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5)12-0109-0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等語文教學相關活動提出了具體化的要求,旨在通過組織開展閱讀與寫作等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標》的出臺,為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提出了具體化的要求,而閱讀和寫作作為在語文課程教學中占有較大比重的教學方式,在培養學生綜合素養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如何提高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性,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更好地發揮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的育人作用,已經成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廣大教師和學者關注的重點。
一、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意義
(一)落實《新課標》的要求
在《新課標》中詳細指出了語文課程的四大核心素養,并對其內涵進行了詳細界定,為小學語文與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指明了方向。由于閱讀與寫作在語文課程教學中占有較高比重,幾乎代表了所有的語文教學活動,通過閱讀和寫作途徑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對落實《新課標》以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具有顯著促進作用,不僅幫助學生積累語言知識、帶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建構審美標準,通過讀寫結合還能促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而且還有利于落實《新課標》對語文課程教學提出的要求,提升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作用。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是一個認知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識世界、發展自我。以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為導向,組織開展小學讀寫結合教學活動,可以通過閱讀和寫作的相互結合,在寫作中巧妙地融入閱讀資源,并將閱讀技巧滲透到寫作中,提升教學內容的靈活性和豐富性,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閱讀與寫作的結合還能避免學生在寫作時進行機械性思考,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大量有益于寫作的素材資源,讓學生在寫作時能游刃有余地完成任務,主動克服寫作可能面臨的困難,避免學生因寫作難度過大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
(三)提高學生讀寫能力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教學主要將文本的文字信息作為載體,由教師指導學生深入閱讀和分析文本,實現知識輸入,能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和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和創造能力。寫作則是將學生的個人經驗、知識儲備等作為基礎,不僅考驗學生的知識輸出狀況,還重視學生的情感表達,對鍛煉學生個體的思維具有良好促進作用。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采取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學習,可以讓學生在讀懂文本思想情感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情感表達能力,讓學生在閱讀環節掌握有益于寫作的知識、方法和技巧,結合寫作主題獨立建構作文的框架,使學生在寫作時有更好的表現。從閱讀和寫作的關系與作用來看,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有助于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二、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策略
(一)設置目標,幫助學生把握好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是語文教學活動的指導和學生學習的標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想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應注重閱讀和寫作的互相結合,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在準確把握語文綜合素養內涵和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結合學生學情設置精細化的教學目標,利用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指明閱讀和寫作的方向,系統性整合閱讀與寫作教學內容,為學生安排精彩的教學活動。
以統編版四年級下冊《小英雄雨來》為例,這是一篇講述抗日小英雄雨來故事的課文,需要學生在閱讀中了解雨來這一勇敢、機智的角色,通過雨來的行為和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根據課文特點,教師可以設置以下教學目標:(1)讀懂課文,理解課文的意思;在閱讀時掌握課文中的關鍵字詞,學習其中的修辭手法;(2)正確體會文中的優美詞句,感受課文中蘊含的可貴精神;(3)了解小英雄雨來為掩護革命戰士與日寇英勇斗爭的故事;(4)嘗試續寫故事或者改變故事結局,能借鑒課文的寫作方法和技巧獨立創作一篇作文;(5)在寫作時能充分表達自身情感,體現自己的愛國情懷。
除了從課文內容出發設定教學目標外,教師還可以從讀寫結合角度出發,設置培養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教學目標,如通過運用讀寫結合教學能力,提高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程度;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討論等,促進學生思考和表達,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通過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此外,還可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角度來設置教學目標,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文中的情感,再通過寫作表達自己的感悟,這樣能夠讓學生在情感共鳴中深化對閱讀和寫作的理解,更好地把握教學重點,提升語文綜合能力。
