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5)07-0145-03
引言
數字化浪潮推動教育體系深刻變革,思政課程建設及教學方法革新迎來重要契機。傳統模式常忽略學生個性發展與全面素質培養,而OBE理念以學習成果和目標導向為核心,強調通過明確學習目標、優化教學設計和多元評價體系,全面提升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養。在思政教育領域,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社會責任感與文化認同感成為新時代教育的關鍵。文章致力于探索數字化時代背景下,如何運用OBE理念深化思政課程教學改革,以實現教育目標與學生全面發展的和諧統一,并持續性提升數字化教學質量。
一、數字化時代OBE理念引領下的思政課程教學改革意義
(一)聚焦目標,提質增效
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OBE(Outcome-BasedEdu-cation,即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對思政課程教學改革影響深遠。其核心理念是明確學習目標,并以學習成果為教學導向,從而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相較于傳統教學忽視學生主動性,OBE理念通過設定具體學習目標,使思政課程能精準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確保達成既定學習成果。數字化技術的迅速發展,如智能教學系統、在線測評工具等,為教學改革提供了強大支持,不僅協助教師準確評估學情,還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路徑,提升教學效率。同時,在線課程和互動平臺增強了教學的靈活性和動態性,使教師能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優化教學策略。數字化賦能的OBE理念,不僅提升了課堂效率,更通過精準教學評價,全面反映了學生在知識、能力、素養等多方面的成長[1]。這促使思政課程教學活動更注重實效,實現學生知識的內化和能力的提升。
(二)激發主動,互動參與
OBE理念引領的學生中心教學模式,顯著特征在于其互動性,它凸顯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并激勵他們積極投身于教學活動。此模式不僅能有效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顯著提升思政教育的成效。相較于傳統教學的被動接受,OBE理念推動思政課程向更注重學生參與和反饋的方向轉變。這一變革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掌握知識,并培養自主思考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在此過程中,數字化平臺為學生中心教學提供了強大支持,小組討論、翻轉課堂等創新形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展現主動性,深度參與互動。同時,社交媒體、在線論壇等工具的運用,有效打破了時空限制,促進了學生間的即時交流與合作,不僅深化了學生對思政內容的理解,更營造了積極的學習氛圍,激發合作與思維的火花。
(三)緊跟時代,內容更新
在新時代背景下,思政課程需傳授理論,同時也要緊跟時代步伐,聚焦社會熱點,及時融入黨和國家的最新政策。OBE理念的引人強調課程內容應緊密貼合社會發展,及時吸納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和國家時事政策。這種內容的實時更新,進一步增強了課程的現實意義,還深化了學生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助力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數字化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思政課程內容的豐富與更新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值得注意的是,網絡課程、電子圖書、視頻資料等多樣化數字資源,極大地拓寬了思政課程的教學內容。學生能在課堂上夯實基礎,還能利用網絡深入探究前沿理論和實踐成果。此外,數字化技術也助力教師高效獲取、整合最新教學資源,使思政課程內容更為豐富全面,及時映射社會變革與進步。
(四)全面評價,多維考量
OBE理念的推行,著重于對學生學習成效的全方位評估,打破了單一知識掌握水平的局限。在思政課程中,這意味著教師要從知識、能力、素養等多重角度,全面衡量學生的學業表現。過去,評價系統往往偏重考試成績,容易忽視學生在課程中的整體表現與成長軌跡。然而,通過引人OBE理念,評價框架得以革新,不僅聚焦學生的知識儲備,更著眼于其能力提升、思維深化及價值觀塑造[2]。這種綜合性的評價方式,更貼合學生多元化的發展需求,也更真實地反映了教學效果。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借助大數據分析、學習管理系統等先進技術,教師能實時追蹤學生的學習進程,為學生量身定制個性化的學習建議,最大程度增強了評價的客觀性與公正性,更有助于推動學生的持續進步與全面發展。
二、數字化時代OBE理念引領下的思政課程教學改革挑戰
(一)觀念滯后,技能欠缺成瓶頸
