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數字賦能;鄉村治理;內生能力中圖分類號D42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0517-6611(2025)13-0251-04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13. 049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Research on Cultivation of Endogenous Capabilities of Digitally Enabled Rural Governance
WANG Hai-qing(School of Marxism,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444)
AbstractIntedigitaleratecouplingofdigitaltechnologandruralgoveanehsbecomecloserandcoser,andthecuivatiofen dogenouscapacityofdigiallabledruraloveanceascoeniporaneachirectiotoprooteteodesatioofalgo erance.Thispaperexplores tesignificanceofdigitalmpowermentofendogenouscapacityofruralgoveancontheasisofelevanton ceptsandconotatiosofdigialpowerentofedogenousapacityofuralgoveanehichanbeancedtouhdigitalasAccordingtotheproblesthatnedtobesolvedteeasetheendogenouscapacityofruralgoverance,ispaperputsforwardrelevntstrate giesfromtheaspectsofiprovingtherual goverancesystemandendogenouscapacitycultivationmechanism,inordertohelpproote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rural governance.
Key words Digital empowerment; Rural governance;Endogenous capacity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內容,是實現鄉村治理有效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有之義。鄉村治理是指在政府、農民、社會組織等多方參與下,通過制定和實施政策、管理和調控社會生產生活秩序、解決農村公共事務等方式,維護和改善農村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過程,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信息化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的提高是鄉村治理內生能力的重要方面,鄉村治理內生能力是鄉村治理的核心能力,是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關鍵。數字賦能鄉村治理內生能力的研究則是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重要途徑,數字化手段的應用可以幫助鄉村治理提高信息化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從而提高鄉村治理的內生能力。
1數字賦能鄉村治理內生能力的概念和內涵
治理,不同領域都有不同的解釋,其最原始的意思就是指整治調理。在政治學領域,治理是國家治理的意思,即要實現一個國家的繁榮發達,要如何正確使用國家權力(治權)對國家和人民進行管理。而在學術界得到大多數學者認同的釋義是全球治理委員會在《我們的全球伙伴關系》中所作的界定,治理是各種公共的或者私人的個人和機構管理其公共事務的諸多方式的總和[2]。其主要強調的是一種過程,即在利益博弈之間,多元治理主體不斷尋找動態平衡,以求各個治理主體之間的公共利益最大化同時能夠實現協調互動的過程。
內生能力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源,一個地區發展的戰略性升級是需要調整、激活、開發和繼續維護社會的內生能力的存在[3]。鄉村治理的內生能力一般情況下解釋為自我發展的能力,其中最主要指經濟自我發展的能力。在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對于內生能力的考慮也隨之不斷擴大,其不僅僅指自我經濟發展的能力,還包括該地與周邊地區的溝通、居民自治的能力等。鄉村內生能力是一種在同周圍環境互動中所展現的鄉村系統的自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在有人看來這種能力是一種獲取能力的過程,不斷將外在的機遇轉化成為內在優勢,而不單純就是結果;當然也有人認為它是適應的而不是穩定的。
