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常從網上看到紹興黃酒小鎮的報道,紹興是我國最著名的黃酒產地,歷史悠久。我們曾經參觀過古越龍山的中國黃酒博物館、會稽山黃酒的生產基地和博物館(位于柯橋),不過那都是幾年前的事情了,當時并不知道有紹興黃酒小鎮的存在。從網上的資料看,紹興黃酒小鎮可能是2020年以后開始建設的。資料上介紹說該小鎮是原來紹興的東浦鎮,曾經匯聚過500多家酒坊,是紹興黃酒的發源地,據說云集酒坊(即現在會稽山紹興酒股份公司的前身)就是從此處發源的;資料上顯示該小鎮是浙江省首批37個特色小鎮之一,2020年—2022年,年平均游客量達到了20萬;還有報道介紹該小鎮規劃出了各種特色旅游區,有一個旅游區叫“3號地塊”,是“萬國美酒情景文化街區”。
對紹興黃酒小鎮,我們心生向往,2025年5月下旬,有機會參觀了這座黃酒小鎮。
在網上搜索了一家距離黃酒小鎮比較近的酒店,酒店服務員告訴我們出門10米遠是地鐵瓜渚湖站的入口,上地鐵后坐兩站就能到黃酒小鎮,但服務員也提示我們:從地鐵站出口到黃酒小鎮還有點距離,需要步行找一下。
找就找吧,也沒有什么,不會太遠嘛。出了地鐵口才發現周圍很荒涼,完全是在建的狀態。只能沖著燈亮的地方走,先到了一個停車場,這個停車場是個智能停車場,但幾乎沒有停車輛,也沒有指示的路標,只有2024年在這里舉辦黃酒嘉年華的廣告幕布還沒有撤走;再往前走,突然發現了一棟紀念辛亥革命的建筑,像是紀念堂,紀念堂旁邊是一座有點年頭的墓,墓碑寫明是徐錫麟烈士和夫人王振漢的合葬墓。
徐錫麟烈士的事跡我略有所知,他是1907年在安慶舉行反清起義槍擊安徽巡撫恩銘時被害的,印象中他的墓應該是在安徽安慶,不曾想卻在這里遇見了。在來黃酒小鎮之前做網絡資料查詢時,看到過小鎮和徐錫麟有關系的介紹,說這里是徐錫麟的故里,現在還有他的故居,一入小鎮有他的塑像,但是應該是在小鎮的南門,而我們是從地鐵站的西北方向出來的。
進到黃酒小鎮,首先見到的兩個建筑就是辛亥革命紀念堂(我不知道它的具體命名是什么)以及徐錫麟烈士和夫人王振漢的合葬墓。這時候天突然下起了雨,而且越下越大,我們打開導航找最近的建筑,是一個天主教堂,按照導航往教堂方向走,走到教堂時,發現周圍還是荒涼的,雨卻越下越大。本來我們是想到黃酒小鎮喝一杯酒的,現在看到這種情景,估計小鎮可能也沒有在營業的餐館和酒吧,雨大得連照相機都已無法工作了,于是就打車返回了賓館。
晚上在賓館再詳細地檢索徐錫麟和夫人王振漢合葬墓的由來,網上的資料盡管零散,但連著看下來還是能看出一個整體,現將有關資料簡述如下。
徐錫麟,1873年12月17日出生在紹興(當時叫山陰東浦鎮),1901年被紹興府學堂聘為教師,任經學兼算學教師,在這個學校工作了四年,有了革命思想;1903年,去日本游學;1905年,在紹興建立大通學堂,后改為大通師范;1905年,再度去日本學習;1906年,捐官捐了道員,到安慶上任,受到安徽巡撫恩銘的重用,先任武備學校副總辦,繼任警察處會辦,第二年又任警察學堂堂長,接著又任陸軍小學(原武備學堂)監督。徐錫麟到安徽任職時,大通學校的事情就交給秋瑾來主持,他們相約共同發動起義;1907年7月8號,他趁巡警學堂畢業生舉行畢業典禮時,刺殺安徽巡撫恩銘,次日在安徽被殺害,殺害他的手段很殘忍,將其心肝剖出,給恩銘的衛隊吃了。
徐錫麟就義后,先是葬在安慶;辛亥革命勝利后,1912年移到浙江杭州,草葬孤山南麓;1964年遷葬杭州雞籠山;1981年10月再遷至杭州南天竺。而紹興東浦黃酒小鎮的這座徐錫麟和夫人王振漢的合葬墓,是他的衣冠冢,依照杭州南天竺徐錫麟墓的形制,于1987年由當地有關部門主持建設而成。
徐錫麟的夫人王振漢,原名王淑德,又名貞姑,是紹興柯橋富戶王培卿的長女。徐錫麟生有一子,名為徐學文。徐錫麟就義后,王振漢攜帶徐學文,在徐錫麟弟弟的資助下逃亡日本,辛亥革命后又回到了家鄉居住。徐學文由徐錫麟的弟弟徐錫驥資助去德國留學,在德國柏林大學獲藥物化學博士學位,后在臺灣任樟腦局局長。徐學文在德國時娶德國婦女曼麗為妻,生有女兒徐乃錦和兒子徐乃強,徐乃錦后來嫁給了蔣經國的兒子蔣孝文。也就是說徐錫麟的孫女嫁給了蔣介石的孫子,兩家成為姻親。徐學文曾于1988年攜夫人曼麗和兒子徐乃強、徐乃達返回紹興祭祖掃墓;1993年,徐乃錦和徐乃強夫婦也隨母親回鄉探親,同行的還有蔣孝文和徐乃錦的女兒蔣友梅,他們到東浦老家徐錫麟的故居聽取了當地文物部門的介紹。
