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插圖的功能,利用插圖吸引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課文文字內容產生閱讀興趣,自主探究問題并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教材插圖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低段教學中的運用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選擇插圖進行導入
選擇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連、富有吸引力和教育意義的插圖。這些插圖應能夠直觀形象地展示課文內容,輔助學生理解文本,同時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例如,《鵝鵝鵝》一詩配以生動的插圖,可以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鵝的活潑可愛,增強學習的樂趣。這樣的插圖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連,富有吸引力和教育意義,能夠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詩歌所描繪的場景,增強了學習的樂趣。因此,在選擇插圖時,教師應確保插圖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連,并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和吸引力。在新課開始前,教師可以利用插圖精心導入,引發學生的討論和思考。通過觀察插圖,學生可以初步了解課文的主題和情境,進而對課文產生興趣和好奇心。
二、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插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學會認真觀察和分析插圖,培養學生的主動觀察力和分析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將插圖灌輸給學生。例如,教師可以問學生插圖中的細節內容,或者讓學生根據插圖猜測故事情節的發展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插圖所蘊含的信息和意義。
三、結合插圖學習教材
(一)多用插圖,樂學拼音
插圖使抽象的拼音字母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例如,利用插圖創設故事情境,引導學生將所學拼音帶人故事情境中,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或者通過拍手唱語境歌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建立聲母與口語語音的聯系。插圖可以引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比如,看到“d\"的插圖,學生可以聯想到鬧鐘和鉛筆的組合,從而加深對“d\"形態的記憶。同樣的,在學習其他拼音時,學生也可以借助插圖進行類似的聯想和記憶。如在學習聲母《jqx》時,教師可將插圖中“小院里,大樹下,小孩童玩氣球,切西瓜,母雞追蝴蝶\"等畫面用語言巧妙地串聯成故事情境:“在一個小院里,有一棵大樹。大樹下,有一只母雞正在追蝴蝶呢!它也玩起了氣球來”與此同時,教師相機逐一出示“母雞母雞jj,氣球氣球qqq,西瓜西瓜xxx\",讓學生在故事語境中輕松習得j、qx的發音。
(二)巧用插圖,趣味識字
識字寫字是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如何有效引導學生更快更準確地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掌握漢字,這就需要教師充分利用課文插圖,調動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
1.觀圖識字形。一年級上冊《日月水火》呈現了常見的八個象形文字,每個字都用圖文結合的方法展示,圖片與漢字對照,便于學生初步了解象形的造字方法,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教學“日\"字,先讓學生觀察圖畫,說一說太陽是什么形狀的,然后出示象形文字“日”,明白實物和象形字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最后再出示漢字“日”。這樣學生對這個字的演變過程就一目了然,也非常輕松地就能記住字形了。
2.演圖解詞義。一年級下冊《小猴子下山》一文的課后練習是用文中出現的幾個動詞說話,如“、扛、扔、摘、捧、抱等”。城市里的孩子沒有農田耕作的生活經歷,如何準確理解這幾個詞的意思,特別是“掰、扛、摘\"這幾個詞,這時插圖就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先引導學生把圖片和相應的動詞連起來,然后自己做一做、演一演,明白什么是“”,什么是“扛”,什么是“摘”,在什么情況下需要做這些動作,這樣練習說話就水到渠成。所以,插圖為抽象的動詞建立起了形象的畫面感,學生借助插圖自主觀察、模仿、創新,培養了觀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三)精用插圖,助力文本閱讀
1.借助插圖創設情境,激發語文學習興趣
興趣的激發離不開行之有效的教學情境。在二年級上冊《樹之歌》一文的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先出示課文插圖,展示眾多形態各異、顏色不一的樹木,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幫助他們發現樹木的種類差異。《坐井觀天》插圖呈現的是小鳥站在井口,青蛙蹲在井底,兩兩相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并提出問題:“它們之間會有什么樣的談話呢?\"讓學生帶著疑問去課文中尋找答案。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的重難點
2.借助插圖深入理解文本
《寒號鳥》教學活動片段: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寒號鳥和喜鵲的住處:崖縫、大楊樹;看圖理解什么是“崖縫”;觀察圖中喜鵲在干什么,理解“銜”;從圖上可以看出這對鄰居的窩有什么不同。整個環節都是借助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理解兩種動物住處的區別,讓學生自主觀察圖片,在形象的對比中明白寒號鳥的住處陰冷、喜鵲的窩溫暖,從而為下文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插圖來深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插圖能夠凸顯課文中的關鍵信息,如人物的外貌神態、環境背景等,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的主旨和情感。二年級課文《千人糕》中,爸爸和“我”的一段對話說明“千人糕”要經歷許多步驟才能制成,教材中的插圖則用一條線將種植、制作、包裝、售賣等過程串起來,便于學生理解課文內涵。
3.串聯插圖,助力課文復述
低年級學段有很多篇幅較長的連環畫課文,故事簡單,復述要求較低,大都以重復性復述為主。教師可充分利用插圖,將文中的插圖串聯起來,幫助學生梳理故事脈絡,抓主線進行復述,激發學生學習長篇課文的動力和信心,及早點燃閱讀興趣,擴大閱讀視野。如教學《小猴子下山》一文時,把文中的五幅插圖串聯起來,借助“小猴子來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樣,做了什么\"這樣反復出現的句式,故事復述起來就簡單多了。
