教學模式,優化教育活動內容和形式,確保教育效果的有效性,而這需要班主任與學生之間保持平等對話。
班主任在組織關于德育的班會時,對于班會的主題設置、形式創設等,都可以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在商議的過程中,班主任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即便是天馬行空也不能完全否定學生的想法,這樣才能讓學生放松下來,認識到班主任將自己放在了平等的位置上,從而積極提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在這樣的條件下設定的班會主題和形式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班會的教育效果也更好。例如,“尊重他人”作為主題,班主任在班會初始就提出問題“尊重他人為什么很重要?”而后播放一段相關的視頻素材,體現出對他人給予尊重的一些影響和重要性,引導學生說出自己觀看視頻內容產生的感受或者對視頻內容的理解。接下來,班主任組織分組活動,各小組討論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尊重他人的行為、看到過哪些尊重他人的場景以及自身的表現等;在討論結束之后,各小組可以分享討論結果,并與全班學生共同討論,補充有所欠缺的部分。隨后,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強化他們的實踐體驗。學生根據拿到的角色卡片進行表演,學習如何在不同的場景中做到尊重他人,掌握尊重他人的基本行為方式。在這樣的主題班會中,學生學會了尊重,綜合素質提升,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實現了有效的管育并重教學。
(二)創新班級管理模式
在班級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從價值觀角度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以便提升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水平,實現管育并重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在班級管理模式的創新中,班主任可以營造適合學生的學習氛圍和生活氛圍,讓學生受到德育的熏陶,并且感知文化的價值。具體來說,班主任可以從常規文化、活動文化和外顯文化著手。例如,在常規文化建設中,班主任可以利用每周的班會,表揚每一名在德育方面表現良好的學生,發現每名學生的閃光點,并在班會上進行表揚,以此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樹立德育榜樣等。在活動文化建設方面,班主任之間可以密切合作,組織年級活動;班主任可以與任課教師合作,組織學科活動;或者依據熱點話題、傳統節日等組織主題活動。利用多樣化的活動豐富學生的德育體驗,使其在活動中有所感悟,從而促進學生在德育方面的成長,提升德育水平。對于外顯文化的建設,通常從班級環境、原創黑板報以及班歌、口號等方面進行建設,建立獨特的班級文化,使學生在這樣的班級文化環境中接受德育。此外,班主任還可以對德育加以創新和優化,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在開展德育工作時,班主任需要與學校的相關工作密切配合,且分散在學生成長的各個階段,而后借助常態化的主題活動、系統化的活動以及規范化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德育意識和素養,增加德育工作的特色性和目的性。這樣方便班主任抓住對學生實施教育的契機,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多樣化的活動能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提升德育效果,實現管育并重教學模式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高效應用。
(三)創設合適的教學情景
合適的教學情景能使管育并重教學模式的內涵更豐富,從而對學生實施更有效的德育。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越來越多,這些信息對學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德育水平的提升難度也隨之增大。因此,班主任需要選擇優質的資源設計活動,并且合理應用信息技術等先進的設備和手段等開展德育,從而實現對德育工作的全面優化,提升學生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需要在社會和學生之間建立一個合適的“防火墻”,凈化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實現高效的德育,并且班主任需要重點培養學生價值判斷力,使其在未來在面對困難、危險等情況時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例如,班主任在班會或者自習課的時間將德育工作的價值、精神意義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德育的影響,使學生能分清生活中的是非善惡,促使學生將自身對德育的理解與認知轉化為具體的行為,實現知識的現實應用。
