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基于成果導向教育(OBE)理念,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構建了一種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該體系融合線上線下評價,注重過程性考核,并采用多維度、多主體評價機制,旨在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研究結果表明,該體系有效提升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成績,但仍需根據不同專業和學生特點進行持續優化。
關鍵詞:成果導向;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5)15-0144-03
0引言
社會信息化進程加速和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使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在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技能和信息素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1]強調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運用互聯網技術和新型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質量已成為當下必然趨勢[2]。混合式教學[3](B Learning)最早起源于美國,是針對國家培養全能型人才所探索出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整合了傳統教學和網絡教學的優勢,通過靈活運用學習資源和現代化技術,達到優化教學的效果。基于成果導向的教育(Outcomes-basedEducation,縮寫為OBE)[4],由著名教育家Spady于20世紀90年代首次提出,很快被應用到高等教育中。基于OBE的教學強調以學生取得的學習成果為導向來開展、設計和實施教學過程,關注學生在學習中取得的進步、問題處理能力、知識掌握程度等,對培養高素質、綜合能力強的人才具有重要意義。開展基于成果導向的混合式教學,不僅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所取得的成果為導向,而且將傳統學習與在線學習相結合,靈活匹配學習內容與學習情境、兼顧正式與非正式學習,有效培養學生對知識的自主學習、探究和團體協作等能力。該教學模式對提高教學效果,推動教育數字化發展,提升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水平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構建有效的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5-6]。
1當前評價方法
學習評價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有效的評價方法能客觀反映教學的實際情況,為后續教學方案的決策和改進提供依據。傳統的評價方法仍以考試為主要手段來評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忽視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差異性,難以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過程,對混合式教學改革不適應,也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7]。針對混合式教學的評價方法,學者做了大量研究。文獻[7-8]從過程性評價、考核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等來構建生物免疫學和溫病學課程的評價體系,從學生的課堂表現、線上學習、小組活動等方面進行考核;文獻[9-10]通過采集學生的線上學習數據,利用成績預測模型來預測學生的學習表現;文獻[11]通過理論考核、技能考核、總成績、案例題成績等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當前的研究主要從多維角度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全面化、多元化、動態化等特點,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對于不同的課程,其教學內容、課程目標、學情等各不相同,同樣是混合式教學,其具體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有所差異。因此,針對不同課程特點構建相應的評價體系至關重要。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當前高等教育體系中,非計算機專業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主要介紹計算機基礎知識以及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技能,對大學生信息素質的培養非常重要。目前對該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較多,例如文獻[11-13]探討了該課程的混合式教學,但針對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評價研究較少。本文從實際的教學工作出發,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探究了基于OBE理念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該課程考核辦法的構建,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創新能力的培養,為類似課程的評價提供參考。
2評價體系構建原則
2.1結合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目標是以培養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為核心,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和計算科學修養,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問題求解能力,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非常重要[14]。課程分為理論和實踐部分,理論部分主要介紹計算機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計算思維、信息素養等能力;實踐部分主要講解計算機和常用軟件的基本操作,應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注重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因此,考核時需結合理論和實踐部分,了解各部分的學習成效,真實反映目標達成情況。
2.2綜合線上考核和線下考核
混合式教學融合了傳統面對面教學和遠程線上教學的優點,有效緩解學時與內容之間的供需矛盾,突破教學環境的時空限制。線上教學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針對學習中的薄弱環節集中精力和時間加強訓練,做到有的放矢,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線上學習效果受學生學習動機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合理的評價方式可以有效引導、督促學生的線上學習行為、提高學習效果。因此,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評價應根據教學情況,對線上和線下的學習效果進行評估。
2.3注重過程性考核
過程性考核[15]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等方面做出的評價,能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進行持續觀察和記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調控學習過程,提高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根據教學環節,不僅對期末考試、平時的章節作業、章節測試等進行考核,而且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取得的成果、團隊中的貢獻等方面進行評估,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查。將考核貫穿到整個學習過程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4引入多元化評價
不同區域教育資源的差異性,導致同一課堂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如若僅按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是失之偏頗的[16]。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考核過程中,以學習成果為導向,考慮學生的差異,兼顧學生的初始化水平、學習態度、進展速度,提供多維度的評價,使評價內容多樣化。開展多元化評價,尊重學生個體化差異,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潛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2.5采用多方評價機制
引入多方評價機制,改變由教師單一評價的狀況,避免因教師個人的主觀因素影響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和公平性。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在公共課教研組監督下,綜合考慮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教學督導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的多樣化。多方評價機制改變了教師單方定結果的情況,使評價結果能更真實反映課程的教學效果;也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為評價的積極參與者。學生在評價過程中,也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學習別人的優點,發現個人不足,促進自我提升。
