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新媒體語境下新聞類短視頻的代表,《主播說聯播》在兩分鐘左右的時間里以輕松、口語化的方式將新聞“說”出來,形成對傳統《新聞聯播》“聯播體”的祛魅,講解式、談話式融合的新聞話語樣式和通俗靈動、消閑自在的新聞話語體式在新媒體傳播語境中擁有了一席之地。本文聚焦《主播說聯播》中主播話語樣態的改變,從文字、表達、技術和副語言的準備工作出發,提出“以文字生發信息互動”、“以情感尋求價值共鳴”、“以人格觸達受眾心靈”和“以場景增強對象信念”四種創新范式,為新媒體語境下的播音員主持人提供保持良好話筒前狀態的方法。
【關鍵詞】話語樣態;主播說聯播;新媒體語境;播音主持
語境是語言使用的環境,[1]廣播電視語境“受整個社會的政治、文化、經濟語境的影響”,[2]傳播語境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直接影響節目的形態、風格和定位等。互聯網時代引入短視頻等新型傳播媒介,這些“新媒體打破了傳統媒體霸權,使傳統媒體在發行量、收聽收視率、經營收入、受眾結構、受眾閱讀習慣等方面發生許多重大的變化。”[3]傳播語境日新月異,產生音視頻傳輸的瞬時性、受眾互動的實時性、網絡社交的匿名性等特點,諸多播音員主持人在從傳統媒體轉向新媒體平臺的過程中,其話語樣態一成不變,讓受眾產生距離感、生硬感,并不能很好地適應新媒體平臺的傳播需要。
《新聞聯播》自1978年1月1日起,每晚19:00準時播出,時長約為30分鐘,針對國內外政治、經濟、農業等熱點新聞進行播報,以權威性、規范性和嚴謹性著稱,是傳統媒體語境下新聞節目的典型代表。進入新媒體時代,《新聞聯播》官方開始在新媒體平臺開設新聞評論類短視頻《主播說聯播》。作為《新聞聯播》的衍生產物,《主播說聯播》自2019年開播以來,其官方抖音號已收獲3604.1萬粉絲,主播們聚焦實時的新聞熱點,在一到兩分鐘左右的時間里以輕松、口語化的方式將新聞“說”出來,形成對傳統《新聞聯播》“聯播體”的祛魅,講解式、談話式融合的新聞話語樣式和通俗靈動、消閑自在[4]的新聞話語體式在新媒體傳播語境中擁有了一席之地。從《新聞聯播》到《主播說聯播》,其權威性和品牌化一以貫之,但播音員主持人的話語樣態針對傳播語境的不同作出了改變,使得這兩檔節目成為播音主持從業者跨平臺轉型的良好范本。
本文在總結分析《主播說聯播》主播話語樣態的基礎上,提出新媒體語境下話語樣態表達的創新范式,以供廣大短視頻主播參考。
一、祛魅:新媒體語境下的話語樣態
話語樣態由話語樣式和話語體式結合而成,話語樣式和話語體式皆受到語境制約和影響。從傳統媒體語境進入新媒體語境,播音員主持人的傳播對象發生了明顯變化,受眾從電視觀眾轉向網民。從數量上看,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51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6%,短視頻用戶規模增長最為明顯,達 9.62億,其中,網絡新聞用戶規模達7.88 億,占網民整體的75.0%。從年齡上看,20-49歲網民數量占到全體網民的56.6%。[5]由于受眾年輕化、更加重視情感和互動需求,加之短視頻平臺傳播內容碎片化、泛娛樂化,具有“短平快”的特點,使得新聞節目播音員主持人的話語樣式從宣讀式轉向講解式、談話式融合的樣式,而話語體式則從高雅莊重、平實正規到通俗靈動、消閑自在。
(一)話語樣式:從宣讀式到講解式、談話式融合
話語樣式是指話語的基本態勢和主要形式。[6]《新聞聯播》作為國家形象構建的窗口,要求準確、完整、嚴謹地傳達文稿內容,多用宣讀式的話語樣式,“強調語言表達清晰準確、干脆利落,不追求渲染氣氛、情感起伏跌宕,基本模式為邏輯鮮明、聲音爽朗、頓挫巧妙、語勢穩健。”[7]《新聞聯播》在長期實踐中形成了一套新聞播報范式,稱為“聯播體”?!啊摬ンw’主要使用較為莊重、嚴肅、準確的規范化表達,具有書面語言的特點,并以宏大的敘事風格,對新聞事實進行客觀闡述?!盵8]
