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英語教育肩負著語言技能培育與思政素養塑造的雙重使命,因而應與思政課形成協同效應,共筑立德樹人堅固防線。鑒于此,深入挖掘并有機融合中職英語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便顯得尤為重要了。思政元素與中職英語教學融合,可以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效果,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任務,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作為中職英語教師,一定要時刻銘記育人使命,講好中國故事,傳遞崇高情懷,讓英語課成為有溫度、有情感的課程。
一、思政元素的挖掘途徑
“課程思政”雖為新名詞,但其早以文化與情感的形式融入日常教學。在中職英語教學實踐中,講授國外人文地理、風俗習慣等方面的知識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中職英語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英語教師一定要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崇高使命,在教學中巧妙地融入中國故事,傳遞崇高理想與深厚情懷,將對國家的深情厚愛、對教育的執著追求及對學生的深切關懷融為一體,使英語教學煥發溫暖人心的力量。
(一)深入研讀課程標準,精準把握思政導向
中職英語課標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因此,教師應認真研讀英語課標,深刻領悟其中所蘊含的思政教育目標,并將其作為挖掘思政內涵的堅固基石。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語言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社會責任感及國家認同感。
(二)細致梳理教材內容,精心提煉思政精髓
在日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深入發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巧妙地將知識講授與價值塑造融為一體,堅定歷史自信與文化自信。同時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思想觀念的引導,致力于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時間觀念,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英語課堂這一平臺,教師不僅要講授語言知識與技能,更要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愛國情懷,使學生成為具備深厚文化底蘊、堅定理想信念的新時代青年。這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還能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為其未來的成長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緊跟時事熱點動態,巧妙融入思政元素
時事熱點作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往往也是學生熱衷探討的話題。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地結合時事熱點,將相關思政內容融入課堂。例如,針對全球氣候變化、環境保護等熱點議題,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精選一些英文文章及視頻等資料,引導學生認識到問題的嚴峻性,共同探索解決之道。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
二、思政元素與中職英語教學的融合策略
(一)將思政元素融入課堂,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課堂是英語教學的主陣地,在將思政元素融人中職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方式方法的選擇,力爭做到潤物細無聲。例如,在講解與職業道德相關的文章時,教師可以通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職業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如何更好地踐行職業道德。
(二)開展實踐活動,增強思政體驗
實踐活動是中職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思政元素所蘊含的價值觀,同時為學生的寫作積累素材。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志愿服務、環保行動等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在傳統節日到來時可以組織學生制作節日主題手抄報等,讓他們在動手中學習、了解及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展思政資源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中職英語教學在面臨新挑戰的同時也迎來了新的機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比如微課、在線學習平臺等,不斷拓展思政資源,豐富教學內容。例如,可以選取與思政元素相關的英文文章、視頻等,并將其制作成微課或在線課程供學生自主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夠很好地拓寬他們的思政視野。
三、思政元素與中職英語教學融合案例探析
1.文化遺產的傳承
中職英語教材內容豐富多彩,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英語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到其與思政元素的融合點,避免思政元素的生搬硬套、夸夸其談及空泛化。教師可以根據教材提供的內容選擇相應的思政元素,也可以從課外搜索一些材料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讓思政元素與英語教學融合得更緊密。
(一)文化背景類
1.家國傳統和情懷的培養
教師在英語閱讀和寫作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家國情懷的融入,讓學生理解中華傳統家庭文化,然后傳承好的中國傳統家庭價值觀。在《英語1基礎模塊》Unit1PersonalandFamilyLife的ReadingandWriting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反復研讀閱讀材料的基礎上,通過對比歸納中西方家庭價值觀的異同,并結合所找到的關鍵句子,運用所學語言知識進行仿寫,描述中西方家庭的特點,學生仿寫完成后教師要及時給出評價標準,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同時,使學生了解作文的評價依據。最后是概括中西方家庭不同的生活方式與家庭理念,感知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差異,進而從“小家\"引申到“大家”,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感。課后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嘗試描寫自己的家庭生活,并與同學交流分享。學生通過描述自己的家庭生活,進一步感受家庭的溫暖與責任,這也為后面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人文素養類
2.傳統節日的弘揚
通過英語寫作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人了解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例如,中職英語教材設置了關于中國傳統節日內容的寫作任務,讓學生在寫作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在《英語3基礎模塊》Unit1FestivalsAroundtheWorld的ReadingandWriting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識別節日介紹中的文化信息,補全邀請信,禮貌地接受或拒絕節日慶祝活動的邀請,了解和尊重不同的節日文化,提高跨文化理解能力,增強民族自信心。在寫作中可以通過比較中外節日的差異,培養學生對中外文化差異的感知力,提高學生跨文化理解能力,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正確看待國外文化,如何增強民族自信心,如何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在《英語3基礎模塊》Unit6LivingHistoryofCulture的GroupWork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合適的小組,使其以中國刺繡、京劇和舞龍這三個傳統文化為載體收集整理相關信息,并分工合作完成短視頻制作任務,通過這一活動提高學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及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的同時,檢測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感知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其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精神價值,號召學生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另外,在《英語3基礎模塊》Unit6LivingHistoryofCulture的ReadingandWrit-ing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比中外文化,比如秦兵馬俑與埃及金字塔的對比,提升學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激發學生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意識。
