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育部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要求高職院校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教師隊伍建設與1+X證書制度試點緊密結合,切實推進“1(畢業證書)”和“X(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有機銜接,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和學生就業能力。食品合規管理職業等級證書是第四批1+X證書之一,該證書的制定旨在將食品行業涉及的食品合規管理技能標準化和具體化,這不僅填補了目前國內食品合規管理專業化培訓的空白,也對職業教育食品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食品標準與法規》內容主要涉及食品標準與法規的基礎知識、我國食品標準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規、國際及部分發達國家食品標準與法規、食品標準與法規文獻檢索等方面。食品合規管理的職業技能要求包括能夠準確應用合規管理方面的法規及標準,能夠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法及實施條例的規定,能運用各類食品標準完成配方設計、合規性判斷等工作,對食品安全品質進行規范性指導等,雖然《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名稱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食品合規管理”名稱不相同,但兩者在教學內容和考核目標上都具有一致性,兩者可以進行融合。本文依據食品合規管理技能等級標準,結合食品合規管理“1+X”證書培訓的需求進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踐研究。
1.課程建設思路
《食品標準與法規》課程主要內容包括食品標準法規體系的認知、應用和驗證。遵循食品安全工作“四個最嚴”要求,以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平臺為依托,融合食品合規管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知識與技能要求,深入挖掘課程的德育內涵和思政元素,整合重構教學內容,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通過開發教學資源、搭建線上教學平臺實現混合式教學,形成“二元共生,雙向成長”(思政引領,技能精進)的教學思路,打造高校課堂,實現課證融通。
思政引領:聚焦食品安全國家戰略,深度融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既是重大民生問題,也是重大政治問題的重要論述,喚起學生對食品標準與法規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關注,提高學生嚴守食品標準與法規的自覺性和自律性,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民生意識與國家安全意識。
技能精進: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根本,通過任務驅動,由淺入深,促進標準與法規“查詢—解讀—應用—編制”能力的提升;以“標準與法規的應用能力”為主線,遵循先進性、通用性、實踐性和實用性原則,規范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推動產業健康發展。
2.1+X證書制度下混合式教學設計
2.1 課程內容體系的構建與設計
結合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框架,依據食品合規管理職業等級標準,開展食品合規管理職業能力分析,按照初級、中級到高級,從模塊到綜合能力等級遞進的原則重新整合并設計教學內容,具體見表1。
2.2 課程的實施與管理
結合學情分析,教師采用任務驅動法,通過任務的引入、分析、實施、拓展和評價五個環節,引導學生建立起知識與具體工作任務之間的聯系,實現“做中教”;在各類食品標準與法規的任務實施環節中,設計層層遞進的“查-析-用-拓”教學模式,學生通過分組合作,開展探究式學習,實現“做中學”。
教學實施過程分為課前啟化、課中內化和課后轉化三個階段,以標準與法規的“查詢—解讀—應用—編制”為任務驅動,設計“查-析-用-拓”教學模式,將在線學習平臺、微課、助學視頻、遠程連線、在線調查等多種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策略的有機融合貫穿始終。
2.3 課程的考核與評價
優化課程考核方式,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從知識、技能、素質等層面多元達標評價學習成果,將思想教育水平納入考核體系,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分析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和食品安全責任意識的培養。
3.教學資源建設
3.1 雙師隊伍建設
教師需要不斷向行業龍頭企業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食品合規管理職業技能需要項目管理實踐經驗來支撐,因此,課程教師隊伍必須有企業專家的加入。課程標準的編制、課程內容的確定、課程資源的開發、教學過程的實施以及學生評價均由雙導師共同參與完成。
3.2 學習資源開發
課程的學習資源除了教材以外,還包括典型案例、行業標準、企業管理規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等資料,需要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源,各種學習資源上傳至學習平臺,學生能隨時隨地學習,教師能隨時收集階段性學習成果。通過借助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力量,打造多維學習空間。
3.3 實訓條件建設
基于1+X證書制度下的混合式教學,除了運用大數據技術、5G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優質硬件和軟件資源作為教學環境有效支撐,多媒體教室幫助實現教與學的強交互,智慧職教慕課學院和云課堂平臺助力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食安通食品安全查詢平臺、食品伙伴網等信息化資源助力課堂教學之外,還離不開企業的參與,借助校企合作,如德馨食品學院等開發企業真實項目,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下完成工作任務,是學習知識、技能和態度遷移與能力轉化的有效手段,是提升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的重要渠道。
4.特色創新
4.1 重構知識體系,教學目標更明確
基于學情分析,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將繁雜的內容簡化,重新梳理知識體系,根據其內在聯系及相關性,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把教學內容分為“認知食品合規管理”“獲得食品企業資質”“食品合規管理”和“食品合規監管”四大模塊,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達到知識、技能和素質目標的提升。
4.2 創新教學模式,教學過程更輕松
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設計“查-析-用-拓”教學模式,通過查詢各類食品標準與法規,解讀分析主要條款,運用各類標準與法規指導生產和經營活動。學生通過分組合作,開展探究式學習,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實現知識與技能的提升,“做中學”使教學過程更輕松。
4.3 貫穿思政教育,知規明矩守食安
課程內容深度融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既是重大的民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定位食品安全的重要論述,以及要用“四個最嚴”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內容,將食品安全從民生問題上升到政治高度,喚起全體學生對食品標準重要性與必要性的關注與重視,豐富了專業課堂的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學習氛圍,增強了師生課堂互動。在專業課程中增強了學生的法制意識、民生意識和國家安全意識,真正實現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二元共生,雙向成長的教學效果。課后充分利用各類實踐場所,鼓勵學生進行食品安全知識的普及和傳播,提高整個社會的食品安全責任意識,起到了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總結
為促進學生知識獲取與應用能力的發展,根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剖析食品合規管理的技能要點,重構課程內容知識模塊,構建與職業技能等級要求相契合的課程知識體系;以學生為中心,建設對應食品合規管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線上教學資源,設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過程,實現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質量,獲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但是,食品標準與法規更新頻繁、體系龐大,食品種類繁多,更新換代快,教材的修訂改版需要一定的周期,在教學中,通過自編活頁式講義作為補充,及時納入國家最新頒布的標準與法規,與企業共建共享教學資源,特別是增加企業新產品、新技術相關標準,切實提升教師的教學引導能力,提高信息化教學手段的便捷性和通用性。
基金項目
2021年嘉興職業技術學院“五個一批”1+X配套課程項目(發文號:嘉職院教〔2021〕12號);嘉興職業技術學院課程思政示范課程項目(BKS20230428)。
第一作者
曹巧巧(1982-),女,碩士,教授;研究方向:食品質量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