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4年度專項課題“數字賦能時代·‘三階三能’框架下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24ZJY558)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周麗娟(1982一),女,江蘇省南通市唐閘小學。
一、研究背景和問題提出
21世紀以來,數字技術深度重塑教育生態,推動教育模式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數字素養會直接影響教育數字化成效。如何提高教師的數字素養,成為當前教育領域研究的重要課題。
數字素養這一概念最早由以色列學者阿爾卡萊于1994年提出[1],包括圖片—圖像素養、再創造素養、分支素養、信息素養和社會一情感素養五大要素,隨后不同學者提出了對數字素養的不同理解[2]。我國研究者對數字素養的分析,強調其為數字技術、認知情感與社交技能的綜合。郝水俠和王葛娟于2018年發表的文獻,分析了在大數據背景下教師的數字素養對高等教育的重要性[3]。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推進教育數字化”。在這一前提下,全面提升師生數字素養、深入推進教學范式變革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教育部于2022年發布的《教師數字素養》,明確了教師數字素養為“教師適當利用數字技術獲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評價數字信息和資源,發現、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問題,優化、創新和變革教育教學活動而具有的意識、能力和責任”,確定了數字化意識、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數字化應用、數字社會責任、專業發展五個維度的要求。
此后,關于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的研究顯著增加,研究者更加重視提高教師數字素養的實踐路徑,比如李洪江和王敏文分析了如何通過數智化場域、研訓共生體提升教師數字素養[4]。2025年發布的《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意見》強調應“以師生為重點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并提出“制定完善師生數字素養標準和人工智能應用指引,開展素養提升實踐活動和調查評估”“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將數字素養融入教師教育課程體系”等建議。
綜上所述,提升教師數字素養是實現教育數字化的基礎之一,對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至關重要。文章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結合《教師數字素養》調研岑溪市教師數字素養發展情況,分析在“三階三能”框架下提升教師數字素養的策略。
二、抽樣調查內容
為了有效探究岑溪市教師數字素養發展情況,筆者設計了“岑溪市教師數字素養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含基本信息與數字素養自評兩部分,其中數字素養自評部分包含數字化意識、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數字化應用、數字社會責任、專業發展和教師建議等方面,共16題。在開展調研時,筆者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確定調查對象,以確保數據的有效性。筆者還采取線上發送問卷(利用微信群聊發送)與線下分發問卷相結合的方式,以提高調查問卷回收率。這一調研活動覆蓋6所小學、初中、完全中學,共回收305份有效問卷,涉及信息科技、語文、數學等多個學科不同背景、不同年齡段的教師。在進行數據分析時,筆者著重進行描述性分析、相關性分析及主題分析,由此確定教師數字素養水平,以及相關培訓活動存在的問題,尋找推動教師數字素養有效提升的策略。
三、調研數據分析
(一)數字化意識
數字化意識是指客觀存在的數字化相關活動在教師頭腦中的能動反映,包括數字化認識、數字化意愿以及數字化意志。教師的數字化意識不僅影響其對數字技術的學習與應用,也會影響其數字素養其他維度的發展。因此,培養教師的數字化意識極為關鍵。
調查問卷的結果顯示,超過 80% 的受訪教師會在教學時主動應用數字技術,約 16% 的受訪教師態度模糊,極少數受訪教師不愿意主動使用數字技術開展教學。這說明仍有部分教師在面對數字時代的挑戰時信心不足,沒有形成良好的數字化意識。學校仍需開展針對教師數字化意識的培訓,激發教師的行動意愿。
(二)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
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是指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應了解的數字技術知識與需要掌握的數字技術技能。它是教師實現數字化教學管理的基石,對教學效果提升、教學流程優化至關重要,也是教師適應數字化教育環境的關鍵。
調查問卷的結果顯示,約 96% 的受訪教師能夠使用數字技術開展教學,但與此同時,多數受訪教師認為自己使用數字技術的水平仍有待提高,這成為制約教育數字化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數字化應用
數字化應用是指教師應用數字技術資源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包括數字化教學設計、數字化教學實施、數字化學業評價以及數字化協同育人。教師的數字化應用素養會影響其教學設計、活動組織及教學評價的效果。筆者設計的調查問卷關注教師是否利用數字技術激發學生興趣、優化學生學習路徑、提高學生學習質量,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調查問卷的結果顯示,教師隊伍的數字化應用能力整體呈現良好態勢,超過 90% 的受訪教師具備基礎的數字化教學能力,但是約 37% 的受訪教師表示自己由于數字化應用能力有限,難以深度利用數字技術進
