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們正身處于數據驅動變革的時代,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與數智化水平息息相關。數智化轉型,已成為企業面向未來、走向卓越的核心動能。司庫體系作為財務管理的核心樞紐,在國資國企數智化轉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泰州市國資國企順應時代潮流,深入推進司庫體系建設,用“當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擔當,構建全國首個覆蓋設區市的國有企業資金管理系統,開啟了國資國企數智化轉型新篇章。
高屋建瓴,高位謀劃司庫體系建設
圍繞“防控風險、提升效率、創造價值”三大目標,按照構建國資監管大格局,市、縣一體化推進模式,泰州市國資委統一謀劃全市國有企業司庫體系建設,貫通市國資委、市屬企業、市(區)國資辦多個層級。截至2024年度,泰州市國資委及區(縣)國資辦履行出資人職責的35戶企業司庫體系建成并上線運營,累計接入銀行賬戶8400戶,平均銀企直連覆蓋率超 95% 。
加強整體謀劃,突出區域監管特色。泰州市司庫體系建設借鑒了中央企業司庫管理經驗,但又不同于中央企業最高節點設置到集團本部的一般模式,將最高節點設到市國資委。從市國資委層面而言,對企業資金監管有了抓手,透過駕駛艙監管大屏實時掌握監管企業所有銀行賬戶、余額及收支情況;在企業層面,實現“歸集管理”,每日將子企業銀行賬戶余額統一上劃至總部設置的資金池,第二日再根據需要下撥回子企業。
堅持務實管用,分期建設迭代實施。采用“先7家市管企業,后9家市屬區管企業,最后向市(區)國資辦監管企業推廣”的策略,分期建設、迭代實施。司庫體系建設主要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賬戶可視、支付可溯,通過司庫系統穿透至最底層企業查看所有的銀行賬戶、資金余額及交易明細;第二階段資金集中、數據集中,通過歸集資金產生規模效應,平滑銀行存款及貸款波動;第三階段實現債務管理,降本增效,幫助企業提高信貸管理效率;第四階段業財一體,全面提升。
注重系統集成,打通信息堵點斷點。前期按照國務院國資委、省國資委的統一部署,已經上線國資國企在線監管平臺。伴隨著司庫的推進,泰州市國資委用標準化接口將司庫系統與國資國企在線監管平臺、各企業正在使用的財務管理軟件、ERP系統連接在一起,實現了國資委與所監管企業數據互聯互通,提高取數效率和管理效能,打破了信息孤島和數據煙肉。
出臺配套制度,推動系統廣泛使用。司庫系統的生命力在于使用。為了實現系統建、管、控相統一,泰州市國資委印發《關于市屬企業司庫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資金管理的通知》,同時在年度高質量發展考核中將更大權重賦予系統使用程度,將系統使用頻率和資金集中度等指標與企業年度考核等次掛鉤、領導班子及委派財務部門負責人薪酬聯動。
卓有成效,財務管理能力大幅提升
通過司庫體系建設,泰州市提高了國有企業資金管理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使資金“看得見、管得住、用得好”,達成了國資國企司庫體系建設“高標準起步、高速率推進、高質效落實”的目標。《新華日報》記者專訪了相關企業財務部門負責人及建設方招商銀行泰州分行負責人,在2024年8月18日頭版以《“司庫”上線,泰州國企資金大管家上崗》為題,介紹了泰州國資國企司庫建設情況及在資金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效,周邊兄弟城市國資管理部門到泰州進行學習、調研。2024年11月21日,作為唯一地級市國資監管機構,泰州市國資委受邀參加招商銀行總行聯合國家會計學院舉辦的數智金融業務研討會做經驗分享。
大額資金及時歸集。司庫系統發揮了類似“三峽大壩”削峰平谷的作用,將集團內的閑置資金進行歸集,并調劑給有資金缺口的子企業,實現了資金無效沉淀和融資成本的兩個降低。以某監管企業為例,企業通過司庫系統實現迅速歸集調撥各子公司和控股公司賬戶資金,避免集團資金分散存放,有效降低資金成本。系統上線以來,集團累計歸集資金192億元,下撥資金190億元,辦理內部貸款81筆,累計放款30億元,節約融資成本約1.2億元。按照泰州全市國有企業現有融資規模測算,司庫系統上線后,預計每年可節約融資成本超10億元。
