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課標明確要求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要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強化課程協同育人功能,并要求原則上,各門課程用不少于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本文闡述了小學科學跨學科教學的幾種形式,并通過組織跨學科的小學科學綜合實踐活動,從四個方面感受到了跨學科的重要作用:促進了科學與語文的深度融合;促進了科學與書法、美術的完美融合;促進了科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促進了學生的德育發展。
〔關鍵詞〕" 小學科學;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5)17" " 0133-03
與其他學科相比,科學學科涉及數學、物理、化學、天文、生物等多個學科的內容,甚至對道德與法治教育也有所涉獵。因此,小學科學更適合,也更容易開展跨學科教學。
為進一步落實“新課標”理念下的學科融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越來越多的小學科學教師根據科學學科特點和實際情況,將科學教育深入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開展跨學科教學實踐,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實踐能力。其他各科教師在教學中,也在積極有效地探索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方法和思維,設計并實施跨學科教學活動。目前,跨學科的小學科學教學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其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一、?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
教師可以將科學知識與語文、數學、道法等學科知識相結合,豐富教學內容。例如,通過科學閱讀、科學寫作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科學素養;利用數學知識進行科學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將科學知識和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提升有機融合,讓學生走近科學,親近科學家,為祖國科技的發展而驕傲和自豪。教師還可以邀請其他學科教師參與教學,實現資源共享,提高教學質量。這種跨學科的融合教學可以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從而更好地整合教學資源。
有的學校通過組織學生開展跨學科實踐活動,如科技小發明、環保行動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有的搭建多元化的科學教育平臺,構建“科學+課后服務”“科學+社團活動”“科學+研學活動”等全方位、立體化的活動體系。還有的推進校本課程開發和社團建設,開展科技節、科學運動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學習平臺。這些實踐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還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圍繞具體問題提煉出學習主題,設計學習任務,形成單元化的課程。例如,圍繞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探索宇宙”這一內容,在道德與法治課上講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激發學生對我國自主航天工程成就的自豪感;在美術課上組織學生繪制關于星空的奇思妙想;在數學課上教學“光年”這一長度單位,讓學生了解太陽系各行星之間的數據;在語文課上安排學生討論撰寫人類為沖出地球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犧牲,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探索太空的作用……圍繞一個特定主題設計教學單元,將多個學科領域的內容融入其中,如“可持續性”“文化多樣性”等。
二、?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項目式學習探索
聚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項目式學習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并提出解決方案。湖北白云湖小學師生展開了以“認識水”為主題的項目式學習,通過將其與語文、美術、道法、信息科技等學科融合,探索科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該項目通過收集及討論關于水的特征、古詩詞中的“水”、保護水資源和水循環等子項目,引導學生深入探索科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通過小組分工合作的方式開展收集資料、制作科普短劇、繪制宣傳畫等活動,不僅提高了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還培養了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例如,五、六年級的學生搜集、分析、整理出了一系列有關“水”的詩詞,并將它們用毛筆字展示出來,吟誦與“水”有關的詩詞,既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又加深了對古詩詞的理解。在科學教育中實施項目式學習,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還能激發他們的探索欲望和創新精神。
作為一名小學科學教師,又身兼學校的綜合教研組長,我常常也在思考:如何將科學教育深入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開展跨學科教學實踐,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能力?我們學校又該怎樣增強教師的跨學科課程開發能力,促進教師跨學科教學能力提升?