數字賦能指的是利用數字技術為某種事物或行業注入新的能量和動力,使其更好地適應數字化時代的發展趨勢和要求。數字賦能本質是提高人類社會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借用數字技術的應用,提高社會生產力,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數字賦能的核心是數字技術,其中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賦能鄉村內生能力,即利用數字技術以實現鄉村治理的自我更新、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提高鄉村治理的適應能力、創新能力、協同能力和競爭能力。
2數字賦能鄉村治理內生能力的意義
數字化時代為鄉村治理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數字化手段可以提高鄉村治理的信息化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以此提高鄉村治理的內生能力。
2.1提高信息化水平,促進信息平等數字化手段可以幫助鄉村治理提高信息化水平,促進信息平等。數字化手段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將鄉村的基礎信息進行采集、整合和共享,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使得基層相關部門能夠在鄉村治理過程中準確了解農民的需求和問題,并且及時采取措施,科學有效解決問題。除此之外,通過數字技術,可有效提升鄉村治理信息透明度,實現信息的共享和傳遞,打破信息壁壘,提升信息獲取的平等性,使群眾能夠獲得更多的信息資源,更加了解政府的工作和政策,增強對政府的信任感。總之,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能有效促進政府和群眾之間實現信息平等,還可以幫助鄉村治理更加有效地服務農民群眾。
2.2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治理效能數字化手段可以幫助鄉村治理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治理效能。一方面,通過數字化手段,基層相關部門可以實現對鄉村治理的全面監控,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比如,關于農村的安全問題,由于各村鎮居民點之間仍存在分布稀疏的情況,對此基層相關部門可以通過數字化手段對鄉村各村鎮的安全情況進行監測,以及時發現安全隱患,采取措施加以解決。另一方面,數字技術可以為基層政府單位提供有效數據采集、分析和預測功能,并且能使各部門之間實現信息共享,打破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作,由此幫助決策者制定更加科學的決策和政策,提高決策的準確性,提高為人民排憂解難、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效率。總之,數字技術能夠提高鄉村治理管理水平,有效提升鄉村治理效能,更加有效地保障農民的權益。
2.3提高服務水平,優化資源配置數字化手段可以幫助鄉村治理提高服務水平,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一方面,數字技術的使用可以有效收集農民的需求和問題,實現對農民需求的全面監測,幫助基層相關單位及時了解農民當下的需求和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針對性地制定政策和措施,以此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質量。比如,隨著“空心村”趨勢的不斷加深,空巢老人數量快速增加,出于對空巢老人健康問題的關注,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數字技術同空巢老人與家人之間構成有效聯系,對老人健康情況進行監測,及時發現健康問題,采取措施加以解決,由此也能使得群眾能更加方便享受政府的服務,提高鄉村治理的便捷性。另一方面,基層治理問題的多樣化,時常會出現部分資源調配不及時、分布不均衡問題,難以幫助群眾及時解決困難,或是資源利用情況預估不準確問題。數字賦能可以有效提供部分資源使用情況,提供精準的數據和信息,以進一步幫助決策者了解資源分布和利用情況,由此提高資源調配、分配的效率,更好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總之,數字賦能能夠進一步提高鄉村治理的服務水平,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幫助鄉村治理更加有效地滿足農民的需求。
3數字賦能鄉村治理內生能力的現狀和困境
3.1數字技術應用能力不足數字技術是數字賦能鄉村治理內生能力培育的核心。隨著大數據普及化,越來越多的地方已步入網絡時代,但是部分農村地區的數字技術應用能力仍處于相對較弱狀態。一方面,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是鄉村數字技術急需解決的問題,網絡覆蓋面積不足,部分區域的網絡速度慢,帶寬較窄等都嚴重制約著鄉村治理數字技術的應用。隨著5G時代的推廣,互聯網使人們生活便捷度得以飛速提升,可這也僅限于眾多城市發展較快區域,許多農村地區互聯網接入速度慢,存在無線網絡不穩定、斷網或無法接人網絡的情況。5G網絡全覆蓋能使教育、醫療等相關便民領域與數字信息技術相掛鉤[4],若無法實現將進一步導致城鄉教育不均加劇,異地醫療報銷困難,制約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的發展,進一步制約鄉村治理發展。
另一方面,數字鴻溝問題,即農村地區的數字文化素質普遍較低,缺乏數字技術的應用意識和技能,制約了數字技術在農村地區的應用和推廣。這一問題更多地體現在農村“老齡化”“空心化”較嚴重的區域,由于老人對信息技術接受有限度,數字素養偏低,由此對數字化鄉村治理的參與性較低。除此之外,數字技術的普及已經進人基層群眾的日常生活之中,但是主要被應用于滿足個體娛樂需求,比如短視頻、直播等,對于鄉村治理的參與性低。由此,數字鴻溝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數字化鄉村治理推廣和實施。