同時,在創設合適的教學情景時,班主任還需要考慮學生日常生活中能接觸的是非善惡情景,從而創設合適的情景,并對學生實施有效的德育。例如,班級中有一名學生經常嘲笑其他人,班主任可以將這一情況作為素材設計情景,邀請幾名學生表演。其中一名學生扮演嘲笑別人的人,其他學生則是被嘲笑的對象,這些被嘲笑的學生有的是因為學習、有的是因為外貌、有的是因為家庭情況……嘲笑的話語、表情、動作都被放大,讓學生看到嘲笑這一行為的不妥。在這個過程中,全班學生的情緒都被調動起來,甚至產生了憤怒的情緒,以此加深學生的印象,讓他們充分認識到嘲笑別人是錯誤的行為,提升德育效果,實現情景在管育并重教學模式中的有效應用。
(四)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優勢
要想在小學德育工作中發揮出管育并重教學模式的價值,班主任需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優勢,合理應用課堂這一場所以及教學設施、技術等,創新德育模式,提升德育有效性。在實施德育時,班主任積極與學生展開互動,雙方進行深入交流,從而加深對學生的了解,以便實施具有針對性的德育。例如,在母親節之前,班主任結合節日主題設計MV短片,在課堂教學中播放,讓學生感知到母親的偉大,激發學生內心對母親的愛,進而提升德育水平。在管育并重教學模式下開展德育,班主任還可以組織多樣化的教育活動。例如,每周一次的周會上,班主任可以將學生作為中心,結合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設計形式多樣的主題周會,提升學生的德育體驗,并在活動中傳遞理論知識,改變傳統空洞的說教,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例如,以“我們都是雷鋒”為周會主題,學生自覺分組,課前搜集好雷鋒的故事,創編簡單的舞臺劇表演活動、小品等活動。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需要與學生保持積極、有效的溝通,既需要班主任鼓勵學生大膽表演,還需要班主任在節目排練、演出等環節加強對學生的管理,保證良好的課堂秩序,有效落實管育并重教學模式。課堂是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場所,作為班主任,無論是開展哪一方面的教育活動,都需要利用好課堂這一場所,借助課堂教學擁有的設施和先進的技術措施等,使用豐富的德育資源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在多樣化的德育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時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實現管育并重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
(五)家校合作中優化管育體制
小學班主任利用管育并重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德育,不僅需要自己付出努力,還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因此,班主任可以通過家校合作優化管育機制,提升學校和家庭的德育水平。家庭是與學生關系最為緊密、接觸德育內容最多的場所。學生能在家庭環境中耳濡目染,形成自己的德育觀念,并且轉化為自己的德育行為,可見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影響。為了在新時期有效開展學生的德育工作,班主任需要積極與家長溝通,雙方在理念和行動上保持一致性,共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優化管育機制。例如,傳統的德育工作中會以量化的方式考核學生德育素養,即觀察學生的日常表現以及生活表現等,一旦學生沒有按照約束作出相應的行為,就會被認為是違反規定、違反紀律,會減少相應的分數。例如,一名學生在考核中表現不理想,班主任會根據量化標準給出評價,并對學生作出處罰。但在實踐中這樣量化的考核方式具有片面性,對學生不公平,也不利于保證德育效果。因此,班主任參考管育并重教育模式的特點和內涵,積極開展家校合作,在家長的配合下設計德育活動,對管育機制進行全面優化,改變唯分數論的思維。例如,班主任布置德育任務,要求學生完成一件事情,表達對家庭、對家長的愛。按照常規,很多班主任都會要求學生幫助家長打掃衛生、洗腳、捶背等。但在管育并重的教學模式中,家長和班主任密切配合,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有的學生買了一束花送給媽媽;有的學生和爸爸媽媽一起做飯;有的學生在家長忙碌時關上電視機,自己去寫作業,并且為家長準備了一杯溫水;也有的學生畫了一幅全家福……家長將學生在家庭中的這些表現與班主任溝通,保證雙方都了解學生表達愛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德育效果。在這個基礎上,雙方針對德育內容、活動形式、評價方式進行創新,不再單一地按照量化式的方法評價學生德育素養,提升德育工作效果。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需要重視管育并重教學模式的合理應用,創新班級管理和德育的具體方法,對學生實施全面培養。在這項工作中,班主任需要積極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并且以學生的年齡、身心成長特點以及未來的發展需求等為基礎,對學生實施科學且具有針對性的德育,進而實現管育并重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與此同時,班主任還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其自覺遵守班級紀律、調整自身的言行等,使學生在管育并重教學模式下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