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圖書分類號:R542.2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急性心肌缺血壞死,大多在冠狀動脈病變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2。該病治療原則是盡快恢復心肌的血液灌注(到達醫院后 30min 內開始溶栓或90min 內開始介入治療),以挽救瀕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擴大或縮小心肌缺血范圍,及時處理嚴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種并發癥,防正猝死。靜脈溶栓是心肌再灌注治療的方案之一,但該方法對發病時間窗有嚴格要求,且需要具備一定適應證,故而治療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即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是一種微創治療法,其可以幫助患者快速恢復心肌再灌注,抑制心室重構,短時間內恢復心臟功能,同時該操作過程簡單,無需開刀,對患者機體創傷性小,還可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取得良好的預后效果[4-5]。鑒于此,本研究選取2023年1月一2024年12月甕安縣中醫醫院收治的3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一步探究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臨床優勢,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1月—2024年12月甕安縣中醫醫院收治的3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電腦數字隨機法將患者分為參照組和研析組,各15例。參照組男性8例,女性7例;年齡45\~72歲,平均年齡( 58.52± 1.13)歲。研析組男性9例,女性6例;年齡46\~72歲,平均年齡 (58.96±1.18) 歲。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 0.05),具有可比性。
納人標準:患者及其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多次反復進行心電圖、心臟標志物等相關檢查確診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排除標準:嚴重昏迷,隨時有生命危險者;存在其他器官癌性病變者。
1.2 方法
參照組治療方式為靜脈溶栓,溶栓藥物為注射用重組人尿激酶原(天士力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10003,規格 5mg/5000000) 將 20mg 藥物加入質量分數 0.9% 的氯化鈉注射液20mL 中,于 3min 內靜脈推注完畢,然后將 30mg 藥物溶人質量分數 0.9% 的氯化鈉注射液 90mL 中,于 30min 內滴完。滴注完成后需予以患者常規藥物治療,如抗血小板、調節血脂等。
研析組治療方式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為患者行常規局部麻醉,待麻醉藥物生效后開始實施,選擇股動脈或橈動脈作為穿刺點,完成冠狀動脈造影確定病變情況后,將導管沿著導引鋼絲置入冠狀動脈口,并沿著導管置入導絲直至病變血管的遠端,無誤后將球囊沿導絲送入病變區域,用球囊擴張病變處血管,待操作符合標準后在冠狀動脈造影下將支架置入,隨后取出導絲、導管并對穿刺部位進行壓迫止血,完成手術,其余藥物輔助治療遵醫囑。
1.3 觀察指標
(1)心肌酶譜。采取2組患者靜脈血,應用電化學發光分析儀檢測CK和CK-MB的水平,并記錄峰值及達峰時間。(2)心功能指標。于治療前、治療后4周采用心臟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測2組患者的LESV、LEDV、LVEF水平。(3)不良事件發生率。記錄2組患者急性左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發生情況。(4)BNP水平。于術前、術后4周采取2組患者靜脈血,離心處理后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BNP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 χ2 檢驗;計量資料以 表示,行 χt 檢驗。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CK、CK-MB 峰值及達峰時間
2組患者的CK、CK-MB峰值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研析組CK達峰時間、CK-MB達峰時間短于參照組 (Plt;0.05) ,見表1。
2.2 LVEF、LEDV、LESV水平
治療前,2組患者LVEF、LEDV、LESV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治療后4周,研析組LVEF高于參照組,LESV、LEDV低于參照組 (Plt;0.05) ,見表2。
2.3 不良事件發生率
研析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參照組 (Plt;0.05) ,見表3。
2.4 BNP水平
治療前,2組患者BNP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治療后4周,研析組BNP水平低于參照組( (Plt;0.05) ,見表4。
3 討論
靜脈溶栓是心肌再灌注治療的一種方案,雖然靜脈溶栓的治療效果值得肯定,但是當溶栓藥物進入機體后會使血液處于低凝狀態,易增加出血風險,并且溶栓治療有嚴格的時間窗限制,加之患者存在個體化差異,并不適用于所有患者,所以整體療效還有一定上升空間[67]。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析組CK達峰時間( 13.14± 1.25) h 、CK-MB達峰時間( 12.86±1.14? 一 h ,短于參照組的( 20.27±1.70 ) h 、 (19.45±1.26) h(Plt;0.05) 。研析組CK和CK-MB的峰值到達更早,進一步表明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可快速改善患者心肌缺氧和缺血的狀態,促進心臟功能恢復。治療后4周,研析組BNP( 313.16±70.84 ) ng/L 低于參照組( 395.81±81.46 ) ng/L ( Plt;0.05) 1。
