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所農村學校,李遂中心小學始終秉承“實施至美教育,為幸福人生儲值”的辦學理念,將“五育”與美進行聯結,通過至美教育落實德智體美勞心教育,培養品正、博學、強健、善美、勤勉、樂觀的遂小學子。我校將社會情感能力教育融入學校整體文化建設,實現了至美教育理念下社會情感能力在農村學校的建構與實施。
從文化出發建立至美教育評價
圍繞至美教育的育人目標,依據社會情感能力的六個維度,學校提出了品正少年、博學少年、強健少年、尚美少年、勤勉少年和樂觀少年的育人目標。
評價指標分為兩級—— 一級目錄通過課堂表現和日常行為兩方面進行評價:將課堂表現與學科進行結合,日常行為與學校的整體德育建設、德育活動密不可分;二級目錄圍繞自我、他人和集體三個維度制定具體評價細則。比如品正少年的課堂表現主要評價道德與法治課的表現,日常行為通過學生的文明禮儀、儀表衛生、遵守公德以及維護秩序等方面的表現進行評價。博學少年、強健少年、尚美少年、勤勉少年、樂觀少年的評價目標也相應地進行了細化。
教師掌握具體操作的主動權。每位老師都有一袋至美評價的種子,根據學生評價目標的達成情況給予至美種子。學生積累一定數量的至美種子后可以兌換至美花瓣,集齊6個至美花瓣可以兌換至美花,比如熱愛勞動,做衛生、擦黑板等崗位做得好,就能得到勤勉的單色花;六方面都很出色的學生可以得到六色至美花;至美花可以兌現愿望,實現心愿,也可以獲得精神獎勵。整個評價過程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心全面發展,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多元路徑提升社會情感能力
有了評價的引領,教育工作的落實與推進便有了方向與目標。學校建構了農村小規模學校社會情感能力推進路徑,主要從課程、課堂、活動三個維度進行整體構建,實現學生的自我認知與管理,進而實現學生表達與交流、合作與共享等情感能力的提升。
課程維度。從心理課程、國家課程、課后服務課程出發,設計豐富多元的課程內容促進學生的整體成長和個性化發展,使他們具備健全的人格、優質的品行以及良好的表達與合作等能力。以課后服務課程為例,學校開設了情緒小怪獸、樂高與表達、趣味心理等課程。借助樂高,學生進行分組拼搭與表達,教師對孩子的作品呈現、表達交流等實施評價,發現學生思維、情感的亮點,及時進行鼓勵。經歷這三個階段后,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情感輸出能力、思維創造能力都有顯著提升。
課堂維度。將每個孩子推向舞臺中央,遵循社會情感能力規則,通過教學方式的變革,為學生提供交流、展示的平臺,加強學生的表達溝通及交流能力、社會情感能力的培養。除了關注常規課堂,學校在教學方式上做了重點突破,比如變教為學、項目化學習等。特別是項目化學習,根據學生需求與教材內容確定項目,引導學生發現并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學會合作、表達、溝通。學校共推行了11個學科項目,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社會情感能力的六個維度——“自我認知、自我管理、他人認知、他人管理、集體認知、集體管理”都有了明顯提升。
自我認知和自我管理方面。在項目化學習中要組建小組、要有角色擔當,這就要求學生對自己的特長、優勢、興趣等有認知。在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每個人都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為團隊效力,遇到困難和挑戰時,學生要學會調節壓力,激勵自我意志,保持良好情感體驗與行為表現。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學生要以堅持不懈的意志力和勇于迎接挑戰、積極向上的心態克服困難,不斷進行自我激勵。
他人認知和他人管理。項目推進過程中,需要與他人進行交流溝通,學生要學會識別和理解他人的態度、情感、興趣和行為,能夠站在他人立場上看待問題,有主動與他人交流的意愿;尊重他人的人格、意見、選擇;積極接納他人,友善對待他人。交流中有不同意見時要理解、尊重和包容他人的想法,具備理性化解沖突的能力。
集體認知和集體管理。項目式學習中,各小組間的競爭或校級的展示活動有助于學生形成集體歸屬感和榮譽感,學會從集體的角度思考問題。在組織活動過程中,組長鍛煉了領導力和組織協調力,每個組員通過履行各自的職責增強了責任意識。
活動維度。通過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吸引力強的教育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被看見。如少代會紅領巾聊天室、志愿服務體系、儀式教育、社團游園展示等活動,為學生搭建了自我成長、同伴激勵以及集體共生的平臺,以鮮明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力量激勵學生,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提升他們的社會情感能力,實現潤德育心的育人價值。
少代會、紅領巾聊天室等活動能夠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引導學生從少先隊員的視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學校建設建言獻策。學校目前有校級志愿者平臺4個(環保、禮儀引導、廣播、課間引導)發展學生志愿者共70人,此外,班級志愿者若干,每個志愿服務崗都有名稱、有職責范圍。通過參與志愿服務,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我,更加自信守規;保持良好的情感體驗和行為表現,更好地理解包容他人。目前,學校的志愿服務基本由學校統籌和設計,但這只是基礎,引導學生從被動的“要我參與”到主動的“我要參與”,才是我們的最高目標。
(作者單位:北京市順義區李遂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