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在“雙減”政策和“五育并舉”理念的引領及《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指導下,作者以小學科學跨學科主題實踐為載體,探討如何深化跨學科主題項目學習,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本文以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下《蠶的一生》教學為例,探討小學科學跨學科項目式學習實踐的一般路徑,從立足教材內容、注重跨學科整合、目標導向、分解任務、實踐操作、多元評價等推進跨學科教育,促進育人方式轉型。
〔關鍵詞〕" 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跨學科;實踐活動;課例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5)15" " 0043-03
隨著AI時代的來臨,新課改浪潮洶涌而至,學校教育再也無法沉迷于原有的教學體系。積極探討學科中如何設置跨學科主題學習,已然成為題中應有之義。小學科學是一門具有基礎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學科,它的教學圍繞學科核心概念和跨學科概念,理解教材設計,設計并實施能夠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思維型探究和實踐,提升學生應用實踐的能力,培養“具有科學家潛質”的新質人才。
為了促進深度學習的思維型探究和實踐,實現各學科之間有價值的整合,達到高質量跨學科主題學習,本文以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下冊《蠶的一生》一課為例設計跨學科主題實踐活動,引領學生探索并發現蠶的一生現象中科學奧秘,讓科學素養與其他學科領域知識進行深度融合,提升跨學科學習能力。
一、跨學科主題實踐的架構與設計
跨學科項目化學習是為了解決一個真實且復雜的問題,學生學習并創造性地整合不同學科的核心知識和能力,以形成整合性的項目成果和新理解。根據該定義的理解,跨學科的關鍵是從各學科概念中提取出共通的跨學科概念,多維統合,從多個學科知識領域綜合探究。
(一)貫徹課程標準,明確跨學科任務導向
教師在開展跨學科項目前應以課程標準為導向,使跨學科課程理念與課程標準要求相符合。《蠶的一生》跨學科項目設計首先明確“蠶的一生”主學科的核心概念:了解蠶的生長過程,設計蠶的文創作品等,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根據這一核心概念尋找其他學科相關聯的知識概念整合,確定課程的具體任務和目標,引導學生以創造性的方式將新的理解在跨學科實踐中運用。
科學《蠶的一生》選擇學科整合內容: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習作《我做了一項小實驗》、勞動《抽絲剝繭》、美術下冊第10課《圖形的聯想》、綜合實踐“童眼看世界”單元等。以大主題為中心,對多個學科學習內容進行分析、整合、重組和開發。整合后《蠶的一生》的教學內容安排如下。
選題指導(1課時);
分學科教師指導,制定活動計劃(1課時);
學生開展活動:抽絲剝繭活動、蠶絲手工制作、設計制作健康枕、繪制蠶的一生圖、一次實驗等(4課時);
交流展示與評價(1課時)。
跨學科主題學習,除了與各學科知識交互融合,還需要考慮多學科的教師協同育人,共同參與跨學科主題實踐,避免知識的重復或雷同。
(二)建構學科目標,明確跨學科目標導向
根據夏雪梅博士的介紹,跨學科學習有三個層級的學習目標,分別是知識型、實踐型和概念型。科學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目標設計要與各學科課程標準相結合,明確跨學科具體任務和目標,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將《蠶的一生》跨學科目標設置如下。
1.知識與思維
科學:了解蠶一生各階段的形態特征和習性;語文:掌握科學實驗的寫作;美術:培養學生的繪畫與設計能力,發現蠶的生命之美;勞動:蠶絲的應用能力;綜合實踐: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和工程技術的應用能力。
2.探究實踐
能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設計跨學科實踐項目;能夠運用觀察、探究、實驗等方法,解決養蠶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3.態度責任
通過跨學科學習展示增強文化自信及社會責任;反思自己在學習活動中的角色和貢獻,提高團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跨學科學習目標不是知識的簡單疊加,而是通過跨學科學習創造性地解決現實問題,生成不同于學科的新知識和新技能,促進跨學科學習的有效落地。
二、跨學科主題實踐的實施策略
根據《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闡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是引導學生圍繞某一研究主題,將所學課程與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方法以及課題研究等結合起來,開展深入探究、解決問題的綜合實踐活動。因此跨學科主題實踐作為獨立的學習形態,將各相關學科知識以及社會資源等跨界融合,將主題具化為可視化、易操作、好評價的系列活動群,以此構成一個跨學科學習主題實踐。
(一)課前鋪墊,生成跨學科真實問題
《蠶的一生》在前期《迎接蠶寶寶的到來》《蠶長大了》《蠶變了模樣》和《繭中鉆出了蠶蛾》學習、觀察、記錄“蠶的一生”基礎上,對蠶一生的不同階段、生活習性有初步的了解,也為開展蠶的一生跨學科主題活動做好鋪墊。
跨學科實踐主題主要源自現實生活中的師生共同感興趣的話題,通過前置學習,結合生活中有趣、有挑戰性的問題,生成新的跨學科真實問題。當學生提出一些支離破碎的零散的各種問題、他的想法可能跟教師的設計完全不一樣時,教師不能以為尊重學生的愿望(自主性)就是好的主題,而要帶著審視的目光,引發學生深層次思考。