《主播說聯播》的傳播環境相對寬松,節目基調親切平和,語境偏向網絡化、娛樂化,重在貼近受眾生活,于潛移默化中傳遞情感和價值觀,因此善用講解式、談話式融合的話語樣式。講解式既包含講,又包含解,講是指語言要娓娓道來,而解則有答疑解惑的要求,需要勾起受眾的好奇心。談話式要求主播的語言是親切隨和的,從心理上貼近受眾,《主播說聯播》頻繁使用俗語、諺語、網絡用語、諧音梗等,消解了《新聞聯播》中的莊重氛圍,更多是輕松和幽默的話語場。如康輝說“您是不是記得去年我在《主播說聯播》里說過,想到山東淄博去吃燒烤?!薄叭ツ晔怯凶陀形?,今年一開年是濱至如歸?!敝v的是兩個網紅城市——淄博和哈爾濱,以“我”的愿望為始,迅速建立類似談話節目的場域,此后通過諧音讓話語豐富多彩,談話式話語樣式得到充分體現。而后他提出哈爾濱文旅的“上限”和“下限”兩個概念,針對其新含義作了解讀——冰雪資源、城市底蘊等這些硬實力決定了哈爾濱發展文旅的下限,而用心、創新這些軟實力進一步拉高了它的上限,這里展現的是講解式話語樣式。整條視頻融合了講解與談話兩種話語樣式,話語樣式完成了轉向。
(二)話語體式:從高雅莊重、平實正規到通俗靈動、消閑自在
話語體式是廣播電視語言傳播主體運用聲音表現手段在有聲語言中呈現出來的一種格調和氣氛。[9]在傳統媒體語境下,《新聞聯播》節目要求播音員主持人呈現高雅莊重、平實正規的話語體式,即儀態端莊、表情平和、語勢穩健,同時口腔和氣息控制強,不能因文字蘊含的情感而產生較大的情緒波動,要時刻把握分寸感,其代表黨和政府形象,“喉舌意識”突出,而主播個人風格相對弱化。
新媒體語境中,通俗靈動、消閑自在的話語體式占據主導,主播的話語風格更加平易近人、隨和自如,容易引發和受眾的情感共鳴。一方面,主播可以加入一定的副語言,輔以豎屏拍攝,使表達更多展現個人風格和人格魅力;另一方面,主播親切化的表達狀態迅速拉近與受眾的距離。海霞在《主播說聯播》中拿著一面帶有“央視新聞”標志的三角導游旗介紹首批國家公園,“今天海霞‘導游’就來帶您看一看,跟您講一講?!彼苑Q“導游”,無形中將主播的身份置于“導游”之后,貼近受眾,貼近生活,在說到“講一講”時,輕輕晃動小旗子,副語言鮮明生動。在隨后設置的“答網友問”環節,她的狀態像與朋友對談,節奏輕快,語勢靈活,不僅全面展現國家公園的各處細節,增強受眾對其的了解,也引發受眾的濃厚興趣,增強了互動??傮w來看,通俗靈動、消閑自在的話語體式在新媒體平臺的傳播中適應性和傳播效果良好。
二、賦值:話語樣態表達的創新范式
話語樣態受到傳播語境的影響和制約,對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表達有形式和風格上的要求,換言之,傳播語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話語樣態的選擇,同時意味著播音員主持人的表達要作出相應的調整。
話筒前的表達狀態與話筒前的準備息息相關。常言道“不打無準備之仗”,充分的準備工作可以使播音員主持人的心理迅速進入工作狀態,思維清晰活躍,情感充沛,注意力集中,使其身體調整到最適合播講的體態,喉部和口腔積極且張弛有度,這些最基本的準備工作促使播音員主持人更好地發揮所長,遇到突發情況也能以較好的方式應對。影響話筒前狀態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關鍵的是心理因素,與緊張、懈怠兩種不適宜的話筒前心理狀態相對,積極、穩定的話筒前狀態是播音員主持人所要追求的。
面對新媒體語境,《主播說聯播》的主播在《中國播音學》中提及的文字、技術和表達的準備[10]的基礎上,拓展出副語言的準備,并配合心理上信息互動的觀念、情感互動的觀念和人格的互動,[11]同時延伸出“兩感”:穩固的對象感和信念感,為話語樣態表達的創新范式賦值。主播們嚴謹、細致和周到的話筒前準備和穩健、大方、親切的表達狀態使該節目長盛不衰。