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盡管OBE理念為思政課程教學改革指明了新方向,但從整體上看,其落地實施卻面臨著觀念和技能的雙重挑戰。一方面,OBE理念以學生學習成果為軸心,倡導對教學內容、方法及評價進行全方位設計,以更好地發展學生的能力和素養。這種轉變要求教師更新教育觀念,超越傳統知識傳授的梏,深入洞察學生的真實需求和學習動力。然而,目前許多教師仍受傳統觀念束縛,使得OBE理念的推行舉步維艱。另一方面,智能化系統和在線互動平臺為教師提供了更多教學選擇,但教師普遍在有效運用這些工具上力不從心,甚至部分資深教師對數字化教學工具持抵觸態度,嚴重影響了數字化教學的實施成效。
(二)資源匱乏,平臺建設待加強
思政教學涉及理論闡釋、時事熱點及黨性教育等多元內容,要求數字化資源既具備學術深度,又能緊跟時代脈搏。然而,現有資源多偏向通識與技能培訓,針對思政課程的專項資源稀缺,且常常存在內容陳舊、缺乏深度引導等問題,難以滿足思政課程的實際教學之需。此外,系統崩潰、信息遺失及數據泄露等隱患,不僅影響了師生使用體驗,更可能損害教學成效。同時,平臺在設計與功能上尚待完善,如對學生參與度的實時追蹤、個性化學習路徑的打造及綜合評價體系的運用等方面存在不足,均制約了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三)習慣難改,能力發展不平衡
許多學生仍固守傳統學習方式,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主動學習和協作精神。具體而言,在大班教學中,這種傳統習慣尤為明顯,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低,從而制約了思政課程的教學效果[3]。因此,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引導他們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知識應用,是數字化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客觀加以解決的問題。此外,隨著信息化的深入,數字化工具的運用對提升學習效果至關重要。然而,面對海量信息,許多學生缺乏有效篩選和判斷的能力。而能力上的差距直接影響了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進而對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全面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四)評價單一,機制創新待突破
在OBE理念的引領下,思政課程評價體系應趨向多元化,全面關注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升。然而,目前許多高校的評價體系仍顯單一,過分聚焦知識掌握,而忽視了對能力、態度及價值觀等重要方面的考量。同時,現行評價機制在教學改革需求面前顯得滯后。盡管OBE理念倡導以成果為導向的多元評價,但實際操作中,評價體系創新仍面臨諸多挑戰。比方說,現有評價工具與標準未能與OBE理念完全契合,且評價體系的構建往往缺乏系統性和實踐性,難以與教學整體改革及質量保障體系形成有效協同。
三、數字化時代OBE理念引領下的思政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一)培訓引領,觀念技能雙向提升
為順應數字化時代思政課程的變革趨勢,教師必須更新觀念并提升數字化教學技能。鑒于傳統教學模式已難以契合現代教育需求,需采取以下措施助力教師成長:首先,定期舉辦結合思政教學目標的專題培訓,融合OBE理念與數字化教學工具的實踐應用。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邀請業內專家傳授LMS課程設計、學習成果追蹤反饋的技巧,以及利用MOOC平臺、VR技術等提升學生參與度。其次,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促進長期交流與協作。借助微信、釘釘等平臺,創建教師社群,共同探討OBE理念在思政課程中的實踐應用,不斷完善教學方案[4]。最后,實施個性化培訓與指導,滿足不同教師的成長需求。針對年輕教師,側重數字化工具操作與OBE教學理念的應用;對資深教師,則著重引導其調整教學理念,應對數字化教學轉型的挑戰。通過以上舉措,將助力教師在數字化時代思政課程中發
揮更大作用。
(二)資源豐富,平臺建設穩步推進
數字化資源的深度開發與平臺的穩定運營,是思政課程數字化轉型不可或缺的基礎。為確保OBE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的順利貫徹,教師必須重視教學資源的豐富度和教學平臺的安全性。在資源開發上,應超越簡單的課件制作范疇,緊密結合OBE的成果導向原則,聚焦學生實際學習成效。例如,教師可借助先進的AI技術,為學生量身打造個性化學習路徑,并提供實時學習反饋。同時,圍繞思政課程的核心要點,開發一系列與時俱進的“微課程”,將社會熱點融入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內化思政知識。此外,資源中還應融入多元化的互動環節,如在線討論區、知識競賽、在線作業提交及即時評價等,使學習資源不僅傳遞知識,更成為學生思考與互動的平臺。在平臺建設方面,需與專業的教育技術公司緊密合作,選用技術成熟、功能全面的教學平臺,并定期進行檢測與升級,確保其穩定運營。同時,平臺的安全性也是我們關注的重點,特別是學生信息的保護和學習數據的安全,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數據隱私法規,及時修補安全漏洞,以防范網絡風險。此外,有必要加強鼓勵高校間開展資源共享合作,通過聯盟形式共同開發、交流優質教學資源,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共同推動思政課程的數字化轉型進程。
(三)引導適應,學習習慣逐漸轉變
