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業財融合的時代大背景下,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猛烈沖擊,企業面臨著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業財融合作為創新型管理理念,致力于將企業業務活動與財務管理深度結合,以提升企業運營效率與決策水平。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作為實現業財融合的關鍵平臺,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業財融合背景下,深入剖析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功能拓展與優化策略。通過對其發展歷程、現狀及現存問題的細致梳理,明確功能拓展方向并提出優化策略,涵蓋流程再造、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以提升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價值創造能力,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有力的支撐。
關鍵詞:業財融合;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功能拓展;優化策略
DOI:10.12231/j.issn.1000-8772.2025.19.043
引言
隨著市場競爭不斷加劇,企業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以更好地應對競爭和風險。業財融合作為一種創新的管理理念,強調業務活動與財務管理的深度融合,通過將業務發展與財務管理有機結合,為企業的決策提供更加準確、及時的信息支持。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新模式,通過將企業標準的、重復的、事務性的業務集中整合、統一處理,實現了財務業務的高效運作,同時有效降低了運營成本。
1 業財融合對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要求
1.1 數據集成與共享、全面數據整合、服務范圍拓展
業財融合要求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能夠實現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的集成與共享,打破信息孤島,為企業的決策提供全面、準確的信息支持。第一,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需要建立統一的數據平臺,將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進行對接,實現數據的實時傳輸和共享。第二,業財融合要求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能夠整合企業內部各個業務系統的數據,包括銷售、采購、生產、人力資源等。
1.2 流程協同與優化、數據轉型標準化、業財融合視角下流程再造
業財融合要求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與業務部門之間實現流程協同與優化,從而提高業務處理的效率和質量。第一,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需要深入了解業務流程,實現流程的無縫銜接和協同運作。第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作為國有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的一個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是業財融合和流程再造的重要抓手,其建設關鍵在于理順財務和業務關系,建立業財融合流程管理模式。第三,需要在業財融合視角下進行流程再造,打通整個流程的各個環節,暢通各個環節的接口,推動業財融合進度。
1.3 決策支持與價值創造、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技術應用與數字化建設
業財融合要求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能夠為企業的決策提供有力支持,提升價值創造。第一,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需要運用數據分析和挖掘技術,為企業提供財務分析、預算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支持,助力企業提高運營效率。第二,財務共享中心的高效運轉離不開信息系統的有力支撐,需要規劃建設以“共享報賬+共享運營”為核心的一體化智能財務共享平臺,起到管控標準執行、業財協同工作的重要作用。第三,基于財務共享平臺,深入應用RPA、智能客服、收單機器人、移動軟件報銷和審批等新技術,幫助企業提升業務處理效率及用戶體驗。
2 業財融合背景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存在的問題
2.1 流程再造困難、功能單一、難以滿足業財融合的需求
首先,由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用戶群體龐大,已經習慣于固有的工作模式,對已建立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流程進行優化或再造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其次,業財融合背景下需要協調推進業務流程和財務流程變革,由于涉及多個系統、眾多部門和復雜的業務邏輯,流程再造的過程可能會出現進度延遲、新老流程沖突等問題。最后,目前大多數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功能主要集中在財務核算和資金支付等基礎業務上,難以實現業財融合的需要。
2.2 系統對業財融合支持有限、數據質量不高、影響決策的準確性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數據來源復雜、標準不統一等原因往往導致數據質量不高,影響決策的準確性?,F有的財務系統和業務系統可能在設計上沒有充分考慮業財融合的需求,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也只是對財務系統和業務系統進行簡單的加工處理,不僅無法提供有效的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功能,也難以從系統中獲取能夠同時反映業務實質和財務狀況的綜合信息,無法為企業的戰略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2.3 流程僵化、缺乏靈活性、業務流程與財務流程銜接不暢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流程通常缺乏靈活性,難以適應業務變化的需求。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通常會設計標準化的業務流程,以提高效率和保證財務處理的規范性。
