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5.17.031
Explorat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College Advertising Design Based onBlended Teaching
LYU Teng, SHI Liang
(Hebei University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Qinhuangdao,Hebei 066102)
AbstractThe applicationofblended teaching models inadvertising design practice teaching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mmon.Guided bytheconceptof \"integrationof industryandeducation,\"this studyaddresseskeychalenges suchas students'lackofinterdisciplinaryknowledge,insuffcientdataprocessingcapabilities,andpracticelackingtheoretical guidance.By organicallycombining online teaching with ofline practice,and through survey analysis of students' practicalskilsandlearmingsatisfactioninadvertisingdesign,itis foundthattheblended teachingmodelsignificantly enhances students'innovativeabilitiesand professionalskils.Measures suchasconsolidating theoreticalfoundations through group \"parallel discussions,\"broadening professionalhorizons via \"second classroom\"activities,and participatinginenterpriseprojects toalign with industrystandardshave efectively improvedteachingquality.Practice has proven that this model holds promising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advertising design practice teaching.
Keywords blended teaching;advertising design; practice teaching; teaching model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教育理念的更新,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已難以滿足現代廣告設計教育的需求。混合式教學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優勢相結合,為廣告設計實踐教學帶來新的機遇。目前高校廣告設計專業教學存在產教融合不夠深入、教育資源、產業需求錯位、校企合作不足等問題。構建科學有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對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具有重要意義,深入探討其應用策略與實施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某高校廣告設計專業2022級學生92名作為實驗組,其中男生38名,女生54名,平均年齡為 (19.2±0.6) 歲;對照組選取2021級學生90名,其中男生35名,女生55名,平均年齡為 (20.1±0.5) 歲。兩組學生在性別構成、年齡分布,以及入學成績等方面經統計學檢驗無顯著性差異 (Pgt;0.05) ,具有可比性[1]。實驗過程中嚴格控制影響實驗效果的各種因素,確保研究數據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實驗組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廣告設計實踐課程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研究對象的選取充分考慮了樣本的代表性與可比性,通過合理分組與控制變量,為實驗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礎。在實驗前對兩組學生進行基礎知識測試與實踐能力評估,確保起點水平相當,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興趣傾向、專業認知等方面進行調查,為后續教學實施提供參考依據。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教學場地、設備條件、實踐資源配置保持一致,排除外部環境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1.2研究方法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智慧教學平臺構建網絡學習空間,開展在線教學活動。教師在平臺上發布教學資源、教學任務、實踐案例,學生可以隨時進行學習與交流。線上教學注重知識傳授與理論指導,通過視頻講解、在線答疑、互動討論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線下課堂以實踐操作與項目創作為主,采用小組協作的方式完成設計任務,教師針對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個性化指導,幫助學生提升專業技能。對照組則采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實驗周期為一個學期。兩組在教學內容、課時安排、考核標準等方面保持一致,教學過程中注重收集與記錄相關數據,包括學生的學習行為、作品質量、技能提升等方面的信息,為研究結果分析提供依據。實驗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全面的效果評估,驗證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成效。
1.3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的設置基于廣告設計實踐教學的特點與要求,從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評估。實踐技能考核指標包括作品創意性、設計規范性、制作工藝、綜合表現力4個方面,每項25分,總分100分。作品創意性主要考查學生的創新思維與獨特表現,設計規范性重點評估版式布局、色彩搭配、字體運用的專業性,制作工藝關注作品的完整度與精細程度,綜合表現力體現設計作品的整體效果與傳播價值。課程滿意度調查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從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方法運用、教學資源配置、教師指導水平、學習氛圍營造等方面展開評價。學習效果評估通過課堂參與度、作業完成質量、階段性測試成績、期末作品等多個環節進行考核,全面反映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與能力提升情況,同時設置開放性問題,收集學生對教學過程的意見與建議,為教學模式優化提供參考。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與處理,運用多種統計方法對研究數據進行科學評估。計量資料采用均數 ± 標準差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 (%)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檢驗,以 Plt;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實踐技能考核成績進行對比分析,驗證混合式教學模式對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的影響。課程滿意度調查數據采用描述性統計方法,計算各評價指標的均值與標準差,并進行組間差異顯著性檢驗。學習效果評估結果通過方差分析與相關性分析,探討不同教學方式與學習成效之間的關系。通過數據的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全面評價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為教學改革提供科學依據[3]。
2結果
2.1實踐技能考核成績