3.2鄉村治理機制不完善鄉村治理機制是數字賦能鄉村治理內生能力培育的重要保障,在具體實踐中存在著鄉村治理機制不完善、權責不清、信息不暢、協調不力等問題。一方面,農村地區的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和農民群眾之間信息交流和協調溝通不暢,制約了鄉村治理機制的協同效應。在實際鄉村治理過程中,存在基層組織同普通百姓關系協調不力問題,致使村民同各地方組織之間溝通困難、關系僵化。例如,在大數據普及之前,村民同居委會之間信息傳達常存在不及時情況,全靠人力通知,極為不便;在互聯網普及之后,信息傳達效率得到極大提高,但與此同時反映出的問題則是相關部門對居民反饋問題存在不及時、無反饋問題。長年累月的堆積致使相關部門同群眾之間關系越發僵化,制約了鄉村治理機制的協同效應。另一方面,鄉村治理機制中的權責分配不夠明確,責任不夠明確,導致鄉村治理效率低下。村委會作為鎮政府同群眾溝通的橋梁,作為政策實踐的中間環節,做好上級同實踐工作的銜接同時履行村民依法自治是其重要職責。在具體實踐中,各組織在實際工作中不斷下達上級組織的任務要求以期群眾能夠如期完成,而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存有的問題民意的反饋卻存有缺失部分,民情上達工作不到位。除此之外,部分政府干部還缺乏法治意識,對于村民自治的具體問題上存在不作為現象。
3.3鄉村治理能力亟待提升數字賦能鄉村治理內生能力培育的關鍵在于鄉村治理能力,但在實踐中,鄉村治理能力亟待提升。一方面,農村地區的政府部門、社會組織、普通群眾缺乏數字技術應用的能力,無法有效利用數字技術提升鄉村治理能力。鄉村基層管理人員由于受到傳統治理思維的桎梏[5],數據意識淡薄,數字思維缺乏,導致鄉村整體的信息平臺建設滯后且利用率不高。比如:在數字賦能鄉村治理效能提升過程中,基層政府針對不同崗位根據只能需求進行數字技能培訓活動,鼓勵基層干部提升數字技術治理鄉村、處理問題的能力。但是基層工作人員缺乏數字意識,數字技術應用處理問題能力不強,還伴隨著學習動力不足問題,導致鄉村數字治理仍處于簡單數字信息堆積階段。另外,落后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和人才培養機制的匱乏也束縛著鄉村治理能力的提升。普通群眾方面,由于鄉村“空心化”日趨嚴重,農村留守群體多為老人、婦女、兒童,這類群體本身對數字技術的使用能力就較弱,往往難以利用數字技術參與鄉村治理過程。
另一方面,多元主體缺位和普通群眾缺乏政策意識和參與意識,難以有效參與鄉村治理,制約了鄉村治理能力的提升。治理主體多元化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現代化進程推進的重要措施,農村現代化建設需要數字賦能鄉村治理,而鄉村治理需要依賴各個主體的相互作用,達成參與的共治格局[。治理一般也會強調合作,但在實踐過程中,鄉村治理多處于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多的是政府的單向性供給服務,這種“包攬一切”和“權利主導”,使得社會組織、企業、村民主動參與鄉村治理的意識薄弱[7]。比如部分地區開始借助數字治理平臺開啟數字治理階段,該平臺包括了各類鄉村信息,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仍存在政務更新頻次低、用戶反饋不及時等問題。信息的公布查詢板塊在實際運行中,普通群眾仍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即參與主體自主參與意識不強。除此之外,青年人才流失、農村“空心化”問題日趨嚴峻,這也增加了提高數字賦能鄉村治理的效能的壓力。總之,社會組織與民眾的參與缺失與多元主體的整體性治理原則相悖,導致共建共享共治的數字化治理格局難以形成[5] 。
4數字賦能鄉村治理內生能力的培養策略和路徑
信息化在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支撐作用不斷凸顯,提升數字治理水平是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的重要途徑。
4.1完善鄉村治理體制
4.1.1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加強隊伍建設。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加強黨建引領下數字鄉村治理是實現鄉村治理水平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8]。黨要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在實現數字賦能鄉村治理過程中,要進一步加強黨組織作用發揮。一方面,要加強黨組織建設,推進完善農村智慧黨建體系,加強全國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系統優化升級9,以網絡黨課為載體,加強農村黨員教育,提升農村黨員的數字文化素質。深入推進“互聯網 + 黨建”發展,依托網絡服務平臺,宣傳先進黨員事跡,廣泛征集并宣傳全國各地黨員參與鄉村治理的典型案例,弘揚社會正能量,進一步打造先進基層干部隊伍。另一方面,完善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提高涉農事項全程網上辦理比例,實現“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推動社會綜合治理精細化,逐步完善“互聯網 + 網格治理”服務管理模式,打造基層治理“一張網”,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成效,推進高效鄉村治理隊伍建設。中國共產黨之所以成為人民的選擇,成為歷史的選擇,主要就是因為獲得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加強鄉村治理的內生能力,必須利用群眾基礎,黨組織在滿足廣大人民群眾需要的同時也要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當地鄉村治理,為鄉村治理貢獻自己的智慧。因此,利用數字技術暢通民意表達渠道,解決民眾問題,必須借用數字技術加強黨組織隊伍建設。
