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我國農村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陜西省西安市作為西部地區的經濟中心,鄉村發展在其整體發展戰略中占據重要地位。西安市閻良區北馮村的相棗產業作為當地的特色產業,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相棗不僅是當地的特色農產品,還承載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北馮村相棗產業得到了蓬勃發展,種植規模逐漸擴大,加工水平不斷提高,市場影響力也在逐步增強。然而,在發展過程中,相棗產業也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如品種單一、產業鏈條短、市場競爭力不足等,這些問題制約了相棗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也影響了當地農戶的生計改善。為此,本文通過創新性引入可持續生計分析框架,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全面測評相棗產業發展對當地農戶生計資本的影響。運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研究相棗產業對不同參與程度農戶生計資本的影響程度,從而為促進相棗特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同時為通過特色產業發展助力農戶生計資本提升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文獻綜述與理論框架
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研究
我國學者對鄉村特色產業的研究主要圍繞鄉村特色產業與鄉村振興的關系、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和發展路徑等方面展開。學者們普遍認為,鄉村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能夠促進農村經濟增長、農民增收和農村社會發展。在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方面,研究指出政策支持、資源稟賦、市場需求、技術創新等是影響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在發展路徑上,提出應加強品牌建設、拓展銷售渠道、推動產業融合、培養專業人才等,以促進鄉村特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生計分析框架在農業產業研究中的應用
可持續生計分析框架是由英國國際發展部(DFID)于1999年提出,該框架將生計資本分為人力資本、自然資本、物質資本、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五個維度,為研究農戶生計問題提供了系統的分析工具。
我國學者也廣泛應用可持續生計分析框架研究農業產業與農戶生計的關系。在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方面,有研究表明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能夠增加農戶的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提高農戶的收入水平。在生態農業發展方面,運用該框架分析發現生態農業模式有助于保護自然資本,提升農戶的可持續生計能力。在農村電商產業發展方面,研究發現農村電商的興起為農戶提供了新的銷售渠道,增加了農戶的金融資本,同時也促進了農戶社會資本的積累。
西安市閻良區北馮村概況、相棗產業發展現狀及問題
北馮村概況
北馮村坐落于陜西省西安市閻良區關山街道西南部的石川河畔,地理位置優越,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石川河、清河橫貫區境,為北馮村帶來了豐富的水資源,滋養著這片土地。北馮村東接渭南市,西連三原縣,北靠富平縣,南鄰臨潼區,西咸二級路貫村而過,交通便利,對外聯系緊密,有利于農產品的運輸和銷售,也為鄉村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
北馮村現有6個村民小組,共517戶,總人口達1 917人。村莊勞動力資源豐富,而且村民們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對相棗種植有著深厚的感情和較高的積極性。全村土地總面積約為3 789畝(約2.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2 317畝(約1.5平方千米),土壤類型主要為河流沖積區的褐壤土以及黃土臺塬區的黃壤土,土壤肥沃、土層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強,非常適宜相棗的生長。
北馮村相棗產業發展現狀
北馮村相棗種植歷史源遠流長。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和當地政府對特色產業的扶持,北馮村相棗種植規模持續擴大。北馮村擁有千年古相棗林500余畝(約0.3平方千米),這些古棗樹樹齡大多在百年以上,部分甚至超過千年,是北馮村相棗產業的寶貴財富,也是當地獨特的生態和文化景觀。相棗品種獨特,果實呈扁圓形,單果重9.38克,果形指數1.25。果皮薄而堅韌,呈紫紅色,富有光澤;果肉厚、綠白色,質地較硬、略粗,汁液少,但味甜濃郁,口感獨特。
北馮村相棗憑借其優良的品質,獲得了眾多榮譽和認可。1995年,獲楊凌農博會后稷金像獎;1999年,被評為陜西省優質制干品種;2001年,通過陜西省林木良種審定委員會品種審定,成為陜西省重點推廣的優良棗樹品種之一。2008年,“閻良相棗”獲批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這一榮譽不僅提升了相棗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也為北馮村相棗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相棗產業對北馮村經濟發展的貢獻
在對農民收入影響方面,相棗產業對北馮村農民收入的提升起到了顯著的推動作用,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從北馮村內部數據來看,隨著相棗種植規模的擴大和產業的發展,農民人均收入實現了穩步增長。在2015年,北馮村農民人均收入為12 000元,而到了2024年,這一數字增長至28 200元,增長率達到了135%。同時,相棗產業相關收入在農民人均收入中的占比也逐年提高。2015年,相棗產業收入占農民人均收入的比例為20%,到2024年,這一比例上升至30%。例如,相棗種植戶李明2015年家庭總收入為50 000元,其中相棗銷售收入為10 000元,占比20%。隨著種植技術的改進和市場銷售渠道的拓展,2024年他家相棗銷售收入增長至33 840元,家庭總收入達到112 800元,相棗產業收入占比提升到30%。這表明相棗產業在農民收入增長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對村集體經濟的帶動方面,一方面,相棗產業為北馮村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有效吸納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另一方面,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了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的增長。相棗產業的發展帶動了農產品加工產業的興起,如發展了相棗醋、相棗酒等深加工產品。這些加工企業的發展不僅提高了相棗的附加值,還為村集體經濟帶來了更多的收入。據統計,相棗產業帶動的相關產業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50萬~80萬元左右,占全村集體經濟總收入的50%~60%。
北馮村相棗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目前,北馮村相棗產業已初步形成了從種植、加工到銷售的產業鏈,但在各個環節仍存在一些問題。
