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275(2025)07-83-05
2010年以來,我國持續推進鄉村普惠性幼兒園建設,以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本文簡稱環江縣)為例,該地區曾是國家貧困縣,2019年以前,普惠性幼兒園存在師資薄弱、設施不足、保教質量提升慢等典型性和代表性問題,難以滿足民眾對高質量的普惠性幼兒園的需求。在國家政策支持下,環江縣抓住入選自治區和國家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的機遇,秉持“教育強縣”理念,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和進行系列改革,資源迅速擴大,普及率超過 90‰ 《“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全面建設高質量幼兒園的實施意見》《關于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等政策出臺,要求建設“可獲得、可支付、就近便利和高質量”[1]的普惠性幼兒園,為鄉村普惠性幼兒園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幼兒園高質量發展是以兒童全面發展為核心,通過系統性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保教過程質量和結果效能,以提升價值、條件、過程和結果質量來實現“幼有善育”“幼有優育”目標的動態過程。據此,本研究基于霍力巖[2]等人建構的中國高質量學前教育指標體系,從價值、條件、過程和結果質量對環江縣2021—2023年普惠性幼兒園建設情況展開調研,并借鑒芬蘭“全納教育”和美國“高質量學前教育計劃”經驗探討鄉村普惠性幼兒園高質量建設的關鍵路徑與創新實踐,為少數民族自治縣及全國其他地區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借鑒,助力實現“幼有善育”“幼有優育”、教育公平和鄉村振興目標。
一、鄉村普惠性幼兒園高質量建設的現狀與困境
為了全面了解環江縣普惠性幼兒園高質量建設的現狀與困境,本研究采用問卷(有效問卷685份,有效回收率 92% , α=0.896 ,各維度信度系數0.845—0.890,數據可靠)、訪談(20人)和實地觀察6所典型普惠性幼兒園一周相結合的方法,對環江縣58所普惠性幼兒園2021—2023年的質量建設展開調研。通過多維度數據收集與分析,重點考察園所設施、教學活動及師幼互動等情況,系統評估價值、條件、過程和結果四個質量維度的建設現狀與困境。
(一)價值質量現狀與困境
參考霍力巖等人建構的中國高質量學前教育指標體系,價值質量維度由價值取向和社會背景構成。調研數據顯示,2021一2023年,環江縣普惠性幼兒園在價值取向上都能有效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并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實踐,體現了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的統一。社會背景中能對貧困兒童開展資助工作,體現了教育公平原則。然而,出生率呈下降趨勢,性別平等指數無變化,兒童權利保障呈現上升趨勢(表1),但是也有待加強。這一發現與學前教育生態系統理論相契合,表明鄉村普惠性幼兒園的價值質量建設既取得顯著成效,也面臨結構性挑戰,需要通過政策干預和實踐創新加以優化。

(二)條件質量現狀與困境
基于政策執行理論與資源配置理論的分析框架,從體制機制和資源配置兩個維度考察學前教育條件質量。相關實證研究表明,2021—2023年,我國在學前教育治理體系方面取得顯著進展,主要體現在:一是通過制度性安排明確了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權責邊界。二是建立了無證幼兒園治理的長效機制并有效實施。然而,僅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呈現持續上升態勢(由 93.5% 提升至 97.7% ),其余三個指標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趨勢(表2)。這一發現印證了制度變遷理論中“路徑依賴”與“漸進調適”并存的典型特征,表明我國學前教育體制機制建設雖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是仍需在制度供給、執行效能和監督評估等方面持續優化完善。