2.6引入及時反饋機制
成果導向理念強調“學生為中心,成果為導向,持續改進”。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評價中,引入及時反饋機制,可以幫助授課教師根據評價結果,及時、具體地進行教學調整和優化。同時,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和不足,及時做出改進,提高學習效果。
3評價體系構建方案
基于成果導向的混合式教學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特點,采用理論與實踐、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成果、學習水平、學習態度、進展速度等進行考核,打破傳統考核方式,將過程性考核替換終極考核,注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評價標準如表1所示。
課外拓展情況項在課程的評價體系中不占權重,但可以作為學生獲得成績的途徑,課外拓展涵蓋課程相關的競賽或證書等內容。當前以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為目的的計算機類競賽越來越多,比如“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大學生課件設計競賽”等,如果學生參加了此類競賽并獲得獎項,說明其已經掌握了本課程的相應能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獎項,申請成績互換或成績疊加,參賽情況也可以替換線下的平時成績項。設置課外拓展情況項的主要目的是鼓勵學生多參與各種競賽,鞏固所學知識,并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本文課程的課外拓展轉換原則按等級和是否獲獎進行劃分,如表2所示。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將獲獎證書進行置換或疊加,如果最終成績大于或100分時,按100分計算;若沒獲得獎項,可將參與情況替換成平時項中的某一項。
4應用結果與分析
對兩個專業各3個班學生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進行不同方式的考核,兩個專業的1班和2班采用本文的教學評價模式、3班采用傳統的平時(作業、簽到)+期末(平臺組卷)的方式進行考核,分別對班級的線上資源使用情況、期末考試成績進行分析對比。同時也做了問卷調查,調研了學生對該評價方案的認可情況。
1)平臺資源使用情況
平臺上包括精選教學視頻、PPT、題庫、教案、作業等,題庫中包含理論和實踐題共1100題左右,每次測試的題目都是從題庫中抽取。資源使用情況的分值由課程完成度(50%)、練習完成度(30%)和學習時長決定(要求的學習時長為視頻時長的2倍,防止學生直接上傳練習答案。20%),圖1為各班的資源使用平均情況。
從圖中可以看出,針對不同專業,采用本文所提評價方法的學生資源使用情況要明顯高于傳統評價方法。主要原因在于該評價方法采用多維度評價,如線上資源使用情況、團隊貢獻等項都會刺激、監督學生使用線上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圖中也可以看出資源使用情況與專業有關,這可能是因為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習慣存在差異。
2)期末考試成績結果
期末考試采用線上方式進行,試題全部來源于平臺的題庫,包括理論(選擇題20%+判斷題10%)和實踐操作題(70%),題庫中的題目大部分來源于計算機二級題庫,各班的試題得分情況如表3所示。
從考試的成績可以看出,使用基于成果導向的混合式教學評價方法后,學生的平均成績和及格率比傳統模式高。采用本文所提的評價方法,可以對學生平時的學習行為進行監督、管理、引導,使學生有意識地利用學習資源、并對好的資源進行分享、積極參與教學中。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賽,對團隊合作情況進行考核,使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呈集體上升狀態。從表中也可以看出不同班級,不同題型的得分情況不一,出現該情況的原因可能是籠統地記錄了資源的使用情況,沒有細化分為理論部分和實踐部分,從而沒能分別對理論部分和實踐部分進行學習監督,這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3)課程結束后的問卷結果
該課結束后,對本學期所帶的202名學生進行了教學模式和考核形式的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和結果數據如表4所示。從問卷結果看,學生對本文評價方案的認可度較高,普遍認為該方案對其掌握課程的知識以及個人能力的培養等方面有促進作用。
5結論
本文基于OBE理念,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進行了探究。根據實際情況、依據評價原則,確定評價方法,實施評價活動、收集與分析數據,改進評價體系,從而能夠真實有效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會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數據分析發現的問題,對該評價體系進行改進與優化,使評價體系更加公平、客觀、科學,以確保評價體系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
參考文獻:
[1]韓冰玉,王永仁.我國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院校行動、成效與展望: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實施為背景[J].高等理科教育,2022(3):75-88.
[2]張建衛,宣星宇,周潔,等.國防特色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發展的機理及啟示《:教育規劃綱要》實施的政策契機[J].中國高教研究,2021(3):30-36,68.
[3]趙大志,周璐璐.新時期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模塊化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24,45(20):44-50.
[4]王蓓蕾.服務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大學英語OBE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24(7):38-44.
[5]黃廣芳,蘇楠.混合式教學中技術賦能評價的實踐及效果研究:基于國家一流課程《英語高級寫作》的質性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24(6):94-101.
[6]王建華,鮑俊逸.中國特色高校評價體系的內涵與建構[J].高校教育管理,2024,18(4):1-12.
[7]惠毅,鄭旭銳,部環宇,等.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構建溫病學課程形成性評價體系及實踐[J].陜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24,47(4):116-119.
[8]陳文標,許秀秀,邱丹纓.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多元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免疫學雜志,2024,40(8):1749-1754.
[9]VANGOIDSENHOVENS,BOGDANOVAD,DEEVAG,etal.Predictingstudentsuccessinablendedlearningenvironment[A].ProceedingsoftheTen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LearningAnalyticsamp;Knowledge[C].NewYork:ACM,2020:17-25.
[10]WUM,ZHAOH,YANX,etal.Studentachievementanalysisandpredictionbasedonthewholelearningprocess[A].202015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Scienceamp;Educa?tion(ICCSE)[C].Delft:IEEE,2020:123-128.
[11]王凡,湯康敏,許建敏,等.微案例教學法應用于刺法灸法學混合式教學中的效果評價[J].時珍國醫國藥,2023,34(1):189-191.
[11]劉瑾.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醫學高專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辦公自動化,2023,28(16):26-28.
[12]萬良,陽瓊芳,覃麗丹.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分層教學研究與實踐[J].數字通信世界,2024(8):229-231.
[13]周婷,王芮,王興宏.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混合式教學實踐[J].電子技術,2023,52(8):148-149.
[14]郭鋰,葉惠文.TPBIM在“廣東省高校計算機公共課教學改革”試點課程中的構建與應用—以“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2(12):111-114,135.
[15]王洪振,白蒙.過程性考核在《細胞生物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家畜生態學報,2022,43(2):94-96.
[16]程曼莉.外語課程思政的課堂形成性評價體系構建探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4,21(8):131-133.
【通聯編輯: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