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國家安全觀是在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有著極其豐富的思想內涵,是我國各項工作的基本遵循規范。現階段我國高等教育蓬勃發展,成為社會運行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而來的是安全問題從社會擴展到高校內部,總體國家安全觀也就成為高校安全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正所謂“社會穩定看學校,學校穩定看后勤,后勤穩定看食堂”,食品安全是關乎高校平穩運行,關系師生生命健康的重要管理內容。為此,國家高度重視高校食品安全工作,2021年,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學校食堂衛生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嚴格開展校園食堂衛生安全和營養健康管理。然而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在校大學生規模不斷擴大,高校食堂面臨著巨大壓力,使得發生食品安全問題的可能性愈發增大,高校擔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責任,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件極易引起社會熱烈討論,造成非常嚴重的不良影響,故而如何做好校園食品安全工作成為亟須解決的必然需求。
大數據技術是指快速利用軟件工具捕捉、管理和處理數據集合的現代新興技術,具有從海量數據中發現新知識、創造新價值、提升新能力的優勢,已經被許多學者研究應用于食品安全監管,對大數據技術應用于食品安全的監管方式、制度設立、社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設想,如臧曉婷開發了可以對食品安全輿情信息進行采集、存儲、分析,并實時展示輿情發展趨勢的食品安全監測分析系統。畢玉琦建立了依托大數據技術的食品安全問題評價模型。然而就目前來看,大多數專家均是從社會層面開展研究,對大數據技術應用于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監管研究的較少,提供的相關對策比較缺乏,故而本文從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角度,開展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高校食品安全智慧管理優化研究,為全面做好高校食品安全工作提供參考思路。
1.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高校食品安全風險識別
總體國家安全觀系統的提出“11種安全”,覆蓋范圍廣泛,精神內涵豐富,為識別高校食品安全風險提供了新視角。在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對容易引發高校食品安全的風險因素進行識別,主要集中在原料采購環節、原料儲存環節、原料加工環節、成品售賣環節。
1.1 原料采購環節食品安全風險因素
目前高校食堂原料采購主要實行集中采購和零星采購相結合的方式,對于集中采購風險控制措施較為成熟,而對于零星采購而言,由于采購次數頻繁、供應商不穩定等因素存在容易出現安全風險漏洞。第一,高校原料采購供應存在多個環節,如果對上游采購供應鏈調查不充分,容易出現信息不對稱和不透明現象,導致采購無法實現充分溯源。第二,高校原料采購種類繁多,對所有采購品類進行質量檢查工作體量較大,存在檢驗標準不明確、檢驗程序不到位的風險。第三,食堂原料采購監管約束制度實行不到位,導致采購人員存在僥幸意識,放松對食品原料來源的質量把控力度,可能會導致食堂原料采購不合格。
1.2 原料儲存環節食品安全風險因素
高校食堂原料儲存環節是高校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環節,關系到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的整個過程,其風險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原料出入庫管理不嚴格,各類原料登記信息流于形式,使得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問題無法有效追溯源頭。第二,儲存條件不符合標準,輕則導致食品營養價值流失,重則導致食品變質,引發高校食品安全問題。第三,存在多種原料混放問題,容易出現誤用的風險。
1.3 原料加工環節食品安全風險因素
高校食堂原料加工環節的食品安全風險主要存在以下三點,第一,食材清洗不充分。一方面可能存在農藥殘留,易對高校師生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另一方面可能存在異物,影響食物口感和質量,造成輿情風險。第二,食材加工不符合規范,導致食物受到污染,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有進入食物成品的風險,對師生健康造成危害。第三,食品售賣商戶追求味覺感受,不符合規范使用食品添加劑,導致潛在食品安全風險出現。
1.4 成品售賣環節食品安全風險因素
成品售賣環節的食品安全風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售賣人員不了解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導致食物存放不當,引起食物變質或者被微生物污染,導致師生食用后出現健康問題。第二,對剩菜食品進行多次加工售賣,引起食品安全問題。
2.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高校食品安全智慧管理優化目標
2.1 提高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效率