2.4 人才短缺制約發展、人員專業技能不匹配
由于需要處理銷售、采購、費用報銷、資產管理等業務,需要統籌財務核算、預算管理、成本監控、資金支付、系統運維等各個方面事項,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需要具備財務、業務和信息技術等多方面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但目前這類人才短缺,制約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發展。
3 業財融合背景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功能拓展方向
3.1 業務支持功能拓展、深化業務財務一體化功能
第一,流程貫通與整合。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應參與業務項目的前期策劃和預算編制,促進財務與業務的協同運作,實現從業務發起、審批、報告的無縫銜接。例如,在銷售業務中,實現從客戶訂單、發貨、開票到收入確認、應收賬款管理等全流程的一體化目標,確保財務數據能夠實時、準確地反映業務狀況。第二,數據共享與交互。建立更加高效的數據共享機制,使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能夠實時獲取和使用和共享數據,以深入了解業務流程,為業務部門提供財務咨詢和決策支持。
3.2 數據分析與挖掘功能拓展、加強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功能
3.2.1 建立數據分析平臺,挖掘數據分析的價值
利用大數據技術深度分析海量的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挖掘數據背后的價值信息。例如,通過對不同季節銷售數量、銷售數量與單價間的關系、不同銷售折扣和折讓情況下銷售收入變動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為企業的產品定價、市場營銷和商業折扣等策略提供決策支持。通過對各項成本進行拆分,分析單項成本同比、環比情況,為企業的成本管控提供支持。
3.2.2 預測與預警功能,通過數據分析發現業務中的問題和機會,為企業的持續改進提供建議
基于數據分析建立預測模型,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市場趨勢等進行預測,提前發現潛在的風險和機會。同時,根據風險等級情況,分級設置預警指標,設置“強控”和“弱控”措施,當“強控”業務數據或財務數據超過預警閾值時,不允許進行提交報賬,只有在履行完畢相關調整的審批程序后,方可報賬,當“弱控”業務數據或財務數據超過預警閾值時,及時發出預警信息,以便企業采取相應的措施。
3.3 合規管理功能拓展、風險評估與預警
3.3.1 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對業財流程中的關鍵節點進行監控和管理
強化內部控制,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服務的整個集團范圍內建立標準化、統一化的授權審批和流程配置,對資金支付、費用報銷、合同審批等環節進行嚴格的審批和監控,明確每個環節的審批責任人,確保業務活動可控制、受監督。
3.3.2 風險評估與預警,提出風險防范和應對措施
運用財務共享系統集中整合各項數據資源的優勢,通過對龐大、復雜的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進行加工處理,評估和分析企業面臨的各種風險,建立風險目錄、風險庫和風險清單,及時發現和預警風險,為企業制定風險應對策略提供依據。
3.3.3 合規管理、參與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加強對業務流程的風險管控
加強對企業財務和業務活動的合規性管理,將企業經營相關的法律、行業規范和標準制度錄入財務共享系統,形成知識庫和行為基準,確保企業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行業規范和標準制度。運用信息技術將企業會計準則、重大管理制度的重要條款納入審核標準,識別不合法合規的情況,并立即預警和凍結業務,確保各項標準執行情況得到嚴格的監督和管理。
3.4 戰略決策支持功能拓展、延伸服務范圍至產業鏈上下游
3.4.1 與上下游企業建立信息共享機制
第一,與供應商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對供應商的資質審核、采購訂單發送、發票接收與驗真驗重、付款與對賬全流程的協同管理。第二,與客戶的業務系統進行對接,實現對客戶的銷售訂單管理、收款管理、應收賬款管理、客戶信用管理等全流程的協同管理,
3.4.2 產業鏈金融服務、參與企業的戰略規劃和決策制定,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財務戰略支持
基于掌握上下游企業的業財數據,為企業提供融資、結算等產業鏈金融服務,改進經營模式、提高盈利能力。例如,在企業進行重大戰略決策時,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可以提供財務風險評估、投資回報率分析等方面的支持,幫助企業做出更具有價值創造性的決策。在企業需要融資時,通過與上游企業的供應鏈融資、與下游企業的保理融資等融資品種,能夠獲得更優的貸款條件。
4 業財融合背景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優化策略
4.1 流程再造、運用流程優化的方法和工具進行標準化流程再造、流程自動化與智能化,適應業務變化的需求
4.1.1 標準化流程再造、對現有流程進行全面梳理和評估,找出流程中的瓶頸和問題
第一,去除冗余環節和重復操作。例如,在費用報銷流程中,整合審批節點,區分不同業務類型和金額標準,提高審批效率。第二,建立統一的業務流程標準,確保不同地區、不同部門的業務操作規范一致。
4.1.2 運用流程優化的方法和工具,減少人工操作,釋放人力資源開展價值性更高的任務
引入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技術,實現重復性的自動化處理,如自動進行發票識別與驗真驗重、根據業務場景自動生成記賬憑證、銀行對賬等工作,減少人工操作的錯誤和工作量。同時,釋放更多的人力投入到開展業務發展、經營分析、融資優化等方面更具價值創造力的工作中。