4.1.2激發多元治理主體能動性。數字賦能鄉村治理,推進鄉村數字治理水平,必須推進鄉村治理實現多元治理主體,需要拓寬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渠道和途徑,拓展村民參與治理的廣度、深度,整合各種治理資源,實現不同治理主體協同聯動[9]。一般來說,實現治理主體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治理主體由不同特性和不同層級的治理主體一起構成,因此在存有差異特點的這一特征之下,治理主體則不再如以往一樣受限于政府了,他們也可以有非政府組織,除此之外,非營利性組織和公益性組織也在此范圍內。當然,在促進實現治理主體的能動性能夠充分助力數字賦能鄉村治理的情況下,也要推動各個治理主體相互合作,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彌補自己的劣勢,促進各個治理主體之間實現優勢互補的良好局面,在互相合作中提高鄉村治理的效率。例如:黨組織要積極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指導作用;鄉鎮政府充分利用數字技術,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做好上傳下達的工作,起到群眾和政府之間的溝通橋梁作用,除此之外,基層相關部門可通過開展培訓和宣傳工作以提高群眾的數字技術素養,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數字賦能鄉村治理的實踐和決策過程,促進社會參與和共建共治。除此之外,社會群體組織作為重要的群體,理應充分意識主人翁意識,自覺提升數字文化素質,以群體組織力量帶動基層群眾積極參與鄉村數字化治理。
4.1.3推動數字化手段在鄉村治理中的應用,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機制。數字化手段可以提高鄉村治理的信息化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從而提高鄉村治理的內生能力。因此,需要推動數字化手段在鄉村治理中的應用。一方面,通過制定數字化手段應用計劃、推廣數字化手段應用等方式,推動數字化手段在鄉村治理中的應用,必須加快鄉村數字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在推進數字鄉村戰略背景下,國家對農村地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視要求鄉村治理過程中必須解決農村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問題。加大對鄉村地區信息化基礎設施的資金投人,包括通信網絡建設、電子設備配置等,加強數字網絡設備更新,促進數字基礎設施的優化升級,提高數字賦能鄉村治理的基礎條件,推進數字化手段在鄉村治理中的應用。另一方面,推進構建數字信息共享平臺,完善信息共享機制。數字化手段可以實現信息的共享,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作,提高工作效率。加強為第三方技術力量合作,創新政府智慧平臺建設,建立一個統一的數字信息共享平臺,解決數字信息“孤島”問題[\"],既實現不同層級、不同系統之間數字信息共享共通,提高解決問題、制定政策的效率,促進各部門之間高質量的數字交流合作,還能解決企業、社會組織、普通群眾對公開信息接收不及時、反饋不到位的問題,實現多元主體信息共享。由此,通過村務公開系統的實行,普通群眾則可以及時了解相關公共事務,提高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
4.2完善內生能力培養機制
4.2.1健全人才培養機制,激發數字鄉村治理內生動力。人才是區域發展的重要資源,高素質人才培養是數字賦能鄉村治理內生能力培育重點部分。數字賦能鄉村治理以新興技術為基礎,自然離不開與之匹配的技術型人才,對此要加強對數字技術和鄉村治理相關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提供相關培訓和學習機會。一要加大基層干部人才培養力度。定期展開數字技術培訓活動,提高基層干部數字技術認識水平和信息應用能力;定期展開操作實踐訓練,提高基層干部的數字工作能力和思想素質,促進基層管理人員充分運用數字技術開展鄉村治理工作,提升數字治理效能。二要加大人才引進,健全人才培養機制。一方面,基層政府要積極通過高校協商合作引進數字技術人才,突破部門壁壘[],在薪酬、考核、培訓、服務、晉升等方面給予支持,放寬政策,大量吸納高校相關專業技術人才,吸納擁有豐富大數據工作經驗社會工作人員,促進鄉村治理隊伍的多元化建設。另一方面,基層政府自身要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現自我培養人才。以鄉鎮人民政府、基層黨組織為“領頭羊”,通過鄉村精英發展規劃、建設精英培訓基地、扶持精英落戶、建設鄉村精英交流學習基地等方式,吸納精英到此發揮他們的特長以助力當地發展,也能夠實現對人才的培養一通過精英教學,以提高當地群眾的綜合素質,這樣則創造了機會,以滿足當地鄉村治理對人才的需求。通過引進和培養雙管齊下,引進一批、培養一批,這樣對人才的留存量也能有一定的保障,對相關技術的學習保留也有一定保障。最重要的還是能為鄉村治理注入一批高質量的“新鮮血液”,促進當地的持久發展。
