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志碼:A 中國圖書分類號:R614
髖部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頸骨折和股骨轉子下骨折等類型,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骨折,在老年人群中發病率較高。對于存在骨質疏松的老年人,即便是遭遇輕微創傷也可能引發髖部骨折[-2]。部骨折的臨床表現通常包括局部腫脹、疼痛以及活動受限等,病情嚴重的患者甚至可能出現局部畸形,給患者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當前,髖部骨折的主要治療手段是手術,但老年患者常常伴隨著高血壓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同時其身體機能逐漸減弱,對麻醉和手術的承受力相對較低,對麻醉藥物的反應也更為敏感,所以為老年患者選擇恰當的麻醉方式對于手術順利進行以及手術效果保障至關重要。臨床上常用的麻醉方式主要有全身麻醉和腰椎麻醉2種,其中腰椎麻醉具有顯著優點,該方法起效非常迅速,能夠在短時間內達到理想的麻醉效果,且鎮痛作用明確,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感。同時該麻醉方法還能提供良好的肌肉松弛效果,為手術創造更有利的條件,這些優勢使得腰椎麻醉在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的手術中成為一種重要的選擇。鑒于此,本研究選取2020年3月一2024年3月清鎮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134例老年髖部骨折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針對老年髖部骨折手術患者實施不同麻醉的圍術期影響加以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3月—2024年3月清鎮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134例老年髖部骨折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因麻醉手段不同劃分為對照組 (56例)和實驗組(78例,包含輕比例組43例和重比例組35例)。對照組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齡61~79 歲,平均年齡 (70.13±3.28) 歲。輕比例組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齡 62~79 歲,平均年齡( ?70.02±3.27? )歲。重比例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齡 61~80 歲,平均年齡( 70.20± 3.30)歲。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具有可比性。
1.2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經臨床影像學診斷為髖部骨折并接受手術治療者;年齡在60歲以上且術前檢查各項指征正常者。
排除標準:凝血功能異常或對本次手術所用藥物過敏者;代謝異常或精神異常者。
1.3 方法
對照組實施全身麻醉。使用咪唑安定 0.05mg/kg 舒芬太尼 0.3μg/kg 、依托咪酯 0.2mg/kg 以及羅庫溴銨 0.5~0.6μg/kg 進行麻醉誘導。在麻醉誘導后的 3min ,進行氣管插管處理。手術過程中,吸入七氟烷,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通過微量泵持續輸入,其中丙泊酚用量控制在 2~5mg/ (kg?h) ,瑞芬太尼用量則調節在 0.1~0.5μg/ ? (kg?min) ,同時間斷性靜脈注射羅庫溴銨。
實驗組開展單次腰椎麻醉(包含輕比例,重比例)。調整患者保持側臥位,在第三節腰椎、第四節腰椎間隙穿刺到蛛網膜下腔。在輕比例腰椎麻醉過程中,讓患者保持術側在上側臥位,使用滅菌注射用水 2mL+ 質量分數 0.75% 的羅哌卡因15~22.5mg ;在重比例腰椎麻醉過程中,讓患者術側在下側臥位,使用質量分數 10% 的葡萄糖 1mL+ 質量分數 0.75% 的羅哌卡因 15.0~22.5mg 。麻醉平面控制在 T8 以下。
1.4 觀察指標
(1)術后靜息與活動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10分制)評估2組患者術后 2h 、 4h 、 8h 、 12h 、 24h 48h 靜息與活動疼痛程度,分數與患者的疼痛程度呈正相關。(2)麻醉效果與不良反應。從手術開始直至結束,患者未曾感受到疼痛且未追加麻醉藥物為麻醉效果優;手術中患者有疼痛感受但不強烈,手術途中未追加麻醉藥物為麻醉效果良;手術中疼痛感受明顯,中途需追加麻醉藥物為麻醉效果差。麻醉總有效率 Σ=Σ (優例數 + 良例數)/總例數 ×100% 。記錄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總發生率 Σ=Σ (血壓降低例數 + 低氧血癥例數 + 術后嗜睡例數)/總例數 ×100% 。(3)血流動力學。使用心電監護儀測量2組患者術前,麻醉后 5min )30min 的收縮壓、舒張壓及心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 χ2 檢驗;計量資料以
表示,行 Φt 檢驗。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術后靜息疼痛程度
術后 2h ,2組患者靜息疼痛程度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術后 4h 、
12h 、 24h 、 48h ,實驗組靜息疼痛程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Plt;0.05) ,見表1。
2.2 術后活動疼痛程度
術后 2h ,2組患者活動疼痛程度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術后 4h 、
、12h 、 24h 、 48h ,實驗組活動疼痛程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Plt;0.05) ,見表2。
2.3 麻醉效果與不良反應
實驗組麻醉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3。
2.4 血流動力學
術前,2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ΓPgt;0.05) ;麻醉后 5min 、 30min 實驗組的血流動力學指標更平穩 (Plt;0.05) ,見表4。





3討論
