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不舍晝夜,奔流向前。河畔貴州仁懷段,匯聚了眾多白酒生產企業,是世界醬香型白酒核心產區。茅臺集團就在其中。
在草木環繞的茅臺水文站,能看到赤水河里不時有魚兒躍起,泛著金波,各項監測數據顯示水質指標穩定。這幅生機盎然的畫卷背后,是一場深入開展的綠色變革。
與世界上其他烈酒相比,以茅臺酒為代表的醬香型白酒有著以谷物為主要原料、自然混菌接種、以酒勾酒等特點,這背后是工匠精神和技藝共同構成產區的獨特人文生態。因此,要保護好產區生態,就要維護好自然生態、人文生態和微生態之間的平衡關系,這樣才能維護好整個產區的系統平衡,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我們正經歷從被動治污到主動創綠的深刻轉變。”茅臺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莉在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綠色是茅臺集團可持續發展的底色,茅臺集團始終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探索“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價值轉化路徑,為赤水河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貢獻“茅臺樣本”。
王莉介紹,一直以來,茅臺集團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推進“一基地一標桿”建設,高效布局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空間”,聚焦水、能和碳、氣、聲、固廢“五條流線”,構建形成“135”生態環保和綠色發展體系,保護了“水土氣微”協調平衡的生態系統。
“135”生態環保和綠色發展體系中,“1”指“一基地一標桿”這一總體目標,即建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踐示范基地,打造白酒行業生態環保標桿企業。“在建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踐示范基地過程中,茅臺從生產工藝優化、資源利用效率提升到生態環境維護等多方面入手,探索出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與經驗。”茅臺集團生態環保部部長楊朝波說。
“3”指聚焦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空間”。楊朝波告訴記者,茅臺在制酒車間大力推廣清潔能源,淘汰高污染的燃煤設備,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同時引入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設備,實現精準生產,降低人為因素導致的資源浪費。
“5”是圍繞水、能和碳、氣、聲、固廢“五條流線”開展全鏈條管控。在水治理方面,強化全周期管理,通過升級污水處理工藝,提高水循環利用率,年節水量達40萬立方米,水循環利用率超87%,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提升至類地表水Ⅳ類,有力保障赤水河水質安全。據茅臺集團生態環保部污控室副主管張磊介紹,這是茅臺人的自我加壓,茅臺集團對水的治理,高于國家標準。

赤水河作為長江上游唯一未建水電站而保留自然流態的一級支流,是眾多珍稀魚類與野生動物的家園。近年來,茅臺集團通過與多方合作建立起一批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過去幾年,我們通過整合、優化新建等方式重構了茅臺酒核心產區及外延緩沖區水氣土微多要素監測系統,例如沿著赤水河茅臺段新建了3個自動水質水文監測站、新增大氣監測站點21個等。”茅臺集團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釀造環境生態中心主任陳筆介紹,茅臺集團野外觀測站得出的基礎數據和研究成果會根據規范面向全行業開放,成果共享。
“在茅臺,每一滴水、每一片土地、每一口空氣都受到了精心呵護。通過搭建‘物聯網+信息化’環境監控綜合管理平臺,茅臺實現了對水、土、氣、聲等多要素的高密度、全覆蓋和立體化監測。”陳筆說。
作為白酒行業主要釀酒副產物,酒糟的身影濃墨重彩。釀造茅臺酒產生的酒糟,每年高達30萬噸,足夠鋪滿200個標準足球場。
“每生產1噸醬香白酒,約產生4噸酒糟。這些長期被視作廢棄資源的副產品若處理不當,會對土壤、水體及空氣造成污染,給生態環境帶來風險隱患。”茅臺循環產投公司黨群辦主任王珊說。
2013年,源于茅臺集團的頂層設計,茅臺循環產投公司成立。經過多年技術攻關,該公司成功突破酒糟資源化利用瓶頸,將曾經被視作生態包袱的酒糟轉變為有機肥、生物質沼氣、飼料等生態綠色產品。以酒糟資源化利用為核心,該公司科學布局“肥、飼、氣”等循環經濟產業,形成年處理30萬噸以上酒糟能力,確保了對茅臺酒釀造副產物的100%資源化利用。
7月3日,生產車間里,工人們正把以酒糟為原料制作出的有機肥裝袋,大卡車上摞滿一袋袋肥料。這些肥料很快將出現在田間地頭。這是茅臺循環產投公司向茅臺集團駐遵義市道真縣的幫扶工作隊定向捐贈的120噸“深沃”有機肥。
“用茅臺酒糟生產的有機肥,不僅含有大量氮、磷、鉀等元素,還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營養成分全面,且能夠被植物充分吸收。”王珊介紹,自2020年起,茅臺循環產投公司積極踐行茅臺集團鄉村振興結對幫扶工作機制,精準支持幫扶地特色種植,迄今已累計向道真縣捐贈有機肥2320.6噸,覆蓋20余個行政村約2.2萬畝高粱基地,惠及農戶超6000戶。
變廢為寶、點“糟”成金。在茅臺循環經濟產業園,酒糟轉化為有機肥料、飼料、天然氣,實現了“從土里來,到土里去”。目前,茅臺集團已經構建起“資源—產品—消費—再生資源”的全鏈條、全要素、全過程的循環利用體系,形成獨特的、可復制的“綠色閉環”。
“保護好赤水河的生態環境,就是守護企業發展的根基。綠色不是發展的代價,而是發展的本質。”王莉說。
自2014年起,茅臺集團每年捐贈5000萬元用于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截至目前,累計捐資超過4億元。這些資金被廣泛用于生態修復、植樹造林、水資源保護等環保項目,為改善赤水河生態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赤水河流域的生態修復項目中,茅臺集團資助種植了大量適宜當地生長的樹木,有效減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流域的生態面貌。通過植樹造林,赤水河流域的植被覆蓋率逐步提高,不僅為眾多野生動植物提供了棲息之所,還對調節氣候、涵養水源起到積極作用。
好山好水出好酒,好酒出自好產區。“茅臺酒的釀造講究順天應時、因地制宜、循法而成,追求自然生態、微生態和人文生態的平衡。本質就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綠色科技的創新力量支撐綠色發展。”王莉說。
2023年,生態環境部公布第七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貴州省赤水河流域茅臺酒地理標志保護生態示范區入選。
王莉表示,未來,茅臺集團將繼續與各界攜手,探索更多傳統產業綠色轉型發展的可行路徑,不斷厚植茅臺綠色發展底色,為推動流域生態共美、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保護生態的意識,正從赤水河畔蔓延至整個白酒行業。“近年來,通過治理老百姓感受到空氣、水質都在不斷變好,已經開始自發地保護環境,千家白酒企業從被動到主動,共同守護赤水河。”遵義市生態環境局仁懷分局局長袁華昌告訴記者。
當赤水河的白鷺年復一年地歸來,它們翅膀下掠過的,正是一個行業與一條母親河共同書寫的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