資源配置維度指標情況見表3。表3顯示,經費方面呈下降趨勢,不管是總經費、財政性總經費,還是學前教育經費占教育經費比例、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占GDP比例都呈現顯著的V形波動趨勢,同時生均經費持續走低,導致鄉村幼兒家長成本分擔比例呈上升趨勢,這一現狀亟待通過政策干預進行優化調整。其他指標普遍呈現積極改善態勢,例如優惠與資助制度完善程度持續提升,設施設備完善程度穩步提升,教師學歷合格率、生均活動面積達標程度以及園所資質/規模合格率都保持上升趨勢,教師數量、教師待遇占小學教師的比例、圖畫書與玩教具達標程度都在逐年提升,師幼比的持續優化充分體現了學前教育資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基于人力資本理論和教育公平理論視角,這些指標的整體改善為鄉村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然而,為進一步鞏固發展成果,建議持續加大教師待遇等關鍵領域的投入力度,以實現鄉村學前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
(三)過程質量現狀與困境
過程質量主要包括保育教育和園所管理兩個維度。調研發現2021一2023年保育教育維度指標情況見表4。表4顯示,所有指標都處于中等和良好水平。除了師幼互動、幼兒觀察與評價、幼兒學習研究與支持,其他八個指標都呈現逐年提高趨勢,提高相對較明顯的指標有環境創設、游戲活動支持、一日生活組織、幼兒個性化發展支持。過程質量由高到低分別為:教師培養培訓、教師自主發展、環境創設、師幼互動、教育活動組織、教師專業素養、幼兒觀察與評價、游戲活動支持、一日生活組織、幼兒個性化發展支持、幼兒學習研究與支持。


園所管理維度指標情況見表5。表5顯示,除了園本教研和2021年的信息化管理,其他指標都處于良好和優秀水平。除了園所自我評估與改進、園所教育中的家社支持、家社教育中的園所參與,其他六個指標都呈現逐年升高趨勢。做得最好的是安全管理,最為欠缺的是園本教研,財務管理和組織管理也有待提高。

(四)結果質量現狀與困境
結果質量主要體現在普及普惠和安全優質兩個維度上。調研發現2021—2023年普及普惠維度指標情況見表6。表6顯示,除了特殊兒童入園率為良好,其他所有指標都處于優秀水平。只有特殊兒童入園率呈逐年提高趨勢,而三年入園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其他兩個指標不變,可見要提高或鞏固有一定難度。做得最好的是流動兒童就讀比例,最為欠缺的是特殊兒童入園率,急需開展融合教育。

安全優質維度指標情況見表7。表7顯示,所有指標都處于良好水平且都呈現逐年提高趨勢。做得最好的是幼兒五大領域發展,接下來依次是社會滿意度、幼兒學習品質發展、隊伍發展、園所榮譽,這些指標都需要引導優化提高。

綜合以上調研結果發現,鄉村普惠性幼兒園高質量建設面臨的主要困境有:出生率下降導致生源減少,性別平等程度相對低和兒童權利保障不足。經費投入V字形和生均經費持續下降導致家長成本分擔比例上升,幼兒園教師待遇低于小學教師,資源配置須優化。園本教研、相關活動組織、互動、支持、觀察與評價及教師專業素養等存在不足。園所榮譽欠豐、融合教育和隊伍發展推動不力,即在價值、條件、過程和結果質量方面分別存在有待提升、改善、提高和保障的困境。
二、推進鄉村普惠性幼兒園高質量建設的對策建議
基于以上研究發展和幼兒園高質量發展四個維度,提出以下四個路徑來推進鄉村普惠性幼兒園高質量建設。(一)“優化一促進一保障”幼兒權利提升價值質量
第一,優化鄉村普惠性幼兒園布局。利用GIS技術分析鄉村普惠性幼兒園的空間布局情況,開展跨學科的合作,結合鄉村的地理環境、人口分布、經濟發展水平等來科學優化普惠性幼兒園的布局及園內外資源的配置和利用,確保服務半徑合理,幫助更多鄉村幼兒在家門口就能入園。第二,促進性別平等。多方合力提高鄉村民眾性別平等意識,首先,社會通過社區會議、宣傳冊、在線教育平臺等方式,幫助家長和教師了解性別平等的重要性,形成促進性別平等的合力。其次,幼兒園“通過家長開放日、講座等形式,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性別觀”[3],提高他們送適齡兒童來園的意愿。