債務監管精準高效。司庫系統集成“ 1+7 ”駕駛艙監管大屏,“1”為全市整體的債務情況,“7”為7家市管企業貸款余額、期限結構分布、融資成本分析數據等。各市管企業在各自司庫系統中,實現了資金管控平臺的可視化,對各子企業債務數據動態掌握。例如債務到期時點設置上與泰州正在執行的631機制相結合,就是要求企業提前6個月制定債務到期還款計劃、3個月落實資金來源、1個月賬上備足償債資金。通過針對不同時點使用不同的顏色標注,保障企業可以按時償付本息,防范技術性違約風險。
財務效率大幅提升。系統上線前,部分國有企業缺乏有效的手段來實時掌握各賬戶的資金款項情況,主要依賴銀行日報表等手工報表方式報送,給資金管理帶來了較高的管理成本和溝通成本。目前,各企業通過司庫系統所有銀行賬戶余額實時可視,過往明細追溯可查。系統中回單功能可一鍵下載,耗費的時間從原先跑一趟銀行需要3小時降為1分鐘,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業財融合持續加速。司庫系統與各企業正在使用的財務管理ERP軟件及OA系統進行了集成,通過整合企業資金流、業務流和信息流,實現了財務與業務數據的實時互通與深度協同。各企業夠統一監控全集團資金動態,優化資源配置效率,支持業務部門基于實時財務數據調整經營策略;通過智能分析現金流、投融資及風險口,為業務決策提供精準財務支撐,并借助自動化流程打破部門壁壘,強化風險預警與合規管控,最終推動企業戰略目標與業務執行的高效銜接,提升整體運營價值。
廉政風險防控有力。發揮以數字化手段規范資金使用流程的核心作用,通過權限分級控制、操作全程留痕、自動合規校驗等功能,減少人為干預與暗箱操作空間;通過大額支付偏離預算等模型,及時鎖定高風險行為并觸發審計線索,形成“事前預防一事中監控一事后追責”的全鏈條監督閉環,有效防范資金挪用、貪污舞弊等廉政風險,保障資金安全與權力規范運行。
展望未來,充分發揮司庫高階價值
時間的長河奔流不息,奮斗的足跡永不停歇。下一步,泰州國資國企堅持“建、管、控”相統一,拓展系統深度、提高用戶黏性,確保資金看得見、管得住、用得好,做到風險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切實解決資金管理痛點。“建”:進一步擴大覆蓋面,指導各市(區)國資辦貫通鎮街、園區國企,構建全市國資監管“一盤棋”;“管”:把財務日常工作融入司庫系統深度使用中,管理賬戶、資金、結算等各類業務,提高司庫用戶黏性;“控”:控制流動性風險、資金舞弊風險、合規性風險等,注重業財融合,發揮司庫高階價值。具體工作中,做到“三個強化”。
強化價值驅動。各級國企將通過系統的深化建設,“一企一策”形成資金集中管理方案,增強集團賬戶資金統籌歸集調撥能力,避免資金分散存放,實現資金削峰平谷、調節波動,降低財務成本。遠期在監管政策滿足的條件下,進一步試點設立跨集團的資金池,將資金調劑范圍從子企業層面拓展到集團層面,不斷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助力降本增效。
強化業財融合。以深化司庫建設為契機,著力打造兩個“生態圈”,促進業務流、財務流、管理流“三流”深度融合。一方面打造內部生態圈,全面整合企業內部現有資金、核算、OA等信息系統,實現各業務模塊協同,做到互聯互通、無縫對接,消除企業內部信息孤島和數據煙肉,暢通業財融合流程,貫通業財全鏈條數據,實現數據自動采集、實時共享。另一方面打造外部生態圈,廣泛連接銀行、征信、稅務等外部信息數據,全面掌握宏觀動態、行業趨勢、企業信用等信息,推動企業分析從定性走向定量、從靜態走向動態、從局部走向全局。
強化風險防范。搭建全方位、多層次的風險識別和管控體系,具備資金實時監測、大額資金支出閾值預警以及債務到期預警提示等功能,并以情景模擬、壓力測試等風險量化分析模型為手段,幫助企業進行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管理,有效發揮監測與預警功能,盡最大可能將風險攔截在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