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作為一門抽象的學科,常常讓學生覺得難以理解和乏味.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沿用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的五步教學法,包含“組織教學、檢查復習、講授新課、鞏固新知識、布置作業\"五個環節[1].該教學模式下,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通過講授和提問來引導學習過程.學生扮演接收知識的角色,任務主要是聽講和回答問題.這種舊的“五環節\"教學模式,強調教師的教,不考慮學生的學習過程,重點在于“客觀知識”的灌輸,缺乏足夠的課堂互動和實際應用,學生的參與度主要局限于對教師問題的響應,而較少有機會主動探索和提出自己的見解,容易導致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力受到限制,不足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我發展的潛力.隨著時代的發展,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以學為主\"的時代教學理念.“新五環\"教學理念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感知、體驗、認知、交流和應用等環節,旨在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數學學習效果.本文中將探討“新五環\"教學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實踐,為數學教師提供一種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
1“新五環\"教學法
“新五環\"教學法包括以下五個環節2:環節一,激發學生興趣,即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愿意主動去探索、學習和應用數學知識.環節二,引導方向,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定目標、提供資源和指導,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學習.環節三,篩選經驗,歸納新知,即在學習或研究過程中,通過對已有經驗、知識和信息進行篩選、整理和分析,從中總結出新的知識和見解的過程.環節四,回歸生活,展示分享,即將學生的平時生活和新知聯系起來,將課堂所學遷移至日常生活中,使學生從生活中獲得靈感,增強學習的深度和廣度;環節五,綜合設計,實踐修養,即通過檢驗,檢測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
2教學進度安排
“數據的分析\"章節共需8課時,具體如表1所示.
3教學設計示例
針對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的應用這節課,依據“新五環\"教學法,設置如下教學環節.
3.1環節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播放國慶大閱兵的視頻)
教師活動:挑選閱兵方陣隊伍士兵時,我們應該關注他們身高的平均值、中位數還是眾數?
學生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
教師活動: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面對各種不同的情境和問題,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量來作出合理的決策.不同的統計量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因此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統計量是非常重要的.那我們如何進行選擇呢?希望通過今天這節課,能夠解決大家的疑問.
設計意圖:通過引入國慶大閱兵的視頻,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讓學生更愿意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來.同時,國慶大閱兵作為一個具體的實際情境,可以幫助學生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增加數學的實際應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些概念.
3.2環節二:引導方向,學生探究
(1)表2是新冠疫情期間,某地企業捐贈物資數 量的統計情況.
問題1表2中這組數據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分別為多少?
設計意圖:加深學生對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計算方法的掌握.
問題2它們的實踐意義是什么?
設計意圖:結合真實情境,讓學生理解三種統計量的概念,為接下來的深入理解作鋪墊.
(2)展示銷售額的分析數據(如表3).
問題3求出銷售額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問題4如果想要設定一個較高的銷售目標,銷售額選哪個統計量更加合適?
問題5如果想要保證達到銷售目標的銷售員人數占比為所有員工的一半,那應該選擇哪個統計量?
學生活動:小組交流討論,選擇合適的統計量.
教師活動:確定適當的月銷售目標對企業至關重要.目標定得過高可能導致銷售員失去信心,而定得過低則無法發揮銷售員的潛力.通過選擇合適的數據統計量,可以幫助企業作出合理的決策,確保銷售目標既具有挑戰性又可實現.
(3)展示不同鞋碼銷售量的數據(如表4)
問題6如果你是老板,下次要進什么貨?
(4)展示歌唱比賽10名評委的打分分數統計數據(如圖1).
教師活動:現在有四種方案,確定演唱者的分數,方案一:全部評分的中位數;
方案二:全部評分的眾數;
方案三:全部評分的平均數;
方案四: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取剩下數據的
平均值.
問題7哪種方案更為合理?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在不同情境下,選擇合適的統計量的重要性,使學生掌握利用“三種數”進行方案探究的方法,能靈活應用這三種統計量.