2.科技發展的認知
英語寫作話題應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一方面,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降低他們的表達難度,另一方面,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的現代科技元素,比如人臉識別、無人機及機器人等,構建既貼近學生生活又富有啟發性的英語寫作任務。
在《英語3基礎模塊》Unit3ArtificialIntelligence的ReadingandWriting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學生讀懂有關人工智能應用的優缺點內容的基礎上,組織開放性思考討論,并讓學生就一些科技產品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然后通過文中的圖片信息提示進行補充,學會辯證地看待人工智能的應用,最后按要求補全文中的短文信息。這樣層層深人的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正確的人工智能應用態度,以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科技觀和消費觀。同時,通過寫有關科技發展的作文,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中國科技的飛速發展,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價值觀念類
1.認識觀和價值觀的引導
中職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因此,對中職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教師可以將時代楷模的精神融入教學之中,積極傳播他們的精神,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英語3基礎模塊》Unit8RoleModelsof the Times的CultureUnderstanding與GroupWork介紹了張富清、申紀蘭、余敏、鐘南山和張桂梅五位時代楷模的事跡,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愛國主義和為人民服務的使命。教師可以通過閱讀材料和視頻呈現楷模的事跡,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2.社會責任感和時代擔當的培養
社會責任感和時代擔當的培養是中職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應引導學生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時代楷模在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時代擔當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理解時代楷模的榜樣精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英語3基礎模塊》Unit8RoleModelsoftheTimes的Readingandwriting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圖片人物劉玫的故事進行描述,同時將其他時代楷模的事跡和品德融入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加強時代楷模精神的宣傳和推廣,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推動學校思政教育的深入發展。另外,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還可以加強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度,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時代擔當。
3.職業素養與人格的培育
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語言類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在原有的課文基礎上進行拓展。因此,中職英語教學應充分挖掘和拓展教材內容,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人格,在組織學生討論時代楷模敬業精神的同時,正確引導學生總結大國工匠精神。
在《英語2 基礎模塊》Unit6Craftsmanship的Compareanddiscuss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思考“庖丁解牛\"的寓意,然后勾選出和庖丁精神相符的表述,并說明原因。接著通過分析現代不同職業人的做法,要求學生講述時代楷模的故事,解讀工匠精神的不同側重點。最后通過寫對“庖丁解牛”故事的理解和感悟,讓學生理解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此外,教師也可以再拓展體現中國古代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故事及成語等,通過讓學生寫有關職業精神、工匠精神等內容的文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素養與人格。
4.健康生活的倡導
在英語寫作教學中,通過關于交通出行、健康飲食等話題的討論學習,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在《英語1 基礎模塊》Unit 2 Transportation 的 Readingandwriting教學中,指導學生熟悉和掌握交通出行方案的基本寫作要點,獨立完成交通出行方案的短文寫作。最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低碳生活,綠色出行”的健康生活方式,努力做綠色出行的倡導者。
在《英語2基礎模塊》Unit2HealthandFitness的Read-ingandwriting的教學中,指導學生閱讀網站健康專欄的帖子,并根據帖子中提到的健康問題進行回復,使學生認識到鍛煉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然后要求學生使用新的閱讀方式完成相應的閱讀任務,并運用所學知識在網上對健康專欄中的問題進行回帖,培養學生語用能力和應用文寫作能力。通過這些活動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還能幫助學生樹立鍛煉有益于健康的生活理念。
5.環保意識的提升
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環保意識,通過有關環境問題的倡議書、環保海報等的教學,促使學生關注環境問題,并能針對問題提出改善建議。
在《英語3基礎模塊》Unit7 Natural Disasters 的Readingandwriting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放性地討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并要求他們能提出更多可實施的建議,在提升學生思維素養和文化素養的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寫作任務要求學生制作環保海報,在實際情境中靈活運用所學語言。還有本課GroupWork板塊讓學生通過小組制作和展示環保海報,理解“地球村”這一理念,進而樹立\"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
綜上所述,中職英語教材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融合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教師通過研讀中職英語課標、梳理教材內容、結合時事熱點等方式挖掘思政元素,然后將其融入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等中,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職業道德、社會責任及國際視野等。中職英語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程,不僅具備語言作為工具屬性的實用功能,還承載著豐富的人文精神,是落實課程思政的重要橋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主動挖掘語言教學與思政元素的融合點,自然地將思政元素融入英語知識的講解與技能訓練之中。通過知行合一課堂生態的構建,讓思政教育在英語課堂中進發更大的能量,使中職英語課堂真正成為兼具思想深度、情感溫度和生命張力的育人場域。
作者單位陜西省咸陽市武功縣綜合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