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2024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的通知》指出,支持農廣校、涉農院校、科研院所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鼓勵培育質量高的機構長期穩定承擔任務。鼓勵各地創新路徑,因地制宜探索農民教育培訓模式。高素質農民不僅要精通專業的農業生產技能,還應廣泛涉獵現代化農業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綠色發展、風險防控與農耕文化等相關領域的知識,促使農民能快速適應現代化農業發展需求。高職院校作為重要培育主體,亟待構建多元化培訓模式以滿足鄉村振興人才需求。
一、鄉村振興戰略下高素質農民培訓的必要性
(一)推動鄉村人才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包括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五個方面,其中人才振興是基礎。農業農村現代化對農業科技人才和農村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高素質農民培訓不僅注重農業生產技術技能培訓,還涉及現代農業經營管理、市場營銷、農耕文化和新技術應用等能力培訓,致力于培養出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農民,為鄉村振興提供多元化的人才保障。
(二)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農業現代化正處于傳統向現代轉型期,目標是實現高效、綠色與可持續發展。這一轉型過程離不開高素質農民的參與。加強高素質農民培訓,可以顯著提升農民的科學文化素養、專業技能水平以及市場適應能力。此外,培訓還注重培養農民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引導農民在農業生產中注重生態保護,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對此,高素質農民培訓有助于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提高農業整體發展水平。
(三)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高素質農民憑借自身的專業技術、生產能力和農業專業知識,能有效運用農業科技和現代經營管理手段,優化農業生產,提升經濟效益,進而增加農民收人。同時,高素質農民具有較強的市場適應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能夠根據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偏好,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和品種,生產適銷對路的農產品。另外,高素質農民培訓涵蓋市場銷售、現代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通過培訓使其能進一步增強自身的市場營銷與經營管理能力,有效應對勞動力短缺、生產效益不高、農產品滯銷等難題,進而有效拓寬收入來源。
二、鄉村振興戰略下高素質農民多元化培訓案例
(一)高素質農民培訓概況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緊隨國家發展與時代變革,堅持“耕讀強農,與時俱進”的辦學宗旨,構建“新興職業農民341培育體系、鄉村振興1611服務體系及農耕特色校園文化”等特色品牌,培育大量“一懂兩愛”(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高素質農業技術人才。學院榮獲“全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及“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等稱號。同時,在教學方法上,學院采用“學校課堂 + 田間課堂 + 空中課堂 + 流動課堂”四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實現學做合一,累計服務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大專班學員7400余名,占全省培訓人數的 30% 以上,培訓全省基層農技骨干人員4600余名,省級高素質農民示范培訓班學員超3500人。
(二)高素質農民多元化培訓實踐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將高素質農民培訓作為學校工作重點,采取多項舉措深化高素質農民培訓實踐。一是定制化培訓。學院緊密圍繞福建省農村特色產業,如結合福建茶產業特色,量身打造“三茶融合班”,針對茶產業企業家和從業者實施4 2+1 ”培訓模式,即前2年在學院舉辦6期(每期7天)集中培訓活動。學院教師通過開展專題講座、案例分析及實訓等活動,構建茶文化、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的融合教育體系,并在培訓第3年對學員進行跟蹤服務,以鞏固并深化培訓效果,確保學員將所學知識與技能有效運用于實踐中。二是實踐導向型培訓模式。學院教師利用實訓基地,通過產品展示、競賽等形式,深化產教融合,增強學員實踐能力。學院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暨高素質農民學員產品展示活動”,展示現代農業科技成果,分享綠色發展經驗,并舉行制茶技藝大賽,顯著提升學員制茶技藝等實踐能力。三是多元主體協同培訓。學院與政府部門、企業緊密合作,共同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活動。學院還與福建省農業農村廳、供銷社等加強合作,由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牽頭主辦,福建省供銷社調訓,學院承辦農資莊稼醫生培訓班,近70名學員參與,旨在提升學員病蟲害防治、化肥科學使用等實踐能力,促進農戶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四是線上線下結合培訓,學院利用互聯網技術創新培訓方式。學院承辦的高素質女農民省級電商培訓班,采用線下理論講授與線上實操訓練相結合模式,培訓手機應用、直播帶貨、電商運營、品牌建設等關鍵技能。
三、鄉村振興戰略下高素質農民多元化培訓模式
(一)實踐導向型培訓模式