以上歷史背景,可以幫我們了解為什么在紹興黃酒小鎮有徐麒麟和王振漢的合葬墓、徐錫麟的塑像,以及1911年辛亥革命的紀念建筑。
第二天天晴,我們想黃酒還未見呢,還得去黃酒小鎮。這次直接開車過去,按照網上攻略的提示把車停在南門停車場,步行進入小鎮,果然見到了小鎮的形象墻和徐錫麟烈士的塑像,這時也進入了小鎮的核心景區。其實小鎮面積并不太大,據目測,主要的街巷長度大約就是七八百米;水面還比較寬闊,有小橋流水,水面上還有烏篷船載客旅游,只不過這里的烏篷船不是用櫓,而是用槳,船家一手撐槳,另外一只腳蹬槳,很有特點。
從黃酒的角度來看,我們有些失望,因為雖然有幾家黃酒鋪,如古越龍山、會稽山等,但大都是大企業在這里的零售店。不要說500家黃酒作坊,連5家都沒有(即沒有前店后廠的那種傳統工坊)。在鎮口,有一家酒坊可以看節目,表演過去的黃酒吆喝,但和黃酒生產的過程關聯并不大。
鎮上的餐館也不多,我們慶幸昨晚沒有冒雨找進來,進來恐怕也沒有地方可以喝酒。唯一的亮點是有一家黃酒店鋪叫“代州黃酒”。網上所說的“世界美酒情景文化街區”沒有,中國黃酒區有一家紹興以外的黃酒零售店,多少也是一個彌補吧。
總的來說,這個小鎮是正在建設中的一個文旅項目,沒有正在從事釀造生產的多家黃酒小酒企支撐,只是幾家大酒企在這里建了幾個形象店。我們盼望的是出現有幾十、上百家小的黃酒作坊提供手工釀造的黃酒產品,這才像一個黃酒小鎮,也才有黃酒小鎮的意義,否則就是大酒廠在這里開一個展示門店,展示門店的效果又不如大酒廠自身已經具有的博物館,因此目前的定位比較尷尬。如果想了解酒廠的工藝、現有酒品的品種風格,就得到大酒廠如古越龍山或者會稽山的博物館去參觀,那里知識體系完整、產品也豐富,而這里只是一個零售門店,也沒有相應的知識輸出的設計,我們心中期待的那種民間小酒坊又沒有,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無論是白酒還是黃酒,本來都起源于民間的小作坊,后來隨著工業化的發展,酒廠的集約化程度越來越高,酒廠的數量越來越少,單個酒廠體量越來越大,品牌越來越少,品種也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工業化因素進入了黃酒領域,使得我們現在想找一瓶傳統的黃酒都很難。我們從心底里期望有眾多采用傳統工藝釀造的小黃酒作坊出現,黃酒的工藝環節比白酒要少一些,門檻并不高,既然已經打造文旅項目了,希望在這方面加強努力;現代化的停車場固然需要建,地鐵站也要修,這都是必備的外界條件,游客也絡繹不絕地前往,而以黃酒命名的小鎮卻沒有黃酒小作坊的支撐,這是一個不足,希望未來能有所改善。
5
徐錫麟依然是這個小鎮的靈魂,小鎮的一個重要景點是徐錫麟故居,不在臨水的街面上,要通過非常狹窄的小巷才能找到,小巷最窄處,目測不足1.5米,但是進去以后,里面還是比較寬大的。故居里陳列了徐錫麟的簡要經歷以及他的書法作品,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徐錫麟的書法作品,有他給張月樓和秋瑾等同志寫的信,字跡雖然潦草,但是能流露出他的書法功底,以及字里行間飛揚激蕩的神采。這些書法作品也可以成為書法史上的經典。
期待有一天,黃酒小鎮真正有了多家本地釀造的黃酒;在徐錫麟的故居里,也會展出更多徐錫麟的書法。我們來這里讀徐錫麟的書法,品味紹興黃酒所承載的深刻的歷史文化。




浙江黃酒小鎮徐錫麟烈士與夫人王振漢合葬墓(衣冠家)
黃酒小鎮即原來的東浦鎮,這里是徐錫麟烈士的故里,所以這里有辛亥革命的紀念建筑、徐錫麟的故居以及這座合葬墓,這座合葬墓實際上只是一個衣冠冢。


祠茫雄 高道心書 縣弘徐錫麟致秋瑾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