(一)以文字生發信息互動
《中國播音學》中提出的文字準備主要針對字音和稿件識讀,[12]加上備稿六步,這是短視頻文字準備的基礎。《主播說聯播》一般選取當天最值得關注的新聞,話題時效性極強,能迅速引發受眾的點贊、關注、評論和轉發,傳受互動性強。為適應網絡傳播環境和受眾審美偏好,在稿件中融入部分網絡詞匯,使節目語言更加親民化、年輕化。如康輝對國泰航空說“不作不死”,“no zuo no die”這個詞在網絡上指不要沒事找事,否則就會倒霉,并且直接翻譯成了“中式英語”,直截了當表明對事件的負面態度,引發網友對視頻大膽用詞的熱議。而“總臺龍年春晚主題發布——‘龍行龘龘,欣欣家國’”這期節目,寶曉峰從對“龘”字的字音、出處和字意出發,揭示春晚主題,評論區感嘆“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第一次認識(該字)”“龘吉龘利”等,由此生發出無數討論,信息在傳受雙方間流動。
主播在文字準備階段,應著重針對網絡新詞、流行熱梗進行備稿,厘清這些網絡用語的內在含義,使用正確的語氣表達。對生僻字的重點解讀亦如對網絡用語的準確使用,都體現主播以受眾心理反哺自我心理,對受眾想聽、想知道的內容有預判,牢牢抓住受眾的興趣點,對其可能產生的反應有設想,與其建立深度的心理連結,講出其想要表達但是難以表達的內容,讓自己的播讀產生強烈的創作欲、分享欲和表達欲。從受眾的立場出發,讓他們在節目中找到認同感,那么受眾也會以點贊、評論、收藏等方式加以回應,信息由此互通。
(二)以情感尋求價值共鳴
在《中國播音學》中,表達準備主要是思想、情緒和身體上的準備。[13]在新媒體語境下,表達準備應該更關注情感醞釀。唐靜儀指出,在其研究的59個《主播說聯播》作品中,蘊含憤怒、喜悅、勸誡、贊賞等情緒的作品占到了50個,占比達到84.75%,[14]可見情感表露在短視頻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人稱是一種有限視角,能夠增加敘事的親切感和現場感。[15]《主播說聯播》常以“我”為第一敘事視角,消解了《新聞聯播》的宏大敘事,給予主播更多的情感表達空間,主播應利用好這部分空間,在心理上形成強烈的表達欲和分享欲,以此感染受眾,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達到傳播目的和增強傳播效果。比如面對河南的洪澇災害,海霞素顏上陣,以“作為一名河南人”開頭,迅速將受眾帶入切身情境中,她從自我感受出發,表達中既包含對受災同胞的關切,也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共克時艱,網友評論說,“太真誠了,妝也沒化,都是中國人一起加油”,534萬點贊量充分體現了該短視頻的傳播力度。
情感互動是為求共鳴、求升華。[16]在《主播說聯播》中,情感是真實流露,而非刻意演繹的。比如2021年“六一”兒童節特別節目,多位主播玩起童年的跳皮筋、彈彈珠等游戲,追憶往昔的同時,祝觀眾小朋友和大朋友節日快樂,送上美好的祝愿。該期節目將場景搬到演播室以外,創新了節目形式,通過主播們身體力行作鋪墊,他們在快樂的游戲中有感而發,情緒飽滿濃烈,有聲語言的情感傳遞顯得更有力量,讓受眾不由自主地代入其中,并且在節目最后,主播們以極富感染力的話語,將情感升華至“實現夢想,永葆童心”,讓各年齡段的受眾都能找到共鳴點,主播所要弘揚的正向價值觀也因此得以傳遞。
(三)以人格觸動受眾心靈
