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術賦能教育,以智慧溫暖成長,是新時代教育者的責任擔當。青島天山小學以“民族教育固本+數智教育賦能”雙輪驅動為核心,積極構建“三橫四縱”智慧校園模型。橫向上,以底層數據中樞、中層智能應用、頂層育人生態為維,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成長空間;縱向上,以教研管理智能化、課堂教學精準化、學習陪伴個性化、家校協同智慧化為維,培育具有民族魂和中國根的“和+六質”天山學子。
教研管理智能化。一是建構“AI+教研”生命體。學校借助智能平臺實現“云端共備、實時互評、數據共享”:智能中樞整合海量學術資源,動態推薦教研方向;數據看板實時呈現教師成長與資源流動,推動教研策略優化。二是實施“AI+PBL”素養提升。學校確立了以民族教育課程為載體的教師素養提升項目,架構起“理念認知、AI應用、PBL能力、實踐創新、效能轉化”五維發展模型,并設計了“和悅”課堂評價量表,從目標可視、思維進階、技術賦能、當堂達標四個維度形成了“技術助力教、數據驅動學”的雙向提升課堂模型。
課堂教學精準化。一是教學洞察的智能CT掃描。學校引進課堂智能循證系統,依托AI技術構建全息教學分析體系,自動識別教師提問頻次、學生回答時長、師生互動比例等超200項教學指標,結合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量化師生行為。二是教學優化的精準算力芯片。支持課后10分鐘快速生成含2D熱力圖的反饋報告,為教師復盤提供精準依據和關鍵點標注,提出優化建議,驅動教學質量迭代升級。
學習陪伴個性化。學校打造了專屬智能體“天天”“山山”,實現了AI為教學全流程賦能。一是AI智研。創設有“山山”陪伴的真實學習場景,以驅動性問題引發個性化、沉浸式、探究式、跨學科學習,實時整合多源數據,構建可視化知識圖譜,提高學習效能。二是AI智辨。建構數字教室,提供豐富的課堂互動工具、多樣化的任務評價機制和成果推優展示模塊,通過“山山”參與答疑、思辨等學習環節,持續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三是AI智創。借助智能體基于設計思維的問題解決對話模型,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意呈現學習成果。比如,在“山山”的引導下,學生將“柿子節”采摘體驗融入音樂創作,改編生成了柿子節主題曲。四是AI智評。借助智能體“天天”全方位收集、分析學生學習數據,構建“數據—診斷—干預”閉環決策鏈。
家校協同智慧化。學校推出教聯體數字平臺“AI融合項目式學習中心”,校家社聚力,提升民族精氣神。一是新聞中心。呈現以項目式學習為主題的多元活動預告和新聞報道,讓大家走進、了解、熱愛充滿民族教育活力的天山小學,提升民族教育品牌的影響力。二是設計中心。以國家課程為載體,生成項目式學習方案,線上線下共同實施。三是學習中心。學校為數字人設立安全邊界,進行倫理化審核篩選,生成了豐富的項目成果。四是評價中心。學校搭建“紅石榴教育”三維評價模型,線上線下生動流轉、校家社協同評價,為全校每個學生生成了“成長畫像”,讓家校共育真實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