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南自貿港建設勢頭正猛。海南作為中國唯一熱帶島嶼省份,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關鍵樞紐,肩負自貿港建設的國家使命。
歷史上,海南省屬國資國企曾長期面臨“小散弱”等困境。2018年,黨中央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為海南國資國企帶來新的發展機遇。2021年《海南省屬國資國企“十四五”發展規劃》發布,確立海南國資國企“戰略支撐”地位。此后,優化布局結構,推動市場化改革,海南“國資艦隊”成型,產業向多領域延伸,在種業、海洋、商業航天、數字經濟等領域發力,在國家戰略中做好改革答卷、勇當開放先鋒。
在海南國資國企成型起勢的背后,有哪些經驗和心得?下一步將如何把握新定位,助力自貿港建設?近日,《國資報告》記者就相關問題對海南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馬詠華進行了專訪。
海南省屬企業面貌發生深刻變化
《國資報告》:近年來,海南省國資委如何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升國企效率、核心功能和核心競爭力?
馬詠華:首先,從國資監管層面,落實以管資本為主推進職能轉變,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一是修訂出資人監管的權力和責任清單,強化主責主業管理,管好投資方向。二是推進法治國企建設,推動出臺《海南自由貿易港企業國有資產條例》,從制度層面完善了海南省國資監管體系的頂層設計。指導企業加快推進企業合規管理體系建設,提升企業法治化水平。三是進一步發揮考核分配對企業發展的導向作用,完善國有企業分類考核評價體系,實施“一企一策”考核制度,推動企業將發展的立足點放在主責主業上,放在高質量發展上,放在為全省發展大局作貢獻上。
其次,從國有經濟層面,提高國有資本運營和配置效率,管好資本布局。一是服從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自貿港建設的重大決策和重點產業發展要求,進一步調整優化省屬國資布局結構,推動省屬國有資本持續向自貿港四大主導產業集中、向優勢企業集中、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二是加大主業培育力度,明確各省屬企業主業范圍,推動企業加大對主業投資力度,企業主業盈利能力明顯增強。
最后,從國有企業層面,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動力,推進國內外一流企業建設。重組整合海南咨詢、海南旅投、海南海洋、海南交控、海南水發、國賓集團等企業。重點支持海墾集團、海南發控、海南旅投、海南交控等龍頭企業發展,支持海南商發、海膠集團、海南機場創建世界一流企業。推動其他各省屬企業對標先進,提高資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經營管理水平,塑造獨特競爭優勢,不斷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力爭使更多省屬企業進入國內外一流企業行列。
《國資報告》:海南省國資國企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主要的經驗是什么?
馬詠華:一是從實力弱小到跨越式發展成型起勢。2003年省屬企業資產規模僅156.4億元,到2019年末也僅1620億元,2024年省屬企業資產規模就已達到6672.56億元,與2003年相比增長了近43倍。2003年省屬企業營業收入僅35.2億元,2019年的營收為432.6億元,2024年的營業收入就達到1543億元,是2003年的43.8倍。
二是實現了從“九龍治水”到集中統一監管。2003年海南省國資委剛成立時,企業資源分散在各有關部門,造成管理混亂、政企不分,不利于企業發展。經過開展幾輪集中統一監管行動,目前海南省國資委已經對省屬經營性國有資產實行統一監管。
三是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力軍作用日益彰顯。海南省國資委成立后,省屬企業因為“小散弱”,對全省發展天局的貢獻并不大。近年來,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深入推進、隨著省屬企業加快跨越式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展現出“壓艙石”本色。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特別是2018年以來,海南省屬企業面貌發生深刻變化、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根本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在于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也得益于海南省國資系統廣大黨員干部的艱辛努力。
首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國資國企工作,強調國有企業是我們黨執政的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要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資國企。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重要指示給我們做好國資國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提供了強大動力。其次,自貿港建設帶來的機遇。2018年中央12號文件對海南國資國企改革提出明確要求、作出重要部署、指出了發展的路徑。第三是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海南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要推動海南省屬國資國企實現跨越式發展,在自貿港建設中擔當主力軍、發揮戰略支撐作用。這也是海南國資國企發展歷史上首次明確賦予省屬企業的主力軍定位。同時,在推進改革過程中,海南省委、省政府將機場、高速公路等重大戰略資源配置給省屬企業,加快了海南省屬企業發展的步伐。
與央企合作更加緊密
《國資報告》:近年來,海南省與中央企業的合作呈現怎樣的特點?
