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中小學黨建德育工作會議指出,加強新時期中小學黨建德育工作,意義重大。各地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以及關于中小學黨建德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加強中小學黨建工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基礎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在新時代背景下,中職學校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陣地,黨建對學生德育工作的引領作用顯得尤為重要。班主任作為學生德育一線工作者,如何在日常學生管理工作中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值得深思。在中等職業教育領域,班主任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品德形成的引導者和人生道路的同行者。面對處于“拔節孕穗期”的中職學生,班主任需以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創新德育工作方法,深入學生內心,助力其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
德育工作的情感基石
師愛的力量。“師愛”是教育的靈魂,是班主任工作的情感基石。正如高爾基所言:“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在德育實踐中,班主任應以無私的愛關懷每一位學生,通過日常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興趣愛好、夢想追求等,建立起深厚的師生情誼,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為后續的德育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筆者當班主任所帶的班級中,就有一個典型的案例。學生A剛入學時,上課不專心,經常玩手機,頻繁違反校紀校規,學校教務科領導巡堂的時候多次發現他玩手機打游戲,屢教不改。但他身上有一個特別的閃光點——在剛入學的新生杯籃球賽中,他帶領班級獲得年級冠軍。從他對班級強烈的榮譽感和對籃球的熱愛,可以看出他渴望得到大家的認可,想要追求進步。為深入了解學生內心想法,筆者多次找他去食堂一起吃飯,在愉快的環境中談心談話,逐漸得到他的信任,師生情誼日益深厚。經了解,學生A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因為主攻體育而把文化課給耽誤了,入學時綜合成績在全班42個學生中,排名倒數12名。現在,該生對學習還是缺乏信心,有畏難情緒,難以專心聽課,控制不住想玩手機的沖動。
為幫助學生A改掉不良行為習慣,筆者耐心細致地給他做思想工作。每次談話以后,學生A的課堂表現都有明顯進步,違反校紀校規的行為也慢慢減少。在他每次進步時,筆者不斷給予他肯定和鼓勵,經過一個學年的努力,他的成績排名從入學時全班倒數,提升到全班中上游水平。同時,筆者鼓勵他發揮個人特長,支持他擔任班級體育委員,以此激勵自己,約束自己,通過以身作則和為大家服務,不斷樹立自信心。
目標引領的實踐。與此同時,筆者了解到學生A有一個“軍官夢”。于是鼓勵他,想要實現軍人的夢想,大學生從軍會是一個很好的路徑。筆者引導該生把對體育的熱情轉移到學業上來,如果能把打籃球三分之一的用心放到學習上,一定會在學習成績上取得很大突破。如果在加強體育鍛煉的同時,把文化知識素養提升上來,爭取考上一定層次的大專院校,成為“大學生軍官”就不是夢。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三年的努力,學生A順利通過升學考試,以全班前15名的總成績考取了廣西一所高職院校,為實現“大學生軍官”目標,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目標是行動的燈塔,能夠激發學生內在的動力和潛能。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班主任應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學生A的案例,正是班主任通過深入了解學生,發現其潛在優勢,并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將個人興趣與人生目標相結合,最終實現自我超越的生動寫照。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的鼓勵與引導至關重要,它讓學生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成功的可能,從而更加堅定地邁向目標。
德育工作的策略平衡
鼓勵教育的魅力。鼓勵教育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教育方式,它強調在寬松、和諧、愉快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心。對于中職學生而言,他們往往因學業成績不佳、行為習慣不良而缺乏自信。此時,班主任的鼓勵如同溫暖的陽光,能夠照亮他們前行的道路,幫助他們重拾信心,勇敢追夢。
懲戒教育的必要性與原則。然而,鼓勵教育并非萬能,適度的懲戒教育同樣不可或缺。懲戒教育旨在通過適當的懲罰措施,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培養其規則意識和責任感。在實施懲戒教育時,班主任應遵循公平、公正、理性的原則,確保懲戒措施既有教育意義又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同時,要注重懲戒后的溝通與引導,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主動改正。
策略平衡的藝術。鼓勵教育與懲戒教育并非孤立的教育手段,而是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的。班主任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問題的性質,靈活運用這兩種教育方式,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與平衡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既保護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又有效遏制其不良行為的發生。
在筆者所帶的班級中,學生B就是在鼓勵教育與懲戒教育雙管齊下,得以不斷進步的典型案例。學生B的問題幾乎每一個都讓人頭疼,抽煙、上課睡覺、講話,違反校紀校規的情況嚴重。但是他的期末考試沒有一科補考,而且成績在班里排名前十。由此可見,他是一個相對聰慧但缺乏良好行為習慣的學生。有一次,他晚上熄燈后還不睡覺,躺在床上玩手機被巡邏教官發現了。筆者第二天找他談話,首先耐心地跟他講深夜玩手機不睡覺的危害,然后對他不遵守學校就寢規則的行為提出批評,并希望他加以改正。為了讓他認識到違反紀律的嚴重性,幫助他養成按時睡覺的習慣,按照學校宿舍就寢管理制度,班主任采取了夜間禁止使用手機的懲戒措施。
與此同時,筆者注意到學生B學習成績好的優點。在后面多次談話中,肯定其在學業上的優秀表現,規勸他不要浪費自己的聰明才智,要端正學習態度,遵守校紀校規,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爭取更大進步。
從那以后,筆者對學生B采取鼓勵教育為主、懲戒教育為輔的管教方式。他的各科成績都有明顯的提升,對學校和班級的活動更感興趣,班級榮譽感漸漸增強,違紀現象也越來越少。鼓勵教育對正處于成長關鍵期的中職學生更有效,有利于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性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德育工作的個性化路徑
認識差異,尊重個性。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在性格、興趣、能力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應充分認識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避免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方式。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性特點,制定個性化的教育方案,以滿足其不同的發展需求。
精準施策,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德育工作的核心策略之一。班主任應深入了解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包括其家庭背景、學習狀況、心理特點等,以便更加精準地施策。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提供額外的輔導和支持;對于行為偏差的學生,可以進行針對性的行為矯正和心理疏導;對于有夢想追求的學生,則可以給予更多的鼓勵和支持。通過精準施策,班主任可以幫助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克服自身不足,實現全面發展。
在筆者所帶班級中,學生C和D就是兩個很好的案例。學生C平時沉默寡言,不喜歡與同學相處。但他非常喜歡閱讀歷史類的書籍和小說,具有一定的寫作功底。針對他這一特點,筆者鼓勵他積極參加征文比賽和演講比賽,讓他充分發揮寫作的長處,通過比賽鍛煉他的膽量和與人溝通的能力。與之性格迥異的學生D則性格開朗活潑,平時喜歡開玩笑、逗老師和同學開心。于是,筆者鼓勵他積極組織參與班里的新生杯籃球比賽和氣排球比賽。他在團隊中與同學相處融洽,溝通順暢,在每一次比賽中都能夠團結同學,還給其他隊員加油打氣,后來還進了學校的體育部,成為一名學生干部。因材施教,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發揮他們的優點,彌補他們的缺點,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讓他們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
綜上所述,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需要以師愛為基石,以育人目標為引領,以鼓勵教育與懲戒教育的平衡為策略,以因材施教為個性化路徑。只有這樣,才能深入學生內心,助力其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并為其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展望未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德育理念的不斷創新,我們有理由相信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將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文為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專項課題“新時代中等職業學校黨建引領學生德育工作路徑研究與實踐”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23ZJY216)
(作者單位:廣西機電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