“播音主持人格化傳播是指播音員主持人在媒介傳播中所表現出的相對穩定的基于心理與外部傾向性的特征,是播音員、主持人集思想性、情感性、行動力的綜合體現?!盵17]《主播說聯播》的主播們以鮮明的個性形象完成了人格化傳播,比如海霞甜美溫柔,王音棋青春洋溢,康輝沉穩大氣等,他們塑造獨特人格的手段主要包括表情、手勢、服飾等副語言的使用。當主播解除傳統“人設”的束縛,盡情展現自我,穿常服、說方言,情感豐沛、態度明朗,讓受眾看到了和他們本身一樣的普通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職業形象?!岸桃曨l創造的媒介情境擁有‘以人為本’的文化基因,傳播主體借助特定的人格化符號,能夠在短視頻空間引發受眾情感共振與關系認同,從而產生積極的傳播效果?!盵18]
《新聞聯播》是觀察和洞悉國家政治、經濟、社會和民生動態的窗口,因此要求播音員坐姿端莊,不能有太多的副語言分散受眾對內容的關注,以保證信息的真實可靠,播音員主要依靠面部的微表情傳情達意,如點頭、眨眼等?!懊绹鴮W者貝克特爾指出,人們溝通中的信息只7%是通過語言傳遞的,38%是通過我們的語氣語調,55%是通過我們的身體語言?!盵19]由于新媒體語境平民化、網絡化、年輕化,《主播說聯播》給予副語言更多的施展空間,使其發揮更大的效用。在副語言中,如特定的手勢具有強調、引起關注、指向、提示分類等作用,其加入可以表達情緒、表明態度、突出重點,引起受眾注意等。潘濤在一眾播音員中,副語言尤為豐富,在“坐著高鐵跨過臺灣海峽”這期節目中,他單手往前伸表示“跨過海峽”;說到“兩岸融合發展”,他雙手從兩旁合十緊握“突出的正是一個‘融’字”,他五指指尖相觸示意強調……他以副語言彰顯兩岸同胞一家親的情感,賦予傳播溫度。此外,從《主播說聯播》的諸多封面中見到康輝“作揖”拜年,海霞“比心”等,充分的副語言準備體現了主播的個性和人格魅力,以此與受眾建立更加穩固的聯系,具體的副語言準備可以減少瑣碎動作,直擊要害,牢牢抓住受眾的注意力,達到深入人心的效果。
(四)以場景增強對象信念
以《主播說聯播》為代表的網絡短視頻,技術準備主要針對拍攝畫面構圖和拍攝場景選取?!笆謾C豎屏方式為《主播說聯播》這一話語實踐構建了一種全新的話語場景語境。”[20]吳曄指出,“短視頻中較短的鏡頭距離帶給受眾心理上的接近性,從而有助于提升傳播效果?!盵21]《主播說聯播》采用豎屏拍攝,近景景別,人物部分占到了畫面的80%-90%,上身全部露出,視覺感受上是恰當的“個人距離”。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提出,人與人之間有四種空間距離,其中個人距離為45-120厘米。這種距離相較《新聞聯播》要近,更容易讓受眾產生代入感。
此外,拍攝場景也是技術準備的重要一環,場景應干凈整潔或有獨到之處,配合播出內容,《主播說聯播》場景設置更加自由靈活,室內和室外都曾在節目中涉及。如節目開播之初在《新聞聯播》演播室拍攝,并將場景設計為主播剛下播,服裝和妝容未變,其中一期康輝向受眾展示《新聞聯播》節目中主播手中的紙質稿件,真實地再現了“神秘”的央視演播室和《新聞聯播》的幕后故事,滿足受眾的窺私欲和好奇心,同時在輕松的拍攝場景和氛圍中凸顯主播《新聞聯播》內外語言的反差。
從傳統直播語境進入新媒體語境,受眾的數量和年齡結構發生改變,場景也頻繁切換,這兩方面的改變要求主播擁有穩固的對象感和信念感,進入新媒體語境的傳播狀態,而不是在兩種語境中游移不定。在《主播說聯播》約兩分鐘的時長內,一般一鏡到底,很少經過剪輯,可見主播保持了高度的信念感和專注力,不受外在因素影響,讓受眾的情緒一直沉浸在主播營造的氛圍中,產生強烈的代入感,從而理解和認同內容。同時,為適應年輕化的受眾需求,主播的話語風格保持口語化、親切化和幽默化,配合各種生活化場景的使用,使節目達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三、結語
《主播說聯播》是為適應新媒體傳播語境誕生的短視頻節目,對比傳統電視新聞類節目,話語樣態發生巨大改變,以播音員主持人各項準備工作為基石,話筒前心理狀態隨之產生變化,文字準備關注網絡用語的使用,以文字生發信息互動;表達準備必須充分醞釀情感,以情感尋求價值共鳴;副語言準備簡潔有力,以人格觸達受眾心靈;此外,場景的靈活運用要求更加穩固的對象感和信念感,以促進話筒前狀態的沉淀。于短視頻主播而言,只有將話筒前的準備貫徹落實,同時培養良好的話筒前心理狀態,其話筒前的表達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成竹在胸。