學生學習習慣的轉變對于數字化時代思政課程的順利推進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與OBE理念的學習成果要求相契合,必須將傳統的被動學習模式轉變為更加主動、參與和合作的學習模式。為此,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具有挑戰性和引導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例如,結合社會熱點,設計“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解決現代社會道德問題”等綜合性項目,通過線上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還應靈活運用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課前通過自主學習掌握基礎知識,而在課堂上則通過討論和互動解決疑難問題,進一步拓展思維深度。此外,注重信息素養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也是不可或缺的環節。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信息檢索與分析任務,幫助學生提升信息處理和分析能力,進而培養他們在面對海量信息時能夠篩選、鑒別并形成獨立見解的批判性思維[5]。最后,跨學科的綜合學習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將思政課程與其他學科內容相融合,引導學生從多元視角審視問題,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
(四)評價多元,機制創新促進發展
在OBE理念的指引下,單一的評價體系已無法滿足對學生學習成果全面評估的需求。因此,構建一個科學、多維且靈活的評價機制顯得尤為關鍵,這不僅是提升思政課程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更是學生全面發展的有力保障。通過數字化教學平臺,可以實現評價體系的多元化構建,將小組討論、課堂互動、在線測試和作業提交等多個環節有機融人其中。例如,可以設計包含選擇題、簡答題、論文寫作和項目報告在內的多樣化測試方式,以此全面考量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問題分析能力和創新思維水平。同時,通過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的反饋,深入評估他們對思政課程核心價值觀的理解與運用。此外,數字化技術的運用為評價機制的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6。比如,教師借助大數據分析,能夠實時追蹤學生的學習軌跡,精準識別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難點與困惑,從而獲取更為準確的教學反饋,實現教學策略的動態調整。而數字化平臺所確保的評價公正性與透明度,則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了教師的教學反思。評價機制不應止步于終結性的評定,更應成為持續改進與優化的起點。教師應定期根據評價數據進行深入的教學反思,并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與反饋,對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針對性的調整。通過這種基于評價反饋的教學優化循環,可以確保思政課程的教學質量得到持續提升,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結語
數字化時代的來臨,使得OBE理念在思政課程中的運用顯得愈發重要。而深度融合數字化技術與OBE理念,可有效推動思政課程的教學革新,進而提升教學質量與成效,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然而,教學改革面臨諸多挑戰,需采取全方位策略:轉變教師觀念、建設高效的資源平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創新評價體系。通過持續優化這些關鍵環節,思政課程改革將為學生全面成長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文杰.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精準課程思政操作框架與實施路徑[J].新鄉學院學報,2024,41(10):67-71.
[2]吳曉英.數字化轉型賦能課程思政高質量推進的理論邏輯與實踐進路[J].高教學刊,2024,10(30):1-6.
[3]陳艷萍.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高校思政課程建設與未來發展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4,40(09):93-96.
[4]賀祖松.教育數字化轉型中高校課程思政的困境和對策研究[J].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24,39(03):65-71.
[5]常青青,周建陽,何宇.基于OBE理念的實踐教學課程建設與改革——以機器人技術課程為例[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4,53(09):180-183.
[6]崔昆,周娜.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思政課程教學改革研究[N].山西科技報,2024-10-10(A06).
(責任編輯:陳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