(四)妙用插圖,鼓勵大膽表達
低年級學段的孩子語言發展相對緩慢,詞匯量不夠豐富,語言表達能力有限。低年級段的口語交際需要直觀形象的插圖來輔助教學,插圖就是教師的第二語言,也是學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必不可少的工具。如一年級上冊口語交際《小兔運南瓜》教學活動片段:
引導學生觀察第一幅圖,思考:小兔在哪里發現了怎樣的南瓜?出示句子說一說:小兔來到菜園:“哇,好大的一個南瓜呀!\"它高興得( )。可是南瓜( ),怎樣才能運回家呢?發揮想象,說說第二幅圖的內容。尋找相似點。議一議南瓜和車輪之間的聯系,引導說說可以讓南瓜像車輪那樣滾動起來。再出示這樣情景的圖片,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這個原理。借助工具搬運。教師可適當出示圖片:用自行車馱,用小車運,用繩子拴等。尋求朋友幫助。觀察第三幅圖,說話。出示:兔媽媽看到小兔把大南瓜運回家了,感到( ),小兔開心地說:“ 。\"媽媽笑了:“ 。\"再次出示三幅圖,讓學生連起來說說這個故事。這個設計的意圖是先讓學生看懂三幅圖的意思,再引導學生針對南瓜大、重的特點,大膽想象搬運的方法。由于城市孩子生活經驗的局限,老師在這里很有必要再次出示各種搬運工具,調動學生的記憶和經驗,幫助學生打開思路,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增強口語表達的自信心。
(五)活用插圖,提升綜合素養
王寶安老師在《有效使用語文教材插圖的策略》一文中指出: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前提,以靈活使用為原則,以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時效為目的。在使用插圖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等的培養。
1.自繪插圖,提升綜合素養
一年級下冊《四個太陽》活動設計:深入閱讀文章前三個自然段的內容,在學生明白“我\"為什么畫綠綠的太陽、金黃的太陽、紅紅的太陽之后,引導學生說說:春天為什么是個多彩的季節,你想給春天畫個什么顏色的太陽?(學生自繪圖畫)課件顯示:我畫了一個( )的太陽,送給( ),因為( )。課文中第四幅圖留白,目的就是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用畫筆畫一個自己心中的太陽送給春天。這個活動設計充分體現了課標的要求,活用教材,學生自繪插圖,然后根據自己的圖畫練習說話,鍛煉了繪畫能力、想象思維、表達能力、審美能力,綜合素養得到了提升。
2.活用插圖,推進寫話訓練
起始階段的寫話練習,重在培養學生書面表達的興趣。為了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降低寫作難度,部編版低段語文教材在課文后合理地安排了一些適合學生年齡段的寫話練習。如二年級上冊《黃山奇石》課后習題:讀句子,用加點的詞語說說圖片里的石頭,再選一張圖片寫下來。在教學時,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中石頭的形狀,然后展開想象,用上“像\"說一說,鼓勵學生用上文中的詞語,也可以模仿文中的句式,在說通順的基礎上寫下來:(1)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在深山里背著籮筐采草藥。(2)它好像一只金孔雀落在迎客松前,歡迎遠方的客人呢。有了圖片,學生就有據可依、有話可說、有話可寫了,無形中調動了寫話的積極性,營造了輕松的寫話氛圍,讓學生無拘無束、放開膽量,插上放飛的翅膀,把想說的話都寫下來。
四、利用插圖進行拓展和延伸
除了課文本身的插圖外,教師還可以根據課文內容自行添加相關的插圖,進行知識的擴展和延伸。這些插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中的抽象概念或難點內容,同時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例如,《千人糕》一文中,通過插圖展示糕點的制作流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千人糕”要經歷許多步驟才能制作出來的道理。在教學與夏天相關的古詩《池上》和《小池》時,教師可以展示更多描繪夏日美景的插圖,讓學生通過比較不同插圖來體會兩首詩的異同點,從而更深入地理解詩歌內容。這樣的擴展學習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五、利用插圖進行情感教育
插圖不僅能夠傳遞知識信息,還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插圖進行情感教育,引導學生感受課文中的情感變化和價值觀念。例如,《秋天》一課中的插圖以豐富的色彩和生動的畫面展現了秋天的美麗和收獲的喜悅,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秋天所帶來的情感變化。在《春曉》一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配以描繪春天的風景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中的意境。插圖中的春日景象與詩歌內容相呼應,可以使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詩歌所表達的春天氣息和詩人的情感。
六、提高教師解讀插圖的能力
為了更好地利用插圖進行教學,教師需要提高解讀插圖的能力。學校可以開展專題培訓,鍛煉教師們講解插圖的能力。同時,教師也應注重自身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解讀插圖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和方法來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和理解插圖所表達的內容和意義。
綜上所述,教材插圖在小學語文一二年級段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們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記憶課文內容,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資源,發揮其在教學中的獨特優勢。除了課文本身的插圖,教師還可以根據課文內容自行添加相關的插圖,或者引導學生自行繪制插圖,進行知識的擴展和延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意境和主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插圖的適用性和適度性。不是每一幅插圖都需要詳細講解,應根據教學的具體需要靈活取舍、適度使用,避免喧賓奪主,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教師還要注重插圖的多元價值,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插圖的設計不僅要符合課程內容,同時也要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和審美性。通過欣賞插圖,學生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形成良好的審美觀。插圖也可以作為教師開發學生思維的工具,通過提問、引導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思考,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這些策略的有效實施,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綜合能力。
責任編輯:黃大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