很偶然的一個機會,我在學校聽了一節科學校內教研課,內容是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下冊《紙》。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紙,知道紙的吸水性、結實程度、防水性能不同,了解紙的發明史,了解蔡倫改進了造紙的工藝和材料,知道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教育學生養成節約用紙的好習慣,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因為講到了宣紙,涇縣又是宣紙之鄉,課后,我便隨機找了幾個學生,問了一下有關宣紙的幾個小知識,結果答出來的很少。于是我靈機一動:為了給學生創設跨學科學習的機會,何不開展一次有關宣紙的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
經過商議,學校綜合教研組決定開展這次活動。上報學校后,校領導也非常支持。于是,從主題確定、活動申報、活動目標及框架設計到活動實施,由各班班主任和語文、科學、美術、書法、信息科技教師共同參與的三至六年級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了。活動期間,各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開展一門學科與科學的跨學科活動,由綜合教研組統一組織安排。經過精心策劃,學生參觀了涇縣宣紙文化園,觀看了宣紙文化視頻,了解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宣紙簾制作技藝,參觀了古宣紙槽作坊遺址,到涇縣蔡村小康朱家撈實地了解了宣紙原材料制作之剝檀皮工藝,等等。作為組織者及以科學教師身份參與者之一,我感受頗深。
(一)促進科學與語文的深度融合
本次跨學科的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讓學生全面了解了宣紙這一家鄉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產物,以及宣紙對人類文化和藝術所做的貢獻,還欣賞了歷代諸多書法名家的作品,收集學習了有關宣紙的詩文。參觀宣紙文化園回來后,學校開展了全校“古詩詞背誦大賽”,不僅重溫了傳統經典,增強了學生的記憶力和專注力,提升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還讓他們領略了古詩詞的魅力,對中華智慧與文化進行了傳承。每次參觀回來,學生都要以觀察日記、游記、觀后感等方式記錄活動中的點點滴滴。學校在后期還進行了各種形式的作文大賽。學生在活動中不但培養了科學核心素養,還獲得了藝術熏陶,提高了語文能力,促進了科學與語文的深度融合。
(二)促進科學與書法、美術的完美融合
在教學理念上,科學課強調實證、邏輯和探究,而書法美術則側重于審美、表達和創造。兩者的結合可以讓學生在進行科學探究的同時,培養審美能力和藝術創造力。在本次跨學科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書法美術教師在活動中的表現也可圈可點。他們在活動中,結合科學課中各類紙的吸水性、結實程度、滲水性不同的知識,講解展示了不同的書畫作品,讓學生直觀、全面地了解家鄉的各種紙張,特別是宣紙。同時,開展了“我是小小書畫家”“書畫名家進校園”、學校藝術作品展等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書畫大賽,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發掘宣紙文化,有效地實現科學與藝術教育的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審美情感,促進了科學與書法、美術的完美融合。
(三)促進科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
科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它不僅能夠提高教學效率,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在這次跨學科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收集和整理了大量有關宣紙的科學教學資源,包括許多的文字、圖片、音視頻等資料,并第一時間上傳到學校內部共享文件庫和專題網站上,或者整合后通過學校微信公眾號發布。因為我有信息科技教師和科學教師的雙重身份,因此我在上科學課和信息科技課時,便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在課堂上進行互動式教學,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和討論活動中的知識和現象,教學效果非常好。因為這些都是學生的親身經歷,學生自己掌握活動的最新動態,參與度極高,促進了學習和探究。學校還開展了一次圍繞宣紙及宣紙文化資源的電子版報制作大賽,利用信息化手段,讓學生更加系統全面地了解了家鄉特產宣紙及宣紙文化。這次跨學科活動,通過整合教學資源、實施互動式教學、應用虛擬實驗、制作電子版報等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促進了科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
(四)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興趣促進德育發展
通過跨學科學習,將課程知識與現實情境相聯系,使學生在綜合多學科知識與方法解決復雜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培育了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實現三者的有機融合,最終形成并發展了科學核心素養。本次跨學科的綜合實踐活動,通過對一節科學課進行拓展延伸,結合對宣紙及宣紙文化資源的充分挖掘,拓寬了德育渠道,提高了學生的核心素養,形成了我校的辦學特色。活動中,因為大部分學生都參與其中,聯系現實生活情境,收集整理的有關宣紙的科學教學資源又非常接地氣,學生樂于觀看,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了宣紙文化知識。而且,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結合各種信息化手段,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創造精神,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興趣。同時,整個活動形成了系統獨特的德育校本課程資源,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而且讓學生得到本土文化的滋養,增強了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促進了學生道德素養的發展。
三、結語
跨學科的小學科學綜合實踐活動,通過聯系現實生活情境,為學生創造了跨學科學習的機會。它是學科之間的交流與碰撞,為我校的新課程改革帶來全新的體驗。今后,學校的科學教育教學工作還要思考基于學校實際,深度挖掘學校科學教育的元素,積極構建有層次有梯度的科學活動,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展示舞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的通知[S]北京:教材〔2017〕4號,2017.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