(二)聚焦情境,提出跨學科驅動問題
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核心在于“找準活動的育人點”,在這個階段,聚焦真問題探尋“跨點”找到跨學科主題。
首先,探討問題產生驅動。從學生的生成性問題入手,如絲綢是蠶繭做的,那怎么抽絲呢?我的蠶寶寶是吃萵筍葉長大的,為什么吐的絲很少?奶奶說蠶寶寶的大便可以做枕頭芯,是真的嗎?我想利用彩色蠶絲制作一個漂亮的折扇。
其次,問題分析產生跨點。分析蠶的一生的關系,解釋其中的原因;查找資料,探究蠶絲制作;結合資料,分析蠶繭的大小與食物是否有關。
在問題分析、產生跨點的流程中,教師要有大概念的意識,用問題牽引著學生,學生的思維層次就發散開來,思維的深度就不一樣了,從而引出一系列跨學科主題實踐學習。
最后,確立跨學科項目。對比實驗:蠶繭的大小與食物有關;勞動實踐:抽絲剝繭活動;手工制作:蠶絲手工制作;創意設計:設計制作健康枕。在此基礎上,教師就可以帶著學生開始選題了。
聚焦真實問題是真正實現跨學科整合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橋梁。課始設置情境、聚焦真問題尤為重要。要組織學生發散性思維探討,讓學生暢所欲言,認知沖突激發思維,產生跨點問題。
(三)支架支持,架構跨學科實踐主題
為了讓學生的學習主動跨界,教師引導學生以整體的視角,選擇適合學生探究實踐的主題或內容,遷移和拓展到生活世界里面。我們根據跨學科項目,對多個學科學習內容進行整合、重組和開發,形成了具有明確的實施任務的設計。
任務分組:能干小巧手、幸福小農夫、小小觀察員、能干小幫手。
項目準備:小組探討交流,共同設計方案、完成項目計劃;收集材料。
項目實施:按照方案和選擇的材料實施任務,初步完成實驗與制作。
成果展示評價:小組合作推介自己的設計與作品、交流評價展示。
跨學科學習,不僅增強了學生認識真實世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提升了自主實踐能力、分析和語言表達能力,也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文化自信。
(四)研討策劃,擬定跨學科實踐方案
選擇最感興趣的項目任務,確定合作伙伴,組成項目組,分小組制定和策劃跨學科主題實踐方案。方案的擬定可分兩步走,即初步設計和完善項目方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和實際水平,共同研討,擬定方案。
(五)實踐操作,總結跨學科實踐成果
跨學科主題實踐操作路徑圍繞一個研究主題,運用并整合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和方法,教師以“資料查詢—實踐體驗—研學拓展—總結完善”操作流程,共同解決問題,實現任務目標。跨學科主題實踐的新路徑如下圖。
在學生活動中,教師是協助者和指導者,盡量不要用教師的演示代替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要充分發揮學生創造性能力,在實踐、體驗、探究等活動中主動建構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抽絲剝繭中,讓學生自主獲取繅絲技術用于勞動實踐,在勞動中掌握手工技術體會勞動的艱辛;在蠶絲扇制作中,讓學生創意設計,制作天然蠶絲扇,使學生認識傳統技藝,滲透社會責任;在對比實驗調查中,指導學生注重觀察、記錄、分析,完成實驗報告。當然,在教學設計中還可以增加現代養蠶技術的體驗和認知,從而增加學生學習課程的廣度和深度等。
成果展示豐富多彩,有表演、匯報、報告、PPT、小視頻、實物等,可以舉行展覽展示實物作品,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特長。也可以利用微信、QQ、校園網等,將優秀手抄報作品進行網絡展示。
三、將多元評價融入跨學科實踐過程
評價是檢驗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課程標準》指出,要構建素養導向的綜合評價體系,并且提出以評價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的建議。跨學科主題學習更需要建構一個主題多元、方式多元的評價體系,激發學生跨學科的知識、能力、態度的養成。
(一)跟蹤式評價關注“動態”
評價是模糊的。聚焦跨學科學習中的態度責任、實踐探究、思維品質、創新應用等四個維度進行深入的、動態性的、階梯式的評價,為學生建構跨學科概念提供適宜的支持策略。跨學科項目評價量表如下表所示。
通過簡易的區分量化評價,客觀評價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跨學科學習能力。同時,我們也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借助跟蹤式評價促進學生參與跨學科學習。
(二)終結式評價關注“多元”
終結性評價有觀察訪談記錄冊的描述性評價、可視性作品評價、成長檔案袋等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并結合自評、他評、家長、教師、社會專業人員等共同參與評價的方式,促進評價功能的落實。
一個新的跨學科研究是一個學科整合與創新的過程,它不僅涉及學科建設,更是超學科教學。高質量跨學科項目的構建,需要基于在地資源,建立讓跨學科“看得見”的目標體系,架構讓學科素養“落得了”的探究實踐主題。
【本文系2024年杭州市教育科研規劃綜合課題“云溪探秘:跨學科視域下鄉村氣象科普育人的新樣態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項號:2024Z183】
參考文獻
[1]郭華.跨學科主題學習:提升育人質量的一條新路徑[J].人民教育,2023(2):25-27.
[2]夏雪梅.跨學科項目化學習:內涵、設計邏輯與實踐原型[J].課程·教材·教法,2022(10):78-84.
[3]郭華,袁媛.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基本類型及實施要點[J].中小學管理,2023(5):10-13.
[4]張明明.小學科學跨學科項目化學習實踐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24(14):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