BNP是判斷心力衰竭的標志物之一,當其水平明顯下降時則說明心臟負荷量減小,而溶栓藥物進入機體后需要一段時間才可發揮作用,相比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起效慢,故該指標水平變化相對較慢8-9]。治療后4周,研析組LVEF 48.71±4.82 一 % 高于參照組,LESV( 93.28±9.36) 一 mL 、LEDV(20 (131.97±12.81 ) mL 低于參照組 (Plt;0.05) ,更加說明冠狀動脈介人治療可以迅速扭轉患者心肌缺氧和缺血狀態,維持血氧供應平衡,對疾病的轉歸大有益處[0-。研析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 6.67% ,低于參照組的 40.00% ( (Plt;0.05) ,可以反映出患者經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發生缺血性不良事件的風險程度較小,更利于心臟功能恢復[2-13]。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操作方式簡單,可有效規避開胸及全身麻醉給患者帶來的諸多損傷風險,病情緊急時可在短時間內快速恢復血運,將梗死組織與狹窄血管疏通,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狀態,縮小梗死面積,大大降低病死率,并且該手術對患者創傷性較小,術后很短時間內即可恢復,重建血管更加徹底,實踐性較強,具有獨特的治療優勢[14-15]。
綜上所述,冠狀動脈介人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更利于患者快速控制病情,降低心肌受損程度,維持心臟功能,有效規避不良事件發生風險,整體療效可觀。
參考文獻
[1]陳芳,孫黎博.瑞舒伐他汀與替羅非班聯合冠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療效及對患者心功能、循環內皮祖細胞數量的影響[J].陜西醫學雜志,2020,49(10):1244-1248.
[2]岳龍,張靜,王京坡,等.辛伐他汀在經皮冠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藥,2020,42(3):398-401.
[3]王麗杰,紀麗萍,郭艷嬌,等.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靶血管內給予尿激酶原對心肌微灌注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29(25):2762-2765,2769.
[4]龐芹,張楊春,李璐娜.聯合應用PCI術 IABP治療心肌梗塞患者的療效分析[J].河北醫學,2022,28(11):1850-1854.
[5]李德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冠脈介入治療的效果觀察及對血漿腦鈉肽水平的影響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26):30-32.
[6]陳鑫森,邵萌,張天,等.血液學參數預測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發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價值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20,23(27):3389-3395
[7]葉青,馬禮坤,張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脈介入術后1年死亡風險列線圖預測模型的構建[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20,55(12):1959-1963.
[8]劉學鋒,刁元彬,秦曉霞,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脈介入術治療后正念水平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J].中國醫藥導報,2021,18(32):83-86.
[9]張友明,龔軍輝,朱紅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前后血清CTRP12水平變化及其與支架內再狹窄的關系[J].實用醫學雜志,2024,40(12):1671-1676.
[10]武艷強,侯愛軍,傅向華,等.應用冠脈微循環阻力指數評價溶栓結合介入治療的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價值[J].心臟雜志,2022,34(1):27-31.
[11]張家瑞,白文偉,李穎,等.直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聯合冠脈內溶栓對急性"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CTFC的影響[J].四川醫學,2022,43(7):671-676.
[12]劉志遠,張金盈,劉江波,等.冠脈內注射重組人尿激酶原溶栓聯合 PCI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脈血流水平、無復流發生率及預后的影響[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20,45(4):510-516.
[13]楊體霞,程昭棟,李峰,等.經皮冠狀動脈介人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與急性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對比[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23,26(4):535-539.
[14]趙世明,范蒙蒙.急診經皮冠脈介人術后心肌內出血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預后的影響[J]安徽醫藥,2022,26(6):1218-1221.
[15]王勝利.不同時間窗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診冠脈介入治療的價值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11):1554-1556.
(編輯:肖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