行教學創新設計。
(四)數字社會責任
數字社會責任是指教師在數字化活動中的道德修養和行為規范方面的責任,包括法治道德規范以及數字安全保護。它是教師在數字時代應當具備的品質,能夠保障數字教育健康發展。
調查問卷的結果顯示,教師均表示自己認真遵守互聯網法律法規,與此同時,約 40% 的受訪教師認為自己在網絡安全防護方面做得不夠好。
(五)專業發展
專業發展是指教師利用數字技術資源促進自身及共同體專業發展的能力,包括數字化學習與研修以及數字化教學研究與創新。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其數字素養持續提升的關鍵。
調查問卷的結果顯示,教師普遍反映期待參與更多有關數字素養的針對性培訓,超過 60% 的受訪教師期望學校提供更多此類培訓。
(六)教師建議
筆者在調查問卷中設置“教師建議”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教師的需求和意見,幫助學校明確改進教學管理方案的思路,促進教師數字素養發展。在調查問卷的這一部分,教師主要建議舉辦更多有關數字素養的培訓、教研活動,還有教師呼呼學校帶頭創建教研共同體、打造優質線上學習平臺、構建教學資源庫,期望獲得技術支持。
(七)調查結果綜合分析
根據教師的自評分數,筆者繪制了“岑溪市教師數字素養調研結果統計圖”(如圖1所示)。綜合分析數據后,筆者得出結論:岑溪市的教師普遍具備一定的數字素養,學習意識強,但在數字技術的運用上仍有待加強。未來,學校應更多地針對教師的需求開展培訓活動,并給教師提供技術支持。
四、策略探究與實施路徑
為了幫助教師提升數字素養,學校可以嘗試構建“三階三能”框架。下面,文章結合岑溪市教師的具
體情況,分析學校如何有效打造“三階三能”框架。
(一)基礎階一培養基本數字素養
1.組織數字素養理論培訓:依托《教師數字素養》,開展系統的數字技術知識、數字化教學方法、數字化社會責任以及專業發展等方面培訓,夯實教師數字化意識和理論基礎。
2.構建數字技術學習共同體:學習共同體是由學習者及助學者組成的團體,在學習共同體中,教師可以分享、討論各種學習資源[5]。
3.組織分層教研活動:鼓勵數字素養有待提升的教師群體,利用廣西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等工具,參與教研活動,掌握教學技巧。
(二)應用階一強化實際教學能力
1.組織課標導向的融合培訓:圍繞新課標開展數字資源整合、融合教學方法等主題的培訓活動,引導教師進行案例解析與實操,幫助教師精準把握利用數字技術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點。
2.開設數字技術應用教研課:利用廣西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開設跨校融合教研課,引導教師圍繞“數字技術助力學科教學”等主題進行集體研討,探索利用數字技術解決學科教學難題的方法。
3.舉辦數字技術應用比賽:比賽關注教學設計創新性、教師數字技術應用實效、學生數字素養提升情況等多個維度,優秀案例會被上傳至八桂教學通、廣西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營造“賽教相長、教研互促”的良好教研生態[6]。
4.舉辦師生共同參與的挑戰賽:圍繞創意編程、算法設計等主題打造師生共同參與的挑戰賽,讓學生和教師一同學習、應用數字技術,在實踐中鍛煉創新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提高數字素養。
(三)創新階一推動教師創新研究
1.鼓勵創新教學模式:鼓勵教師利用數字技術打造跨學科項目式學習課堂,以及通過數字技術分析教學效果、尋找優化教學策略的思路,加速教育數字化轉型。
2.鼓勵完成有關數字技術的課題:指導教師參與相關課題項目,引導教師主動學習、研究數字技術,通過多方面行動增強數字化意識,掌握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提升數字化應用能力,增強數字社會責任,實現專業發展。
3.舉辦數字技術創新應用比賽:為了發揮教師創新潛能,支持教師采取多種形式應用數字技術,學校可以舉辦相關比賽。這樣的比賽不僅可以選出優秀的教學案例,而且可以促進教師圍繞數字素養與數字技術創新應用展開深度對話與合作,激勵做得好的教師開發新的數字化教學課堂,努力提升教學效果與工作效率。
結語
培養教師數字素養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長期任務[7]。學校可以嘗試構建“三階三能”教學框架,幫助教師逐步跟上數字時代的發展節奏,掌握新興數字技術,并將數字技術有效融入教育教學實踐。與此同時,教師自身也應認真學習政策文件,積極參與培訓活動,努力提升自身數字素養,不斷嘗試利用數字技術優化教學流程、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鄭旭東,馬云飛,岳婷燕.歐盟教師數字勝任力框架:技術創新教師發展的新指南[J」.電化教育研究,2021,42(2):121-128.
[2」布朗,肖俊洪.數字素養的挑戰:從有限的技能到批判性思維方式的跨越[J」.中國遠程教育,2018(4):42-53,79-80.
[3」郝水俠,王葛娟.大數據時代高校教師數字素養發展策略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8,17(10):35-38.
[4]李洪江,王敏文.構筑數智化研訓模式提升教師數字素養[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管理),2024(4):55-59.
[5」吳金航,譚濤.教師數字教學能力:價值意蘊、結構要素及培育路徑[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3,37(7):92-104.
[6]李玉順,胡景芳,劉宇光,等.區域級基礎教育數字化資源共享與應用研究:以北京市的個案調研分析與發展建議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2(8):83-91.
[7]馬蓮姑,黃壽孟,吳坤明.“互聯網 + 教育”背景下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策略研究[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3(2/3):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