最后,有必要時,幼兒園教師或村婦女主任進村、進家庭宣傳訪談,并有針對性地解決家長的思想問題和經濟困難,促進更多幼兒能接受優質的學前教育。第三,完善法律法規,保障兒童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構建以公辦幼兒園為主的農村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保障農村適齡兒童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進一步突出鄉村幼兒享有依法平等接受學前教育等權利,需要大眾學法、知法、守法和用法,共同尊重和保護鄉村幼兒的合法權益,促進他們健康
全面和諧成長。
(二)“增加一提高一優化”資源配置改善條件質量
第一,增加財政投入幼教,完善經費保障機制。首先,政府可以通過提高財政預算比例、設立專項基金、優化經費分配機制、鼓勵多元籌資渠道和加強監管與績效評估等方式來彌補生均經費的不足。其次,建立中央和地方財政補助經費分擔機制,以減輕家長負擔,實現幼有優育。最后,各級政府應嚴格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中提出的“傾斜支持農村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發展學前教育事業”,加強經費使用的監管與績效評估,確保資金高效利用,切實改善幼兒園的硬件設施和辦學條件。第二,提高鄉村教師待遇,吸引留住優秀教師。首先,認真貫徹執行學前教育法律法規政策文件,實行同工同酬。其次,通過發放艱苦邊遠地區津貼、鄉鎮工作補貼等方法來彌補環境劣勢帶來的生活成本差異,例如“對不同地區的鄉村幼兒教師給予差異化的偏遠地區津貼,對條件越惡劣、距離越偏遠的農村幼兒園教師給予更多的補貼”[4]。最后,促進他們在職稱評定、崗位聘任(聘用)等方面享有與中小學教師同等的待遇,以吸引更多優秀幼師扎根鄉村,成為鄉村“幼教大先生”。第三,優化學前資源配置,促進城鄉均衡發展。首先,建立中央、省、市、縣、鎮五級政府聯動機制,政府統籌規劃鄉村普惠性幼兒園資源配置,強化部門協作,落實分級責任,確保政策執行到位。其次,各地應結合經濟發展水平和鄉村普惠性幼兒園需求,制定差異化資源配置標準,持續提升辦園條件。最后,基于調研發現教師學歷需提升、園所條件不足等問題,應通過精準調配人財物資源來優化城鄉資源配置,提升教師學歷,改善園所資質,擴大生均活動空間,充實玩教具配備,完善硬件設施,促進城鄉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三)“加強一改善一優化”保育教育提高過程質量
第一,加強園本教研,提高教師專業素養。首先,落實學前教育相關法規政策要求,開展實踐性園本教研,及時解決鄉村普惠性幼兒園教師在保教實踐過程中的困惑和問題,促進他們專業素養的提高。其次,組織高等學校學前教師和幼教專干等教研專家定期入園指導,做到蹲點陪伴、適時提煉、持續跟進,以充分發揮他們的專業引領作用。最后,完善創新縣域、集團、園際及園本教研制度,“支持城鄉幼兒園結對幫扶、對口支援,引導城鄉之間、園所之間建立發展共同體”[5],“采取送教下鄉、線上培訓、就近教研、園本教研等形式”[6]促進經驗交流,促進鄉村普惠性幼兒園高質量發展。第二,改善觀察評價,促進幼兒個性發展。首先,教師通過參加培訓和閱讀學習,幼兒園營造支持性評價氛圍、邀請專家指導等,以提升鄉村普惠性幼兒園教師的觀察記錄和分析判斷能力。其次,制訂個性化觀察計劃,利用云平臺、教育軟件等信息技術工具和觀察記錄表、軼事記錄表等觀察記錄工具,靈活運用觀察法、記錄法等多元評價方法,為幼兒提供針對性支持和引導。最后,充分利用觀察記錄和評價結果,分析幼兒發展狀況,并與家長溝通,共同制訂個性化教學方案,協同促進幼兒發展。第三,優化三大活動,促進幼兒全面發展。首先,優化幼兒生活活動。運用圖示法,投放形狀各異的物體和廢舊物品,打造育人環境,例如張貼上下樓梯腳印等圖示。借助語言、音樂預告活動內容,靈活調整過渡環節,減少幼兒消極等待。其次,優化幼兒游戲活動。通過繪畫、訪談了解幼兒需求和喜好,豐富并調整游戲主題,基于幼兒視角開展混齡式“警察抓小偷”游戲。有必要時教師平等參與,鼓勵幼兒自主探索。最后,優化幼兒教育活動。適當開展“世遺環江”“多彩毛南三月三”等主題活動、毛南族特色社團活動和民族特色實踐活動等,做到“以學前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發展素質教育”[7],鼓勵幼兒互動交流,促進他們主動深度學習,“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各方面協調發展”[8]。