(二)促進積累,以閱讀豐富學生知識體系
一方面,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挖掘和剖析閱讀文本中的字詞資源,幫助學生理解字詞知識的基本含義,使學生具備靈活運用字詞知識進行語言表達和運用的能力。以統編版五年級下冊《月是故鄉明》為例,《月是故鄉明》是一篇描寫家鄉月亮的散文,字里行間描繪了家鄉許多美好的場景,能給學生帶來無限遐想。本篇課文中蘊含了大量優美的字詞,這些字詞都有著深刻的含義和廣泛的用途,能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巨大幫助。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閱讀的同時挖掘文中的精美字詞,如浩渺、篝火、澄澈、黃昏等,鼓勵學生嘗試分析各種字詞的含義,并引導學生對文中的優美字詞進行賞析,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素材積累效果。
另一方面,在挖掘優美字詞和分析字詞含義后,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分析課文的寫作手法,如抒情、記敘、議論、說明等,重點講解不同寫作手法特點及其在課文中的體現。如抒情分為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其中直抒胸臆是從第一人稱視角直接抒發個人感情的寫作手法,當教師向學生介紹了直抒胸臆的含義后,可以為學生布置任務:“課文中哪些句子用到了直抒胸臆寫作手法?”隨后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閱讀。如學生找出文中“月是故鄉明,我什么時候能夠再看到故鄉的月亮啊!\"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寫作手法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分析句子,剖析直抒胸臆寫作手法的應用要點。為幫助學生掌握直抒胸臆的寫作手法,教師在帶領學生剖析句子后,可以通過舉例的方式進行提問:“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屬于直抒胸臆嗎?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通過提問和分析,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直抒胸臆的寫作手法,為學生在寫作時靈活運用寫作手法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學生閱讀理解及情感表達。在做好課堂教學工作的同時,教師還應把握好閱讀拓展的契機,結合閱讀或寫作的主題,向學生推薦一些合適的課外讀物,利用課外閱讀的方式拓寬學生的視野,在傳授學生更多基礎知識的同時,引領學生體會和學習更多寫作方法,進一步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為學生的寫作做好鋪墊,讓學生在寫作時能游刃有余地完成任務,憑借優秀的寫作作品贏得他人的認可,激發學生對閱讀和寫作的熱愛之情。
(三)大膽聯想,圍繞文本指導學生續寫
留白和補白屬于藝術創作技巧,而讀后續寫是一種有效的補白方法。讀后續寫在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促進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審美創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中,教師在面對具有啟發性或易于激發學生想象力的文本時,可以在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分析閱讀文本中故事情節、人物形象、中心主題的基礎上,通過引導學生補白續寫故事情節,或者在故事中添加新的人物或事件,以讀后續寫的方式促進學生寫作和表達。
以統編版四年級下冊《貓》為例,在閱讀教學環節教師可以詳細為學生介紹《貓》的創作背景,鼓勵學生分析貓和主人的關系,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中理解成長和友情的意義,并適當向學生提問,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貓和主人的相處方式是怎樣的?他們之間是否存在特殊的情感聯系?在故事中,貓和主人出現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是否影響到了貓和主人的關系?從貓和主人的行為中,你們看到了什么?”
在問題驅動下完成閱讀任務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補白的任務,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思想感悟,繼續描寫貓和主人的故事,充分發揮自身想象力,設計更多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在讀后續寫環節,教師在為學生布置任務后,要密切觀察學生的表現,適當為學生提供指導。如“如果貓和主人的生活中多了一只新的小動物,他們的生活會發生哪些變化?”在讀后續寫結束后,教師還要鼓勵學生相互討論和分享,在指導學生合作與分享的過程中,汲取優秀的寫作經驗和寫作素材,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寫作能力,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獲得更多感悟。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為目標,探索了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開展路徑,提出了具體的教學策略。在研究過程中,本文認為閱讀與寫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較高比重,在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時占據著重要地位,而采取將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的教學策略,對提高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成效具有顯著促進作用。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建議教師積極探索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充分發揮讀寫結合的優勢,并通過對學生提供適當的指導,在教與學有效融合的過程中,通過設定目標、提出問題、設置任務等方式,規范學生的閱讀學習行為,為學生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以便更好地發揮閱讀與寫作活動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朱燕霞.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整合教學[J].小學生作文輔導(下旬),2024(1):6-8.
[2]田甜.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2023(36):149-151.
[3]付學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策略 的應用[J].嘉應文學,2023(18):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