“作為語言傳播主體,不僅要適應語境,還應能駕馭語境,主動的構建語境?!盵22]《主播說聯播》的出品不但在新媒體語境中卓有成效,還能反哺傳統媒體節目,“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總經理室’微信公眾號提供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新聞聯播》青年觀眾增加139%,CCTV-新聞頻道收視率同比上升92%。”[23]同時,其“發布相關新聞信息的觀點評論與具有文化屬性的意見輸出,針對性地起到對高黏性粉絲群體‘態度改變’的作用?!盵24]在引導社會輿論、弘揚積極正能量方面,《主播說聯播》無疑為傳統媒體的轉型提供了良好的范本,也為廣大播音主持從業者開創了話語樣態的新范式。
注釋:
[1][2][7][9][11][16][22]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播音主持創作基礎[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5.
[3]石磊.新媒體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91.
[4][6]張頌.播音創作基礎(第三版)[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
[5]CNNIC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cnnic.net.cn/n4/2022/0916/c3
8-10594.html.
[8]康輝.新時代“聯播體”的創新探索——基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聯播》的思考[J].新聞與傳播研究,2021(01):29-38.
[10][12][13]張頌.中國播音學[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289.
[14] 唐靜儀.時政類新聞短視頻的內容研究——以《主播說聯播》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23(19):44-48.
[15]王麗文.自傳與非自傳徘徊中所體現的曹雪芹的價值取向[J].紅樓夢學刊,2009(01):226-239.
[17]邱蔚.“溫度”與“距離”:播音主持人格化傳播探究[J].未來傳播,2020(04):106-112.
[18][21]吳曄,樊嘉,張倫.主流媒體短視頻人格化的傳播效果考察——基于《主播說聯播》欄目的視覺內容分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131-139.
[19][23]王奮飛,黃煜.基因、語言與感性:《主播說聯播》的“隱形翅膀”[J].當代電視,2021(06):106-112.
[20]強月新,梁湘毅.短視頻新聞評論話語方式的四種轉向[J].現代傳播,2021(04),61-67.
[24]牛儉,王琦.“他塑”困境下雙語主持人跨文化傳播的破局思路[J].傳媒,2023(18):53-56.
(作者:浙江傳媒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演播藝術、主持傳播)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