4.2 技術創新、數據管理優化、制定數據共享規范和權限管理機制
4.2.1 數據整合與共享、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切實提升信息化水平
第一,搭建集中統一的數據中心,將包括財務系統、業務系統、人力資源系統等系統在內的所有有效數據集中到一個平臺進行管理。確保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能夠及時獲取全面、準確的業務數據,為業財融合提供基礎的數據支持。第二,制定數據共享規范和權限管理機制,實現數據在不同部門之間的安全共享。
4.2.2 建設智能化的財務共享服務平臺,實現自動化的業務處理和數據分析
第一,建立數據質量監控體系,對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進行監控和評估。第二,加強數據錄入源頭的管理,提高業務人員的數據錄入質量??梢酝ㄟ^培訓和考核等方式,增強業務人員的數據意識和責任心。
4.3 組織與人員優化、人才培養、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同時建立激勵機制,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
第一,根據業財融合需求,適當地調整組織架構。例如,由財務骨干和技術骨干組建業務財務融合團隊,負責與業務部門溝通協調。第二,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加強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合作。通過組建財務共享管理工作小組、定期召開總結會議等方式,共同解決業務和財務融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第三,注重人員培訓與發展、制訂人才培養計劃,加強對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員工的培訓和教育,同時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員工自我提升。例如,在業財融合過程中,對于提出創新思路和方法的員工,應給予獎勵。建立健全人員定期輪崗制度,加快培育精業務、懂財務、強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4.4 服務模式創新、服務與價值提升
第一,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需要主動了解業務部門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的財務服務和解決方案。在屬地企業設置一級運維人員,實時解決系統內各個企業的業務需求。在財務共享系統設置“運維工單”功能,將業務提單時的各種問題分門別類,由前端需求人提交需求和建議,根據問題類別匹配到后端技術支持人員,一對一解決各項業務問題和優化建議,同時還可以為新業務項目提供財務可行性分析和預算編制支持。第二,拓展服務范圍,不僅提供財務核算和資金支付等基礎服務,還可以提供財務分析、決策支持、風險管理等增值服務。第三,建立價值評估體系,對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價值創造進行量化評估。例如,計算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為企業節省的成本、提高的效率等指標,評估其對企業的貢獻度。
4.5 風險管理優化、建立風險指標體系,對關鍵風險指標進行實時監測和預警
4.5.1 風險識別與評估、結合業財融合的特點,對關鍵風險指標進行實時監測和預警
第一,結合業財融合的特點,對企業風險進行全面識別和評估,包括業務風險、財務風險、信息技術風險等。例如,分析業務流程變化可能帶來的風險,評估財務數據安全風險等。第二,建立風險指標體系,對關鍵風險指標進行實時監測和預警。
4.5.2 風險控制與應對、建立風險應急預案
第一,制定風險控制措施,針對不同類型的風險采取相應的控制手段。例如,對于財務風險,可以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加強財務審計和監督;對于信息技術風險,可以加強網絡安全防護,定期進行數據備份等。第二,建立風險應急預案,當風險發生時能夠及時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降低風險損失。例如,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模擬不同的突發狀況,在實際發生緊急情況時能夠迅速啟動應急預案,保護企業的財務數據和業務運營。
5 結論與展望
綜上所述,在業財融合的背景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通過功能拓展和優化,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可以更好地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實現價值創造。在功能拓展方面,可以從數據分析與挖掘、風險管理、戰略決策支持等方面入手,為企業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服務。在優化策略方面,可以采用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等措施,提高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為自身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戚玉林.業財融合背景下建筑行業集團公司財務共享中心建設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4(23):169-172.
[2]周雪.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財務共享中心建設的探討[J].商業2.0,2024(13):84-86.
[3]張莎莎.業財融合背景下新型財務共享中心模式研究[J].現代商業研究,2023(02):70-72.
[4]袁家濤.基于財務共享服務背景下的智能化業財融合管理體系建設探索[J].上海商業,2023(07):150-152.
[5]林芳.業財一體化背景下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提高工作效率的策略研究[J].營銷界,2022(20):92-94.
作者簡介:羅璇(1994-),女,漢族,貴州遵義人,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