馬詠華:近年來,海南省實施兩輪“百家央企進海南”行動,推動中央企業與海南省合作不斷深化,中央企業立足自身主責主業和資源稟賦,加大對瓊投資與布局力度,為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不斷注人新活力。
一是中央企業與海南戰略合作關系更加緊密。截至目前,累計推動64家中央企業與省政府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基本覆蓋了海南四大主導產業及世界500強央企,推動央企成為海南自貿港建設名副其實的先
鋒隊。
二是中央企業在海南投資布局力度持續加大。截至2024年9月底,駐瓊央企總數達789戶,較2022年底新增93戶;資產總額8959.9億元,較2022年底增長 15.8% ;2024年1一9月,實現營收4094億元,同比增長 2.3% ;利潤總額242.7億元,同比增長 13.7% 。央企在海南的多項指標增幅位居全國前列。
三是中央企業與海南省合作領域越來越廣泛。中央企業圍繞海南省重大基礎設施、“四大主導產業”,聚集重點項目,擴大投資,在海南產業興省中勇當主力。海南省國資委牽頭會同咨詢機構、產業廳局(辦)、央企總部、駐瓊央企,初步研究提出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擬引進概念性謀劃項目188個,其中較為成熟的央企意向認領的引進投資項目20個,擬定向央企招商項目12個。
四是中央企業與海南省合作越來越深化。2023年以來推動4家央企被省招商聯席會議認定為功能性總部,1家被集團總部定位為國際業務總部,財資中心簽約落地1家,實現零的突破。積極推動央企支持海南“兩個總部”基地建設。截至目前,海南省招商聯席會議認定中央企業在海南各類總部新增9家,達到28家;集團總部口徑央企在海南各類總部達到65家,涵蓋39家世界500強央企。
把握新定位助力自貿港建設
《國資報告》:在海南自貿港建設的背景下,您如何理解海南國資國企的新定位、新責任、新模式?海南國資國企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馬詠華:國有企業是我們黨執政的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在落實“把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為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這一重要使命中,省屬國資國企是責無旁貸、沖鋒陷陣的主力軍。這個主力軍作用體現在自貿港建設的方方面面,是實實在在的,是可以讓海南老百姓可感可及的。
首先,要在推進全省經濟平穩發展中發揮壓艙石作用。其次,在自貿港主導產業和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上發揮引領作用。第三,在加快構建自貿港綜合交通路網體系建設上發揮開路先鋒作用。第四,在落實省委、省政府交辦的重大專項任務上發揮排頭兵作用。第五,在黨建工作上發揮先鋒隊作用。
2025年底實現全島封關運作,對海南省屬企業來說,機遇大于挑戰。機遇就是投資的機遇、項目的機遇,企業發展的空間可以想象。挑戰在于面對各類市場主體進入海南,競爭將更加激烈,如果不盡快提升核心競爭力,就可能被市場淘汰。但我相信,經過這么多年的“摸爬摔打”,海南省屬企業能適應自貿港封關運作后的形勢。
封關運作后,海南要加快發展,必須在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建設、民生保障等領域做大量的工作,需要大量投資,建設大批項目,這些都會轉化為企業發展的機遇。當然,機遇對各類企業都是平等的,這要看省屬企業能不能抓住機遇,能不能策劃生成一批項目。
《國資報告》: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海南省國資委的下一步工作重點有哪些?
馬詠華:下一步,海南省國資委將深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的講話精神,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海南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動企業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在自貿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一是持續做強做優做大國資國企,推動企業綜合實力在“十四五”基礎上再上一個新臺階。二是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及省委八屆五次全會關于國資國企改革的最新部署,持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不斷釋放企業發展活力動力。三是推動企業深耕主業,引領帶動海南自貿港主導產業和新質生產力發展。四是健全監管體制,提高監管效能,加強合規體系建設,嚴防嚴控債務、合規、投資、安全等各類風險。五是深入推進國有企業黨的建設,為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國資報告》:海南省國資委將如何助力自貿港的高效運轉和長遠發展?
馬詠華:基礎設施是自貿港建設的“先行官”。海南自貿港建設總體方案強調“人員進出自由便利、運輸來往自由便利”,這對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海南省國資委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鼓勵和引導省屬國企積極參與自貿港基礎設施建設,爭當自貿港建設“開路先鋒”。
在機場建設方面,大力支持海南機場集團推進海口美蘭機場、三亞鳳凰機場和博鰲機場的擴建工程,積極參與謀劃島內新建機場的投資建設,進一步豐富海南省機場基礎設施。同時,鼓勵海南機場優化航班路線,加密熱點地區航班,中國通航積極建設通航機場,探索直航瓊州海峽。
在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重組整合省級交通產業主體海南交投,聚焦發展“交通投資”主業,構建以綜合立體交通為主的“投資一建設一運營”一體化全產業鏈。目前已完成建設環島旅游公路、環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旅游公路任務,下一步將重點推進G98環島高速公路大三亞段擴容工程項目、“十四五”國省道項目,力爭圓滿完成海南省“十四五”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任務。
在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方面,依托省屬國企海南物流公司,規劃投資建設新海陸島物流園區、海南物流大數據平臺、中歐班列國際貨運大通道、瓊海東部物流園等重大項目,打造形成物流信息服務網絡,實現線下網絡與線上平臺對全島公路主干線和重要支線物流業務的全覆蓋,實現對公鐵、陸港等多式聯運業務領域的全包含,完善物流基礎設施,提高物流運作效率。
《國資報告》:未來,海南省國有企業將如何加強風險管理和應對機制,以有效應對國際貿易摩擦、市場波動等外部風險?
馬詠華:海南省委、省政府把風險防控和安全保障作為事關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成敗得失的最關鍵變量。海南省屬企業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堅持底線思維、極限思維,全力做好風險防控工作。
一是壓實風險防控責任,明確各企業主要負責人是風險防范化解第一責任人,班子成員也都有責任,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抓好風險防范化解工作。二是推進法治國企建設,完善相關監管規章制度,推動企業加強法務隊伍建設,強化合規管理,筑牢堅強合規防線。三是完善各項內控制度,推動企業針對立項決策、客戶信用、合同簽訂、倉儲商選擇、存貨監控、資金收付、采購等各項制度漏洞,查漏補缺,扎緊制度籠子。四是加強對省屬國企境外公司監管,對產權登記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將境外企業產權情況納入產權登記系統。推動有境外業務的集團公司加強對境外子公司管理,督促其健全內部管理制度。五是貫通紀檢審計巡察監督,形成監管合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向企業基層延伸,促進企業更加規范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