其一,在種植環節,雖然北馮村相棗種植規模較大,但部分種植戶仍采用傳統的種植方式,技術水平相對較低,缺乏科學的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意識。具體表現為:一些種植戶在施肥、澆水等方面缺乏精準性,導致棗樹生長不良,影響相棗的產量和品質;對病蟲害的監測和防治手段相對落后,部分種植戶在病蟲害發生時不能及時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導致病蟲害蔓延,造成相棗減產。
其二,在加工環節,相棗加工企業數量較少,規模較小,加工技術和設備相對落后。具體表現為:相棗加工企業數量少、規模小,主要加工產品為相棗干,產品種類單一,附加值較低;加工設備陳舊,生產效率低下,難以滿足市場對相棗加工產品的需求;加工過程中對相棗的綜合利用率較低,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其三,在銷售環節,相棗的銷售渠道主要以線下傳統渠道為主,包括農貿市場、水果批發商、超市等。雖然近年來電商銷售渠道有所發展,但在整個銷售體系中所占比例仍然較小。具體表現為:線下銷售渠道存在中間環節多、銷售成本高、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導致相棗的銷售價格較低,種植戶和加工企業的利潤空間受到擠壓;電商銷售渠道的發展還面臨著物流配送成本高、冷鏈物流不完善、網絡營銷能力不足等問題,影響了相棗的線上銷售規模和市場覆蓋范圍。
其四,相棗產業的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力度不足。具體表現為:雖然閻良相棗獲得了多項榮譽,但在品牌宣傳和市場推廣方面投入較少,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在全國范圍內仍有待提高;缺乏統一的品牌形象和品牌營銷策略,導致相棗產品在市場上的辨識度較低,難以與其他知名品牌的棗產品競爭。
基于可持續生計分析框架的相棗產業對農戶生計資本的影響
建立評價指標體系
基于可持續生計分析框架,從人力、自然、物質、金融和社會五個維度選取了相棗產業對農戶生計資本影響的評價指標。人力資本主要指農戶所擁有的知識、技能、健康狀況和勞動能力等,是農戶生計的關鍵因素,直接影響其從事經濟活動的能力和收益水平。自然資本是指農戶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包括土地、水資源、森林、礦產等,是相棗產業發展的基礎,對農戶生計具有重要影響。物質資本涵蓋了農戶用于生產和生活的各種有形資產,如住房、生產工具、農業設施、交通和通信設備等,是農戶從事生產和生活的重要物質基礎。金融資本主要包括農戶的現金、儲蓄、貸款、政府補貼以及其他形式的資金來源,是農戶生計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產業發展和家庭經濟穩定起著關鍵作用。社會資本體現為農戶所擁有的社會關系網絡、社會信任、社會規范和社會組織等,對農戶的生計和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數據收集與分析方法
為全面深入地探究相棗產業對農戶生計資本的影響,本文綜合運用問卷調查、實地訪談和查閱資料等多種方法收集數據,以確保數據的全面性、準確性和可靠性。運用層次分析法(AHP)、模糊綜合評價法、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等多種數據分析方法,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深入分析,以準確揭示相棗產業對農戶生計資本的影響。
相棗產業對農戶生計資本的影響分析
1.對人力資本的影響
相棗產業的發展為農戶帶來了豐富的學習機會,促進了農戶技能的顯著提升。一方面,提升人力資本的專業能力。為了適應產業發展的需求,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積極組織各類培訓活動,為農戶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和知識培訓。另一方面,為人力資本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相棗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的興起,為農戶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除了傳統的相棗種植和采摘工作,在相棗加工、銷售、運輸以及鄉村旅游等領域,都為農戶提供了多元化的就業選擇。
2.對自然資本的影響
北馮村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相棗種植在合理利用土地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一方面,相棗適應性強,能夠在多種土壤條件下生長,對土地的要求相對較低,這使得一些貧瘠的土地也能得到有效利用,既增加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又避免了土地的閑置和浪費。另一方面,相棗種根系發達,能夠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具有一定的生態保護功能。
3.對物質資本的影響
隨著相棗產業的發展,農戶對生產設備的需求不斷增加,如拖拉機、旋耕機、割草機、紅棗采摘器、振動式采摘機等。在相棗加工環節,加工企業也不斷更新和升級加工設備,引進了先進的相棗清洗機、烘干機、分揀機、包裝機等設備,提高了加工生產的自動化程度和產品質量。此外,相棗產業的發展還推動了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北馮村修建和拓寬了村莊內部的道路,修建了灌溉渠道、蓄水池等水利設施,加快了通信基礎設施的建設,實現了網絡全覆蓋。
4.對金融資本的影響
隨著相棗產業的發展和農戶收入的穩定,金融機構對相棗產業的信心增強,為農戶提供了更多的貸款支持。這些金融資本的增加,為農戶的生產經營和生活改善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促進了相棗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戶生計的穩定。
促進西安市閻良區北馮村相棗產業發展的建議
相棗產業的發展對農戶生計資本產生了積極影響。在人力資本方面,為農戶提供了學習和就業機會,促進了技能提升;在自然資本方面,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但也存在一定的生態風險;在物質資本方面,帶動了生產設備的更新和基礎設施的完善;在金融資本方面,增加了農戶的收入、儲蓄和貸款額度;在社會資本方面,拓展了農戶的社會關系網絡,增強了社會信任和合作。通過分析發現,相棗產業參與程度與農戶人力資本、物質資本、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呈正相關,且影響較為顯著;與自然資本雖理論上呈正相關,但實際影響不顯著。這表明相棗產業的發展對不同參與程度農戶生計資本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自然資本保護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
因此,為促進北馮村相棗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從加強種植技術培訓與果園管理、提升產業深加工能力、強化品牌建設與市場推廣、拓寬產業發展資金渠道等措施入手,解決該地區特色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升相棗產業的競爭力,進一步促進農戶生計資本的提升和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
西安市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鄉村全面振興背景下西安市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實踐研究”(25JX77)。
(作者單位: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