在鄉村振興戰略下,實踐導向型培訓模式是提升農民素質的關鍵,其強調理論與生產實踐的結合。在實踐操作方面,學校或教育機構應建立或利用現有的實訓基地,如農業科技示范基地、農業產業園、示范園區、農民田間學校、家庭農場等,為學員提供真實的操作環境,引導學員在專業指導下參與種植、養殖及農產品加工等農業生產活動,讓學員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相關技能。同時,學校組織技術操作競賽等活動,不僅能夠增添學習趣味性,還能通過獎勵機制激發學員學習新技能的積極性。此外,學校還邀請農業專家或資深從業者進行現場指導,解答學員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并建立反饋機制,收集學員對實踐活動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與完善培訓方案。例如,淅川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依托職能職責深耕高素質農民培訓,開展為期15天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能力提升培訓班,培訓班不僅涵蓋了理論知識的講授,還組織學員參觀學習了周邊縣域的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基地,如大棚蔬菜種植、香菇栽培、弼猴桃全產業鏈發展等實踐教學環節,為學員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學習體驗,促使學員掌握實用的農業技術和管理知識。
(二)融合鄉村特色實施定制化農民培訓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高素質農民培訓需結合當地農業特色與農民的實際需求,實現精準定制化。在水稻主產區,培訓內容應涵蓋水稻品種優選、先進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控及水資源管理等方面;在果樹種植區域,應側重果樹修剪、嫁接、病蟲害防治以及有機種植等技術培訓。福建省漳平市農業農村局與市行政學院共同舉辦2024年第一期高素質農民茶產業培訓班,針對該地區水仙茶特色,圍繞茶葉審評實操技能、茶園科學管理、茶葉加工制作等內容進行培訓,旨在針對性地解決學員在茶葉種植與制作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除了專業技能培訓,高素質農民培訓還應全面覆蓋相關的農業政策解讀、補貼信息分享及市場動態分析等,幫助農民緊跟最新的農業政策導向與市場發展趨勢,為農民做出最優的種植或養殖決策提供全面、準確的參考依據。同時,在高素質農民培訓過程中,培訓教師還可以結合當地農村的自然環境、經濟條件和社會文化等因素,設計符合當地實際需求的培訓內容。例如,在山區農村,培訓教師可以加強山地農業技術培訓;在平原地區,培訓教師可以側重現代農業機械化和規模化種植技術的培訓,以滿足不同地區農民的實際學習需求,提升高素質農民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多元主體協同構建合作培訓模式
高素質農民培訓還需要集合政府、教育機構、農業企業以及非政府組織等多方主體力量,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合作模式,以提升農民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一是強化政府部門的引領職能。政府部門應當在政策制定和項目資金保障上發揮引領作用,為培訓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政策保障;同時協調各方資源,推動科研院所實驗基地落戶當地,為科研成果轉化提供實踐平臺;并且發揮監督職能,提高培訓質量。二是教育機構提供師資力量。教育機構可以為高素質農民培訓提供專業的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確保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還應結合當地特色產業開展相關培訓課程。三是農業企業提供技術支持與實踐資源,如農業新技術、新設備等技術,以及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等實踐實訓基地,確保培訓內容更加貼近市場需求。四是非政府組織應充分發揮其獨特優勢,在動員農民參與、監測培訓效果以及提供反饋意見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四)線上線下結合培訓模式
在鄉村振興戰略下,教育機構應將傳統線下培訓與現代線上培訓相結合,充分利用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優勢,為農民提供靈活多樣、便捷高效的學習方式和途徑。在線上培訓環節,教育機構可通過互聯網技術搭建農民在線教育平臺,為農民提供豐富的在線課程資源,還設置直播授課、互動問答等功能,滿足農民多樣化學習需求。同時,教育機構應實時跟蹤并掌握最新農業政策、農業補貼信息、農業新技術與新業態等資訊,并及時將這些資訊更新發布在其教育平臺上,讓農民隨時隨地了解最新農業動態,為種植選種、養殖選品等決策提供支持。在線下培訓中,教育機構搭建農業實訓基地,為農民提供實地操作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培訓模式,提升農民的學習體驗和培訓效果。例如,淅川縣高素質農民培訓通過云上智農平臺App教學,開設小麥高產栽培技術、玉米種植技術等培訓內容,并在該平臺定期發布現代農業發展相關政策信息。線下培訓教師通過組織農業產業參觀學習活動,實現“線下理論教學 + 現場實踐教育 + 線上網絡教學”相結合培訓模式,顯著提升培訓質量與效果。
四、結語
在鄉村振興戰略下,高素質農民培訓不僅可以推動鄉村人才振興,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還可以助力農民增收致富。多元化培訓模式通過實踐導向、特色定制、協同培養和數字賦能等路徑,有效提升農民專業素質。未來,政校企等多元主體還應加強聯動與合作,不斷探索與創新高素質農民培訓模式,旨在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提供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袁寧,譚建輝,曾斌恒.鄉村振興背景下\"雙融合多層次\"高素質農民培養模式構建[J].智慧農業導刊,2023(16).
[2]沈瓊,吳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背景下高素質農民培育路徑研究[J].鄭州輕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1).
[3]王詩絢,趙琳,李燕.鄉村振興戰略下高素質農民培訓工作創新思路研究[J].農村科學實驗,2023(8).
[4]唐偉尤,黃文忠.鄉村振興背景下高素質農民培訓問題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文摘版)社會科學,2024(1).
[5]趙峰松,范曉娟,張俊清,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高素質農民培育成效及提升策略探究[J].智慧農業導刊,2024(11).
[6]王敬雅.鄉村振興背景下高素質農民培訓模式創新研究[J].河南農業,2023(27).
(作者單位: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