(四)“提升—推動一加強”師資建設保障結果質量
第一,提升園所榮譽感。首先,樹立榜樣,表彰先進。完善榮譽體系,定期評選示范幼兒園、優秀教師等,向鄉村教師傾斜,表彰獎勵表現突出的個人與團隊,以激發家園社及個人的參與感、榮譽感、歸屬感和滿意度。其次,環江縣某鎮中心幼兒園結合自身優勢和本土文化資源打造獨具特色的“竹海叢林”戶外民族游戲體驗區和具有本地特色的“竹”文化游戲區,投放竹藤球、竹背簍、竹筒頂等低結構材料,形成獨特品牌,吸引同行參觀。最后,借助多種渠道宣傳辦園成果與特色,提升其社會認可度、滿意度和影響力。第二,推動融合教育發展。首先,遵守與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嚴格執行和完善融合教育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專門的學前融合教育法,規定學前融合教育管理體制、特殊幼兒診斷與評估、融合課程與教育教學等。其次,通過政府網站、社區和視頻號等多種渠道,宣傳學前融合教育的法律法規,提高社會對其的認知度和接納度。最后,優化多主體協同育人機制,明確各方責任與義務,加強相關部門的溝通與協作,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稅收優惠等激勵措施,引導社會多方力量參與學前融合教育,形成推進其多主體協同育人局面。第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首先,完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依法保障教師薪資待遇,實現同工同酬,在編制和職稱評定上向鄉村普惠性幼兒園教師傾斜,建立雙向逆向流動機制,推動鄉村普惠性幼兒園教師隊伍的整體發展和教育質量的提升。[9]其次,加強師資培養和培訓。政校企合作擴大定向培養規模,啟動特崗計劃。通過脫產學習、網絡培訓、跟崗學習等多元方式,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保教能力。最后,關注教師精神需求,提供心理支持,營造良好氛圍,增強他們的職業認同感和幸福感。鼓勵教師交流合作,構建專業發展共同體,提升他們的專業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激發教師的鄉村幼教情懷,促進鄉村普惠性幼兒園教師隊伍的穩定和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虞永平.普惠性學前教育必須追求優質[EB/OL]. (2019-04-28)[2025-03-21].https://www.ictdedu.cn/news/jrgz/jydt/n20190428_58329.shtm1.
[2」霍力巖,孫薔薔,龍正渝.中國高質量學前教育指標體系建構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40(1):1-18.
[3]宋雪.幼兒園性別平等教育調查與分析[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24,26(5):28.
[4]雷萬鵬,謝靜.價格約束下民辦園向普惠轉型的財政支持政策研究:基于湖北省4市6區(縣)的實證調查[J].教育發展研究,2022,42(6):5.
[5」黃豪.園本教研中教師共同體文化的發展現狀與構建路徑[J].學前教育研究,2019(11):46.
[6]寇文亮,宗樹興.影響農村幼兒園保教過程科學化的制度性誘因及其提升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40(23): 17.
[7]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EB/0L].(2024-11-08)[2025-03-21].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zcfg/zcfg_jyfl/202411/t20241108_1161363.html.
[8]同
[7].
[9]方建華,馬芮,蔡文伯.基于泰爾指數的縣域內幼兒園教師資源配置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21(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