4.2.2加強數字化技術的普及。數字化手段的應用需要鄉村干部和群眾具備一定的數字化技術能力。加強數字化技術的普及,必須提高鄉村干部和農民的數字化技術能力。一方面要加強對鄉村干部和群眾進行數字化技術科普、教育、培訓,提高數字素養和運用數字技術的能力[12],比如計算機操作、互聯網多功能科學使用、數字應用和工具的使用等,解決技術操作在鄉村治理過程中的影響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強農民群眾對信息化時代的“敏感性”,發展不能僅僅依托外在力量,更重要的是要靠自身內在能量。要加強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治理內生能力,必須通過數字技術提升農民生活幸福感,滿足農民生活需求[13]。因此在生產生活方面,要將數字技術融入農民日常生活、日常生產生活,將二者有效結合以提升農民數字素養,激發農民鄉村治理參與積極性。在農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基于當前網絡生活的普遍化和農村空心化、空巢化、老齡化的現狀,基層管理部門要積極利用數字網絡和數字平臺,保證農產品的供需和農民的實際收入,向農民傳送喜聞樂見的節目,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從農民生活人手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增強農民群眾歸屬感,激發農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鄉
村治理之中。
5結論
數字賦能鄉村治理內生能力對于我國鄉村振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數字化手段提高鄉村治理的信息化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可以增強鄉村治理的內生能力,推進我國鄉村治理的現代化進程,助力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然而,要克服數字技術應用能力不足、鄉村治理機制不完善和鄉村治理能力提升不足等問題,更接近鄉村治理現代化目標,需要就數字化手段的應用制定相應的策略和措施,包括不僅限于數字技術的普及、信息共享機制的完善、數字化手段多樣化應用,以及完善鄉村治理體制,激發多元治理主體能動性,加強人才培養等。
數字化時代深人發展,數字賦能鄉村治理內生能力的重要性會進一步凸顯。政府、農民和社會組織等各方應加強合作,推動數字化手段在鄉村治理中的廣泛應用,提高信息化、管理和服務水平,以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同時,要加強提升數字技術應用能力以適應快速變化的數字化環境。此外,還應加強人才培養和數字化技術普及工作,培養專業化、高素質的鄉村治理人才,提高鄉村干部和農民的數字化技術能力。實現數字賦能鄉村治理,將有助于更好地服務農民群眾,進一步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實現鄉村振興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0-31.
[2]全球治理委員會.我們的全球伙伴關系[M].牛津:牛津大學出版社,1995:23.
[3]林燕麗.基于內生能力提升的鄉村振興實施路徑探索[J].中國建設信息化,2018(21):72-73.
[4]綦清華.數字技術賦能鄉村建設的現實困境、實現路徑研究[C]//河北省公共政策評估研究中心.第十一屆公共政策智庫論壇暨“新發展格局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2022:101-106.
[5]馮朝睿,徐宏宇.當前數字鄉村建設的實踐困境與突破路徑[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53(5):93-102.
[6]沈費偉.鄉村技術賦能:實現鄉村有效治理的策略選擇[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0(2):1-12.
[7]丁世華.數字文化治理賦能鄉村文化振興[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20,41(4) :33-38.
[8]儲華林.數字鄉村建設創新鄉村治理的內在邏輯與實踐路徑[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25(4):17-23,52.
[9]劉楠.以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J].理論導報,2022(4):18.
[10]丁波.鄉村治理數字化轉型:邏輯、困境及路徑[J].新疆社會科學,2023(3):132-138,152.
[11]趙瞳.數字鄉村建設的動因、困境及路徑[J].農村.農業.農民(B版),2022(12) :33-36.
[12]吳琪,張偉,韓榮彥.鄉村振興背景下數字化賦能鄉村治理的創新實踐:以陜西陜北、關中、陜南三大片區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23,51(17):248-250,254.
[13]丁波.數字賦能還是數字負擔:數字鄉村治理的實踐邏輯及治理反思[J].電子政務,2022(8):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