3.3環節三:篩選經驗,歸納新知
教師活動:能根據剛才的探究,結合自己之前學習的知識,歸納出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三種統計量的特點嗎?
學生活動:合作探討,表達自己的看法.
教師總結:平均數充分利用了所有數據的信息,代表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給出了數據的平均水平,是我們在平常生活中常用的統計量.但當數據中存在極端值(異常值)時,平均數會受到這些極端值的影響,使得平均數不夠穩定和客觀,可能會導致對數據整體情況的誤判.
中位數僅僅和數據排列的位置有關,與平均數不同,中位數不受極端值的影響.即使數據中存在異常值,中位數仍然可以準確地反映數據的中間位置.當一組數據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時,若數據個數為奇數時,則中位數就是中間位置的數;若數據個數為偶數時,則中位數是處于中間位置的兩個數的平均值,并不一定是這組數據中的實際數值.
眾數對極端值的影響較小,當組數據有按多的重復數據時,眾數往往更能反映其集中趨勢.
設計意圖:學生在學習該節內容之前,已經初步掌握了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三種統計量的概念,并能夠根據數據求解出三種統計量的大小,學生的思維障礙點在于不知道如何根據情境選取合適的統計量.在探究環節,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不同的數學情境,對三種統計量的特點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時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經驗和自己經歷的探究過程,對新知進行自主歸納,通過探討,學生表達自己的不同看法,促進思維的碰撞和交流.然后,教師根據沖突點,進行歸納總結,從而讓學生對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三種統計量有更深入的理解,學習過程由淺至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3.4環節四:回歸生活,展示分享
教師活動: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用到過這三種統計量解決問題嗎?
學生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例如,“在考慮買哪本書時,可以查看書本的評分,并用中位數來決定哪本書更值得購買.因為有些書可能因為幾個極高或極低的評分而使平均分失真,中位數則能更公正地反映大多數讀者的意見.\"“在日常生活中,平均數可以用來計算家庭每個月的平均支出、一周內每天的平均睡眠時間,或者我的的平均成績,以此來評估或比較.”“利用眾數,可以判斷出某一時期內銷售的服裝哪個尺碼、顏色或款式銷量最好,廠家可以了解當前的流行趨勢,據此調整庫存和采購計劃.”
設計意圖:將新知引入學生日常生活,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的實際意義和作用.
3.5環節五:綜合設計,實踐修養
教師活動: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學生總結.
教師活動:設計層次性、綜合性檢測題.作業一:基礎性概念作業.
(1)數據3,3,5,8,11的中位數是
作業二:發展性作業.
(2)某校四個綠化小組一天植樹的棵數為"10,x",10,8,已知這組數據的眾數與平均數相等,則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____
作業三:實踐性作業.
(3)以小組形式,調查本年級中各社團活動(合唱社團、舞蹈社團、書法社團)的參加人數,回答下列問題:① 在該調查中,調查數據的眾數和平均數分別是多少?② 根據調查結果,假如你是學校社團負責人,你將如何安排社團活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歸納本節所學知識,將零散的知識點整合在一起,形成系統化的理解,以更清晰地明白所學知識的內在邏輯和關聯.學生掌握的有可能僅僅是理論層面的知識,教師還需要對該部分進行檢驗,可以通過考試、課堂測驗、作業等方式,評估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困難并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措施.合格的檢測題應該具備基礎性、實用性、層次性、靈活性和技巧性,以全面檢測學生的綜合能力.
4總結
新五環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感知環、體驗環、認知環、交流環和應用環的有機結合,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施新五環教學時,教師需要轉變角色,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同時,課堂教學的組織和管理也需要更加靈活多樣,通過合作學習、小組討論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建立科學的學生評價也十分重要.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和教學方法的不斷探索,新五環教學法在數學教學中將會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將能夠更加深人地融人數學課堂,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未來的成長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幫助.
參考文獻:
[1]吳光明.新課程理念下實施對話教學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6(1):35-36.
[2]白帆.新五環大教學·課堂課程論[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