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思維能力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組成內容。小學生思維能力發展具有層級性特點,一般由基礎性的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逐漸向高層級的辯證思維、創造思維發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設計進階式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實踐活動中,通過提取信息、梳理信息等,概括文本內容,理解重點人物形象,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隨著學習的深人,學生經歷從感性思維到理性思維的過程,相應的思維能力就得到了發展。本文以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田忌賽馬》為例,探尋在進階式學習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路徑。
一、理解基本內容,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田忌賽馬》所在單元以“思維的火花”為人文主題,語文要素中指向閱讀理解的要求是“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安排學習的課文有三篇:《自相矛盾》《田忌賽馬》《跳水》,都是精讀課文;從課后練習看,都設計了了解人物思維過程的訓練。思維本身在人的大腦中屬于無形的存在,需要通過語言文字為載體才能呈現出來,而呈現思維結果的文本中,思維又在字里行間隱含著。有鑒于此,在涉及思維能力訓練的相關學習活動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抓住文本的語言文字運用,通過朗讀課文從中找尋體現思維活動軌跡的內容,鍛煉基礎性思維。
教學《田忌賽馬》一課,教師應先設計學生整體感知的學習內容,落實用自己的話講述課文故事的學習任務。在這一基礎層級學習中,教師以五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閱讀能力為起點,引導學生梳理文本中一些重點信息。一是故事涉及的人物之間的關系,即齊威王與貴族,田忌(大將)與孫臏(門客);二是故事涉及的主要事件中的關鍵詞語理解,即賽馬、馬的等級。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挖掘課文題目隱含的意思,即孫臏幫助田忌贏得賽馬比賽。學生從故事整體出發,從文本中提取用于理解和把握故事的關鍵信息,運用這些信息概括主要內容,其中,孫臏對賽馬雙方各等級馬的腳力的判斷,可以看作直覺思維運用;學生從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去分析文本內容,運用的是邏輯思維。此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文本故事,進一步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在這一學習實踐活動中,學生主要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故事,屬于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訓練。
二、比較與權衡,發展辯證思維能力
小學生思維能力發展呈漸進式特點。學生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運用觀察、比較、思考等認知工具,能夠發展辯證思維能力。
教學《田忌賽馬》一課,教師在學生把握整體內容的基礎上,需要抓住孫臏當時是從哪兒想、怎樣想的關鍵問題,引導學生了解孫臏的思維過程。教師先讓學生轉換角色思考:假如你是田忌的門客孫臏,在觀察田忌參加賽馬失利的過程中,你會關注與思考哪些問題?學生通過研讀文本,對孫臏的賽馬活動進行挖掘、梳理與分析。一是失敗的直接原因,上、中、下三個等級的馬的腳力均比對方差,這可以從比賽結果直接看出來。二是取勝可能性分析,每個等級的馬的腳力比對方差不了多少,只有錯開馬的等級進行比賽,才有取勝的可能。這就需要進行多重比較、分析:先看雙方三個等級的賽馬腳力上有明顯的差距;再看雙方同一個等級的賽馬的腳力差距不大;最后是突破習慣思維的關鍵——不用同一個等級的馬與對方比賽,這樣可以有輸有贏。三是贏得比賽的精心安排,針對比賽采用三局兩勝制,即使不用同一個等級賽馬與對方硬拼,也還需要精心謀劃,每一步都不能出錯,才能確保贏兩局只輸一局。具體地說,就是先讓自己必輸的下等馬出場,與對方必贏的上等馬對陣;接著,讓自己的上等馬與對方的中等馬比賽,贏下一局;最后以自己的中等馬與對方的下等馬比,再贏一局。
不難看出,學生破譯孫臏的思維過程,很重要的思維方式是比較與權衡。這樣的學習實踐活動,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三、轉化與超越,發展創新思維能力
學習知識、理解方法、形成技能是學生閱讀的重要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以批判的眼光審視文本與課堂教學,重視激勵學生不斷進行挑戰學習,勇于實踐、探索,通過內化、轉化與超越,形成自己的見解與主張,實現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
教學《田忌賽馬》一課,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多元思考:孫臏是田忌的門客,很有智慧,假如你是齊威王身邊很有智慧的謀士,能不能發現孫臏對策中的漏洞呢?如何破解孫臏的策略呢?這樣的問題情境,能夠驅動學生積極思考破解對方計劃的策略。首先,學生需要進行仔細觀察,盡管第一場比賽取勝了,但應看出田忌的變陣,即上等馬沒有出場,因而能夠判斷,田忌一方的上等馬只要出場,必定可以贏得下一場勝利;接著,學生需要思考應變策略,同樣在田忌派出上等馬比賽時,也以下等馬出場,輸掉一局,剩下一局逼迫雙方都以中等馬參賽,這樣輸的就還是田忌一方了。很顯然,學生的思維活動就包含著創新意味。
總之,在培養小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中,教師應重視設計進階式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語言運用能力提升中,實現思維能力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