實驗組學生在廣告設計實踐技能考核中表現優異,總體平均成績為 (89.75±6.28) 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的 (75.32± 7.14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從具體評分項目來看,實驗組在作品創意性方面獲得 (23.45±1.82) 分,對照組為( 18.76±2.13 )分;設計規范性方面,實驗組得分為22.86±1.95) 分,對照組得分為 (19.24±1.87) 分;制作工藝方面,實驗組達到 (21.94±1.76) 分,對照組為 (18.55±1.92) 分;綜合表現力方面,實驗組取得 (21.50±1.84) 分,對照組為 (18.77±1.89) 分。數據分析表明,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提升學生實踐技能水平方面效果顯著,學生作品整體質量較高,專業技能得到明顯提升,在期中與期末兩次考核中,實驗組學生的成績呈現穩步上升趨勢,而對照組學生成績提升幅度相對較小4。分項數據顯示,實驗組學生在作品創意性、設計規范性、制作工藝、綜合表現力等各個維度均有突出表現,體現了混合式教學模式對實踐能力培養的全面促進作用。
2.2學生滿意度調查結果
問卷調查收集的數據顯示,實驗組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總體滿意度達到 93.5%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 78.9‰ 在教學內容設置方面,實驗組滿意度為 92.8% ,對照組為 76.4% ;教學方法運用方面,實驗組滿意度達到 94.2% ,對照組為 77.8% 教學資源配置方面,實驗組滿意度為 91.6% ,對照組為 75.9% 教師指導水平方面,實驗組滿意度達到 95.3% ,對照組為79.2% ;學習氛圍營造方面,實驗組滿意度為 93.7% ,對照組為 77.5% 。統計分析表明,兩組學生在各評價維度的滿意度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調查結果反映實驗組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認可度較高,認為該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其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動力,促進其專業能力發展。開放性問題的反饋中,學生普遍認為混合式教學模式具有靈活性強、資源豐富、互動性高等優點。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學資源使用便捷性與個性化學習支持方面,學生提出了優化建議,為教學模式的持續改進提供了重要參考。
2.3混合式教學效果評估
多維度評估指標分析表明,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廣告設計實踐教學中取得顯著成效。課堂參與度方面,實驗組學生的平均出勤率為 97.8% ,課堂互動頻率為8.5次/課時,作
科教導刊
業按時提交率達到 96.3% ,而對照組這些指標分別為 92.1% 、4.2次/課時、 89.7% ;在知識掌握程度評估中,實驗組學生的階段性測試平均成績為 ?88.62±5.74) 分,期末理論考試成績為( 90.15±5.92, )分,對照組分別為( 76.83±6.85 )分與(78.24±6.57) 分;實踐項目完成質量評估顯示,實驗組學生的作品獲得校級以上競賽獎項比例達到 45.7% ,作品被企業采用率為 38.9% ,對照組這兩項指標分別為 28.3% 與22.4% 。數據分析證實,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創新能力、提升實踐水平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教學評估數據進一步顯示,實驗組學生在創新思維培養與實踐應用能力提升方面的進步尤為顯著,為未來職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討論
3.1教學內容方面
混合式教學模式對廣告設計實踐教學內容進行了系統化重構與優化整合。本研究將理論知識傳授與實踐技能培養有機融合,在課程內容設置上突破傳統教學的局限性,構建了“線上理論學習 + 線下實踐操作 + 項目實戰訓練”的多層次教學體系。針對學生跨學科領域知識匱乏、數據信息處理能力不足課程實踐缺乏相關理論指導等痛點問題,課程以“產教融合\"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從三個方面進行創新:一是利用分組“平行研討”與剖析行業案例夯實理論基礎;二是充分利用“第二課堂”拓寬學生專業視野,提升其綜合素養;三是通過參與企業委托設計項目對標行業標準5。線上教學資源整合廣告設計行業最新案例實踐經驗與前沿發展動態,建立專業知識數據庫;線下實踐環節通過當地博物館“第二課堂”與企業實地考察等多元教學形式,使學生全程體驗廣告設計流程。實驗結果表明,這種教學內容的重構顯著提高了實驗組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
3.2教學過程方面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構建了“334”混合教學模式,即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設計工坊、企業、博物館三個場景;夯實理論基礎、教學對標產業、強化實操技能、提升綜合素養等四個維度的育人目標。教學過程采用任務導向式組織方式,課前學生通過分組進行線上協同學習,課中重新分組開展復數或擴展性講解。線上教學通過智慧教學平臺構建網絡學習空間,開展在線教學活動;線下課堂以實踐操作與項目創作為主,采用小組協作方式完成設計任務。為確保教學質量,課程組建立了“三方共評\"綜合評價機制,由課程教師、企業教師、企業人員分別從學術理論、實踐教學、行業應用三個維度進行評估。同時設置“生生協同雙向互評”,通過組長與組員多層級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驗數據顯示,這種教學模式顯著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實踐能力。
3.3學習效果方面
實驗數據表明,混合式教學模式顯著提升了教學效果。從學習投入度看,實驗組學生的平均出勤率達 97.8% ,課堂互動頻率達8.5次/課時,作業按時提交率達 96.3% ,遠高于對照組的 92.1%.4.2 次/課時 .89.7% ;在知識掌握程度評估中,實驗組學生的階段性測試平均成績為88.62分,期末理論考試成績90.15分,對照組分別為76.83分與78.24分;實踐項目完成質量評估顯示,實驗組學生作品獲得校級以上競賽獎項比例達 45.7% ,作品被企業采用率 38.9%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 28.3% 與 22.4% 。通過企業項目實踐與博物館文化體驗,學生的市場敏感度、文化底蘊、創新實踐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特別是在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中,多名學生或團隊獲獎,部分作品被企業采納使用。教學評價數據顯示,這種教學模式在提升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實踐創新能力、綜合素質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進一步推進\"校一企一館\"協同育人模式的實踐提供了有益經驗。
4結語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廣告設計實踐教學中取得了顯著成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課堂參與度,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體驗。實踐表明,該模式能夠有效彌補學生在跨學科知識、數據處理、實踐經驗等方面的不足。這種教學模式創新對推動廣告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具有重要啟示,未來需要在教學內容與方法與評價體系等方面持續優化。
★基金項目:2023年度校級一流課程建設項目“2023年度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廣告設計》”。
參考文獻
[1]張學娟,張雷,劉如昊.基于模型的\"四環\"教學模式探究[J].科教導刊,2025(2):23-25.
[2] 曾照靜.線上線下混合式廣告設計教學設計與探索[J].焦作大學學報,2023,37(4):88-91.
[3] 王墨涵.數字時代廣告設計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新美域,2024(6):160-162.
[4]肖洪云,徐佳鈺.基于LLM的\"混合式教學設計\"智能體構建與應用研究[J].滄州師范學院學報,2025,41(1):97-102.
[5]丁尚.基于學習通+BOPPPS混合式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J].交通企業管理,2025,40(2):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