髖部作為人體結構中連接軀干與下肢的重要橋梁,其骨骼構造獨特且設計精巧,但在面對如摔倒、撞擊等間接旋轉外力的沖擊時卻極易遭受損傷,導致骨折發生。對于老年的群體來說,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逐漸步入衰退,骨骼的強度和韌性明顯下降,還會受到骨質疏松癥的困擾,這使得其骨骼變得更加脆弱,即便是遭遇到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外力傷害,比如輕輕的摔倒或碰撞,都可能引發髖部骨折。髖部骨折不僅損害了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還可能對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深遠的影響。手術治療是髖部骨折的首選方案,但老年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時卻面臨著諸多挑戰,患者可能合并有多種內科疾病,同時其生理特點也會發生變化,這使得術后容易產生各種并發癥,從而影響手術效果和預后。麻醉方式的選擇對老年髖部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具有重要影響。目前,臨床上常用的麻醉方式主要有全身麻醉和腰椎麻醉2種。全身麻醉能夠確保患者在術中血流動力學指標的穩定,但可能會增加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8。腰椎麻醉不僅可以提高麻醉的有效率,確保手術區域充分麻醉,減少疼痛感受,還可以通過調節麻醉平面和藥物劑量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腰椎麻醉還能夠優化血流動力學指標,使收縮壓、舒張壓和心率等保持在穩定范圍內,減小手術風險,從而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和滿意度。相比全身麻醉,腰椎麻醉對于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影響較小,能減少麻醉藥物對中樞神經系統、心臟和呼吸系統的抑制,降低手術期間和術后出現心血管、呼吸系統并發癥的風險,而且麻醉恢復時間較短,患者術后清醒得更快,能夠較早恢復進食和活動,縮短臥床時間,這對于老年患者防止術后并發癥如深靜脈血栓、肺部感染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麻醉有效率為98.72% ,高于對照組的 87.50%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 1.28% ,低于對照組的 12.50% ( (Plt;0.05) 。這說明腰椎麻醉安全,可行性更高。術前,2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 0.05);麻醉后 5min ,實驗組收縮壓( 147.56± 9.76) mmHg 、舒張壓 (79.96±5.82) ) mmHg 、心率心 78.96±4.57) 次 /min ;麻醉后 30min ,實驗組收縮壓( 140.17±8.54) 一 mmHg 、舒張壓( 77.22± 5.32)
、心率 (77.53±5.72) 次 /min ,均較對照組更平穩 (Plt;0.05) 。這一結果表明,實驗組在麻醉后能夠更好地維持血流動力學指標的穩定。全身麻醉時患者的機體仍存在較強的應激反應,這在一定程度上減緩麻醉藥物所導致的血壓降低。腰椎麻醉則通過椎管內麻醉有效抑制傷害性刺激傳入,從而減小機體的應激反應,使得患者在手術中的心率和血壓能夠維持在相對較低且穩定的水平。術后 2h ,2組患者靜息疼痛程度評分與活動疼痛程度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 0.05);術后 4h ! 8h 、 12h 、 24h 、 48h ,實驗組靜息疼痛程度評分( 1.72±0.57? 分、( 1.93± 0.62)分、 (2.48±0.79) 分、 (2.08±0.67) 分、L 1.74±0.59 )分,均低于對照組;術后 4h 、 8h )12h 、 24h 、 48h ,實驗組活動疼痛程度評分(2.67±0.74) 分、 (3.26±0.85) 分、( 3.53± 0.90)分、 (2.97±0.79) 分、 (2.31±0.69) 分,均低于對照組 (Plt;0.05) 。這一結果表明,實驗組在術后疼痛控制方面表現得更為出色,能夠更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
綜上所述,對老年髖部骨折手術患者實施腰椎麻醉,能夠顯著提升麻醉的成功率,并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更好地維持患者血流動力學指的穩定,減小手術過程中的風險。
參考文獻
[1]王維彬,張亞駿,蔣道緣,等.超聲引導下腰骶叢神經阻滯復合喉罩通氣全身麻醉在老年髖部骨折手術中的臨床應用[J.浙江創傷外科,2023,28(9):1766-1769
[2]陳凌云,胡釗.骼筋膜間隙阻滯聯合單側腰麻在老年髖部骨折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浙江創傷外科,2022,27(3):482-483.
[3]閆玉棟,周帥,李振慶.腰-硬聯合麻醉對老年髖部骨折手術患者術后疼痛及短期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23,46(4):361-364.
[4]林祿義.比較腰硬聯合麻醉與全身麻醉對老年髖部手術的臨床探討[J].中外醫療,2020,39(32):75-78.
[5]魏莆軒.不同麻醉方式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睡眠及術后譫妄發生率的影響[J].中外醫療,2022,41(10):36-39.
[6]夏向鋒,巫艷青,徐文慶,等.不同麻醉方式在老年髖部骨折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及對應激反應和免疫水平的影響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22,51(22):2528-2531.
[7]宋亞男,袁嫣,張文超,等.麻醉方式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睡眠的影響[J].基礎醫學與臨床,2021,41(5):721-725.
[8]李斌.腰硬聯合麻醉在老年髖部骨折患者髖關節置換術中的麻醉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21,21(101):136-137.
[9]曹為民,廖飛,張國芳,等.腰硬聯合麻醉術中持續靜脈泵注右美托咪定對老年髖部骨折手術患者術后譫妄的影響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24,28(23):24-26,34.(編輯:肖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