做好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涉及面廣量大,每日產生大量的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包括食材訂貨單據、各項檢查數據、師生意見反饋數據等,傳統的管理方式耗費大量的人工和時間,且各類數據無法產生聯動分析,不能分析管理效果的內在因果關系,導致存在“信息孤島”現象。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通過大數據技術可實現信息采集和管理自動化,形成相互獨立且具有內在聯系的數據庫,幫助食堂工作人員輕松訪問數據、處理數據,形成有效管理鏈條,實現對高校食堂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流程的全面監控,不斷提高管理效率。
2.2 優化高校食品供應鏈管理
高校食堂食品供應鏈是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環節,涉及從原材料供應到成品售賣的所有過程,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高校食品安全智慧管理在優化供應鏈的管理目標是通過大數據技術將所有原材料供應商形成完整的供應鏈管理體系,使高校食堂與供應商之間形成信息共享和協同管理模式,提高高校食品質量監控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
2.3 加強高校食品質量管理科學性
高校食品安全質量管理可以說是高校食品安全工作的“免疫系統”,做好食品安全質量管理工作可以實現食品安全事件從“滅火”到“防火”的本質提升,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高校食品安全智慧管理可以內嵌科學規范的食品安全質量管理標準和流程,運用大數據技術構建食品安全質量管理全鏈條采集網絡,動態檢測各類風險因素,智能優化管理流程,幫助高校食堂建立科學、規范、有效的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
2.4 提高高校食品安全事件預警和處理能力
高校食品安全事件預警可以將食品安全風險識別從“事后處置”轉向“事前預防”,能夠極大的降低食品安全事件發生概率。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高校食品安全智慧管理要建立食品安全預警模型,利用大數據技術深入挖掘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產生的各類數據,系統分析各類管理流程之間的關系,發現潛在事件的相關性,預測高校食品安全事件發生的概率,及時發現處理問題,保障高校食品質量安全。
3.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高校食品安全智慧管理優化策略
3.1 食品安全智慧服務平臺優化策略
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高校食品安全智慧服務平臺優化要使用Windows系統、Android系統和iOS系統進行設計交互,方便各類使用人操作。采用”1+3+N”智慧管理模式,即建立基于物聯網設備部署的高校食品安全大數據中心,收集溫濕度傳感器、視頻監控、RFID標簽等設備形成的各類數據,并對其進行統一模式的數據整合,建立標準化數據格式,再將整理好的數據共享至食品安全智慧服務平臺、食品安全風險預警平臺、食品安全智能監管平臺三大核心平臺,規范優化高校食堂采購、倉儲、加工、售賣、反饋的全流程管理。
3.2 高校食品安全智能監管平臺優化策略
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高校食品安全智能監管平臺優化要構建“全天收集-精準分析-及時處置-持續優化”的管理體系,通過IoT傳感器對食材儲存倉庫進行持續環境監測,AI攝像頭和邊緣計算對食堂區域內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監控,對各類違規行為進行實時監控和警報提示。RFID標簽技術對食堂采購各類食材進行供應鏈全程追溯,快速檢測設備直連智能監管平臺進行農殘、微生物超標自動報警,客戶端反饋消費數據,進行風險菜品識別。通過以上監控數據進行發現問題-反饋整改-效果驗證-處理歸檔的全閉環管理流程,建立實時化、精準化、全程化、協同化、透明化的高校食品安全監管平臺。
3.3 高校食品安全智能風險預警平臺優化策略
目前高校食品安全風險預警平臺還處于初級水平,警報的準確性和閉環管理方面還存在缺陷,基于此高校食品安全風險預警平臺優化重點應放在提升數據采集覆蓋面、提高預警模型準確性和完善閉環管理方面,為此高校食品安全風險預警平臺應擴展食品供應鏈、原材料儲存、食品加工、食品售賣等全過程、全環節數據采集,進行多源數據整合,建立統一數據標準和質量控制機制,完善預警平臺數據庫建設,采用大數據深度學習算法代替傳統報警規則,建立藍、黃、橙、紅四級高校食品安全預警機制,在PC端或手機客戶端方便及時處理,形成預警-處置-反饋-評估完整閉環工作模式。
結語
高校食品安全是開展高校穩定工作的重要環節。在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更應該引起高校管理部門的重視。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為高校管理部門提升食品安全智慧管理工作質量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本研究分析了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高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風險因素,并提出大數據技術應用于高校食品安全智慧管理的優化目標和優化策略,有利于高校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向縱深發展,最終實現高校食品安全監管向智慧化、現代化轉型。
第一作者
程曼(1994-),女,河南安陽人,碩士,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技術與高校管理。
第二作者
劉然(1991-),男,天津人,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技術與高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